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親歷與見聞——黃華回憶錄   》 第5節:一二·九學生運動的爆發(1)      黃華 Huang Hua

  1935年5月,燕大全校學生開會選舉新聞係的張兆麟為學生會主席,龔普生(女,我在經濟係的同班同學,建國後曾任中國駐愛爾蘭大使)為副主席,陳為文書。我被選為學生會執行委員會主席,陳翰伯和龔澎為執行委員。我們擔任學生會幹部後,認真地做了幾件有利於全體學生福利的事,得到了同學們的好評。
  我和鄰近的清華大學的蔣南翔和姚剋廣(姚依林)等來往頻繁,也和城內女一中的郭明秋、北大的俞大維 (黃敬)、韓天石等人聯繫。他們是見多識廣、談吐很不一般的青年,有的已是中共秘密黨員。我和他們曾去拜訪城內大學的著名教授,如張申府、劉清揚、邢西萍(徐冰)等,並藉燕大學生會辦公室開會,籌備成立"華北各界抗日救國會"等問題。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在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蔣介石法西斯政權的統治下,百業凋敝,民不聊生。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步步緊逼,在國難當頭的危急形勢下,知識分子對時局的反應已從擔憂變為行動。北平、天津的大中學校學生最先發動起來。
  1935年的中國是多事之秋。黃河决口,山東、河北遭受特大洪災,大批災民流入北平。國民黨政府對成千上萬饑餓的難民熟視無睹,賑濟不力,任憑他們拖兒帶女在街頭乞討,時常有病餓的難民倒斃在路邊。
  中共北平地下黨發動各學校組織黃河水災賑濟聯合會,動員社會力量進行救災。燕大學生會也成立了賑濟分會,積極發動全校師生,熱情地投入了救災工作。同學們對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深惡痛絶。
  1935年7月,國民黨政府接受日本在"何梅協定"(何應欽和梅津美治郎簽訂)中提出的全部無理條件,把河北、察哈爾兩省大部分領土的行政權奉送給日本。加上此前的"秦土協定"(秦德純和土肥原賢二),日本幾乎不費一槍一彈攫取了華北五省,國民黨的黨部和中央軍全部撤離,北平、天津隨時可能被日軍占領。亡國滅種的危急形勢激發起全國人民,首先是北平、天津人民的抗日救亡怒潮。
  中國共産黨北平市委員會儘管幾次遭到國民黨破壞,調換領導人,但一直密切註視着平津學生日益高漲的愛國熱情,在各大學建立支部和外圍組織,並註意總結學運中的經驗和創意,再用以指導學運。大約在1935年11月上旬,燕大學生自治會倡議建立北平學生聯合會,得到北平黨組織的支持。就在燕大的食堂召開了各校代表談話會,决定推薦燕大、女一中和匯文中學三校作為市學聯的發起單位。11月18日,在城裏舉行了市學聯第一次代表大會,選出主席郭明秋(女一中代表),秘書姚剋廣(清華大學代表),總交通孫敬文(鏡湖中學代表),我為總交際。市學聯還發表宣言,要求立即停止內戰,對日作戰,保衛華北……
  燕大的左派同學十分關註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工農紅軍長徵的消息。著名記者範長江在《大公報》上報道的一則消息,特別激動人心:中央紅軍已走過二萬五千裏的長徵,並於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1935年9月,學校開學後,有人寄給我一封信,拆開一看是吳玉章在法國出版的中文版《巴黎救國時報》印發的中共《八一宣言》。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團结起來,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綫。這一宣言對當時的抗日救亡運動起了很大的宣傳和推動作用。許多同學爭先恐後地傳閱和翻印這份激動人心的宣言。燕大同學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共是真誠抗日的,紅軍部隊已開到陝北,隨時準備對日作戰;蔣介石必須停止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聯合全國一切愛國力量,發動抗戰,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
  我早就想加入中國共産黨。1935年秋,東北大學的中共黨員張希堯曾提出願意介紹我入黨。我很高興,同時考慮到工作的方便,我請他把我的入黨願望轉達給燕大支部。由於當時燕大尚未成立黨支部,我於1936年1月由同學陳、李宗瀛介紹入黨。
  一二·九學生運動的爆發
  燕京大學是美國人辦的學校,不像其他大學那樣直接處於國民黨反動政府的高壓下,學生的活動受到種種幹擾和鎮壓,學生很容易被逮捕和監禁。燕大的外國教授多數能明辨是非,秉彰正義,同當時普通美國人一樣,同情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反對日本侵占中國領土。燕大這種比較寬鬆的政治環境使學生的抗日思想得以較自由地抒發,燕大學生在當時的北平學運中實際上處於前衛和骨幹地位。1935年6月,國民黨政府頒布了一則《敦睦邦交令》,公然宣佈"以文字、圖畫或演說為反日宣傳者,均處以防害邦交罪論處"。燕大學生會偏偏不聽這一套,而大談抗日,有時還在全體學生大會上點名指責蔣介石的投降賣國政策。1935年秋季開學以後,燕大學生會公開出版的《燕大周刊》上每期都有談論抗日的文章,揭露"何梅協定"、"廣田三原則"和日本醖釀占領平、津的密謀。文章喊出了當時全國人民的心聲。學生會還召集了幾次學生大會,每次有六七百人參加,熱烈討論當時的政治形勢,批駁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的謬論,斥責蔣介石喪權辱國、媚日投降的罪惡行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世界知識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序第3節:家庭和學校(1)
第4節:家庭和學校(2)第5節:一二·九學生運動的爆發(1)第6節:一二·九學生運動的爆發(2)
第7節:一二·九學生運動的爆發(3)第8節:南下宣傳團的活動第9節:擡棺遊行和《牢獄之花》(1)
第10節:擡棺遊行和《牢獄之花》(2)第11節:擡棺遊行和《牢獄之花》(3)第12節:擡棺遊行和《牢獄之花》(4)
第13節:接受斯諾邀請去陝北蘇區(1)第14節:接受斯諾邀請去陝北蘇區(2)第15節:隨斯諾在保安會見毛澤東(1)
第16節:隨斯諾在保安會見毛澤東(2)第17節:隨斯諾在保安會見毛澤東(3)第18節:目擊紅軍三個方面軍大會師(1)
第19節:目擊紅軍三個方面軍大會師(2)第20節:目擊紅軍三個方面軍大會師(3)第21節:關於西安事變(1)
第22節:關於西安事變(2)第23節:隨紅軍進入延安第24節:延安生活(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