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縱橫十六國   》 三 文“達”武“曜”      陳羨 Chen Xian

  劉淵做了漢王以後,一面加緊備戰,準備徵討晉朝,一面也是努力收羅人才,他手下有兩個人,一文一武,十分有名,一個是匈奴後部陳元達,另一個便是劉淵的族子建武將軍劉曜。
  陳元達出身十分貧寒,但卻“少有志操”,自小便是一邊種田,一邊讀書,很有些才華。但他一直到四十歲時,也很少與外界交流,更談不上取得什麽成就。
  劉淵做左賢王之時,便聽說此人的才能,要招他為官(晉朝的時候可還沒有什麽科舉考試,官吏除了世襲以外,就主要是沿襲漢代實行的“察舉徵闢”制度,在魏晉時期,這一制度由於“九品中正製”的推行並不盛行),陳元達沒有答應。
  待到劉淵做了漢王,有人就問元達:“從前劉公地位不高之時招你去,你卻衊而不顧,如今做了漢王了,怎麽樣,你怕不怕呀?”
  陳元達淡淡一笑,道:“這是什麽話?此人資度非凡,有包容宇宙之志,我知道這些很久了。當初我之所以不去,衹是他的時運未到,我可做不到整天沒事的時候就在他身邊嘮裏嘮叨的,劉公也必知我心。你看着吧,我料不出兩三日,他的書信必到。”
  果然當天晚上,劉淵便派人來招陳元達做黃門郎(相當於高級秘書,出謀劃策的人物)。原先那個挖苦他的人不禁驚嘆道:“您也太神了吧1
  陳元達來到劉淵帳中,劉淵埋怨他說:“卿若早來,豈為郎官而已。”
  陳元達答道:“我以為人之才能,各有其‘分’,任人過‘分’就本末倒置了。我若早來,恐怕大王就得賜我做個九卿、納言什麽的,這些都不是我的‘分’,我豈能承擔?所以我一直靜待時機,等到我的‘分’到了,我自然會來,這樣大傢都可免去可能的麻煩,不是很不錯嗎?”劉淵大喜。(人需有自知之明,陳元達知道自己能做好什麽,做不好什麽,發揮自己最擅長之處,可謂高人一等,我以為他的話值得我們多多回味。)
  劉曜是劉淵的族子。他從小是個孤兒,劉淵養之為子。這小子從小就有過人之處,八歲的時候,跟隨劉淵出外打獵,遇到大雨,便在大樹下避雨,忽然一個驚雷打來,衆人無不趴下,唯有劉曜神色自若。連劉淵也驚嘆道:“這個孩子可是我傢的千裏馬呀1心想僅就這些表現來看,前途不可估量埃
  劉曜武藝十分了得,且箭法精準,射鐵而透之,當時人稱“神射”,他又常常自比樂毅、蕭曹(看來這些可不是諸葛孔明的專利),時人都不以為然,唯獨劉淵之子劉聰總是說:“永明(劉曜的字)乃是劉秀、曹操那樣的人物,樂毅、蕭曹何足道哉?”
  劉曜性情孤高,甚不合群,年輕時常常浪跡天涯,二十歲時他在洛陽犯了案子,便亡命到朝鮮,幸好碰上天下大赦,纔重新回到中原。
  劉曜自覺性情與衆不同,恐怕不容於世,便隱跡於管涔山,終日以琴、書二物為友。一夜在山中,忽見兩個童子走上前來,說道:“管涔王命我們拜見趙國皇帝,獻劍一口。”兩人置劍而去。劉曜秉燭觀之,但見此劍身長二尺,光澤異常,劍鞘以赤玉所飾,背上有銘道:“神劍禦,除衆毒。”這把劍還可以順應四季的溫度氣候改變顔色,劉曜認定是件寶物,於是就把它佩在身上。(此段故事似有武俠小說之風,頗類老金慣用之“風格”,《晉書》裏如此風格的奇聞軼事還有不少,大部分都屬於一傢之言的道聽途說,這也使《晉書》作為一本正史而頗受人詬病,不過從閱讀的角度看,多一些這樣有趣離奇的記錄也為平淡的史實頗添了幾分色彩。)
  像陳元達、劉曜這樣的人才在劉淵手下為數不少,二人並不是鳳毛麟角。劉淵對於前來投奔他的人士,一概論纔任賢,因此劉淵的勢力在河東一帶不斷壯大,也絶非偶然。
  此時本已亂成一團的中原晉朝,見又有人叛亂,便派人討伐。司馬騰派遣部下聶玄攻打劉淵,兩軍大戰於大陵,聶玄的軍隊被打得大敗,司馬騰率並州的二萬餘戶逃往山東,劉淵派遣劉曜和冠軍將軍喬晞乘勝攻下太原、長子、介休等多處並州要地。這過程中還發生了一支小插麯:喬晞攻入孤城介休時,介休縣令賈渾拒不投降,被喬晞所殺。喬晞見賈渾的妻子宗氏年輕美貌,起了歹心,要納她為妾,宗氏執意不從,一面痛哭死去的夫君,一面破口大駡喬晞是欺男霸女的“屠各奴”(劉淵的部族又稱屠各,因此被漢人衊稱為“屠各奴”),駡得喬晞惱火,把她也給殺死了。這事傳到劉淵耳中,他勃然大怒,說:“假若天道有知,喬晞這龜孫子一定斷子絶孫1當下命令厚葬賈渾夫婦,又把喬晞降秩四等,以儆效尤。介休一帶的百姓,懷念賈渾夫婦忠貞不屈,至今仍闢有供奉他們的殿堂,稱為竜天殿。劉淵的這番追尊忠臣的舉動,雖不免帶有“亂臣賊子”做秀的成分,但也可以反映出劉淵在這一時期是非常看重民心嚮背的。
  第二年(公元305年),不甘失敗的司馬騰又遣司馬瑜、周良、石鮮等將進攻劉淵,兩軍相遇在離石汾城一帶,劉淵以武牙將軍劉欽等人率領匈奴各部精銳騎兵全力拒敵,再一次將毫無鬥志的晉軍打得潰敗而逃。劉淵在並州與司馬瑜的軍隊一共交戰四次,連戰連勝,打得晉軍一時無法再組織起抵抗力量,這不但振奮了匈奴各部的士氣,也大大鼓舞了天下亂民的信心,全國各地的反叛浪潮愈發猛烈。以流民起義起傢的蜀中李氏,此時更是不滿足於剛剛自封的成都王的地位,而欲稱帝了。我們暫且按下劉淵不提,來看一看十六國中第二個國傢——李氏的成國,是如何發跡的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前言序章 從三國歸晉說起一 南匈奴興起二 劉淵建漢
三 文“達”武“曜”四 蜀中流民五 羯人石勒六 石勒歸漢
七 漢晉洛陽大戰八 洛陽淪陷九 劉琨孤城抗漢兵十 “右侯”張賓
十一 陳元達鎖腰諫劉聰十二 石勒詐降破王瀎十三 西晉滅亡十四 漢宮之變
十五 兩個趙國十六 前趙的末日一 前仆後繼的鮮卑人二 遼東三部
三 慕容翰巧計敗宇文四 慕容傢族的內亂五 後趙的危機六 暴君石虎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