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为了使大家对经典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讲《论语》之前,先谈谈何为经典。《说文解字》讲:“经,织也。”注解《说文解字》的清代大学者段玉裁讲,“经”就是织布的纵丝,大家看“经”字左边一个绞丝旁,象征绳子的形状,右边的“”表示绳子的质地,因为古代人用树皮、树茎搓成绳子,所以“经”的本意就是丝线、绳子一类的东西。那么“经”又是怎么引申为“经典”的呢?中国古代在纸张没有发明之前,书籍都是刻在竹简上。竹简本身是一块一块的,要把它们连在一起成为一部完整的书,就必须在每一块竹简之间穿上绳子。每一块竹简都有绳子经过,所以“经”就引申为经过的意思。又因为每部竹简做的书都有绳子经过,“经”又引申为书。先秦的书都可以称经。到了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时只有儒家圣人修订的书才能称经,经就成为官方认定的具权威性的书。这以后“经”由一般意义的书发展为具有权威性的经典著作。经典的权威性除了官方的认定,更主要的还在它自身所具有的重要价值。经典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它所具有的深度、广度与永恒性上。深度指经典有认识社会人生、把握宇宙规律的深刻性;广度指凡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能在经典中找到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永恒性是指经典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通俗地说,就是经典能够超越时间、空间长期存在,而不是流行三年五年,畅销某地某区。任何时代的人,任何地域的人读了经典都会觉得有价值。春秋时候的人读了觉得好,唐代的人读了觉得好,今天的人读了觉得好,未来的人读了觉得好,这就是超越时间;四川人读了说好,河南人读了说好,中国人读了说好,美国人读了说好,亚洲人读了说好,欧洲人读了说好,这就是超越空间。各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经典。比如西方的《圣经》,印度的佛经,我们中国的四书五经,等等。这些经典凭借自身的价值,并借助政治或宗教的力量影响着本民族乃至更多的民族、更广的区域。经典往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要深刻认识和理解一个民族,就必须从这个民族的经典入手。因此,要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理解中国文化,重建民族精神,发掘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与未来世界的意义,就必须认真审视影响了我们中华民族两千余年的儒家经典。但是儒家经典卷帙浩繁、内容庞杂,从汉朝到宋朝被官方逐渐认定的就有十三部,称为十三经,再加上历朝历代的读书人对十三经的注解,使这类书更是浩如烟海。即使古人皓首穷经也难以尽观,生活节奏加快、信息爆炸时代的今人,自然更不可能一一解读。所以必须从中选出最能代表儒家思想,并且对我们当代人的现实人生最有帮助的经典来读。
那什么叫“儒”呢?“儒”字一个单人旁,旁边一个“需”,冯友兰先生说,“儒”就是人所需要的,与需要的人。人们需要什么呢?人们需要生活在地球上,人们需要群居、生活,人们需要心情愉快,儒家思想就是讲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心的和谐,这就是人们所需要的。而对人们所需要的,儒家学派的人都懂,所以儒家学派的人就成了人们所需要的人。儒家兴起很早,《说文解字》讲:“儒,柔也,术士之称。”“儒”指性格柔和而有学问的人。胡适之先生讲,这种人实际就是商朝的没落贵族,他们虽然丧失了爵位,但精通古代典籍学问,遂以教授古代文化为生,所以“儒”就是最早的教师,教师则是人们需要的人。而真正将儒家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一个学派的是孔子。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后,才在继承古代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人们所需要的儒家思想。儒家与诸子百家最大的不同就是,诸子百家都只是思想家,而儒家既是思想家,又是精通历代文化的学者,这也是儒家为什么能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中华文化正统的重要原因。而对我们当代人最有用,又最能集中展现儒家思想的经典莫过于《论语》。在解读《论语》前我们必须对《论语》中记载的主角、儒家哲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孔子是中国文化中承上启下的最重要的一个圣人。唐朝的大文学家韩愈在他著名的文章《原道》篇里讲到中国的道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说在孔子以前,尧把道传给了舜,舜传给了禹,禹传给了商汤,商汤传给了周文王、周武王,周武王传给了周公,周公传给了孔子,孔子传给了孟轲,孟轲死后不得再传。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上古两千年的文化,赖孔子以传,近古两千年的文化,赖孔子以开。上是传承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圣人之道,所以孟子说“夫子之学,集大成者也”。孔子是他那个时代最博学的人。他的学问集历代圣王学问之大成,他修订的儒经也是历代圣王集体智慧的结晶。诸子百家各有智慧,但都是个人的智慧,儒家的智慧则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下是开启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与长治久安。孔子在继承了历代圣王思想的基础上又创立了以人为本的仁爱思想。这思想在以后的中国文化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并至今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孔子建立的儒家文化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基础,所以孔子是我们中华文化人格化的象征。中华文化若用一个人来代表,那就是孔子。以前我国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县都有孔庙,就是文庙。每一处孔庙里面都有一块匾,上书“斯文在兹”。“斯”作代词,当“这”讲,“兹”也表示这里,意思是这个文就在这里,孔子在这里,中国文化就在这里,孔子就是文的代表。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说如果老天爷不生下孔子的话,万古都像长夜一般。孔子在黑暗的长夜里为中国人指引了光明,这就是孔子的伟大。孔子是中国文化人格化的象征,孔子的精神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所以从前中国人供奉孔子,每年都要三次祭孔,一次在孔子的生日八月二十七日,另外两次分别在每年二月、十月。孔子的生平主要记录在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里面。孔子名丘。据说孔子出生的时候,头的正中有一个肉球,看起来像一个土丘一样,因而取名孔丘。但根据《史记》的说法,孔子是“圩顶”,头顶中央下陷,四周突起,如同山丘,故名丘。不过我们看历代的孔圣人的图像,都是头顶突出如山丘。圣人一般天生有奇异之相。老子出生的时候没有耳郭,所以老子的名字叫老聃,聃就是耳郭的意思。传说释迦牟尼出生的时候,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发海潮音,作狮子吼。所以圣人出生都与常人不一样。孔子,字仲尼。古人取字的时候常常把这个人在家里的排行取进去,古人按伯、仲、叔、季排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孔子排行老二,故有一仲字。而孔子的家乡山东曲阜有座山叫尼山,古人取字的时候通常把家乡地名也嵌在里面,所以孔子字仲尼。在有的古书里,对孔子不称孔子也不称孔丘,而说仲尼,或者说尼父、尼山,都是指的孔子。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