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邓小平改变中国 In 1978, the turn of the fate of China: Deng Xiaoping changed China   》 第5节:关于"毛的遗孀被捕"的种种传闻(2)      叶永烈 She Yonglie

  "各分队注意!"他亮开嗓子发出命令。部队分成三个小分队,迅速奔向三个不同的目标──江青、张春桥住宅和怀仁堂。
  各个小分队对不同的目标采取了同样的战术。1/3的兵力把守建筑物四周的路口,1/3的兵力包围建筑物,其余1/3的兵力执行逮捕。
  这里不仅时间不对──不是1976年10月7日凌晨2时,而且根本没有出动"十几辆军车"。
  作者这样"真切"记述在中南海张春桥住宅里拘捕张春桥的场面:
  张春桥还没有睡觉,在一盏宫廷式台灯下记日记。听到走廊上急促的脚步声,他仿佛已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一把推开了圈椅,站起身来,板起面孔对着走进屋里的警卫战士们。
  他眼睛燃烧着仇恨的光焰,紧紧抿着嘴一声不吭。他始终不肯交出保险柜钥匙,直到两名战士上前捉住他胳膊的时候,他还挣扎着威胁道:"你们不要太猖狂了,无产阶级革命派会跟你们算账的!"张春桥没有显出过度的惊慌,他紧锁双眉,从衣架上拿起一件灰中山装,穿在身上。他穿得很慢,似乎很从容,他摸着新衣服上滑溜溜的扣子,费了老大劲儿才将它塞进很紧的扣眼里,然而,不知不觉中他扣错了两个纽扣。他索性把纽扣全部解开,敞着怀,像个机器人似的,迈着僵直的步子,走出房门,在汽车里坐了下来,说得更确切一点,是瘫倒在座椅上。
  其实,张春桥并不是在中南海住所被捕,所以这一切"细致入微"的描写也就子虚乌有了。
  作者又如此这般描述了拘捕江青的情形:
  与此同时,人数最多的一个小分队由赵营长率领,正在执行预料中最为艰难的任务──逮捕江青。江青住宅,赵营长来过不止一次两次,都是为公事而来。他常沿着摆满花草的宽大走廊,一直走到楼上的小会议厅,一板一眼地检查这里的保卫工作。这里的整个环境从没让他看见过有什么令人不安的、感到危险的东西。但是,这一次他却感到在走廊里有一种特别令人不安的气氛,连走廊也变得陌生起来了。江青的住处平时戒备森严,赵营长首先同江青的内卫周金铭取得了联系,传达了中共中央的决定。
  "是!我坚决执行中央的命令!"周金铭没有显出一点迟疑。这位奉命保护江青的内卫,是个忠于职守的军人,正义和良心促使他服从了更神圣的命令。
  他下令撤去住宅里外的警卫之后,带领赵营长进入前厅,转身进内室去叫江青。
  不一会,江青怒气冲冲地出来了,一照面就埋怨:"什么了不起的事,非要我起来不可?"
  赵营长一字一句地向她宣读了中央的逮捕令。
  江青听了,怔了一会儿,又换了一副面孔。她又哭又闹,倒在法国式沙发上赖着不走:"这是阴谋,主席尸骨未寒,你们就对我下毒手呀……"这个三十年代上海滩上的二流演员,在扮演其人生的末场戏。然而,演戏也是需要观众,需要剧场效果的。江青见对方(包括她的内卫)都冷冷地站着,无人买账,又自觉没趣了。她擦擦眼睛,站起来整整衣服,把手背到身后,昂起下巴说:"告诉他们,我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江青固然是在她的中南海住所被捕,但是前去拘捕的不是"赵营长",江青也没有"又哭又闹"。
  从法新社记者到美国作家,到中国作家,都如此这般细细编织了"历史的谎言";当然也有客观的原因,那就是"毛的遗孀"究竟怎样被捕,中国政府一直未作正式的披露,于是,才会出现过这些绘声绘色的"传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节:小引(1)第2节:小引(2)
第3节:"毛的遗孀被捕"震惊世界第4节:关于"毛的遗孀被捕"的种种传闻(1)
第5节:关于"毛的遗孀被捕"的种种传闻(2)第6节:张耀祠和汪东兴说出"拘江"内幕(1)
第7节:张耀祠和汪东兴说出"拘江"内幕(2)第8节: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决策"拘江"
第9节:聂荣臻、李先念、陈云也起了大作用(1)第10节:聂荣臻、李先念、陈云也起了大作用(2)
第11节:聂荣臻、李先念、陈云也起了大作用(3)第12节:吴德说出了内幕
第13节:华国锋谈粉碎"四人帮"第14节:毛泽东逝世,结束了"毛泽东时代"
第15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夤夜上玉泉山(1)第16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夤夜上玉泉山(2)
第17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夤夜上玉泉山(3)第18节:急派"文官武将"耿飚管制电台(1)
第19节:急派"文官武将"耿飚管制电台(2)第20节:急派"文官武将"耿飚管制电台(3)
第21节:急派"文官武将"耿飚管制电台(4)第22节:迟浩田奉命进驻人民日报社(1)
第23节:迟浩田奉命进驻人民日报社(2)第24节:中国新闻界最初遵命保持沉默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