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我是劉心武 》
第5節:童年:火的記憶(1)
劉心武 Liu Xinwu
童年:火的記憶
1949年時,我已七歲。我傢住在重慶南岸獅子山附近,居所是海關的一幢宿舍樓。這所兩層的小樓臨坡而建,樓上樓下本有樓梯相通,因為分給了兩傢人住,把樓梯口封死了,我傢住在上面,另一傢住下面。我傢的樓層地板與坡上的地面大體平齊,因此開了一個門,通嚮坡面,但門與坡面之間並不直通,也就是那小樓的後墻本來與山坡間有好幾米的距離,墻體與山坡間構成一種深溝的形勢,深溝底部有渠水流過,因此在我傢那開於後墻的門和坡面之間,便設置了一座木橋。木橋所通的坡面,有小小的院落,並有兩間簡陋的茅屋,一間是燒飯的廚房,另一間是放馬桶的厠所。小院一側有籬笆和木門,我傢的大門,便是那木門,傢人與親友進出,都通過那雙開的木門,因之我傢和樓下那傢人,並沒有任何共用的門道,也就幾乎從不來往。
那幢小樓結構很簡單,談不上什麽造型,就是長方形的模樣。但我們的二層上面,有一個頗大的內嵌式陽臺,那陽臺對我們傢來說,用處極大。那時我上面有三個哥哥、一個姐姐,還有一個從小跟我父母一起過,年齡跟我大哥差不多的小叔,是我祖父劉雲門續娶妻子所生。一傢人聚齊時,房子根本不夠用,重慶夏天又特別熱,兄弟們擠在一間屋裏特別難受,因此,哥哥們,還有小叔,在炎夏時往往便到那陽臺上鋪涼席睡,我有時也硬往他們一處湊熱鬧,所以在我童年的記憶裏,這陽臺是個很重要的舞臺。
伏在陽臺的欄板上,可以非常清晰地望見長江與嘉陵江交匯在一起。山城重慶的剪影,一半為樹叢遮蔽,豁顯的那部分,從陽臺上望去,大體上有如一個底邊大於垂直邊的直角三角形,或在晨霧中神秘地時隱時現,或在晴陽下如精勾細描的彩畫,入夜則閃爍着萬傢燈火,雨中它會消失得無蹤無影……幾十年過去,從陽臺望重慶市區的這些印象,仍鮮明地疊印於我的記憶之中。
1949年入夏以後,重慶的國民黨政權已然搖搖欲墜。達官貴人,能搞到飛機票的,全飛臺灣去了。留下的防守部隊,開小差的開小差,潰散的潰散。到接近秋天的時候,重慶實際上已處於半真空狀態。解放軍的到來,衹是早晚的事罷了。那時社會秩序混亂,盜賊橫行,怪事迭出。我傢住在南岸,幸好傢門口過往的爛兵遊賊不多,得以保全。但母親彼時的焦慮,使小小年紀的我,也感受到一種非同尋常的氣氛。記得有一天有個人闖進了我傢院門,黑袍黑帽,穿得像戲臺上的人物一樣,母親站在我傢的那座木橋上應付他,我縮身在母親腰後,探頭觀望,他們一問一答之間,令我十分恐怖。那人自稱道士,勸說我母親把我交他帶走,據說天下已然大亂,留下我對一傢人十分不利,捨了我方可保全。母親當然不聽他的鬼話,最後總算把他打發走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目錄 | 第2節:內容簡介 | 第3節:無悔少年時(1) | 第4節:無悔少年時(2) | 第5節:童年:火的記憶(1) | 第6節:童年:火的記憶(2) | 第7節:祖父、父親和我(1) | 第8節:祖父、父親和我(2) | 第9節:祖父之死(1) | 第10節:祖父之死(2) | 第11節:父親脊背上的痱子 | 第12節:母親放飛的手(1) | 第13節:母親放飛的手(2) | 第14節:母親放飛的手(3) | 第15節:母親放飛的手(4) | 第16節:母親放飛的手(5) | 第17節:母親放飛的手(6) | 第18節:留洋姑媽(1) | 第19節:留洋姑媽(2) | 第20節:妻子曉歌 | 第21節:看兒子慢慢長大(1) | 第22節:看兒子慢慢長大(2) | 第23節:我的平民朋友(1) | 第24節:我的平民朋友(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