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正说鲁迅   》 第5节:母亲娶媳妇"(1)      Kong Qingdong

  鲁迅家里的钱花光了,田卖掉了,值钱的东西能当的也当掉了,房子也就显得越来越大了。鲁迅写那个时候的感觉非常逼真,他说他每天在墙的角落四处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他总觉得抽屉里还有什么东西,打开每个抽屉看,看一遍又看一遍。这个时候亲戚朋友和邻里对他们家的态度也改变了10,能欺负的就欺负,该骗的就骗,还有的人就怂恿鲁迅把家里的东西偷出来卖--你们家还有什么东西赶快拿出来卖吧,鲁迅没有这么做,但是邻里之间已经有这样的流言蜚语,所以鲁迅不是直到长大之后才受到社会上流言蜚语的打击的,鲁迅一生就是生活在流言蜚语之中。死了这么多年之后,还没有很多人真正理解他,其实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受流言蜚语的打击了,用金庸笔下杨过的话说:"我一生受人冤枉还少吗?"大侠是怎么成长的,像杨过这种大侠,小时候就受人冤枉,很难有几天扬眉吐气的日子。鲁迅少年时受到这样的压力,压在一般少年的头上,恐怕会受不了。
  我是研究文学的,经常讲作家生平,我发现很多作家、艺术家,少年的时候,都经历过家庭的不幸,特别是父亲早逝,少年丧父11,这好像是一个很普遍的规律,还有家道中落的也很多。从逻辑上推理:家道中落一定会让人奋起吗?很多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流氓歹徒也是因为家道中落产生的,也许家道中落使人萎靡不振,但是对于我们知道的这些杰出的人物来说,似乎少年时代的不幸是他们取得成就的一所最好的学校,那个时候他们比别人多学了很多很多最有价值的东西,当然了,我们不能因为要成就自己就故意搞得家破人亡,那是不行的,我们也没有那个条件,现在不是那个时代。鲁迅的家道中落有时代的代表性,因为那个时候清王朝正走向它最后没落的阶段,像鲁迅一样,当时中国有很多家庭都家道中落了,当然原因不同,不见得都是像他家是因为祖父的原因,有的是由于生意没做好亏本了,有的是由于疾病,还有其他原因。从整个中华民族来看,我们中华民族也是经历了一个家道中落的过程,以前很兴旺,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过去,后来家道中落了,中落得很苦,老被人家欺辱,被人家看不起,自己想各种办法振兴、振作。整个中华民族也有一个马鞍形的过程,鲁迅的家道中落以及给他带来的痛苦在中国是很有代表性的,这是鲁迅人生中的第一个痛苦12。
  .二、"母亲娶媳妇"
  鲁迅人生的磨难才开始。虽然他的爷爷后来被释放出狱,但是三年后,也就是鲁迅16岁时,鲁迅的父亲终因病重而去世。家道中落的鲁迅义无反顾地背起行囊,踏上了外出求学之路,他先是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三年,后来又奔赴日本留学13。正当26岁的鲁迅踌躇满志之时,一场由母亲精心设计的包办婚姻却打破了他的生活梦想。那么,鲁迅的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鲁迅面对这场包办婚姻又该如何做呢?
  对于鲁迅的婚姻,很多人不是很了解,会问:他爱人不是许广平吗?他不是和许广平很幸福吗?这都是后来的事。鲁迅家道中落之后,他不能像别人的孩子那样正常发展,不能考科举,谋一条生存之道。那个时候考科举是一条正路,但是他没有走这个正路,而是去学新学,用当时的人说,就是迫不得已把灵魂卖给洋鬼子,学一些邪门歪道的东西14。我们今天看来,他反而是学对了,由于学得好,又官费留学日本15,在留学日本的时候,他接到母亲的电报,说母亲病危,像岳飞接受到的十二道金牌一样,催他马上回去。中国人是孝子,一听母亲病危,也不会去仔细核实真假,肯定要心急火燎地赶回去。鲁迅也不例外。不过等他回家一看,家里张灯结彩,母亲没事,他却马上被簇拥着成亲了16。原来家里给他包办了一门婚事,为什么家里那么急于给他包办婚事?原来那个时候非常不开放,他在日本留学,家乡的人害怕他娶一个外国女人。如果今天一个留学生娶了一个日本夫人,我们会说很好啊,促进中日友好,但是那个时候,一个中国人和外国人通婚,大多数民众还是不能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1)第2节: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2)第3节:爱恨情仇(1)
第4节:爱恨情仇(2)第5节:母亲娶媳妇"(1)第6节:母亲娶媳妇"(2)
第7节:手足失和,相煎何急(1)第8节:手足失和,相煎何急(2)第9节:弃医从文(1)
第10节:弃医从文(2)第11节:铁屋中的呐喊(1)第12节:铁屋中的呐喊(2)
第13节:吟罢低眉无写处第14节:阵营内的矛盾第15节:改造民族魂(1)
第16节:改造民族魂(2)第17节:改造民族魂(3)第18节:革命与金钱(1)
第19节:革命与金钱(2)第20节:战士"斗智不斗力"(1)第21节:战士"斗智不斗力"(2)
第22节:懂得休闲,懂得放松第23节:人生观与生存哲学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