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大道無所不在   》 第5節:北平的垃圾      梁實秋 Liang Shiqiu

  但是,有一天,我又從這裏經過,所有的攤販全沒有了。靜悄悄的,沒有什麽人,墻邊上還遺留着幾堆熱爐火的磚頭。他們都到哪裏去了呢?我好生納悶。那些小販到什麽地方去做生意了呢?那些就食的主顧們到哪裏去解决他們的問題呢?
  有人告訴我,為了整頓“市容”,這些攤販被取締了。又有人更確切地告訴我,因為聽說某某人要駕臨這個城市,所以一夜之間,把這些有礙觀瞻的東西都驅逐淨盡了。“市容”二字,是我早已遺忘了的,經這一提醒,我纔恍然。現在大街上確是整潔多了,“整潔為強身之本”。我想來到這市上巡禮的那個人,於風馳電掣地在街上兜通圈子之後,一定要盛贊市政大有進步。沒見一個人在街邊蹲着喝豆汁,大概是全都在傢裏喝牛奶了。整潔的市街,像是新颳過的臉,看着就舒服。把襤褸破碎的東西都趕走,掖藏起來,至少別在大街上擺着,然後大人先生們纔不至於惡心,然後他們纔得感覺到與天下之人同樂的那種意味。把攤販趕走,並不是把他們送到集中營裏去的意思,衹是從大街兩旁趕走,他們本是遊牧的性質,此地不讓擺,他們還可以尋到另外僻靜些的所在。大街上看不見攤販就行,“眼不見為淨”。
  可是沒有幾天的工夫,那些攤販又慢慢地一個個溜回來了,馬路邊上又興隆起來了。負責整頓市容的老爺們搖搖頭,嘆口氣。
  市容乃中外觀瞻所係,好傢夥,這問題還牽涉着外國人!有些來觀光的旅行者,確是古怪,帶着照相機到處亂跑,並不遵照旅行指南所規劃的路綫走。我們有的是可以誇耀的景物,金鰲玉蛛、天壇、三大殿、陵園、兆豐公園,但是他們也許是看膩了,他們采作攝影對象的偏是撿煤核兒的垃圾山,稻草棚子。我們也有的是現代化的裝備,美齡號機,流綫型的小汽車,但是他們視若無睹,他們感興趣的是騾車、駱駝隊、三輪和洋車。這些尷尬的照相常常在外國的雜志上登出來,有些人心裏老大不高興,認為這是“有辱國體”。本來是,看戲要到前臺去看,誰叫你跑到後臺去?所謂市容,大概是僅指前臺而言。前臺總要打掃幹淨,所以市容不可不整頓一下。後臺則一時顧不了。
  華萊士到重慶的時候,他到附近的一個鄉村小市去遊歷,我恰好住在那市上。一位朋友住在臨街的一間房裏,他養着一群鴨子,都是花毛的,好美,白天就在馬路上散逛,在水坑裏遊泳,到晚上收進屋裏去。華萊士要來,驚動了地方人士,便有官人出動,“這是誰的一群鴨子?你的?好,收起來,放在馬路上不像樣子。”“我沒有地方收,我衹有一間屋子。並且,這是鄉下,本來可以放鴨子的。”“你老好不明白,平常放放鴨子也沒有關係,今天不是華萊士要來麽,上面有令,也就是今天下午這麽一會兒,你等汽車過去之後,再把鴨子放出來好了。”這話說得委婉盡情,我的朋友屈服了,為了市容起見,委屈鴨子在屋裏悶了半天。洋人觀光,殃及禽獸!
  裴斐教授遊北平,據他自己說,第一樁事便是跑到太和殿,呆呆地在那裏站半個鐘頭,他說:“這就是北平的文化,看了這個之後還有什麽可看的呢?”他第二個要去的地方是他從前曾住過六七年的南小街子。他說:“我大失所望,親切的南小街子沒有了,變成柏油路了,和我廝熟的那個燒餅鋪也沒有了,那地方改建成了一所洋樓,那和善的夥計哪裏去了?”他言下不勝感嘆。
  像裴斐這樣的人太少,他懂得什麽纔是市容。他愛前臺,他也愛後臺。
  北平的垃圾
  “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這是北平的傳統形容詞。北平的天氣乾燥,風大,路修得不好,所以灰塵太大。有時候,從蒙古沙漠那邊吹過來的大風,捲起了北方戈壁的細沙,嚮南篩灑,能把半個天都塗成訃聞紙的顔色。所以凡是到北平來觀光的,樣樣滿意,衹是對於那落在脖梗子上的,灑在頭髮上的,鑽到耳朵眼兒裏、牙縫兒裏的,以及經常罩在桌面上的灰塵,實在不能賞識。這是無可奈何的事,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沙漠要搬傢,可有什麽法子治呢?這不獨北平為然,凡是在黃河流域旅行過的都應該知道,北方在五行中關於“土”是得天獨厚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送禮第2節:拜年第3節:小賬第4節:市容
第5節:北平的垃圾第6節:洋罪第7節:匿名信(1)第8節:匿名信(2)
第9節:旁若無人第10節:過年第11節:教育你的父母第12節:求雨
第13節:幸災樂禍第14節:小聲些第15節:住一樓一底房者的悲哀第16節:推銷術
第17節:臉譜第18節:廢話第19節:快樂第20節:駡人的藝術
第21節:讓座(1)第22節:讓座(2)第23節:孩子第24節:女人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