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考古 图说北齐高洋墓   》 第5节:开进湾漳村(图)      Zhu Yan

  结合邺城研究这一大课题,徐光冀先生决定,首先选择湾漳村北朝墓作为我们发掘的目标。
  4.开进湾漳村
  湾漳村是华北平原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坐落在磁县县城西南2公里的滏阳河南岸,分为前湾漳村和后湾漳村两个部分。我们调查的那座北朝墓,正好位于前、后湾漳村之间。
  我们在进行陵墓群调查的时候,给湾漳村北朝墓编为106号墓。我们看到,其砖砌的墓室部分已经露出地面,顶部塌陷形成一个大洞,墓室里有很深的积水。村民们因地制宜,把它视为一口古井,把墓室顶部整修成一个简易井台,平常就用这清冽的地下水浇灌附近的菜地。调查时我们曾开玩笑说,用从龙脉引出来的水浇菜,一定会有特殊的味道。当地上了年纪的村民告诉我们,几十年前这座墓葬还有高大的坟丘,但自1958年以来,由于村民大量取土,现在不但坟丘没有了,连砌砖结构的墓室也暴露出来了。
  
  1湾漳墓(12):湾漳墓发掘前外景及墓室盗洞。封土已经荡然无存,墓室顶部的盗洞好像井口,周围的村民都利用里面清冽的泉水浇菜。墓道上还建造了3户农家小院。
  在考古队正式开进湾漳村之前,我们进行了各方面的准备。从研究人员的配备,到仪器设备的购置,一直忙活了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在收集文献图文资料时,竟意外地发现老地图上标注了湾漳墓坟丘的数据。
  如今,墓葬的坟丘虽已夷为平地,但是湾漳村一带北朝时期的地面,应比今天的地面低约1.5米。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知道,北朝陵墓的坟丘都是由夯土构筑的,我们推测,湾漳墓的夯土坟丘,在地下应该还有部分残留,首先要通过钻探的方法弄清它的范围。
  当考古队在村民们习以为常的目光中开进村后,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考古钻探。
  负责钻探工作的是考古研究所的工程师曲如忠。这时候的曲工程师已经年近70岁,他是一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专家,曾经参加过中国很多著名遗址的考古钻探工作。1983年,当考古研究所邺城考古队一创建,他就参加了邺城的勘探和发掘工作,和其他同志一起在邺城工作队逐渐培养了一批勘探经验丰富的技师队伍,对邺城考古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记得1985年勘探邺南城的时候,我一边测量记录,一边和曲工程师学习勘探方法,通过识别地层土样去推断地下不同性质的遗迹现象。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不断发现城墙、护城河、道路、城门、宫殿等各种类型的遗迹,埋藏于地下的邺南城也在我们眼前逐渐变得清晰起来。那样的实际工作经历,使我受益终身。
  补图26:邺城考古队工作照之一
  补图27:邺城考古队工作照之二
  湾漳墓的钻探工作大约持续了一个星期,事实果真如我们预想的那样,在地下残存着坟丘的夯土。通过这一个礼拜的努力,我们终于摸清了湾漳墓夯土坟丘的范围。原来的圆形坟丘十分宏大,直径近100米,坟丘的下面有墓道、甬道、墓室,共同组成墓葬的地下部分,总长度约52米。
  在墓室西南约100米处,还发现一尊横卧在地面的石刻人像。人像虽然残缺,但从他的服饰还可以看出,这是一尊具有明显北朝特色的石刻人像。
  
  1(11):神道石人像出土情况
  在墓室正南方向,发现了一条长270米、宽15米的"神道",高大的石刻人像正好位于神道西侧。可以想象,当年完好时的这座墓葬,是何等的威风八面呵。
  在湾漳墓的墓道上,那时有3户农家院落。考古工作的前提是不损害当地群众的利益,所以我们在进行发掘工作时,要花费一些时间解决村民的搬迁问题。就这样,我们的发掘工作整整持续了3年,在合理的安排下,分三个阶段对湾漳墓的各部位分别进行发掘。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重庆出版社
第1节:通往湾漳之路第2节:七十二疑冢第3节:北朝陵墓群调查第4节:最高大的坟丘天子冢(图)
第5节:开进湾漳村(图)第6节:初见帝王威仪(图)第7节:踏过莲花地毯的仪仗队(图)第8节:墓道壁画人物
第9节:两侧的仪仗队列第10节:地下水出现了(图)第11节:朱雀门中睡国宝(图)第12节:被侵扰的武士(图)
第13节:墓葬部分被盗掘(图)第14节:墓室顶部的天象图(图)第15节:锁定陵墓主人第16节:苍狼出世(图)
第17节: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第18节:双面皇帝第19节:既征伐四克,威振戎夏第20节:乍现盛世曙光(图)
第21节:华丽时代(图)第22节:色彩纷呈的时代(图)第23节:画家的线条老到纯熟第24节:迷雾重重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