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传记 》 南朝纪事:梁武帝萧衍的水路道场 》
救人要先救己(2)
朱岩 Zhu Yan
这次战场失利,主要责任虽不在萧衍,但总还是吃了败仗,作为主帅之一自然难辞其咎。好在明帝算是明白人,不仅没有责怪萧衍,反而将雍州的防务全部交给他,并任命他为辅国将军、雍州刺史。对于地位已经很高的萧衍来说,此举无异于虎添双翼。不仅在朝廷上任高官,更拥有地方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权,此时的萧衍真可谓高官在座、兵权在握,成为名副其实的实权派。可惜天不遂人愿,就在萧衍被任命为雍州刺史的当月,在位5年的明帝因病驾崩,他的儿子萧宝卷随即即位,他就是有名的东昏侯。
这位年仅16岁的新皇帝,竟然又是一位昏君!他在做王子的时候,就是一位戏耍无度、不爱读书的人。先帝对此似乎并不在意,只是告诫这个宝贝儿子:做事不可在人之后。意思就是先下手为强,后出手遭殃。这可能也是作为父亲的萧鸾一生大开杀戒的重要行事原则。死前他将这一原则传授给本来就缺少德行的萧宝卷,国家的未来就可想而知了。《南史·废帝东昏侯本纪》记载说,这位昏庸的皇帝宠信当时被称作“六贵”的权臣,同时又有所谓的“八要”把持朝纲,把个朝政弄得乌烟瘴气,异常混乱。萧宝卷性格、心理上都可能存在严重问题,沉闷寡言,拒绝与众臣接触,只喜欢与一些宠臣们在一起,而且非常听信他们的话。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六贵”、“八要”为何能够如此专权。
虽然做太子时就得到父亲的百般宠爱,但不知为什么,萧宝卷对父皇似乎非常反感。这种强烈的逆反心理,究竟源于何事,我们不得而知。据史料记载,他刚一登基,就非常厌恶停在太极殿里老皇帝的灵柩,急不可耐地要将其下葬,因为臣子的一再坚持,才勉强撑过一个月。史书说,每当到他哭灵的时候,他都推说自己喉咙疼痛,想方设法地逃避。有一次,一位秃顶的大臣来到先帝灵前痛哭,由于前仰后合,头巾掉在地上,露出了油光锃亮的秃顶。正在大庭广众之下装腔作势、有声无泪的萧宝卷,竟然破涕大笑,并对左右大声取笑道:“秃鹫啼来乎1意思是,秃鹫也跑来啼叫了!萧宝卷对父亲的厌恶,由此可见一斑。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四还讲述了这样一件可笑的事情:一次萧宝卷来到东游苑游玩,可能是因为阵势太大,使苑中的人、马受到惊吓,于是他向一位自称能够看见“鬼”的巫师询问缘由。巫师乘机大显自己的“特异功能”,信誓旦旦地说:“我见到先帝因为圣上频繁出游而非常生气的样子。”萧宝卷闻听此言,一股邪火往上蹿,从腰中抽出一把利刃,拉着这位巫师到处寻找父亲的“鬼魂”,结果没见到任何蛛丝马迹。萧宝卷并不放弃,命人用草编扎成先帝的形象,并凶狠地将草人的头砍下,悬挂在东游苑门前示众。
即位后的他似乎很不喜欢他父亲重用过的大臣,一个一个地把他们杀掉。相反他父亲生前不喜欢的人,却被他重用提拔。虽然对父亲很反感,但是老皇帝“做事不可在人之后”的告诫,却被这位不孝之子当做金科玉律。因此,作为皇帝,他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快刀杀手”。他杀人前往往没有任何预兆或迹象。正因如此,在他即位两年的时间里,就成功地激起了四次旨在推翻他皇位的重大兵变。前三次都被他很快剿灭,但最后一次,却使他最终丧命亡国。
《梁书·武帝本纪》载,萧衍是一位善观时局的有心人,他曾对自己的亲戚,时任录事参军的张弘策说:“《诗经》云:‘一国三公,吾谁适从?’现在国家有‘六贵’、‘八要’,看来稳定是没有指望了!政出多门,必生动乱1从当时的情况看,他的这一分析是非常正确的。在这种纷乱的局势中,自己应该如何趋吉避凶呢?对此他说出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如果权贵们相互猜忌,彼此厮杀起来,那么雍州则是最好的避祸场所。假若我在这里多施仁义,日后必会称雄西方。”
萧衍明白,如果不赶快想对策,作为先皇的宠臣,自己也会落得被诛杀的结局。好在自己离京城较远,萧宝卷的手暂时还伸不过来。眼下他最担心的,是两位身在京城的兄弟。于是萧衍派张弘策找到自己的兄长萧懿商量对策,提出将兄弟们全都聚集到雍、郢一带,以图大计。萧懿听到这话后脸色大变,拒绝了萧衍的计划。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引子 | 牛刀小试,助人助己(1) | 牛刀小试,助人助己(2) | 救人要先救己(1) | 救人要先救己(2) | 救人要先救己(3) | 救人要先救己(4) | 篡位需要“大智慧”(1) | 篡位需要“大智慧”(2) | 篡位需要“大智慧”(3) | 店主的面目(1) | 店主的面目(2) | 店主的面目(3) | 店主的面目(4) | 你的样子很古怪(1) | 你的样子很古怪(2) | 你的样子很古怪(3) | 梁武帝的旗帜高高飘扬(1) | 梁武帝的旗帜高高飘扬(2) | 不和谐的音符(1) | 不和谐的音符(2) | 不和谐的音符(3) | 不和谐的音符(4) | 不和谐的音符(5)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