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国风情 》 鄭和下西洋與馬哥來華考:被誤讀的遠行 》
第5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5)
陳存仁 Chen Cunren
燕王造反的時候,鄭和也在軍中,很出了一些力。因為有功,成祖在永樂二年(1404)元旦,親自寫了一個"鄭"字,賜予他做姓,他便改名"鄭和"。同時,他又被從司禮監太監的職位選為內官監太監,從此便做了成祖最親信的太監了。後來他的七次出使西洋,都是用"鄭和"這個名字,時間一久,世人衹知"鄭和",反而把他原來的姓氏忘掉了。假使現在說三保太監姓"馬",人傢可能要笑你是無稽之談。
鄭和是一個很有才學的人,《明史》上稱贊他"博辯機敏",可見他的才華一斑。同時因為他出身軍旅,所以軍事知識也非常豐富。這些都是他在少年時從困苦的境遇中磨煉出來的。他後來之所以能揚名海外,幹下了那番豐功偉業,可以說是得益於童年時代的困苦,可見不幸的遭遇,往往是通嚮成功的指標。
佛教信徒 富商後裔
根據上面的敘述,鄭和祖父和父親都稱"哈衹",又都是朝過天方的人。原來他們老傢是西域回族,後來也許因戰亂的關係,纔搬遷到雲南來。由此可斷定鄭和是回族的血統,他的宗教信仰毫無疑問地應該是回教了。但是歷史告訴我們,鄭和也曾拜過菩薩,他的法名叫做"福善",還是一個虔誠的佛門弟子!本來,回族是崇奉一神的宗教,信其他的神是回教規律所不能容許的,然而鄭和竟敢冒犯回教教規,而去參拜佛爺,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據後來許多專傢的考證,有兩種比較可能的解釋:第一,那時的回教徒,對於他教也不甚排斥,所以鄭和受過菩薩戒,兼為佛門弟子;第二,中國不是一個一神教的國傢,像"天後海神",船上操舵的工人必須崇奉,鄭和為了順從舟工的習俗,並迎合三軍的心理,增強他們的信心而肯聽從他的指揮,所以他不得不崇拜佛教。我們不能不去查察那時的實際情況,而隨便斷言鄭和是個信仰不堅的人。更何況鄭和當時出使的許多地區,有不少是佛教信徒的天下,他為了工作上的便利,拜菩薩也是極可能的事。我們對這位航海偉人的用心之苦,除深切地同情與贊佩外,還有什麽話可說呢?
回教徒以能往穆罕默德出生地麥加朝聖者,為最虔誠最光榮的事情。麥加在阿拉伯紅海東岸,現在用航海工具,尚需一月有餘的時間。在明代以前,交通更不便,需要集合數百人遠征,除搭乘阿拉伯航船之外,還需騎駱駝行於沙漠之中,氣溫常達一百零幾度(華氏),不是身壯力強的人,經常會昏倒,而且風沙蔽目,在熱浪中奔波,偶然遇有冰塊出售,冰塊大小不知,其價每塊為黃金五錢。到麥加城必經離城三裏的岷拉鎮,這段路衹許步行或騎騾,晚間就宿在荒野中,尚需帶寶物獻給神廟。所以不是體力強健、財富充裕的人,是無法去朝聖的。而且於麥加朝聖之後,再要到耶路撒冷最大的教堂去叩頭念《可蘭經》。該處有"耶路撒冷哭墻"等名勝,所以鄭和的祖父和父親朝聖歸來後,獲得"哈衹"尊號是極不容易的,也可見鄭和的傢族亦是富有之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 | 第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2) | 第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3) | 第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4) | 第5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5) | 第6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6) | 第7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7) | 第8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8) | 第9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9) | 第10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0) | 第1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1) | 第1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2) | 第1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3) | 第1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4) | 第15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1) | 第16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2) | 第17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3) | 第18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4) | 第19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5) | 第20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1) | 第21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2) | 第22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3) | 第23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4) | 第24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5)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