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天朝落日餘暉宮禁奢華往事:最後的紫禁城   》 隆裕太後在養心殿發佈退位詔書(4)      嚮斯 Xiang Si

  殿前的抱廈中安放着香爐,每天清晨,清帝在燎燃的香霧中開始一天的政務。
  清廷列祖列宗萬萬想不到的是,在大清帝國建國267年後的公元1912年,隆裕太後流着淚,在這養心殿中宣告清帝退位。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宣統皇帝溥儀在位的第三年。袁世凱在取得南方革命政府許諾他就任大總統的保證之後,便逼迫清帝退位,在列強使節的支持下正式逼宮。外國商會也紛紛致電攝政王載灃、總理大臣奕劻和袁世凱,要求清廷立即接受共和政體。所有的外國輿論機構被調動起來,用來為促進清帝退位而服務。英國公使朱爾典認為,這樣做,使清帝退位一事變得輕而易舉。
  京師的衙門和街巷,黎民百姓也都在談論清帝退位。民國政府實業總長張謇獻策袁世凱,請袁世凱指示段祺瑞、黎元洪出面,以南、北方軍人的公意,即武力相威脅,逼迫清帝退位。
  在這種情形下,袁世凱躊躇滿志而外表上卻是以一副沉痛無奈又痛心疾首的樣子來到紫禁城,進入養心殿,拜見6歲的皇帝溥儀和年邁的隆裕太後。袁世凱跪在那裏,滿臉是淚,哽咽着說着時局的險惡和內外的重重壓力。隆裕太後更是老淚縱橫,仿佛末日即將到來。事實上,這正是在談論清帝的退位,正是清廷統治中國267年的終結。6歲的宣統皇帝看着眼前的一切十分驚訝。長大以後的宣統皇帝溥儀這樣回憶和描述當時的情形:
  在最後的日子裏所發生的事情,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在養心殿的東暖閣裏,隆裕太後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絹擦眼,面前地上的紅氈子墊上跪着一個粗胖的老頭子,滿臉淚痕
  我坐在太後的右邊,非常納悶,不明白兩個大人為什麽哭。這時,殿裏除了我們三個,別無他人,安靜得很。胖老頭很響地一邊抽縮着鼻子,一邊說話,說的什麽我全不懂。後來我纔知道,這個胖老頭就是袁世凱。這是我看見袁世凱惟一的一次,也是袁世凱最後一次見太後。如果別人沒有對我說錯的話,那麽正是在這次,袁世凱嚮隆裕太後直接提出了退位的問題。從這次召見之後,袁世凱就藉口東華門遇險的事故,再不進宮了。
  袁世凱為逼清室就範,給予最後一擊,指示曾通電誓死反對共和的段祺瑞等通電清廷,要求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幾十名將領也聯名致書王公貴族和清廷,要求他們交出資財以供軍需,否則,非但財不能保,殺身之禍且在眼前。隆裕太後乖乖交出大量內庫資財,王公親貴們也被逼輸財贍軍。2月初,段祺瑞再發通電,歷數皇族敗壞大局之罪。王公親貴們閱視通電之後,無不驚愕萬分,面面相覷。
  民國政府代表、司法總長伍廷芳發出最後通牒:如果三天內清廷不退位,即收回優待條件。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後率宣統皇帝溥儀在養心殿正式發佈清室退位詔書,這也是清王朝頒發的最後一道詔書:
  朕欽奉隆裕皇太後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遴員與民軍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决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高輟於途,士露於野。
  以國體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嚮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嚮,天命可知。予亦何惡因一姓之尊榮,拂萬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袁世凱前經咨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內欠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引言隆裕太後在養心殿發佈退位詔書(1)
隆裕太後在養心殿發佈退位詔書(2)隆裕太後在養心殿發佈退位詔書(3)
隆裕太後在養心殿發佈退位詔書(4)隆裕太後在養心殿發佈退位詔書(5)
民國政府對清室的八項優待條件(1)民國政府對清室的八項優待條件(2)
民國政府對清室的八項優待條件(3)民國政府對清室的八項優待條件(4)
復闢帝製夢(1)復闢帝製夢(2)
復闢帝製夢(3)復闢帝製夢(4)
復闢帝製夢(5)復闢帝製夢(6)
復闢帝製夢(7)復闢帝製夢(8)
復闢帝製夢(9)遜帝溥儀和他的小朝廷(1)
遜帝溥儀和他的小朝廷(2)遜帝溥儀和他的小朝廷(3)
遜帝溥儀和他的小朝廷(4)遜帝溥儀和他的小朝廷(5)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