园林建筑 中外建築的文化脈絡:追逐建築   》 尋找建築文脈(4)      劉元舉 Liu Yuanju

  梁先生在1937年的時候絶對不會意識到他後來的悲劇。他那時候還年輕,還燃燒着一腔人生的熱望。他如果在那時候就想到了後來的事情,他還會那麽癡情地考察古建築嗎?人生的魅力可不可以說就在於你對後來的事情如何發展不清楚呢?就像觀看一場球賽,不知道結果的球賽是最為吸引人的,而一旦知道了再看就覺得沒有多大吸引力了。  1937年的梁思成一定是騎着毛驢“得得得”地趕路,沿途不會有擺小攤的也不會有賣汽水的人傢,更不會有什麽遊人。但是,我相信他一點都不會感到寂寞的。為一種崇高的事情和理想去行動這本身就多麽讓人羨慕啊。何況他的身邊跟着他那位才貌同樣驚人的妻子林徽因,這就使的這條荒寂的山路變得溫潤起來。林徽因是個人見人愛的女子,她具備的東西太多了,對於一個女人來說衹要具有她身上十分之一的東西就足夠享用一輩子了。我們知道著名詩人徐志摩年輕時代曾癡迷於她,我們也知道哲學家金嶽霖因為深深地愛她而畢生不曾結婚。林徽因本來是文壇中人,她的詩在中國女詩人當中絶對是有份兒的。因為她是學建築專業,她把建築也引入詩中,比如她那首《深笑》--
  是誰笑成這百層塔高聳,
  讓不知名鳥雀盤旋?是誰
  笑成這萬千個風鈴的轉動,
  從每一層琉璃的檐邊搖上 雲天?
  林徽因多才多藝,她在國徽設計上所得到的殊榮恐怕不是幾首好詩可以比擬的。1950年6月23日那天,林徽因作為特邀代表列席了全國政協一屆二次大會。在這次會上,全體代表起立,一致通過了國徽設計圖案。林徽因一下子激動得熱淚盈眶,那本來已經病弱的身體因為承受不了這種巨大的激動,她努力掙紮着,想從座椅上站起來。可是,她晃着晃着纔站了一半就穩不住身子,復又跌坐下來,急促地喘息着……  很可惜像林徽因這種才貌雙全的女性缺乏一個好身體。如果她的身體再健康一些,如果她活得再長久一些,即使她不能再去搞建築,那麽她用她那非凡的悟性以及她對於人生的深刻體驗,也會寫出許多好作品的。女詩人與女建築師是不一樣的,哪一個更有價值呢?其實,林徽因選擇建築並不是因為受到梁思成的影響,倒是一代建築宗師梁先生走上了建築的道路與林徽因有直接關係。聽聽他自己是怎麽說的
  吧:
  “當我第一次去拜訪林徽因時,她剛從英國回來。在交談中,她談到了以後要學建築。我當時連建築是什麽還不知道,徽因告訴我,那是包括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因為我喜愛繪畫,所以我也選擇了建築這個專業。”
  梁先生在這裏衹說他喜愛繪畫而沒有說他喜愛林徽因。其實,他的潛意識中能與對林徽因的愛沒有關係嗎?假如他不去拜訪林徽因,他是不是就不能搞建築了呢?那麽,中國的建築歷史將會是另一番景象了。不管梁先生搞建築是不是因為受了林徽因的影響,反正他在建築事業上的成就是離不開林徽因的幫助的。林徽因對於他的事業和生命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十年代初,梁先生創建了中國的營造學社。營造學社在中國建築史上有着極其重要的價值。梁先生在那時開始潛心研究中國建築發展史。幾千年的中國文化有着浩如煙海的典籍,然而,關於建築技術的書籍衹有兩部,一部是北宋的《營造法式》,一部是清代的《工程做法則例》。梁先生認為這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種深深遺憾。因此,他一方面沉潛於古建築的學術理論研究,一方面到深山古剎考察古建築。五臺山之行是他走嚮成功的重要一步,由此,奠定了他在中國建築史上的地位。
  關於梁先生發現佛光寺的過程,已有好多書予以記載。他們一行四個人去山西名山探尋古剎。到了五臺縣後,他們不入縣城而是往北去了南臺附近的豆村。一大早,就騎着驢進入山中。路途並不好走,他們就迂回着走,縈回環繞於崎嶇的山崖小道上,那種險境有時連毛驢都嚇得光喘氣不肯走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目錄尋找建築文脈(1)尋找建築文脈(2)
尋找建築文脈(3)尋找建築文脈(4)尋找建築文脈(5)
尋找建築文脈(6)尋找建築文脈(7)尋找建築文脈(8)
尋找建築文脈(9)西方的誘惑(1)西方的誘惑(2)
西方的誘惑(3)西方的誘惑(4)西方的誘惑(5)
西方的誘惑(6)西方的誘惑(7)西方的誘惑(8)
廣州有個佘俊南張錦秋之於西安(1)張錦秋之於西安(2)
建築學巨擘陳植(1)建築學巨擘陳植(2)建築學巨擘陳植(3)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