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文化 》 美食最鄉思:味蕾上的故鄉 切身的體驗 》
第5節:望潮兒
古清生 Gu Qingsheng
油薑,便也是書案小吃。油薑是醬漬薑,清乾隆年間,蘄州城"紀恆祥"醬鋪在過去????腌薑的基礎上,嘗試用醬漬薑的方式來製作油薑,竟發現其品質、味道皆佳於????漬薑,一時間銷路大開,於是蘄州城的"紀萬源"、"卞義和"、"公泰和"、"王元豐"四大商號相繼研製開發醬漬薑,又將醬漬薑定名為油薑,以別於????漬薑,自此油薑成為蘄人書案小吃。惟近年來,油薑不復有歷史之盛名,蘄人曰"油薑大不如從前"。一個外人,我是沒有嘗過歷史上的蘄州油薑,我是嘗了現在的油薑,是一種內藴醬味,辛芳脆嫩,彌漫麻油淡香的醬薑,它確實適於夜深人靜,筆耕或閱讀而口中淡出鳥來之際,齒嚙小片,於舌上於舌下,漸釋其辛辣與醬氣,又嚼,有淡淡的麻於舌尖,它源於薑的堅實纖維,咽之,復又嚙一小片。我少時,喜歡吃糖薑,吃油薑就感覺了新鮮,以為這種物質,是在案頭置一罐的好,畢竟它是博士街的人喜歡吃的,未必不能啓智。
就打聽,真正的油薑是什麽味道?誰是蘄州做油薑的高師?我十分幸運地找到了油薑高師呂玉元,老先生72歲,新近有中度中風,半身無知覺,坐在門外的靠椅上曬太陽,他語言已有障礙,然可慢慢地說。呂玉元先生是"紀萬源"的學徒出身,門師桂傳敏早年聞名蘄州。呂玉元先生從1953年始做油薑直至退休,是蘄州城資格最老,做油薑水平最高的油薑師傅了。呂玉元先生說,做油薑要選七月采挖的纖維少的指形嫩薑,放缸裏穿草鞋不住地踩,直至完全踩脫薑皮,薑皮就賣給中藥鋪,脫皮薑洗好,先用????腌,10斤薑1斤????。腌好薑,用紗布把薑包起來,放入整缸的醬裏面埋起,至少埋半個月時間,且是時間越久越好。然後,再取出來放陶罐裏,佐麻油,封口,就衹待開啓了品嚐。
做油薑關鍵在於製醬,醬味好油薑就好。醬有兩種醬,一是豆瓣醬,豆瓣醬是蠶豆做的;一是原皮醬,原皮醬是黃豆做的。做油薑的醬,要曬兩年。做醬的程序是:浸豆至皮鬆,擱蒸籠裏蒸,再冷卻,以10豆4面的比例,在豆中加入面粉拌勻了曬,曬後擱在黴房裏上黴,上黴了以後,還要白天蓋玻璃曬,晚上敞開吸收露水,所謂日曬夜露,吸以日月精華之元氣。二是兩千斤一批,裝6缸,加160斤粗????,加6擔水和6桶醬油,讓豆醬發酵。豆醬發酵還有一個關鍵,就是每一缸豆醬,要加一勺老陳醬校正味道,要30年的老陳醬。當年"紀萬源"有一缸30年的老陳醬,這樣保證了醬味純正,不曾使每一缸的味道不一樣,"紀萬源"油薑幾時品在口裏,油薑的味道都不變。
有了上述味道純正的豆瓣醬或原皮醬,又有蘄州道地生薑和麻油,油薑的味道得以保證,今時機械化作業,已經不是純手工了,就不再有昔時的油薑了。但即便今不如昔,蘄州的文人學子,就總是還念着那一罐油薑,醬色的上釉的陶缸,上貼一棱形的紅紙,楷書油薑二字,他們會把它帶到北京、上海、北美和歐洲。據稱是,油薑乃"禦濕之餚",它的薑油酮、薑油酚、薑辣素、氨基酸、澱粉、脂肪、無機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有生津、開胃、順氣、殺菌之功效,食之有益。
望潮兒
望潮兒就是小章魚,它有八條柔韌可繞的腕足,足上各有一排吸盤,身是一長的卵圓,神態有些天真和滑稽的精明,漲潮前,它總是浮起在海面探視,是為望潮。望潮兒在北京叫八爪魚,東北人叫梧桐花,青島人稱八帶蛸,可能還有一些別的叫法,一時想不起來。一物多名,就給了一些東跑西奔的人以炫耀的資本,比如說在北京的某沙竜小聚,問望潮兒是什麽,保準不知道的人多,地域廣大的中國,於是就造就了一些知識分子,能把章魚叫出八種名字來,滋生一點自豪情緒那是順理成章的,但這都無關歷史進程,也不可能創造一個新的菜係,說明一個大腦內存大,而已。
吃的是蒜苗炒望潮兒,它已經是身足分離,足韌,與魷魚足相近,長的卵圓的身,未曾施解剖術,如是一個圓滿,入口光滑韌潤,那一肚子的天真、滑稽和精明在咀嚼中湮滅消隱,從此遁蹤。
蒜苗青脆,含有一絲蒜辛,在熱力下與望潮兒相會,使望潮兒之柔突顯,就像海潮,是為柔水之波,因此望潮兒這道菜,亦為柔韌兼濟,海陸為親。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嶽麓書社 |
|
|
第1節:秋椒小燒 | 第2節:黲子魚 | 第3節:味蕾上的故鄉 | 第4節:蘄州油薑 | 第5節:望潮兒 | 第6節:蝤蠓 江蟹生 | 第7節:竜坪山藥燉板鴨 | 第8節:初識鐵觀音 雞腿上的紅絲綫 | 第9節:雞冠花 | 第10節:南瓜 | 第11節:霧江南 | 第12節:夜宵 | 第13節:柚子 | 第14節:桑椹(1) | 第15節:桑椹(2) | 第16節:包𠔌 竹葉菜 | 第17節:鍋巴粥 | 第18節:白的鵝灰的鵝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