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 思維的樂趣   》 沉默的大多數(4)      王小波 Wang Xiaobo

  二十多年前,我在雲南當知青。除了穿着比較幹淨、皮膚比較白皙之外,當地人怎麽看待我們,是個很費猜的問題。我覺得,他們以為我們都是臺面上的人,必須用臺面上的語言和我們交談——最起碼在我們剛去時,他們是這樣想的。這當然是一個誤會,但並不討厭。還有個討厭的誤會是:他們以為我們很有錢,在集市上死命地朝我們要高價,以致我們買點東西,總要比當地人多花一兩倍的錢。後來我們就用一種獨特的方法買東西:不還價,甩下一疊毛票讓你慢慢數,同時把貨物抱走。等你數清了毛票,連人帶貨都找不到了。起初我們給的是公道價,後來有人就越給越少,甚至在毛票裏雜有些分票。假如我說自己潔身自好,沒幹過這種事,你一定不相信,所以我决定不爭辯。終於有一天,有個學生在這樣買東西時被老鄉扯住了——但這個人絶不是我。那位老鄉决定要說該同學一頓,期期艾艾地憋了好半天,纔說出:哇!不行啦!思想啦!鬥私批修啦!後來我們回傢去,為該老鄉的話語笑得打滾。可想而知,在今天,那老鄉就會說:哇!不行啦!“五講”啦!“四美”啦!“三熱愛”啦!同樣也會使我們笑得要死。從當時的情形和該老鄉的情緒來看,他想說的衹是一句很簡單的話,那一句話的頭一個字發音和洗澡的澡有些相似。我舉這個例子,絶不是討了便宜又要賣乖,衹是想說明一下話語的貧乏。用它來說話都相當睏難,更不要說用它來思想了。話語圈子裏的朋友會說,我舉了一個很惡劣的例子——我記住這種事,衹是為了醜化生活,但我自己覺得不是的。
  我在沉默中過了很多年:插隊,當工人,當大學生,後來又在大學裏任過教。當教師的人保持沉默似不可能,但我教的是技術性的課程,在講臺上衹講技術性的話,下了課我就走人。照我看,不管幹什麽都可以保持沉默。當然,我還有一個終生愛好,就是寫小說。但是寫好了不拿去發表,同樣也保持了沉默。至於沉默的理由,很是簡單。那就是信不過話語圈。從我短短的人生經歷來看,它是一座聲名狼藉的瘋人院。當時我懷疑的不僅是說過畝産三十萬斤糧、炸過精神原子彈的那個話語圈,而是一切話語圈子。假如在今天能證明我當時犯了一個以偏概全的錯誤,我會感到無限的幸福。
  五
  我說自己多年以來保持了沉默,你可能會不信。這說明你是個過來人。你不信我從未在會議上“表過態”,也沒寫過批判稿。這種懷疑是對的:因為我既不能證明自己是啞巴,也不能證明自己不會寫字,所以這兩件事我都是幹過的。但是照我的標準,那不叫說話,而是上着一種話語的捐稅。我們聽說,在過去的年代裏,連一些偉大的人物都“講過一些違心的話”,這說明徵稅面非常的寬。因為有徵話語捐的事,不管我們講過什麽,都可以不必自責:話是上面讓說的嘛。但假如一切話語都是徵來的捐稅,事情就不很妙。拿這些東西可以幹什麽?它是話,不是錢,既不能用來修水壩,也不能拿來修電站;衹能擱在那裏臭掉,供後人恥笑。當然,拿徵募來的話語幹什麽,不是我該考慮的事,也許它還有別的用處我沒有想到。我要說的是:徵收話語捐的事是古已有之。說話的人往往有種輸捐納稅的意識,融化在血液裏,落實在口頭上。在這方面有個例子,是古典名著《紅樓夢》。在那本書裏,有兩個姑娘在大觀園裏聯句,聯着聯着,冒出了頌聖的詞句。這件事讓我都覺得不好意思:兩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躲在後花園裏,半夜三更作幾句詩,都忘不了頌聖,這叫什麽事?仔細推敲起來,毛病當然出在寫書人的身上,是他有這種毛病。這種毛病就是:在使用話語時總想交稅的強迫癥。
  我認為,可以在話語的世界裏分出兩極。一極是聖賢的話語,這些話是自願的捐獻。另一極是沉默者的話語,這些話是強徵來的稅金。在這兩極之間的話,全都曖昧難明:既是捐獻,又是稅金。在那些說話的人心裏都有一個稅吏。中國的讀書人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就是交納稅金,做一個好的納稅人——這是難聽的說法。好聽的說法就是以天下為己任。
  我曾經是個沉默的人,這就是說,我不喜歡在各種會議上發言,也不喜歡寫稿子。這一點最近已經發生了改變,參加會議時也會發言,有時也寫點稿。對這種改變我有種強烈的感受,有如喪失了童貞。這就意味着我違背了多年以來的積習,不再屬於沉默的大多數了。我還不至為此感到痛苦,但也有一點輕微的失落感。開口說話並不意味着恢復了交納稅金的責任感,假設我真是這麽想,大傢就會見到一個最大的廢話簍子。我有的是另一種責任感。
  幾年前,我參加了一些社會學研究,因此接觸了一些“弱勢群體”,其中最特別的就是同性戀者。做過了這些研究之後,我忽然猛省到:所謂弱勢群體,就是有些話沒有說出來的人。就是因為這些話沒有說出來,所以很多人以為他們不存在或者很遙遠。在中國,人們以為同性戀者不存在。在外國,人們知道同性戀者存在,但不知他們是誰。有兩位人類學家給同性戀者寫了一本書,題目就叫做Word is out。然後我又猛省到自己也屬於古往今來最大的一個弱勢群體,就是沉默的大多數。這些人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種多樣,有些人沒能力,或者沒有機會說話;還有人有些隱情不便說話;還有一些人,因為種種原因,對於話語的世界有某種厭惡之情。我就屬於這最後一種。作為最後這種人,也有義務談談自己的所見所聞。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雲南人民出版社
自序沉默的大多數(1)沉默的大多數(2)沉默的大多數(3)
沉默的大多數(4)沉默的大多數(5)思維的樂趣(1)思維的樂趣(2)
思維的樂趣(3)中國知識分子與中古遺風(1)中國知識分子與中古遺風(2)知識分子的不幸(1)
知識分子的不幸(2)知識分子的不幸(3)花剌子模信使問題(1)花剌子模信使問題(2)
積極的結論(1)積極的結論(2)積極的結論(3)跳出手掌心(1)
跳出手掌心(2)道德##與知識分子(1)道德##與知識分子(2)論戰與道德(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