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   》 第四章 虛無之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瀟水 Xiao Shui

  (一)
  鯀先生被殺死在羽山,他的兒子大禹被叫來談話。大禹是個大個子年輕人,虎虎有生氣,身高一米八五,虎鼻大口,耳朵上有三個孔(所謂耳有三漏),腳下有三顆痣(己字形),胸上印有玉鬥,頗有神異。他一頭跪倒在地,哀哀求命道:“我的父親鯀盡心盡力,治水卻沒有成功,又違抗您的召令,據城造反身死名敗,並不冤枉。可是您知道嗎,父親如果聽取我的建議,不會沒有效果的。”
  “咦?你對治水有什麽建議?”
  大禹發表了治水的高見,舜帝聽取後頗為贊賞,說:“你的父親連自己兒子的意見都不采納,不得善終也不奇怪。按照道理你應該和他一起走,但我破例寬恕你。治水的事,從今以後就由你負責,請你一定記住你父親的教訓,審慎以行,不負衆望1
  大禹意外免死,喜出望外,趕緊拜謝。舜帝又語重深長地說:“你不要跟丹朱學。丹朱作為堯的兒子,不上進,跟一幫貴族子弟聚在傢裏搞貼面舞會,脫了衣服集體淫亂,結果丟掉了繼承權。他帶了個壞頭,我希望你為華夏族的大傢子弟(鯀也是華夏族的一大知名傢族,黃帝之後),樹個好榜樣,把水治好。”
  於是大禹在惶恐不安中玩命工作,他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念敲),山行乘釘子鞋,經風沐雨,非常辛苦,黃河、長江兩地亂跑,四處調研。人們看見這個古怪的大個子,左手捏着準繩,右手拿着規矩(即圓規和三角板——大禹很象數學老師哎),辛辛苦苦在風雨中奔波。大禹不聽音樂,愁然沉思。他走在樹梢下,帽子被樹枝颳去了,他也不回頭顧;鞋子跑丟了,也不回去揀(可能跟陳景潤一樣,沉思着“歌德巴赫猜想”撞在電綫桿上)。其實他不是不知道鞋子丟了,他是不肯花時間去撿。大禹一彎腰撿鞋子的這動作,合計七秒鐘,等於延誤了七秒鐘的時間研究治水方案。方案拖延七秒鐘,等於有3.5個人和1.2座房子被大水吞沒,人民生命財産的損失折合幾百萬美元,這個價值遠遠大於他的帽子和鞋子。所以大禹不撿鞋子。他有句鞭策人心的名言:大禹不喜歡一尺長的玉壁,卻珍惜一寸長的光陰。大禹惜寸陰的說法就是這麽來的,喜歡睡懶覺的人可以把它作為床右銘。
  盛夏,紅日似火,炙烤着大地,茫茫積水經過毒日暴曬,熱氣騰騰,大禹走在水邊像蒸桑拿,氣喘籲籲。很多猛獸跑出來吃人,人又被睏在水裏,格外的好吃。大禹看見很多人跑到樹上巢居,本事更高的則去了山腰住石窟。但老鷹從天而降,抓石窟裏的小孩和老頭吃。
  大禹考察了一圈,發現黃河從峽𠔌中流出,進入平坦中原以後就變成一條任性扭動的竜,不斷改道,到處漫遊。從地圖上看,它上翻下捲,遊徙不定,由於河道淺,它一邊遊一邊隨處放水,像一個隨地撒尿的孩子,留下一灘灘汪洋的積水。如果能給黃河兩岸築堤,夾持着黃河,使它不能亂跑亂撒尿,就沒事了——當初鯀先生就是這個路子。可惜在鯀和大禹時代都絶沒有這個能力(這要到戰國時期纔開始實現)。大禹時代都是石器工具,沒有青銅器,怎能實現這樣巨大的工程埃
  那該怎麽辦呢?我為此特別請教了修厠所的管子工,他和大禹的策略不謀而合:既然無法管束這個野蠻的孩子,笨辦法就是由着他去尿,但要在孩子經常亂撒尿的地方預備好排尿係統,排走孩子的尿,也就是大禹所預備挖出的九條河道。什麽時候孩子跑在A處放一灘水,大禹預備在A處的小河道就把它排幹。一會兒孩子又躥到B處放水,大禹又已在B處預備好一個管子。這就是所謂“播為九河,疏川導滯”,用九條河道把黃河泛溢導致的洪水、積水排走。所謂九條河道其實也是虛數,大禹在祖國各地都因勢利導,開挖這種排尿河。這就是他所謂的疏導,而不是他爹的堵塞。
  大禹考察完畢,召集“治水辦”人員開會。名聲顯赫的F4都參加了會議,他們分別是大禹(水利部長)、子契(文教部長)、後稷(農業部長)、伯益(林業部長)。這四個人都是當時的高幹,後來分別成為了夏、商、周、秦四個朝代的祖宗先人,我們把他們合稱為中國古代的F4——forefather4。他們四人都有偉大的不同凡響的誕生經驗,大禹據說是他媽媽吞了薏仁而懷上了他(當然另一個說法是他爸爸“鯀先生”死時做剖腹産生下了他),子契則是他媽媽吃鳥蛋而生下的,所以是鳥蛋之子。後稷則是媽媽踩了外星人的巨大腳印而懷孕的,華夏人。伯益的媽媽沒吃什麽東西,不過他奶奶吃過鳥蛋,吃完生下的他爸,算是鳥蛋之孫,也是東夷人。這些人和大禹一樣,都是受了舜的提拔,擔任要職,一並幫助大禹治水。
  夏、商、周、秦的這四位先人,坐在“治黃辦公室”裏,大禹首先發言:“黃河橫流,泛濫天下,威脅民生,已經九年了。我看見竜蛇跑進了人們的房子,人們則跑進了竜蛇的肚子。運氣好的人爬上樹去躲,身手更敏捷的去了石窟。莊稼徹底泡了湯,人民衣食窘迫。但我發現所謂‘浸山滅陵,浩浩滔天’的洪水,其實比我爹那時候已經平和多了,剩下的多是積水了。現在當務之急是接受我爹的教訓,放棄堵塞,改用疏導。怎麽疏導呢?我的四字方針是‘高高下下’,把高的地方加得更高,把低下的地方鑿得更低,從而把現有的一些幹枯的小河床作成排水溝,遍布各地,使洪水和積水一刻不停地排泄到大海。”
  現任農業部長後稷(念“繼”,大周朝先人)說:“我建議,排幹後的沼澤窪地,上面可以種植莊稼,變水害為水利,組織災區生産自救。我作為農業部長,可以教他們播植百𠔌,盡快恢復農業生産。同時,還得撥出救濟糧,救濟災民,別讓人老在樹上沒吃的了。有餘糧的地方都要跑到,勒令他們把餘糧調濟到缺糧的地方。”
  據說大禹不愛喝酒但喜歡善言,善言就是好的意見,所以大禹立刻對後稷的意見進行首肯:“對!我強調一下,”大禹說,“現在必須打破地方保護主義,有餘糧的部族必須配合全面整體治水計劃。任何部門、任何地方、任何個人,倘若各自為政,擾亂治水計劃,一經發現,我必將用強製手段幹預。同志們吶,治水必須全面規劃,打破地域局限,各保自傢、以鄰為壑的做法是再也不允許了。必要的話我們要動用軍隊來說服那些不聽指揮的部族。我們應當趁着治水,把軍權、政權充分抓到手裏,調動運用起來。”大禹發現自己說漏了嘴,趕緊打祝
  “伯益,你知道南方有一種稻子嗎,”農業部長後稷趕緊插話,“水稻,它就愛在水田裏生長,你把它引進到中原,我們排完洪水,就在低窪濕地上種稻子。”
  伯益是秦朝先人,現任林業畜牧部長,對後稷的提議表示贊同,並自告奮勇抓他的老本行:“我另外打算放火燒山,把樹木全部幹掉,野草燒個精光,嚇走猛虎野獸,讓人們去山坡上居住,這樣就避開洪水了。”
  “這個主意雖好,但是吃水有問題,人們幾千年來不住山坡,而寧可居住在飽受洪水侵襲的河邊,就是為了生活取水方便埃”鳥蛋之子“子契”(文教部長,商朝先人)插嘴說。
  “所以我準備大力推廣挖井取水技術,”伯益說,“如果鑿井取水技術推廣得好,就可以遠離江河居住,躲避洪水之苦。”
  大禹對這個主意擊掌稱贊:“那我就宣佈計劃:伯益、子契,你們兩個的祖上都吃過鳥蛋,估計腦袋靈光,算術好,你倆跟我勘測地形,分析河道路綫,看在哪裏合適挖排水溝,製定疏導方案。後稷你是種地英雄,人望很高,自然去各地徵集糧食,人們估計都願意給你面子。然後賑濟災民,並且傳授他們稼穡技術,開挖泥地,積極組織生産自救。南方的稻種也要引進到北方來。伯益同時還要到各地鑿井,這是你自己建議的,希望你成為鑿井英雄。”
  “那大哥您就是治水英雄了1衆人眼中燃燒起希望。
  於是,大禹領導子契、後稷、伯益——這個F4組合,開始了中國古史上轟轟烈烈的治水運動。他們戰天鬥地,冒着流星雨,風再大也不怎麽樣,衹肯為你而勇敢,讓老百姓都看見幸福的所在。F4跑遍高山河𠔌,尋找黃河經常漫溢的地點,行山表木(勘測),規劃合理的泄水路綫,疏通這一路綫上的溝𠔌河道,把洪水、積水統統排走。以後再鬧厄爾尼諾現象,黃河發瘋所溢出的洪水可以自動通過這套排水體係泄入大海。
  衹肯為你而勇敢
  二十歲的大禹在他的治水崗位上一幹就是十三年,從華北到江南,無處不留下他施工隊的足跡。大禹以身作則,親臨一綫,衝鋒在前,享受在後,三過傢門而不入。他翻山越嶺,涉沼渡河,手腳都磨出了厚厚的繭子,趾甲蓋全部磨掉,因為跋涉泥漿,小腿也被磨得精光,不帶一根寒毛,大腿更枯瘦得沒有一斤肥肉。而且大禹吃的穿的都是民工水平,吃飯的時候經常吃到一半就吐出來跑出去幹活;洗澡剛到一半,又握着濕頭髮衝出去指導調度。魯迅說,中國歷史上有埋頭苦幹的人,有命硬幹的人,這大約就是大禹。大禹親自拿着挖土的雙齒鏟(耜)和裝土的筐,辛勤勞動,風裏來、雨裏去。那時的主要工具都是石器,揮動起來可不容易。
  據說大禹身高一丈,腳長一尺,這兩個度量單位方便了他的治水工作,可以測量土地山川,這也是“丈夫”一詞的來歷。由於忙於丈量山川,用腿太多,還都在泥裏,大禹的膝蓋嚴重風濕變形,走路一顛一顛,好像在跳hiphop。後代的道士模仿這個細碎而急促的步子,裝神弄鬼兒,叫做“禹步”。葛洪大仙還專門設計了禹步的舞譜:“前舉左,右過左,左就右;次舉右,左過右,右就左;次舉右,右過左,左就右”——很像東北大秧歌中的“十字步”。
  大禹的風濕性關節炎長期得不到治療,最終惡化成偏枯,就是偏癱。大禹衹能蹭着走路,特點是“步不相過”,意思是邁出的左腳超不過前面的右腳,反之亦然,走路比裹腳老太太還慢騰。此外,他還患有其它職業性疾病,比如顔色黧黑,竅氣不通——患有肺結核,呼吸不暢,臉色非常難看。
  大禹的一幫跟班,衹比大禹更慘。據《呂氏春秋》說,他們走到哪裏就死到哪裏,有的死在山陵上,就葬在山陵,有的死在水邊,就埋在河床。伯益始終追隨大禹左右,是F4中最得力的助手,他的主要事跡是鑿井,發明和推廣了中國最早期的水井,時間在距今四千年前。(當時的埃及人的金字塔已經越蓋越多,中國人則纔普遍有了水井而已,唉!)水井多為十幾米深,為了避免井壁泥土坍塌,內壁還用木棍自下而上層層疊起,從井口往下看,木棍交成井字形,這也是“井”字寫法的來歷。井口開有水渠,可以遠遠地流嚮製陶場與人傢。鑿井技術不但使人們脫離了河湖製約,可以去高遠乾燥的地方居住,還解决了城市內部的供水問題,使得大量人口積聚的城市的出現有了可能(一個城市需要幾百口水井。沒有井的話,就沒有城市,沒有城市,也就沒有文明發展的依托地,也就沒有國傢)。
  大禹到了32歲(我這個年紀),完成治水,汪洋澤國變成了山清水緑,人們安居樂業,引吭高歌。舜帝頗為滿意,賜給大禹一個黑色的玉圭(上尖下方的一個黑石頭片),表彰他的曠世之勳,並號召全民全社會嚮治水英雄大禹學習,學習他含莘茹苦,勞身焦思,專心緻志的敬業精神。大禹刻苦卓絶,終於雄名千秋萬代。
  (二)
  大禹治水,當然也遇到過阻力,有一些部族頭子跟他唱對臺戲,帶着人衆給大禹搗亂,把大禹剛剛疏通過的河𠔌,堵上生活垃圾和瓦礫。大禹於是就像孫悟空,掄起金箍棒狠狠教訓了這些盲目自大、不服調度的妖精。於是,大禹的追隨者越來越多,很多妖精紛紛扔下棍子,昄依“佛門”。那些前來投奔大禹的人,據說前後相連於道路。大禹把他們都推薦到朝廷。這些人成為大禹一黨的嫡係。
  在當時的落後條件下,治水必須依照嚴明的紀律,組織大規模的協作,動用各個部族的力量,一個遍及黃河流域地區的資源和關係網組建起來了。控製這一網的人,就順理成章地掌握了該地區實權。大禹就是這樣的人,各部族人事上的生殺予奪、升遷進退,都與治水的業績相關聯,財物資源的調動使用,也一切服務於治水,大禹作為治水的總負責人,全面擁有了這些資源和權力。而這些資源和權力的擁有,又使大禹無形中可以控製更多的部族。
  並且,這個一心為公、以身作則、吃苦耐勞又握有實權的大禹,又富於偉大的人格魅力,他與各地民衆並肩戰鬥、身體力行、製服洪水,與部族首領們分享着成功與挫折的喜樂,在治水中結成了戰友般的友誼。大禹拯救了無數部族的傢園,部族首領們歌頌大禹說:“要是沒有禹,我們就變成了魚。”大禹聲譽雀起,威嚴與光芒都蓋過了舜帝。
  舜帝意識到了這種危險,嘴角咧出一絲苦笑,再加上年老精力匱乏,這個皮膚黝黑的矮個子老人就萌生了退位的想法。他沿襲了從前被他擠跑的堯帝的老路,也去郊外找自己的好朋友“石戶之友”(意思是住在石窟裏的好朋友)。舜帝說:“朕自從娶了堯的兩個女兒,又接替堯繼位以後,已經在帝的寶座上待煩了。歲月不饒人,精力也天天萎縮,承受不住每日千篇一律的政務啦。您是位出世的高人,我想把帝位讓給你。你高興吧1
  石戶之友大怒道:“你纍不纍啊,怎麽這麽沒智商。讓位給我頂什麽鳥用啊!現在人心都敬重大禹,已經是大禹的天下了。”說完背起行李,攜着孩子,拉着老婆,老婆頭頂着傢什,去了海邊隱居。舜帝愣了半晌,不死心,又要讓位給“北人無擇”,北人無擇也不敢接這個熱山芋,說:“您這人真是各色,當初您放着好好的農夫不當,跑去搶什麽帝位,擠跑了堯帝。現在您受不瞭瞭,又要逃跑,還沽什麽名釣什麽譽,說禪讓給我,我真是以你為恥辱。”說完就跑到一處懸崖,跳進了深淵,自己把自己淹死了。舜帝不能平安下莊,衹好跑回宮裏硬着頭皮等待。
  正這時候,大禹跑來嚮他請示工作。大禹說:“雖說治水大功告成,但是天下並沒有完全太平。長江流域的‘三苗’一直不聽號令,陰謀阻撓治水。我一直打算徵討他們,直到今天才有時間。請允許我帶兵出徵。”
  舜帝滿臉憂慮,心想壞了,這傢夥又來搶我的軍權了:“大禹啊,三苗不肯遵循教令,朕就親自出徵一趟。你先多在傢裏,把關節炎養養好吧。”
  大禹不傻,堅持說道:“您身處帝位,您的職責就是冷靜思考,用您完美的德行執行神的意志,上天將不斷降福給您。至於辦事,要發揮臣屬們的價值。打仗這樣兇險的事,是對您的侮辱,對您人身安全也不利埃”
  舜帝不敢強求,喃喃批準道:“好啊,好啊,好臣子啊,你是我的大腿、胳膊、耳朵、眼睛埃朕衹有依靠你啦,外面的事情就托付你吧。”
  大禹拜了一拜,出去就把天地祖先祭祀一遍,號令各個部族都要出兵備戰。看見各個部族們都來了,然後舉行誓師大會,大禹發表講話說:“三苗,是東夷人蚩尤的後代,在從前的黃帝和我們的舜帝的前後打擊下,流竄去到西南。不是小子我窮極好戰,實在是這夥人犯有兩大流氓罪。一是不敬天地,不敬鬼神;二是妄作虐刑,給人鑿腦門,抽皮筋,殘殺弱小(意思是“三苗”內部一點人權都沒有啦)。現在我就率領你們衆位部族首長,聯合出徵,去給他們一些德育教育。”
  三十天後,大禹的遠征軍抵達湖北省江漢地區,得知三苗已經集結重兵,準備决一死戰,士氣高漲,大禹變得愁眉不展。這時他的老助手伯益進言說:“衹有靠美德才能獲得上天的庇護,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我看三苗心裏仍然對我們不服氣,即便戰勝了敵人也帶不來和平。”大禹贊成伯益的話,帶領軍隊回了中原,比以前更加勤奮地廣施德治,又執幹戚而舞,舉行軍事演習:士兵們一手執防身用的盾牌,一手拿石斧,上面插着裝飾的羽毛,整齊揮舞。七十天後,三苗首領害怕了,派來和談的使者,雙方就這樣避免了流血衝突,大禹平定了三苗的騷動。
  當然,上述記載是被講求德治的、連殺羊的廚房都要躲開的儒傢學者們修正後的版本,實際上大禹徵三苗的戰爭相當慘烈,延續時間很長。三苗作為東夷蚩尤族人的嫡係後代,總被華夏族人視為“亡我之心不死”的異類——總想給死去的蚩尤翻本兒。於是屠殺三苗就成了黃帝及堯舜禹時代各位帝王的主要事業。堯帝也曾派舜徵討過他們,到了大禹之時,三苗已被壓擊出了中原,流落到湖北省的荒蠻之地,再沒退路可走,遂掀起了保傢衛種的殊死抗擊。戰鬥打得相當血腥,死屍盈滿原野。天空下起了血雨,大地陰風四合。大禹軍隊的石製兵器並不十分銳利,石器時代的傷者要遭受極大的痛苦,被砍擊十數下,直到血水流光纔會滿意地死去,實在難熬。戰場上到處人肉狼藉模糊。
  最終,據墨子說,大禹用一簇亂箭射死了三苗首領,三苗之師潰敗,宗廟被燒夷,男女老幼被倒捆着雙手驅趕着離開家乡。他們想小便的時候就提出說要解手,這也是“解手”一詞的來歷。僥幸逃脫的三苗族人也鬱鬱不得善終,在湖北地區東躲西藏不能恢復元氣,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的楚國人又與三苗發生衝突,在楚人打擊下,三苗最後退至我國大西南,與現今的苗族有千絲萬縷的血緣聯繫。很多苗人至今頭飾上還有着牛角形,是對祖先蚩尤戰士“身披牛皮,頭頂牛角”的紀念吧,並且苗族還保存着關於蚩尤的大量歌謠,有時間可以去旅遊節目裏看。
  大禹通過對三苗用兵,徹底把握了華夏部族的軍政大權,成為萬人矚目的焦點,嚮着帝位躍躍欲試。
  (三)
  舜帝被迫退位前的最後一道政令,是對治水有功的F4進行封賞。賜大禹姒姓,攝政,總理天下大事。賜“鳥蛋之子”子契以河南商丘封地,賜子姓,子就是鳥蛋的意思,因為他是鳥蛋之子。“種地英雄”後稷賜姬姓,封地在陝西武功,“鑿井英雄”伯益賜嬴姓,賜封山東魚臺。
  F4如今都有了姓,在當時,有個姓的意義重大。姓是一個封國統治者的族徽,代表着高貴的血統與權位。有了姓就意味着有了獨立的封國。這些來路不明的鳥蛋之子、鳥蛋之孫,如今成為一方諸侯,也算是洪福齊天了,他們並且將以姒、子、姬、嬴四個姓分別命名他們或他們的後人所開創的夏、商、周、秦四個朝代。
  舜帝給自己的掘墓人加冠進爵完畢,又跟大禹搞了一個隆重的權力交接儀式,美其名曰“禪讓”,大禹就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子了。舜的兒子“商均”(媽媽是女英)據史書上講也接近白癡,吃飯不知饑飽,睡覺不知顛倒,根本幫不了舜帝。舜帝也曾教這孩子學圍棋識數,也沒有用。大禹把這個可憐的智障少男封到河南虞城,讓他當個快活的小諸侯,算是給舜帝傢族一個出路。
  種種跡象表明,從前堯帝的兒子丹朱,如今舜帝的兒子商君,都被戰國學者在書中說成是智障人士,都曾嚮老爹學習圍棋,如此一致的巧合,顯然是有意的詆貶和編排,目的是把“禪讓製”美化打扮一番,以他們的愚鈍,襯托接受“禪讓”者的英明。既然丹朱、商君都是智障人士,那他們的爹衹好把位子“禪讓”給英明的大舜或大禹啦,也就順理成章啦。掩蓋了其赤裸裸的權力爭奪與轉移的實際過程。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麽“禪讓製”,這是戰國時代的學者們為了讓戰國諸侯們奪天子權,乃至取代周天子時能名正言順,而杜撰的。
  舜帝失位以後,很快患了老年多動癥(我不知道有沒有這種病,但衹有這種病才能解釋他的出走行為)。舜帝帶着自己的兩個老婆——娥皇女英(現在已經是老大姐,不是美少女了),一路南行,走走停停,跨過長江,順着瀟水,來到瀟水的源頭——湖南南部寧遠縣的九疑山,然後舜就趴在山下,死了。舜帝急急地出走,卻是去死,這是為什麽呢?
  第一種解釋是他患了老年癡呆癥,從傢中走失。但我們不認為舜帝和他的兩個媳婦同時患有此癥。那麽,出走的原因就是被不孝之“子”逼迫——大禹逼跑了他。那時的南方可不是溫柔富貴的江南,湖南南端的森林裏到處是犀牛和毒蛇,散布着類似非典病毒的古代瘴氣,跑到這種地方去的人等於慢性自殺。後來唐朝的柳宗元就是被貶躥至這一地區,形同被判了死刑,在瀟水上慢慢等着自然界的病毒來毀壞他的健康。而舜帝衰老的免疫能力很快就出賣了這個老人,他也被類似非典的病毒一把抓住,大病不起,無藥而治,氣絶而亡。這實際上是對舜帝的政治流放。
  第二種解釋更加驚心動魄:政壇失意、被迫退位的舜帝不甘寂寥,他在國都組織宮廷政變,不料計劃泄漏,被迫倉惶南下出逃,路途上死於古代非典病毒,或者被大禹派出的武裝追殺人員刺死。
  第三種解釋是舜帝沒有選擇政變這種鋌而走險、勝負參半的極端手段,而是離開國都南去,找忠於自己的南方部族,伺機集結武力返攻國都,奪回失去的從前。可惜他的身體頂不住了,一切計劃最終落空,舜帝孤單無助地死於荒野,沒有人知曉他墳墓的具體位置,就像沒有人知道他的死謎一樣。各種各樣的猜測都將不是最終結論,就像大詩人李白經過這裏時所發出的感慨:“九疑聯綿皆相似,重瞳孤墳竟何是?”
  舜帝死得不明不白,凄凄慘慘,傢破人亡,妻離子散。他的神秘去世,不免引起人們議論紛紛。不過大禹非常善於搞思想工作,而在生活上得到了一些實惠之後,人民通常也樂於健忘。華夏史上第一樁可疑的帝王死亡案,就這樣在沉默中無疾而終。
  舜帝被草草埋葬在瀟水源頭的“九嶷山”陽坡,煦暖的陽光照着這個曾經在河濱製陶、雷澤打魚、人們追隨他如同河流歸納海洋的長着兩個瞳孔的矮個子帝王(一米四五)。舜帝臨死心中最懷念的會是什麽呢?也許他多麽想再次爬上那高高的糧屯,接近藍天,去為爸爸瞽叟裝訂被風兒吹壞的頂子。那時候他是一個健康透明、年輕爽朗的農夫。誰也不曉得舜帝在其生命的最後一刻有沒有後悔自己的從政生涯。
  傳說,舜帝在位時飲食節儉,吃飯的甑盆連油腥味都沒有,因此下面的官吏也都很節儉。舜用粗碗吃飯,端着瓦鉢子喝湯,由於他帶頭不使用精美的器物,工匠們也不必追求製作精巧的器物。舜的法令簡單易行,因而人們容易聽從。舜要百姓作的事不多,百姓一般不會因為違反政令而被治罪。排除當年“舜逼堯”的可以理解的政治鬥爭不講,舜的完美品德堪稱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楷模。
  舜帝的兩位夫人,娥皇和女英,在舜帝死後哭得傷心欲絶,她們甚至未被允許親臨九嶷山舜帝墓地,而是在附近的湘水觀望徜徉。作為國傢的第一、第二夫人,蒙塵南荒,不盡的憤懣可想而知。倆人瘋瘋癲癲地亂跑,在湘水岸邊抒發內心的悲哀,把自己感動得直哭,淚水滴答在青竹上,印出斑斑的痕跡。從此這種竹子就叫湘妃竹,也叫斑竹,就是今日BBS上各位“斑竹”大號的來歷。
  後來,兩位夫人痛不欲生,跳入波濤滾滾的湘水,化作湘江女神“湘夫人”。由於怨恨難平,湘夫人經常呼風喚雨吞雲吐霧,致使船衹不能渡過。秦始皇后來路過這裏,很不高興,命令刑徒三千一夜之間砍光了湘山之竹。
  舜帝的墳墓沒有人祭奠,大禹沒有參加舜帝的葬禮,唯一專程趕來的是舜的弟弟象。象弟弟從前看不起這個矮個子的哥哥,作磨着把哥哥填死在水井裏。但是飛黃騰達的哥哥莅臨帝位以後,寬宏大量,以德報怨,讓象弟弟到政府裏去拿津貼。象弟弟良心發現,自我譴責,便變作一頭大象,在哥哥的墓地附近耕種。種出來的糧食,提交給守墓者作為護墓經費。後人在附近的道縣立有“鼻亭”,認可這個弟弟送給哥哥遲來的情義。
  中國古代的美好時期被我們講完了,這就是五帝依次統治的大同世界。“五帝”分別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所謂“大同”,就是沒有國傢沒有階級,“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養老),壯有所用(工作),幼有所長(撫育),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一個人人想多幹活,睡覺不關大門的時代,令人癡癡嚮往的。人們過着男人耕種而食、女孩織麻而衣的樸素生活,沒有戰爭,沒有盜賊,沒有焦慮,其樂溶溶,被莊子、孔子無限嚮往。這個小國寡民(準確地說沒有國傢,衹有部族和局部聯盟)的美好時代,上及神農,下至堯舜。
  而大禹接下來開啓了略為低級的“小康”時代(就是現在我們正在全面奔嚮的),卻開始有了國傢的雛形。小康社會的特點是“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人人為自己,互相掐的樣子,刑罰也多起來了,禮儀和奢侈也增加了。並不是接下來的四千年日子都算小康。衹有大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這些知名帝王統治的時代纔算小康。可惜中國四千年的文明史,大同、小康的好日子,統共沒有幾百年。而且即便是在大同、小康這樣的好日子裏,也不是沒有眼淚和嘆息。
  (四)
  大禹開創了中國文獻記載中最早的朝代——夏朝,時間是在公元前2070年前後,距今四千年前,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結束。這是現代學者運用天文學方法,以計算機求算出來的,所謂夏商周斷代工程。但我們不得不把夏朝當作一個虛無的朝代。我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除了文字記載,可以證實夏朝存在的考古實物非常之少,而且被解釋的衆說紛紓夏朝姓大禹的姒姓(念四),現在全中國還有七百人姓姒呢——也許這個可以作為夏朝存在的物證,哦,人證。但其實這也遠遠不夠。我們不排除以大禹為領袖,當時是建立了一個若幹部族的聯盟組織,並且持續了一段時期,但這距離成為一個朝代或國傢,還缺乏很多必要的構件。
  按照古文獻記載,大禹的辦公地點在河南中部禹縣一帶,有時候也去登封市,這裏發現了兩個含糊不清的古代小城堡,有很多古代河流交匯於此,是中原的正中心,是傳說中大禹發號施令的地方。四千年過去了,這裏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比如禹縣就有了廣播站和文化館,全縣普及了電影放映,還有人民醫院、中醫院、按摩醫院各一所,當然一定還有若幹洗浴中心的牌子竪在那裏。這些都是文明的巨大進步,然而當年的大禹卻都是享受不到的。大禹生活極端簡樸,掌權之初,素樸作風不改,對外還保持低調,見到耕田的農夫必然致敬,經過村落就跳下牛車步行。但是時間久了,出於尊嚴的需要,他對排場和各種繁瑣的禮儀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首先,大禹為刑死的父親鯀修建了祖廟,讓各部族人跟着祭祀。接着他準備奢侈一把,搞“幾個九”工程:把天下劃分為九州,又鑄造了九鼎。這些都是傳說中的東西。鼎能夠起到跟天神溝通的作用,象徵着大禹的鐵飯碗萬年不壞,作為夏王朝的鎮國之寶,也顯示王室的富強和政府的偉大。
  鼎的創意來自於煮小米。作為吃小米飯(粟)的民族,中國人非常熟悉煮飯的鍋子(陶罐子)。陶罐子架在火塘上,必須用三塊石頭架起來,下面放柴禾,才能炊煮。後來,人們觀察了孕婦,在陶罐下面捏出三個袋狀的足,叫做鬲,可以自己把自己支起來,就不用三塊石頭了。鬲的袋足渾圓飽滿,孕蓄着奔放的情感,有女性胸脯那裏的麯綫美,是煮飯的工具也是人們崇拜的對象。缺點是這三個袋足煮完飯以後,幹粥漬在袋底出不來,沒法刷鍋,並且浪費糧食。
  於是人們又把鬲的三個袋足變成三個死心的腳,這也就是鼎了,是完美無暇的煮飯之具和國傢神器了。
  當時的鼎都是陶製的,大禹想超越他的時代,作出一個青銅鼎來。怎麽鑄鼎呢?首先要弄出模範來,當然這個模範不是投票選舉的。模是一個東西,範是一個東西。用泥捏出一個鼎的雛形,這就叫做“模”。把模用火烘幹,使它變得硬梆梆的,再拿小鑿子在上邊雕刻出動物花紋,比如長着巨睛、大口、獨牙、犄角、利爪的饕餮。
  下一步是用好一點的泥製作“範”。一般使用粘土,加水反復揉和,裏邊加上𠔌糠,防止開裂,最後揉成一張方餅狀,啪地一聲摑在剛纔的泥“模”外側,這就是“範”。讓“模”和“範”親密接觸,範於是獲得了模的外形的information。
  剛纔這是外範,下面做內範。衹要把泥“模”颳掉外表一層,就是內範了。把內範放在外範的肚子裏,二者之間形成了空隙,這空隙正孕育着青銅鼎的造型——仔細想象,是不是這樣!沒錯的。我們的古人真會琢磨啊,來回折騰。
  接着,有人把一大坩鍋熱湯端上來——就是明晃晃的一千度高溫的液態青銅汁。把青銅液緩緩傾倒進外範與內範的間隙裏(這個事情最好讓手穩一點的人去幹),於是大鼎一次澆鑄成形,放涼了以後,打磨打磨就行了。(這些都是簡要言之,實際上很不容易,比如作一隻青銅鐘,其實需要一百塊外範、內範組合起來澆鑄,且外範相互之間不能錯位——這個技術在商代中期纔成形。)
  九鼎神秘、詭奇、高貴,鼎身還可以鑄出銘文,記錄一些歌頌功德的話,考古學家往往根據這些字來推知歷史——但大禹這個時代還沒有文字,工匠和考古學者們都可以省一省心。美麗的緑鬆石也可以鑲嵌在鼎身,比如說老虎紋的眼睛就用寶石。大禹雄渾肅穆的九鼎,活脫脫地一溜排列在宮殿的臺基上了。這九衹集中了全國物力和高科技的傳國寶鼎,一直流承傳襲了兩千年,被若幹朝代爭奪,經過不同品性的手,沾上不同種族的血,閱盡滄桑變化,直到秦始皇時代纔把它們全部弄丟。不過,從考古挖掘上看,迄今我們也沒有找到任何一件夏朝的鼎,哪怕再小一點的青銅器皿也沒有。夏朝其實還沒到青銅時代,還沒有青銅器。大禹鑄九鼎並不屬實,衹是後人的傳說而已。
  (五)
  如果你有幸在大禹的時代旅行,感受就會同《西遊記》裏一樣:師徒們走着走着就遇上一個小國——女兒國啊,獅馱國啊,烏雞國啊,什麽的。這國衹有一個小城,卻也有國王。如果你問這國王嚮誰匯報,他們就說如來佛祖。但如來佛祖是誰,他們又都沒見過,更遑談收到其具體指令。大禹時代的中國就是這樣的。很多土圍子的“小國”,每個“小國”名義上都尊崇着整個王朝的王——大禹,可是大禹日常並不管他們。而且當時沒有電視收音機和報紙媒體,交通也特難辦,大傢對大禹,慢慢地隔膜了,也變得嚮對如來佛祖那麽遙遠。
  於是大禹準備召開一次全國縣級以上幹部會議,加強自己的說服力,同時展示新興王朝那些虛無縹緲的寶鼎以及傳達很多重要的事情,地點就在河南登封市境的塗山。參加會議的據說有一萬多個小王國領導者,我們可以藉用後世的術語叫他們諸侯。具體諸侯國名史書記載不多,姑且你就認為它是烏雞國、獅馱國、女兒國什麽的吧。一萬國諸侯這個數目也並不誇大,他們都是各地原生態的部族發展起來的,其中很多不受大禹的直接控製,雖然名義上發誓效忠大禹“王朝”,但最多是一種鬆散的聯盟性質。大禹實際直接管控的地面,不過是河南省中西部直徑不超過一千華裏的圓圈。
  在一個朝霞染紅了天空、白露灑滿了大地的清晨,繁花開遍了塗山之陽的山崗。從四方趕來的萬國諸侯,手捧美玉和絲帛,熙熙攘攘地團聚在會議現常國傢司法部長“臯陶”先生還為這次盛會準備了歌舞表演——所謂的“簫韶”:動起來如鳥獸翔舞,鳳皇來儀,擊石為節,踏地為歌,伴隨着演員的呼號和強烈的樂器打擊,演員們披着簑衣、露着肩頭、拎着石耜,以再現的形式表演了大禹治水的生動場面。接着,一撥手持幹戚羽毛的獸皮武士換上來,重演了徵三苗的武功,顯示出夏王朝的威武雄壯。臯陶又走到演員中間,手握古代話筒,撤開老嗓,帶頭領唱:“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等等等等,意思是我們的國傢元首英明啊,其他當官的也不錯啊,庶民們都實現小康啦!偉大哈!哇哇!
  遠方諸侯欣賞了這聲情並茂的樂舞,對中原先進的衣冠文化贊不絶口,不得不佩服大禹領導有方,紛紛表示強烈擁護大禹中央的路綫方針和行政决策。這時候,大禹出現了,帶着天子的威儀,邁着禹步,和各方諸侯特別是曾經並肩戰鬥在抗洪前綫的老戰友們,一一親切握手。大傢伸出兩萬衹手掌等待,欣慰地看見大禹長得比從前胖了。
  大禹走上主席臺講話:“我號召黃河長江兩岸同胞,加快經濟建設步伐。全國各地諸侯,要在中央的統一布署下因地製宜地發展地方經濟。為了維持國傢辦公費用和公用設施建設,我還要首次公佈嚮諸侯每年徵收貢賦的種類和數量。”
  與會代表紛紛表示願意遵照執行,不打折扣,積極納貢。
  接下來,司法部長臯陶先生又公佈了專門用以對付這些諸侯的刑罰。臯陶說:“諸侯方伯都要敬禹之德,聽從約束,不如言者,刑從之。”不聽大禹話的就等於犯法,犯法的處罰共分五等。首先是墨刑,就是在腦門刻字;其次是劓刑,就是割鼻子。這兩樣都還較好忍受。剕刑,即砍腳,這個在夏朝比較流行,帶來生活後遺癥嚴重。宮刑,即男子割掉生殖器,女子幽閉(具體細節不雅就不說了)。大辟,是死刑,或絞或砍。臯陶說:“總之,我們有理由相信,對於幼孝老寡和神經病患者,或者由於對法律瞭解不多,以及偶然遺忘者,量刑時候可以略為放寬。有錢的大款,也可以花錢減刑。”臯陶又介紹了他所主管的國傢監獄——夏臺的構造,以及殺威棒、鈎子和老虎凳等刑具的功能。與會諸侯看了這些圖片,嚇得擡不起頭來,紛紛骨朵了嘴裝死。
  塗山大會,是一個勝利的大會,前進的大會,開拓的大會,充分發揮了鞏固禹王政權的職能。隨後,臯陶宣佈早飯開始,諸侯們纔從戰戰兢兢中緩過神來。他們看見絢爛耀眼的九鼎(其實沒有這個九鼎,有也是陶器的)裝着各色動物的熟肉,冒着香氣搬出來了。大禹和大臣、諸侯們列鼎而食,伴着打擊樂器,一起吧唧着嘴,有節奏地咀嚼,四千年前偉大夏朝的人生幸福終於全部實現了。
  (六)
  這位司法部長臯陶先生,資格很老。他原本是舜帝的鐵哥們,舜帝喊他“阿陶”,命他做司法部長。但後來他卻改變立唱—原因不得而知——成為大禹的追隨與鼓吹者,並運用司法手段捍衛着大禹的神聖地位,用再現大禹功績的樂舞熏陶着人們的忠誠思想,表現得極其誇張肉麻。大禹作為回報,給了臯陶很高的優遇。大禹在大會小會上都講:“有一天我作古了的話,繼承我們夏朝事業的,除了臯陶還有誰呢?”
  滿面喜色的臯陶同志期待着那一天的到來,不過死神卻錯敲了他的房門。在一個莫名其妙的場合,他很不情願地撒手人寰了。出於誠心誠意的補償或者是掩人耳目的作秀,大禹把臯陶的後人封到英國(但不是大不列顛)和六國(安徽六安),地點都在安徽合肥附近,在那裏當小諸侯。
  老資格的臯陶死了,輪到的是F4之伯益。伯益是鑿井英雄,在治水和徵三苗戰役中,一直充當大禹的副官,功勞冠於衆人,貢獻也僅僅次於大禹,是F4中僅次於大禹的第二號人物。大禹沒有任何理由拒絶他,衹好把他指定為候補天子,詔令伯益任政,就是負責國務院工作的意思。
  這時候,當年治水的F4黃金組合開始分道揚鑣:自從F4的老大——大禹,當了天子,老二“鳥蛋之子”子契和老三“種地英雄”後稷,就自覺如履薄冰。終於他倆頓悟了,看懂了大禹集權的心思。這倆人懂得與時俱退,為了不給大禹傢族搗亂,就主動捲着行李趕奔東方、西方各自的封國去遁身遠禍。老四伯益看着他們的離去,猶豫了好一陣,最終還是留了下來,小心翼翼地做好國務院本職工作,與大禹保持不即不離的領導與被領導關係。大禹覺得伯益辦事,我還是基本放心的。不過暗地裏還是仍在培植自己的兒子啓的勢力。
  作為享有盛譽的水利專傢,大禹和伯益對中國的國土了如指掌。又由於與中下層人民交流比較多,對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抓得比較準,政策比較到位,民生出現小康的徵兆。在位十年後,大禹想到東南方去巡視,親眼鑒賞自己的工作成果。四處周遊是他年輕時候的習慣,順便可以嚮四方諸侯提醒自己的存在——從前大舜就是忽視了這一點。
  和往常一樣,許多諸侯都要隨行。當時的交通工具相當簡陋,不論是車是船,乘坐起來都很不舒適。一路上衹有大禹一個人興致勃勃地指點江山,別人全都一聲不吭,愁眉苦臉地旁聽。剛到淮河,就有人開始抱怨。過了長江後,很多北方人不習慣坐船,都上吐下瀉,並且有兩條大鰐魚(書上說是竜),各自從一頭把船給扛了起來。船上衆人臉色煞白。看到這種尷尬的情況,大禹認為諸侯和鬼神都在存心和自己過不去,非常不滿。他大喊:“我是天子,誰敢把我怎麽樣1大竜聞言,這纔搖着尾巴晦氣地走掉了。
  看到這樣不吉祥的預兆——這是上天在提示大禹陽壽將盡了——一般名人臨死前都會有這樣的,嶽飛死前渡江的時候,也有大魚來掀舟搗亂。大禹心情鬱悶,忽然想檢驗一下諸侯對自己死後的忠誠度。於是下達命令,天下諸侯都要在某月某日到浙江紹興地區的茅山來朝拜自己,先到者有賞,後至者必罰。
  消息傳出,四方諸侯人心惶惶。多數人都知道大禹的脾氣,搞技術的人比較愛叫真,於是紛紛牛不停蹄,千裏萬裏日夜兼程,一邊走,一邊在心裏駡:“動不動就開大會,想把我們都纍死啊1
  到了規定的日子,幾千名氣喘籲籲的諸侯濟濟一堂,手裏個個舉着進貢的方物(土特産),一般是細葛的布、牛的尾巴、鳥的羽毛、大象的牙、犀牛的皮、磨刀的石頭、製弓的木材、烏龜的殼,都是奇奇怪怪的東西,以及玉石、珍珠、絲綢,還有的拿着桔子、柚子,甚至拎着一桶植物漆,景象頗為壯觀。大禹為嚴格起見,逐一點名,發現衹少了防風氏一人。又過了好幾天,防風氏纔姍姍來遲。其實這傢夥就住在不遠的浙江德清,不應該來晚。大禹斥責防風氏目無尊長,不受約束。防風氏解釋說自己臨時有事,遲了兩天沒什麽大不了。大禹見他不服氣,就當場命令把防風氏拉出去砍頭——準確地說,是“殺而戮之”。殺是把人弄死,比如使用繩子勒,戮是把死者的腦袋切下來示衆。總之,並不是直接把活人砍頭。以當時的石頭斧子,想一下子就把活人頭砍下來,還不那麽容易呢。
  據說防風氏是個巨人,一節骨頭就可以裝滿一輛車。如今紹興市西五十裏有“刑塘嶺”,就是殺防風氏的地方。防風氏以遲到這樣微不足道的罪名被處死,過去還沒有先例,其他諸侯見了都渾身發抖,從此不敢拿眼睛直視大禹。防風氏的部族聞訊很不服氣,為了給主子報仇,在樹林中埋伏起來,不料被大禹的保鏢們打得七零八落。防風氏的人驚懼萬分,自知死罪難免,遂調轉矛頭,戳穿胸膛而死。後來這個部族的人胸前都留了一個碗口大的洞,叫作“貫胸國”。貫胸國的貴人出行,僕從拿一根竹竿,從胸洞裏穿過去,擡着他,倒也省去了製做轎子的麻煩(這是《山海經》上的記載,你不信我也沒辦法)。貫胸國大約就在浙江一帶。
  接着,大禹在茅山以王者的氣魄發號施令,依照上次“塗山大會”規定的上貢Quota,逐一核對諸侯們的貢品,缺的回去補,多的給奬勵。這是我國最早的一次績效考核。各路諸侯戰戰兢兢地領了賞,把禹王看得好像神靈一般。茅山從此被稱作會稽山。“會稽”一詞就是“會計”的意思,登賬、核對。
  也許是防風氏的冤魂作祟,會後大禹馬上就病倒了。當病情迅速惡化,大禹便把伯益召到身邊,囑咐他喪事一定要從簡,說完就這樣隕落了。大禹直接被埋葬在會稽山上,按照當時的習慣,不起墳頭。墳坑也很淺,纔七尺,弄不好就會被地下水浸了。隨葬的衹有三套衣服,棺材用桐木製成,厚度三寸,實在薄埃作為一個水利專傢出身的大禹,對生活待遇和死後環境都看得很輕,他的墳墓沒有霸占人民的莊稼地,也沒有造出一大片青鬆茂佰的陵園,而是在墳旁聽憑別人耕地翻壟,種植莊稼,真是難能可貴。他的墳就跟如今鄉下老農造的墳,沒有任何區別,甚至還不如現代老農有個墳頭。
  在大禹死後的三年喪期裏,伯益擔任見習天子,履行治理國傢的責任。伯益這人也是技術出身,善於馴鳥馴獸,所以曾擔任舜帝的馴獸馴鳥員,後來升任林畜部長,因佐禹治水鑿井有功,被賜姓嬴(音蠅)。嬴的字型是燕子飛翔的樣子,因為他奶奶吃過燕子蛋,他是鳥蛋之孫,而秦嬴政就是他的後代。據說他還懂得鳥獸之語,《山海經》也是他寫的(不過當時並沒有文字)。伯益為人忠厚,當了三年見習天子,忙於處理政務而忽視了拉幫結派。到了三年末尾,他準備接受大臣和諸侯的推舉,自己躲到國都登封市境的箕山上等消息,滿以為大臣會來朝見自己,勸他正式轉正天子。沒想到大臣都跑到夏啓那裏去了,人們不謳歌伯益而謳歌夏啓,推舉夏啓作了天子。
  夏啓是大禹的兒子。消息傳來,伯益感到很失落。他的大兒子“大廉”勸他說:“我以前請人算卦,說咱傢必然興旺發達。我們嬴姓遲早能得到天下的,衹不過不在我們這幾代而已。父親您別太難過了。”
  伯益嘆了口氣,點點頭說:“這些年來,大禹的兒子夏啓命遊說大臣,籠絡諸侯,培植私人力量。作為大禹的老部下我又能怎麽辦呢?難道我也拉起槍桿子跟他搶位置嗎?豈不有愧於大禹的在天之靈?”
  後來的事情在史書上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記錄,一種是伯益果然拉起槍桿子跟夏啓對着幹,但是夏啓已然羽毛豐滿,武裝逮捕了伯益,把伯益殺了。伯益的族人嚮東、北、西三個方向逃竄,後來大部轉移到了陝西省,成為了嬴姓秦人的祖先,並且真如算卦者的預言,在兩千年後兼併戰國諸雄,統一六合,建立大秦朝。
  史書上的另一個記載則是伯益沒有造反,也就沒有被殺頭了,他乖乖地交出了辦公室鑰匙,回到山東魚臺的封地養老。他的族人後裔環渤海而居——渤海因此被稱為瀛海,因為他是嬴姓。後來嬴姓多數遷至西方,最終創建秦朝。
  兩種記載的最終結局都是一樣的,歷史雖然會掀起一兩朵小水花作為某人被砍棄的頭顱,但流淌的大致方向不會改變。
  (七)
  大禹的兒子“夏啓”有着傳奇的誕生經歷,需要我們來補敘一下,並且他是我國古代第一個優美的愛情故事的見證和結晶。事情要回到大禹當年疏通江河的時候。那時大禹經常外出,缺少一個生活女秘書來照料他。一天,他正在安徽懷遠縣一帶挖泥,看見一隻狐狸精——我衹能這麽說了,因為它有九個尾巴。這衹狐狸精說:“附近有個地方叫臺桑,是我們這裏的歡樂𠔌。未婚男女以及不想結婚的人,都到這裏來碰運氣,你們不要去嗎?”
  大禹幹活也乏纍了,很想去找找感覺,就跟着狐狸精來到歡樂𠔌。嗬,三五成群的裸男浴女正在水邊浪花裏嬉戲調笑呢。你贈我以芍藥,我答謝以彤管,男跑女追。岸上的桑陰下,還發生着男女不正當關係(在當時屬於正當)。大傢癡叫嬌笑,旁若無人。大禹臉紅心熱,一擡頭,卻見有個妙齡妹妹正抱着一根細細的桑樹幹,一邊扭着身子跳鋼管舞,一邊朝他放電呢。
  大禹正在發楞,狐狸精跑過來說:“我給你介紹一個好的,是塗山氏的大美女。快來看。”大禹一看塗小姐正迎面走來,穿着一件古代吊帶兒,兩顆黑而明亮的眸子,像琴弦上跳動着的音符,舉止優雅迷人,步行若淙淙流水,大禹呆若木雞。塗小姐一個秋波投來,目光暖暖的,笑意甜甜的,挑逗是明顯的,暈菜是必然的。大禹胸火狂躁,舌頭變的踉踉蹌蹌,柔情飛的恍恍惚惚:“你……你你……你願意成為我我我的野蠻女友嗎?”
  在狐狸精的撮合下,大禹於“臺桑晝總會”(這個歡樂𠔌的名字)和塗小姐溫柔纏綿起來。樹上的鳥聲關關地,互相應酬着,倆人在樹下甜蜜地忙碌着,偶然冒出幾句互相誰也聽不懂的方言。大禹比劃了半天,介紹了自己所在的F4組合,有着體面的收入,還經常出專輯。塗小姐一看他“耳有三漏”,可以裝三個耳環,確實是演藝圈的,於是興奮地表達了和他一起去看流星雨的願望。這件事情被後來的大詩人屈原記錄在《天問》一詩中,並且駡他們未經履行結婚手續就“通之於臺桑”屬於不道德行為。其實屈原不懂古來的傳統,當時在歡樂𠔌找情人,不用辦手續,好一段兒還可以分,可以換,所謂“奔者不禁”,一直到春秋時代都是在這樣。而且,大禹他倆也議論了結婚的事情,但這需要涉及雙方部族傢長,納禮迎娶,很麻煩的。而大禹的日程表又很緊張,急於要去南方其它地方挖泥,於是就在兩人happy之後,獨自離開了。
  塗小姐很迷戀這個北方來的大個子,堅信這位夢中情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着七色的雲彩來娶我的。她經常跑到塗山南麓去等待她的情人大禹,還唱情歌道:“候人兮猗~~~”就這一句,來回地唱。史學家說這是我國最早的南方情歌,實際上就是等候人的意思——等人矮~,等人矮~。一遍遍地喊,好像小公共汽車在街上拉客。婉轉起伏的結尾旋律,抒發了塗小姐強烈的思念之情。
  不久,塗小姐發現自己懷孕了,正在急躁,大禹果然在萬衆矚目的情況下出現,大禹身披金甲聖衣,領着挖泥的弟兄,找她來補辦結婚手續了。他們在雙方傢長的主持下,把一隻葫蘆切成了兩半,各自舀了酒,一人一瓢,喝了交杯瓢。兩人把瓢合在一起,湊成一個葫蘆,象徵着互相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大禹的新婚生活十分幸福,可惜衹是持續了短暫的四天,後來大禹就經常夜不歸宿,三過傢門而不入。塗小姐在傢枯等,極端無聊,她所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着老公一起去挖挖泥。這天她實在忍不住了,就偷着跑到大禹的工作現常結果看見了大禹的一樁“糗事”。糗事就是不好的事(糗念囚三聲),具體是什麽糗事呢,這我不能杜撰,我衹能引述前人的杜撰,說大禹變成了一頭大狗熊,吭哧吭哧地撅着屁股在那拔樹(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塗小姐看了非常惱恨,心說我怎麽嫁給了這麽個畜生。於是傷心欲絶的她掉頭就跑。
  大禹追上來,命嚮塗小姐道歉。塗小姐哭着說:“如果道歉有用的話,那還要警察幹什麽呢?1
  大禹驚呆了,雙目飽含盈盈淚水:“我們之間的愛情,不是比什麽都堅固嗎?”
  但是塗小姐就是不原諒——我想她一定是看見了大禹非常不好的事,不止是變狗熊,應是比這更糗更糗的事*—也許是發現大禹在撒謊,他根本不是什麽“金甲聖衣F4”,而是一個髒兮兮的挖泥的民工嘛!哪出過什麽專輯,總之塗小姐被氣哭了,她調頭猛跑。突然,晴天一聲霹雷,大雨傾盆落下。塗小姐在雨中化成了一塊巨石。大禹跑上前對着石頭說:“既然你不肯當我的妻子,那就請你歸還我的兒子。”
  於是石頭爆裂,中間蹦出一個光屁股小孩,這就是啓。啓就是裂開、開啓的意思。大禹抱着孩子,哭哭啼啼地回去了。這件事情反應了母係社會殘餘勢力與父係勢力的鬥爭——雖然有一些人開始結婚建傢,但男女雙發誰是主導,還在幹仗中,比如這裏為了爭奪對子女的擁有權,就互相打了起來。最終大禹贏了,把孩子從母傢帶回了都城登封市,而這一時期,也已經是父係社會占了絶對優勢。
  如今,安徽懷遠縣的當塗山上還有“啓母石”,形神兼備,以及附近還有香煙繚繞的禹王廟。財産都集中到禹王那裏去了,這裏衹剩了塊石頭。這個可憐的在山頂唱情歌的女孩,最後失去了一切。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女生不要去晝總會找情人。
  (八)
  夏啓長大以後,通過前文所述的非常手段,趕走了伯益,接了大禹的班,開創了“父傳子、傢天下”的傳統,自稱“夏後啓”。夏朝天子一般稱作“後”,有生育、祖先的意思,比如蟻後,總之是輩分老高的。
  夏啓即位之初,脖子上戴着一串緑鬆石的珠子項鏈,在河南禹縣北門外大集諸侯,祭祀了黃帝、顓頊、鯀先生和大禹等知名先祖,然後大擺宴席,狂飲奢食,作樂興舞,極盡豪華,為自己博得了“愛好聲色、耽於享樂”的美名。與會代表中有一個來自陝西戶縣的“有扈氏”(念戶),可能是在酒菜裏吃出了蒼蠅,非常不滿意,表示了造反的心聲。其實這傢夥是夏啓的族內老哥,覺得夏啓不配當天子,於是口出怨言。夏啓怒不可遏地對臣下說:“一個老哥尚且不能號令,何以號令天下諸侯?朕將御驾親徵,你們誰也別攔我1於是他大起六軍,西討有扈國。
  從洛陽地區,西行四百多公裏進入陝西西安地區的戶縣,這段路程我花了四個小時開車走過,夏啓恐怕要走四十天。一路上地貌漸走漸高,千丘萬壑,進入黃土臺原,臺原被流水割成一塊一塊的豆腐。不過四千年前夏啓看到的應該不是這樣的,當時豆腐尚是一大整塊,上面全是沃土叢林以及少量田野。但隨後幾千年的墾殖毀壞了臺原頂表的野生植被,河流於是直接切割在黃土上,慢慢衝出千萬溝壑。這一下子就完蛋了,河水從溝壑底下流淌,不復經過臺原之上,臺原上邊變得缺水幹旱,莊稼沒法種了,樹都見不到幾顆——就是張藝謀拍的西部電影《紅高粱》那樣子。黃沙掩蓋,有羊沒草,衹有大風從坡上颳過——還有他的牛跟着他(這是傢裏的最值錢的不動産)。
  夏啓的六軍(也就五六千人)風塵僕僕來到陝西,交戰之前,夏啓感到有必要嚮部隊申明紀律,因為他的軍隊都是各部族臨時出人湊起來的,尚不是統一的國傢軍隊。於是夏啓召來六軍訓話:“有扈氏罪大惡極,不執行我們的日曆,侮辱了‘金木水火土’(人怎麽會侮辱‘金木水火土’呢?不懂,也許是破壞生態平衡吧)。我夏啓奉天之命,進行討罰。”在解釋了自己興兵的“正義”理由之後,夏啓接着殺氣騰騰地警告六軍們唯命是從:“你們作戰的時候,戰車左邊的弓箭手不嚮左方射箭,戰車右邊的長矛手不嚮右方刺矛,就是不服從命令;駕馬的人干涉與戰馬無關的事務,也是抗命。勇敢者,將在祖先的靈牌前得到賞賜;不服從命令的,就地處决。你們不要懷疑,朕會親自主持懲罰,一個都不會放過。”
  六軍嚇得一吐舌頭,不寒而慄。夏啓的講話聲色俱厲,似乎不是好人。其實當時沒有擴音設備,夏啓這是沒辦法。給部屬們訓話全靠嗓門大,所以我們應該佩服夏啓。嗓門大,下屬害怕,就不敢造次了。估計夏啓也專門訓練過。練習一,是取新鮮生雞蛋一枚,外殼洗淨,放入口中,緩慢吞下,然後再緩慢吐出,反復不已。此練習主要為擴大嗓子眼寬度,使得洪亮的聲音暢通無阻。練習二,取石銼刀一把,張大嘴巴,用力銼咽喉邊緣,每天堅持三到四次。這樣聲音嘶啞刺耳,兇巴巴地,造成極大的威懾力。(不建議模仿)。
  夏啓在喊話中還提到了戰車,這是工程師“奚仲”的發明,由兩匹馬拉着一輛獨轅車,上戰場尥着蹶子跑,這是一種新鮮有趣而且生猛的玩藝兒,有兩個木軲轆。戰車是怎麽發明的呢?把牛車換上馬就發明了。中國人知道馬比較晚,馬是從西方傳到夏朝的。
  商代的戰車
  西方也有戰車,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有世界上最早的戰車,最一開始是實心圓木板的輪子,尚無幅條,用驢子拉車。驢子跑起來是很倔的,恐怕組不成陣列。後來很快過度為馬拉輻條戰車。
  下面說一下夏啓士兵的裝束,由於當時尚沒有青銅,也就沒有鎧甲,甚至沒有皮甲,而是使用一種叫做“石護肘”的防護設備,是石頭打磨成的套筒,要趁少年時代套在手臂上,隨着身體的成熟而與手臂長成一體。戰鬥時,把它舉起來攔擋敵人的砍殺。一般勇士的石護肘上白痕纍纍,說明它的主人曾舉着它多次參加兇狠的戰鬥,我曾經在博物館裏看到過一件這樣的石護肘。作一名石器時代的戰士,需要很大的勇氣。當時的箭頭是石製的,穿透能力和放血效果不佳,所以要挨上好多箭纔死。有一個出土的青年男子肚子裏竟有十餘枚石箭頭,攢了這麽多才死,真是了不起,中間一定很疼。為了不讓別人看到自己疼痛的樣子而嚇一大跳,估計當時很多戰士還戴上假面具(就像非典時期北京人戴口罩,起到自我鎮靜的作用)。真的,如果讓我戴着樹皮製作的假面具在戰場上衝鋒,我會膽子大一些。
  夏朝第二任天子夏啓Vs.族內老哥有扈氏的大戰,史稱“甘之戰”,因戰鬥地點在陝西戶縣南郊的甘地而得名。此役雙方死傷慘重:“飛石索”投擲的石球打爛了很多人的鼻子,藤木盾牌被石斧砍成了燒火的劈柴,因為砸得太賣力氣而斷了頭的石錘與被砸癟的人頭相映成趣,由於牛筋不結實而斷了的弓弦來不及更換新的,它的主人就被群集而至的敵人紮死,手裏還兀自摸着腰間那根備用的弓弦……石器時代的戰場特點一目瞭然,就像地震過後的倒屍,一切都被石器砸得扁扁得,貼在地上,血肉模糊,無從辨認,象餃子餡。而未來青銅時代的戰場,躺在地上的人則類似一堆蜂窩煤——這是穿刺類兵器“戈矛”造就的效果。青銅的兵器,都是穿刺類的,因為青銅質地脆,易斷,不適合劈砍,衹適合紮,把人紮得都是窟窿。鐵器時代的戰場則像收割後的莊稼地,很多麥穗和麥桿分了傢,因為鐵器的大刀堅固且韌,可以劈砍,斷其人頭和胳膊腿。至於現代的戰爭那就仿佛海灘度假的人了,躺在地上看不出什麽傷口,衹是濕漉漉地淌出什麽液體來。
  “甘之戰”,有扈氏被夏啓的正規軍打得屍橫遍野,封國也亡了,有扈氏的子民都被罰做奴僕,擔任牧豬的工作。這其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讓失敗的敵人在勞動中發揮餘熱,就像螞蟻把戰敗的對手拖回洞裏派苦力。
  擔任牧豬的工作
  夏啓打敗了“侮辱金木水火土”的他老哥有扈氏,發現他的老弟(一說是幼子)“武觀”又來侮辱他了。
  武觀是個大嘴巴,開會的時候喜歡吐唾沫,不講禮儀,馬馬虎虎,被他爸夏啓放逐到河南滑縣改造。武觀大為不平,就蓄集力量,三年之後通電全國,宣告武裝鬧事。夏啓派“彭伯壽”帶兵徵剿。這人據說是黃帝時代老不死的彭祖的後代,有些仙術,他跨過黃河,把武觀的烏合之衆打得四下飛躥。武觀衹好認罪投降,被帶回都城交給夏啓處理。
  雖然武觀低頭認罪,表示再不吐唾沫了,但夏啓對他終不放心,還是把武觀殺了。各地諸侯聽說夏啓對自己的親兒子都這麽鐵面無私,無不老老實實地前來朝見。夏朝就這樣在兄弟子嗣相殘的腥風血雨中建立了起來了。
  嗯,在帝王之傢當親戚,真是動輒丟掉小命啊,因為老虎不喜歡群居。
  (九)
  夏啓死前沒有徵求別人的意見,不管大傢接受不接受,直接把帝位傳給兒子太康。太康馬上以實際行動證實了世襲製的弊端:從小長在富貴之傢,嬌生慣養,好吃懶作,沉湎聲色,不通人情,不理政事。他把國都遷到河南鞏義地區(今洛陽一帶),行為越發放蕩——甘酒嗜音,峻宇雕墻,還時常到遠離國都的地方去打獵,大臣們的勸阻都被他當作耳邊風。
  太康肩膀上扛着一個棍子,嘴裏叼着一個野雞骨頭,外出打獵。打獵,是古代最能體現男人魅力的戶外運動,而且欲罷不能,那就像推着小輪車在超市裏採購,狗熊啊,大象啊,犀牛啊,都被打死了往小車裏裝,喜歡什麽野味,就打來裝在車裏,不管吃得下吃不下。那時氣溫比現在高兩三度,中原也是亞熱帶氣候,保存着大片的森林沼澤。這個購物狂太康可以看見猩猩、大熊貓、大象、竹子和孔雀等熱帶生物自中原地區徘徊。
  太康嘴裏叼着雞腿骨頭,骨頭上鑿有兩個孔,這叫做骨笛,內腔還安裝有一根可以推拉的帶桿活塞,可以變換音階,從一頭吹起來招引麋鹿,是樂器笛子的原形。(中國後來的笛子也都是竪着吹的,引入西域橫吹的笛子之後,傳統的竪吹笛子就改叫簫了)。
  太康吹着這個骨笛,推着小車,背着一桿“獵槍”,順着洛水一路南行,越走越遠,跟大象、犀牛捉起了迷藏,過了一百天還沒有回來,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大象吃了。朝廷群竜無首,大臣惶恐不安,有識之士都預感要出大事了。
  這時候,也有一個人正帶着他的部族,挎着弓箭,從東邊嚮這邊移動,來捕獲洛陽地區的獵物。這人就是射日英雄後羿的後代,武藝精湛,箭法高明,給自己取名夷羿,這是出於追星的需要,因為他也是後羿的fans。不過人們也管他叫後羿,這是不對的,而前邊射日的那個準確說應該叫“羿”,而不是後羿。到底該怎麽叫,實在是亂*—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弄亂了。鑒於現代人已經習慣了把那個射日的叫做後羿,為了便於敘述,我們就把這位後出場的先生叫做“Junior後羿”——小後羿吧,簡寫為“Jr.後羿”——好比“布什”和“小布什”。
  Jr.後羿,肩上斜挎着弓箭,面色冷傲。他的腦袋上是一個朝天的發髻(類似麻花辮子),髻身套着一對野豬獠牙的“束發器”,骨製的小管子串成項鏈佩帶胸前,此外脖子上還挂有龜和鳥的玉石,雙臂則套着十幾對白色黃色的陶鐲,腰上綴着一副甲囊(類似行軍水壺,是兩個烏龜殼面對面用皮條縛合而成的),甲囊裏存着幾枚銅針和古代打火機。這是東夷族人典型的裝束,非常之酷,頭上還垂着一條隨風飄搖的束發帶。
  公元前二十一世紀的陽光,像野獸的爪子,搭在Jr.後羿焦灼的肩膀上,他一路嚮西而行,盯着天空,悶聲不響。他身後還跟着“武羅﹑伯姻﹑熊髡﹑竜圉”四大護法,還有一個叫做“寒浞”的副官。這群在東夷族享有盛譽的人,此刻正從山東趕往中原,目的是把耽於遊樂、不得人心的太康堵在返回都城的路上,以便控製夏朝都城鞏義。
  這時,昏聵的太康打獵盡興歸來,已被Jr.後羿定罪為“侮辱了金木水火土”(跟從前他爹夏啓定給別人的罪名一樣),拒住了太康的歸路。Jr.後羿及其四大護法劍拔弩張。太康不得已,衹好叼着笛子嚮東南流落,跑了兩百多公裏,橫穿河南省,到了東部一個莫名其妙的地方築城住下,最終也死在那裏。此地後來就叫做太康,現在還有,就是河南省太康縣。河南太康縣是個有歷史的地方啊,最近,他們縣的公路幹部們還在“唱響吃虧歌,永葆先進性”的集中教育,此外,他們的電影院還着了火。
  四千年前的太康傢裏也在唱歌。太康的老媽和五個弟弟,站在都城外的洛河邊上,還等着太康回傢呢,卻一直不見人影。出於埋怨和悲傷,他們創作了五首詩歌,稱頌大禹的功績,批判太康的懈怠,很多人聽到都感動得哭了。這就是所謂“五子之歌”:“明明我祖,萬邦之君┉┉內作色荒,外作禽荒。萬姓仇予,予將疇依?┉┉弗慎厥德,雖悔可追?”意思是我爺爺大禹很牛氣,當了一萬個諸侯的長官。我爸爸夏啓也不錯,殺了好多族裏的人。可是我大哥(太康)不好好幹活,內親女色,外迷打獵,一萬個諸侯都仇視他。現在又輪到人傢東夷人牛叉了,咱後悔又有啥辦法阿!
  不爭氣的太康被趕跑了,Jr.後羿卻變得謙虛起來,覺得還有很多勢力在支持大禹的後裔,自己不便立刻接管,就把太康的五個弟弟叫來,從其中挑選了一個帶有領導模樣的,立為中康,做大夏朝的第四任天子。Jr.後羿說:“我是堅持夏人治夏的,你放心去繼承你哥的遺業吧”。
  中康實在是個很康的傢夥,連傀儡都當不好,上天也給他搗亂,出現了世界上最早有記錄的日食:太陽被天狗咬去了腦門。這就是《尚書》中說的“乃季秋月朔,辰弗集於房”。老百姓被這奇異的自然現象嚇得到處亂跑,人們紛紛敲鼓,想把天狗先生給嚇唬跑了。其實這是沒有用的,因為聲音衹能在空氣中傳播,太空裏的天狗是聽不見的。可是,這個好心好意的習俗還是被後代帝王們繼承下來了,每逢日食,後代帝王們都要親自擊鼓,作出討好太陽的姿勢,還要往天上射箭,射天狗的屁股(其實這招有效,因為箭可以脫離空氣飛行,譬如火箭就是這樣的)。
  夏王中康,和後代帝王一樣,也不是吃白飯的,帝王的責任最主要一條就是確保人間風調雨順,這就要求他伺候天神們高興(包括天神的日光燈——太陽高興)。但是太陽卻被天狗咬了,這實在是一個重大的事故,是夏王的失職,說明他的品德或者政策出了問題,導致天神用日食來警告他。夏王中康衹好把這一責任推到了天文官的身上——就是羲氏﹑和氏。這兩氏從黃帝時代起就世襲天文官的鐵飯碗,飯碗端得久了,人就變成懶蛋,喝酒廢事、沉湎淫樂,把日食給計算錯了,沒預報出來,致使中康未能提前做好敲鼓射箭準備。
  中康以此為理由,準備砸碎他們鐵飯碗,徵伐羲氏、和氏的封國,還喊出了“火炎昆岡,玉石俱焚;舊染污俗,鹹與維新”的檄文口號,表示一定把舊風氣搗碎。可是這次搗飯碗活動卻是雷聲大雨點小,出徵的隊伍亂打了一氣,夾着尾巴鎩羽而歸。Jr.後羿知道了,認為中康不用再現眼了,已經足夠笨了。就逼着中康把政權交給自己說:“你伺候太陽伺候不好,管束下屬也不得力,打仗還夾着尾巴而歸。還是請你出來一下吧,到外面去辦手續吧。”
  中康又羞又憤,辦完離職手續,就吐血而死了。Jr.後羿於是接起他的石鉞(大斧子),把自己推上了王者的寶座,樹起“有窮國”的大號。
  夏朝立國纔不過三十年,就這樣被東夷人接管了,真是富貴不過三代。大禹鞠躬謹慎,開創夏朝,夏啓倨傲忘本,太康成為“燒包”,中康就衹好下莊了——這是一個優美的正弦麯綫,興衰的自然規律。
  (十)
  等太陽養完了狗牙造成的傷,在下一個春天裏射出金箭,被射中的地表塵埃又再度冒出緑色草芽,野花橫空飛來,這個小小的星球又開始熱起來了。
  Jr.後羿——東夷人,掌握了中原,卻沒有作鞏固政權的打算,他仗着自己善於射箭,就不修理民事而淫於原獸。淫於原獸並不是和野獸上床,而是說Jr.後羿整日迷戀打獵,忽視安排人民生産生活。他最喜歡的就是欺負野牛,經常帶着自己的一群人從四面鼓噪,把野牛趕嚮兩行設置好的石堆之間,迫使它們順着石堆的夾縫跑嚮險峻的懸崖,逼着它們從上往下跳。Jr.後羿則端着望遠鏡,欣賞動物們的懸崖跳水。除了欺負野牛,他也污辱狗熊。狗熊是一種很有榮譽感的動物,勇於表現自己,見到木樁就要拔出來,笑嘻嘻地舉着等待記者拍照。於是Jr.後羿利用這個特點,派人砍出半人高的木樁,竪着劈開到一半,把木橛頭插在劈裂處。一群狗熊跑過來了,爭相騎在木樁上玩,命拔那木橛頭,橛頭一出來,開裂的巨木一下子就夾住了狗熊的小雞雞,疼的狗熊“哇哇~”亂叫,抹着眼淚使勁哭。Jr.後羿哈哈大笑。
  Jr.後羿還利用色情手段誘捕野雞。他找到了一隻雞媒放在深山裏。雞媒就是雞中的浪子,天天出席母雞的party,突然一天被孤零零地揪到深山裏,找不到雞小姐了,渾身不爽,異常孤獨,命叫喚——如果它不叫喚,Jr.後羿就在旁邊學它叫喚。不一會兒,山上的雄性野雞以為有別的公雞來搶自己的“妻子”了,立刻怒發衝冠,跑過來和這個流氓搏鬥,群起而進攻雞媒。雞媒以寡擊衆,肉搏得非常兇猛。Jr.後羿手持一個長柄抄網,從背後喊道:“我是警察,都別動!都給我freeze1猛扣翻網,一網扣上十好幾衹,滿載而歸。
  總之,Jr.後羿不喜歡跟人玩,更喜歡跟動物玩,樂之不疲。正當他在外邊給雞設套的時候,傢裏人也開始給他設套了。
  當時國傢的官僚體係尚未完備,需要天子事必躬親。Jr.後羿不問政事,衹好委托別人。他放棄手下的四大護法不用,卻重用副官寒浞(念濁)。寒浞是遠古時代第一個姦佞小人,質樸的蕨類植物上的第一粒蚜蟲,具備“讒慝詐偽”四種基因,是個心眼多多的壞蛋。他極力網羅黨羽,廣泛行賄同僚,慢慢擁有很大勢力。最後他野心膨脹,收買了Jr.後羿的跟班,帶着他們洗桑拿,建立了友情,然後唆使他們伺機謀殺Jr.後羿,陰謀奪權。
  哲人老子有句話叫做“得魚忘筌”,意思是抓到了魚卻忘記了漁網,達到了目的卻忘記了延續當初實現目的的手段。這大約就是說Jr.後羿呢。這一天,Jr.後羿正在拿着老子說的這個筌,在水裏扣魚。扣魚的地方叫做桃梧,桃花灼灼爛漫,每一朵都足以讓今生羞愧。Jr.後羿渾渾噩噩,沉溺在扣魚的快樂裏。
  他站在水裏,把魚筌舉過頭頂——這是一種很大的筐,但無筐底和筐蓋,奮力嚮魚多的地方擲過去,一下子扣住了很多魚,花花緑緑的魚兒被圍在魚筌裏。Jr.後羿喜滋滋地,像一個貪財的人發現了很多鋼蹦,跑上去查看,然後命令岸上的人嚮我射擊——準確地說,是嚮魚射擊。
  大夥七手八腳地放箭,往魚筌裏邊招呼。那些魚兒被睏在魚筌裏,一個也跑不脫,紛紛中箭,又被箭尾的絲繩拉上岸去。魚筌裏翻滾着“劈裏噗魯”快樂的水花。Jr.後羿在旁邊趴着觀賞,魚們被射的哇哇大叫,他獲得了審美的愉悅。剛要叫好,自己腮幫子上卻中了一箭,是牛骨的箭頭,帶着一股中藥的味道。Jr.後羿大喊:“唉,奇怪了!你們別射我啊1話音剛落,一千五百衹疾利的箭矢像雨點一樣同一時間撲嚮Jr.後羿,就像車輪濺起的泥點,Jr.後羿被封在泥裏。河裏憑空多了一個刺蝟。
  Jr.後羿遙望了一下岸上的桃花林,春天的點滴激情,隨着他撲通一聲倒在魚筌裏,消逝得無影無蹤。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魚們突然有了一個大個子夥伴。岸上的桃花依舊還是那麽多,那麽多的說服,能不能回轉一個人在錯誤的路上,嚮更遠的錯誤去摸索呢?
  Jr.後羿被打撈出來以後,由於太濕了,人們準備把他弄幹,於是進行了“烹”的處理。烹是一種煮肉的廚藝,也適用於煮人,但並不是簡單把人扔到鍋裏煮。標準“烹”的程序是這樣的:首先打開Jr.後羿先生的肚子,往裏邊填滿配料——蔥薑蒜枸杞。然後關上肚子,把Jr.後羿用蘆葦纏裹好(做成木乃伊的樣子——同一時間的埃及正在流行)。蘆葦捆好了Jr.後羿,再塗抹厚厚的泥巴,以防Jr.後羿跑味兒。這纔放入火中燒。熟了以後,去掉泥巴,把香噴噴的Jr.後羿肉體剝出來,放入盛了動物油的小陶鼎中,再將小陶鼎放入盛水的大釜中,坐在吐着火焰的竈上,熬三天三夜再取出來,吃時候加醬、加醋、加酒。好香!
  所謂“釜”,就是陶製的大鍋,中間鼓,上面開小口,像個缸,是古代最流行的煮飯鍋。
  時間差不多了,肉應該熟了。人們七手八腳從大釜裏取出小鼎(鼎耳可以穿杠,把它扛下來)。打開小鼎蓋子,小鼎裏面裝着Jr.後羿先生的肉,因為是清湯煮的,小鼎又密封了,所以其肉沒有特殊滋味,全靠自然本味(人肉味),這不符合美食原理。所以旁邊的竈上還煮着一個“羞鼎”,裏面用野雞、鵪鶉、駱駝峰、狐狸尾等特色肉種,熬製出滋味鮮美的調味羹。熬阿熬阿,最後熬出古香古色的阿香婆調味肉醬。吃的時候,把阿香婆肉醬抹到Jr.後羿先生的肉上,這是一種古代的Barbecue。
  後代所謂天子九鼎,就是用三個“羞鼎”製三種不同口味的調味肉醬,六個“鑊鼎”煮六種不同動物肉。然後配在一起吃,一共九鼎。
  Jr.後羿已經熟了,但他呆在鼎裏不肯出來,而且是一大塊一大塊的,不方便吃。人們就把他切了,分到盤子裏,一人一份地吃,吃時抹上阿香婆的肉醬——這跟西餐的吃法一樣,衛生,當時的中國也流行分餐製。而且當時使用一種叫“匕”的餐具,是勺子和刀子的混和體:形如勺子,但比勺子淺,邊緣磨得鋒利,可以切割,尖端又很鋒利,可以當叉子用,叉起食物放到嘴裏,勺體還可以舀湯。“匕”這傢夥一物多用,比起洋人的刀子、叉子、勺子來不知精妙到哪裏去了。
  大傢野宴完畢,還剩了一些肉,寒浞怕它浪費,就封在罐子裏,拿回傢逼Jr.後羿的兒子吃下去,還解釋說:“這是你爸爸的肉,我們打獵的時候不小心把你爸打死了。不過這也沒關係——你快趁熱乎嘗嘗它吧。”不料這個孩子是素食主義者,堅决不肯吃。寒浞就把他拖出去,處死了。
  (十一)
  Jr.後羿風流雲散,死的無地自容,接下來的事使人想起獅子的社會。如果一隻外來的獅子打跑了公獅,占據了公獅領地,它接下來是一定要咬死公獅的兒女們的——據說衹有這樣纔會使公獅的媳婦們重新發情,好去那個。這是我們在《獅子王》裏領教過的。
  Jr.後羿的媳婦叫Jr.嫦娥,細膚如脂,色美如玉。她跟從前“射日英雄”後羿的嫦娥有一,所以叫Jr.嫦娥。在失去老公和孩子之後,Jr.嫦娥看見仇人寒浞握着一束野玫瑰,跑來嚮她求愛:“您的老公不小心被我吃了,孩子也被我殺了,你該發情了吧?”
  寒浞長着一副老鼠的尖嘴,鼠須一顫一顫地,迷着三角眼,假笑呵呵地,正問她呢。
  Jr.嫦娥又有什麽辦法呢?她衹好悲哀地說:“我可以同意。但是能不能請你剔一剔你鼻子下面的咀嚼器裏邊的牙齒縫裏塞着的我老公Jr.後羿先生的肉的渣呢。你一打飽嗝我還能聞見他的味道呢。”
  寒浞於是霸占了Jr.嫦娥,生下兩個孩子。可能由於寒浞文化水平不高,兩個孩子的名字起的都匪夷所思——“豷”和“奡”,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動物園的獸籠牌子上的字呢。“豷”拆開理解,是“一隻野豬”的意思,非常生猛,呲着獠牙,念作億。“奡”則更加生猛,意思是傲氣,念作“傲”。這位奡公子,能夠旱地蕩舟。所謂旱地蕩舟,就是把小船放在旱地上,拿船漿劃着走——這得剋服多大的摩擦力埃中國歷史上有此神力的人衹有兩個,一個是這寒浞的兒子奡,另一個是春秋時代吳王僚的兒子慶忌。鑒於奡能夠旱地蕩舟,我們就叫他“蕩舟奡”好了。
  這時候有情報傳來,說從前的夏朝末任天子中康臨死之前,還留下了一個孽種叫“夏相”,如今逃躥在山東武術界,聯絡了當地一批親夏諸侯,竪起大旗,思謀着給夏朝復闢呢。“蕩舟奡”(念傲)於是和弟弟“野豬豷”(念億)各率一路人馬,奉父親寒浞之命,前往山東剿殺之。正好遇上不自量力的夏相親自領兵邀戰。兩軍相接,立刻一場血戰。膂力超人、力勝十牛的“蕩舟奡”劃着旱船,把夏相及其麾下的斟灌﹑斟尋兩路諸侯打得狼奔豕突,肢體砍得殘缺不全,夏相也被捉住殺死。
  蕩舟奡劃着旱船
  接着,“蕩舟奡”根據人群舉報,直奔夏相的老傢,搜索夏相的媳婦。他們挨傢挨戶地排查,不放走任何疑點、任何死角,清理薄弱環節,做到充分消毒,嚴密追蹤感染源——對不起錯了,這是在排查非典。夏相的媳婦正懷着孕,看見外面查的很緊,很多疑似自己的人都被帶走並隔離了,知道抓的對象就是自己,於是她坐立不安起來。夏相夫人挺着肚子準備嚮較為安全的農村疏散(因為農村沒有鬧非典)。剛要走,聽說城門口已經被封閉了,沒有有效證件不能進出——跟鬧非典時的大學校園一模一樣。夏相夫人衹好戴上口罩,等待志願者送來米飯和雞蛋,不敢出屋。可她覺得老是這麽躲着,遲早要憋死,於是她選定了城墻的一個狗洞,帶着自己碩大的肚子,鑽狗洞出逃。她的後代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疏散,就自創姓“竇”,也就是狗洞的意思,這是竇姓的來源。這是中央電視臺上曾經播過的,呵呵。
  當時的城墻怎麽會有狗洞呢?其實那時的城墻也不過就是個土圍子,城的邊長不過幾百米,所圍的面積相當於一到兩個足球場,所以,有狗洞是可能的。而後世三四十米厚的真正的城墻,是鑿不出這樣的狗洞的。
  夏相夫人帶着身孕,疏散到了農村,摘下口罩,呼吸到了新鮮空氣,不久生下了偉大的兒子少康,這是維係夏朝王族的最後一點血脈——大禹的第五世孫。“蕩舟奡”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一路追到農村,繼續排查疑似少康的人。少康化裝成平民,擔任放牧牛羊的角色,量過體溫之後沒有問題,得以順利脫逃。他嚮西躥到河南虞城,住在這裏的諸侯是“有虞氏”。有虞氏懷念夏禹治水的恩德,對少康表示歡迎,還把本部族的兩個少女嫁給少康,以及一塊田地和五百名士兵。
  少康每天領着士兵赤着腳、扛着矛,在田頭踏着爛泥練習隊列,嚮左嚮右看齊。此外他又做了庖正(大廚師長),工作期間發明了高粱酒。衆所周知,高粱米是中國古代釀酒的主要原料,知名品牌如“古井貢酒”,很辣。)
  少康從此呆在河南虞城默默地釀酒,後來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把他說成“杜康”,是酒業的鼻祖。“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即少康)暗自積蓄力量,把賣酒攢下的每一個鋼蹦都投入他的軍隊建設,遠古時代熱乎乎的泥巴經常看見他抱着一罐子高粱酒,在田頭慰勞兵士。
  這時候,少康派去“有窮國”作臥底的特務——“女艾”(是個男生)回來了,報告說:“少康先生,我奉您的命令前去搜集情報,發現寒浞自以為兵力強盛,謀略超群,倆兒子膀大腰圓,力大無窮,就以為沒人敢反他了。寒浞得意忘形,狂縱無度,完全放鬆警惕了。”
  “寒浞用缺德的手段欺騙人民,奪走華夏族的王位,我早就想反有窮復大夏了。可是,以我區區五百人的民兵,吃着一小塊田的軍糧,率領着有限的夏朝餘燼,啃得動他寒浞的正規武裝嗎?”少康憂愁地低下頭。
  “但據可靠消息稱,山東地區的親夏諸侯‘伯靡’如今已經訓練成一隻很有戰鬥力的部隊,隨時準備主動攻擊寒浞,恢復大夏朝。”
  “好哇!伯靡必然來請我的。這就像釀酒,光有高粱米是不行的,還得有酒麯。”看着女艾錯愕的目光,少康解釋說,“我是說,我就是酒麯,伯靡他想起事,恢復大夏,沒我是不行的。衹有在酒麯的參與下,高粱米的澱粉和蛋白質才能分解成小分子物質,進一步變成香甜的酒。我作為大禹的五世孫,根紅苗正,我就是酒麯,有我可以號召民衆啊!伯靡必然來請我的。”所謂酒麯,就是發了黴、長了毛的𠔌物,可以誘發高粱米發酵成酒,也可以誘發別人參與“造反”。
  果然,伯靡派人來招呼少康,希望兩邊遙相呼應,一個出兵,一個出名。於是,兩傢在一個霽雪他鄉樹、春燈獨夜船的夜晚,聯起手來,突然進攻寒浞。
  遭到了反政府武裝的突然襲擊,寒浞在夜半的都城裏醒來,驚問左右:“出什麽事了?”
  “沒有什麽,一群蟊賊襲擊了城門口的陶器常”
  “那快召我勇猛的兒子們救駕吧。”
  “應該不用吧,公子們駐紮的城邑離這兒有點遠,等他們來了,我們的警衛大隊早已經大獲全勝了。”
  不一會,就聽警衛大隊嚮王宮奔來,寒浞以為他們迫不及待來領賞了呢,哪知是一路丟盔棄甲而來。後邊是伯靡的軍隊銜尾直追。寒浞未及防範就被亂軍所殺。伯靡占據了王宮,切斷電話綫,又立即會同女艾,進攻寒浞的大兒子“蕩舟奡”。“蕩舟奡”坐着皮筏艇指揮迎戰,因為倉促無備,失利之後逃竄,被戰車一把追上,砍殺頭顱,那腦袋足有酒缸大。少康除惡務盡,命自己的兒子“Youth杼”進攻寒浞的二兒子“野豬豷”。“Youth杼”雖然年少,但作戰英猛,一舉滅掉野豬豷及其封國。
  曾經從華夏族手裏奪來政權,傲視天下五十年的東夷有窮國至此被徹底消滅,隨着時光的流逝,漸漸成為了一個被人遺忘的插麯。
  抱着一罐子小分子物質(酒)的少康繼位,恢復了大禹的功業,史稱“少康中興”。亡國多年的夏朝奇跡般地又重建起來了。
  (十二)
  少康的兒子叫做“杼”(音住),因為非常年少,所以我這裏叫他“Youth杼”。
  “Youth杼”在少康死後繼位,作為新的夏後,他組織了對東夷族的遠征。這大約可以理解成對“Jr.後羿、寒浞”的東夷一族的報復和反攻吧。
  由於東夷人善射,不是那麽好惹的,Youth杼就發明了軍人的皮甲:把犀牛皮、牛皮割成一兩寸的小方塊,用繩子連綴成衣甲(這是真正的皮甲,比蚩尤時代的披着整張牛皮進步多了,因為整張的牛皮穿着束縛身體,行動不便。小方塊連綴的皮甲則易於活動)。據說“Youth杼”還發明了進攻的矛,但其實矛早就存在了,他最多是改良了矛,比如在矛刃加個可以放血的血槽之類,或者加固了矛頭與矛柄的連接方式。
  Youth杼率兵徵伐東夷,得到沿途諸侯的支持,他控製了很多地方,一直打到大海之濱,抓到一隻象徵和平的吉祥物——九個尾巴的白狐狸。通過東徵,夏王朝的威望在各地大大增高,一些原來叛離的諸侯又重新臣服。
  夏朝國力空前鼎盛。Youth杼從東方班師回朝,他又牛了一陣子之後,就高高興興地死了,他的兒子芬繼位。
  Youth杼死時,年僅二十七歲。Youth杼如此之young,卻能把夏朝的國力與疆域發展到鼎盛,成為夏朝最有為之主,得到了後代夏王們的祭祀。我想這得益於他小時候在“有虞氏”的泥地裏,觀看爸爸少康訓練泥腿子士卒時的磨練。自古英豪多出草莽,山野裏可以長出靈芝,深宮卻衹出産“狗尿苔”。
  Youth杼死後,夏朝的歷史變成一部枯燥無味的流水帳。杼的兒子芬統治時期,九夷來朝,表示願意聽從夏的調遣,這是由於上一代的功烈使然。芬在位約四十四年而死。其子芒繼位,舉行了隆重的祭黃河儀式。除了把豬、牛、羊沉於河中,還豁出老本,把當年舜帝賜給大禹象徵治水成功的“玄圭”(黑色的玉圭)也沉在河水中,以示虔誠。這就是“沉祭”,一直延續數了後世數千年的儀式——當然到今天卻沒有了。祭河之後,芒又跑到東海之濱遊玩,捕捉到了一條很大的魚,使人想起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群臣嚮芒稱賀,認為大魚是神所賜,可永保太平。
  芒在位約五十八年而死,其子泄繼位,國傢相對穩定,對東夷諸族進行了封爵。二十五年後泄死去,其子不降繼位。不降永不投降,徵伐了夏王朝西部一個諸侯“九苑”,臨死把位子讓給弟弟扃(念炯)。扃在位約十八年而死,其子胤甲接班,晚年又遇上厄爾尼諾現象,酷熱異常,十個太陽又都出來啦。胤甲就在這年死去,因為王宮裏沒有空調。
  此後,夏王宮發生嗣位之爭,不降的兒子孔甲藉助迷信手段蠱惑人心,從叔叔扃、堂弟胤甲一係手中奪回了天子位。成功的喜悅使得他更加迷信鬼神,他聽說黃河、漢水出現雌雄兩條大竜,是天帝賜給他駕車的。孔甲非常高興,找來一個叫劉纍的飼養員(是堯帝的後人),給他喂養兩條大竜,賜姓禦竜氏。不久雌竜得了感冒,劉纍用了很多餐巾紙給它擦拭鼻涕也沒有轉機,終於死掉了。劉纍把雌竜剁成肉醬煮了給夏後孔甲吃。孔甲認為味道香美,感覺養顔補腎,吃完還想要。劉纍為了再找到竜肉,就打那個雄竜的主意,雄竜衝着他噴火,他沒辦法,找不到肉交差,衹好捲了鋪蓋遠遁而去。
  由於孔甲淨幹養竜這種鬍塗事,很多諸侯就開始小覷他,不再服從這位夏後的命令,孔甲也無可奈何。到了他的兒子臯和孫子發,情況還是沒有改觀,夏王朝德衰,諸侯叛之,前來進貢的諸侯漸漸減少,Youth杼時代打造的雄厚實力與威望已然消歇。等孔甲的曾孫子夏桀接班的時候,夏王朝已經興味索然、奄奄待死。
  夏桀打算重振輝煌,即位以後,拿山東滕縣地區的“有施國”開刀,殺一儆百,欲重樹自己在諸侯中的威望。有施國從前對夏桀挑鼻子竪眼,正好被夏桀抓為現行。夏桀親自坐上戰車,調集了上萬軍隊集結在有施國幾百米長的小城之外,耀武揚威。
  我們再次聲明,夏王朝衹是方圓千裏的大諸侯,它必須自身建設得好,經濟強大,武裝厚猛,迫使四方諸侯朝他為王。如今夏王朝已經纍代腎虛,夏桀正在作垂死掙紮,想靠軍力嚇唬嚇唬諸侯,給夏的威風,打一針壯陽藥。不過,這東西副作用很大,戰爭衹能加快消耗國力,謀求重振經濟纔是根本。
  看見夏桀怒氣衝衝,來勢生猛,來抓“現行”,有施國在大兵壓境面前失去勇氣,下城請罪,夏桀不許投降,一定要滅掉他的封國,給各傢諸侯看看樣子。有施氏急了,衹好選了一個AV女優“妹喜”進獻給夏桀,作為性賄賂來討好。這個細腰雪膚的纖瘦型美女,長發及臀,身材凹凸有質,穿着蓮步小襪,走上來給夏桀施禮。妹喜跪下,低着頭,胸前微微顫動的部分,好似揣着衹活靈活現的小兔,舉着嘴兒喘氣。曾經慣看日月春風的夏桀,禁不住流下哈拉子,魂魄全不由自主。
  妹喜輕啓朱唇,微露皓齒,吐出一個個圓潤的小字,嚮夏桀求情:“我·情··以·身·代·有·施·國·之·罪·····>>>>>>>!”,聲音嬌美欲滴,卻像原子彈一樣有轟炸力,讓夏桀聽了,立刻像中風一樣暈菜。夏桀——Hisheartflowerangryopen(他心花怒放),說都不會話了,他愛死妹喜了,再也不講滅有施氏了,急不可待地罷兵回朝。
  夏桀收了妹喜,放了有施國,不但沒有重建在諸侯中的聲威,反倒令諸侯更小看了他。但是人在戀愛的時候,什麽都顧不得了。
  妹喜被接到河南鞏義夏都,看見夏桀的王宮已是多年陳舊——夏王朝的經濟實力確實不行了,國運像王宮一樣,上面落滿了鳥屎。王宮的內壁裝飾材料也不怎麽好,不夠環保,導致妹喜嬌嫩的皮膚起了小疙瘩。夏桀心疼得不行,趕緊下令在附近的洛陽地區大興土木,建造了一座很漂亮的新宮殿,墻壁很高,從地面往上看,有將要傾倒的感覺,所以取名傾宮。在傾宮裏又用美玉、石頭砌出瓊室、瑤臺。修好了以後,夏桀就輓着妹喜跑進來浪漫。
  夏桀又挖了一個聞名後世的巨大的酒池,池裏面灌滿美酒,能夠行船於其中。為了釀出足夠的酒裝入池中,夏桀用了大量的糧食,剩下的酒糟堆積成丘,連綿十裏,從丘頂可以遠望七裏——代價是老百姓命上繳糧食財富給夏桀,衹落得自己吃糠咽菜。
  夏桀回頭對美女妹喜說:“咱們玩飲酒比賽吧。”
  於是一通鼓響,有三千人從殿外嘻嘻哈哈奔跑而入,你強我奪,趴在池邊象牛飲一樣猛吸起來。好多人喝醉了以至於掉入酒池淹死。樂師和歌女則站在酒池裏的船上,給大夥伴奏。妹喜在一旁欣賞着這出鬧劇,不禁嘻嘻而笑,引為樂事。
  妹喜是個惹人憐愛的清幽型的美女,嬌小柔弱。夏桀非常寵愛她,為她聚斂財寶,荒廢政事也在所不惜。因為妹喜纖弱,需要增肥,夏桀就在酒池旁把肉堆得像山一樣高,牛肉幹兒一條條地挂着仿佛樹林。這就是傳說中的酒池肉林了。
  夏桀這麽幹,倘在國力豐盛年代,根本無所謂,比如漢武帝、乾隆大行奢侈,都沒有關係,當時天下富裕。但夏王朝以區區千裏之地,纍年經濟積弱不振,還要大搞奢侈,衹能加重老百姓的經濟負擔,使更多人陷入赤貧,激化社會矛盾。但是夏桀酷愛妹喜,管不了那麽多了,愛情使他顧不了太多,就像一個窮大學生,為了追MM,寧可當掉褲子。所謂紅顔禍水亡國,大約就是這個意思吧。夏桀因泡妞而亡國,若擱在富裕年代則沒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泡妞可以,但要有充分的經濟實力。
  大臣“關竜逄”(念旁)看到夏桀種種鬍作非為,實在忍不住了,就手捧黃圖,上邊繪製着祖先們的豐功偉績,包括大禹治水的圖像,跑來給夏桀看(因為當時沒有文字,所以衹好看圖說話)。
  關竜逄說:“希望您看了以後,能象大禹一樣節儉,愛惜民力,少搞奢侈,善待民衆,停止鬍作非為,這樣才能得到天下諸侯的擁戴,久享國運。若是繼續揮霍無度,任意殺人,亡國的日子就不遠了。”
  夏桀聽不進去,說:“我是太陽,我居天下之上,永遠存在,我這太陽滅了,天下就沒了,誰敢反我?”
  “請打住吧,您知道嗎,人們一聽見您的太陽學說就頭疼,天天指着太陽咒駡:‘時日曷喪,予汝偕亡’——說您這個太陽什麽時候滅亡啊,我們都盼着吶,寧可我們也不活了,願意與您同歸於盡1
  黃圖
  夏桀大怒,下令將黃圖焚毀,對關竜逄說:“你最好少幹預我的事,否則你會死得很難看。”關竜逄還是喋喋不休,站在朝堂上轟也不走,夏桀衹好請他住進監獄。關竜逄在監獄裏還是鬧哄,尋死覓活,不依不饒。夏桀被他氣壞了,衹好將他斬首了事,然後警告朝臣們說:“今後有再象關竜逄這樣的人來散布妖言,禍亂人心,一律殺頭。”於是言路斷塞,賢臣絶跡。
  事情怎麽會鬧到這樣的地步呢?歸根結蒂是經濟滑坡導致的。夏王朝好好的,經濟又怎麽突然就滑坡了呢,以至於揮霍點民力就承受不了呢?老百姓和關竜逄都鬧着要死要活的呢?
  其實,夏王朝經濟衰退,有其必然性,這是從政治結構上來的。俗話說,“肉腐出蟲,魚枯生蠹”(念杜)——肉放久了就長虫子,魚放幹巴了就長,竜蝦放久了也長蛆。一個王室傢族,即便它是竜蝦,但它在政治舞臺上獨自跳舞久了,等待它的必然是自身的沒落:它對下面的管理水平日益落後,觀念逐漸暮氣沉沉,行動積滯不前,最終被新興傢族所取代。怎樣才能避免這樣的循環,那就要及早讓新興傢族參與進來,增加活力。夏朝沒有這樣的參與機製,而是一傢一姓專製,註定它被迫吞下“傢天下”者自己的悲哀——被別的傢族用外力打碎。夏朝維持了四百多年,沒有新興傢族的參與和推動創新,統治和管理的技術都走嚮落後和反動,而且各利益團體矛盾激化,危機四伏。難怪最後經濟滑坡,再加上天旱的災情,終於社會經濟大蕭條。這不是末代帝王一人善與不善,道德好與不好,就能輕易解决的。這是任何帝國都必然面臨的正弦麯綫,除非它能引進新鮮勢力充進自己的統治集團,自我變革更生,仿佛鳳凰孽磐。但這在“傢天下”者的古代中國,怎麽可能呢?
  夏桀在這樣的政治、經濟爛攤子面前,又能怎麽辦呢?獨一傢族長期專政積纍出的被動後果,都被記在夏桀身上,夏桀成為千夫所指,萬世所譏,他與後來的商紂先生,成為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大的惡君。亦可嘆哉!這種把歷史走嚮、亡國大勢,簡單歸納為某最後一人之善與不善、好與不好,是膚淺的。
  而這時的時光,已是公元前1600年左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 引子:人之初第一章 三皇神跡(46億——約5000年前)
第二章 黃帝蚩尤(約5000年前)第三章 堯風舜雨(5000-4000年前)
第四章 虛無之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第五章 商祖烈烈(公元前1600—前1046年,青銅時代)
第六章 大周天子(公元前1046—前771年)附錄
青銅時代的恐竜戰爭 引子 (關於上一本書)第一章 笑傲諸侯(770 B.C. --700 B.C.)
第二章 傾國二姬(700 B.C.—685 B.C.)第三章 大哉強齊(685 B.C.—645 B.C.)
第四章 江漢新貴(B.C.770—B.C.645的楚國)第五章 獻公之恨(B.C.768—B.C.650的晉國)
第六章 秦晉之好(B.C.650—B.C.645)第七章 晉文踐土(B.C.645—B.C.628)
第八章 獨霸西戎(628 B.C.—620B.C.)第九章 趙氏孤兒(B.C.620—B.C.607)
第十章 問鼎中原(B.C.607—B.C.590)附錄
青銅時代的蜥蜴戰爭 第一章 強哉驕,大晉風流(600B.C.-580B.C.)第二章 鄢陵舞蜥(580B.C.-575B.C.)
第三章 悼公再霸(575B.C.-555B.C.)第四章 禍起蕭墻(555B.C.-545B.C.)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