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先秦諸子解讀   》 第5節:第一部分:走進《論語》,換個角度看孔子(4)      黃堅 Huang Jian

  這種論孔子先教育後政治,甚至衹講教育,不談政治,隱含的也是以成敗論英雄的規則。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和地位,世人皆知;孔子在政治上汲汲一生,失敗而歸,也已是歷史定論。但若以此得出:"孔子之政治事業,則為其以學以教之當境實踐之一部分",好像孔子55歲的"高齡",領着一幫弟子周遊列國,14年間,吃盡苦頭,險些喪命,原不過是一堂時間稍長的野外實習課,這就於事實不符。
  客觀地講,政治不但不是孔子的教學之餘,反而教學應該是孔子的政治之餘。政治,是孔子一生事業的主軸,也是孔子一生難以卻懷的心結。孔子幾次戲言,一會兒要"乘槎浮於海",32一會兒要"居九夷",33還有"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論語 子罕》)的心聲吐露,都是內心底處,政治實踐渴望的強烈折射。
  衹要略一瀏覽司馬遷的《史記 孔子世傢》,就能看出,孔子並不單是一個好的教書先生。孔子曾經是一個頗為傑出的政治傢,稱得上政績卓著,一度官至魯國代理宰相。孔子還是一個懂得"文事者武備,武事者文備" 35,頗有俠義風采的外交傢。一個激進的、動真格的改革派。一個直接指揮過戰鬥,並取得戰場勝利的前敵指揮員。雖說史遷的筆墨,難免有所放大,但絶不可能憑空杜撰。
  然而,造化弄人。
  也許恰恰就是這四年的輝煌經歷,將孔子導引上了一條痛苦的人生不歸路。
  真實的孔子,應該是個急性子。章太炎說他"三月無君,則皇皇如也",孟子的原話,是"三月無君則吊",意思都是閑居三個月,孔子就心神不寧,寂寞難耐了。《鄉黨》中有一筆傳神的描寫,說孔子"君命召,不俟駕而行。"--聽到國君召喚,沒等車備好,就急衝衝地出門。這樣的性格,顯然並不適合從政。"圈內人士"不過略施小計,孔子就敏感地自動辭職下崗了。
  從此,孔子就在衛、曹、宋、鄭、陳幾個小國之間轉過來,轉過去,始終都是不如人意。為了實現心中如火一般的從政理想,孔子明明知道衛靈公"無道",還是在衛國呆了最長時間。期間為了去見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又被子路疑心,衹好有些狼狽地對天發誓。36後來,林語堂編了出《子見南子》的獨幕劇,好像把這弄成了孔子的一段緋聞。說到底,都是政治惹的禍。
  《論語》中,談個人修養(包括學習、理想)和處世之道外,孔子談政治的條目最多。如果把個人修養中涉及政治的加在一起,《論語》全書超過一半,甚至接近三分之二的篇幅,與政治有關。其中《鄉黨》的幾段描寫,尤其讓人過目難忘。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襜如也。趨進,翼如也。賓退,必復命曰:"賓不顧矣。"
  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足縮縮,如有循。享禮,有容色。私覿,愉愉如也。
  面色紅潤;喜氣洋洋;作揖打拱;疾步如飛;正襟危立;面色緊張;雙腳抓地;心情舒暢。這簡直就是一部孔子從政職守表情的新聞紀錄片。蒙太奇似的鏡頭轉換,層層遞進的情節,刻畫精微,細膩傳神,栩栩如生,宛然在目。
  但是,據朱熹《四書集註》所註,孔子平生並沒有這些經歷,故"疑'使擯'、'執圭'兩條,但孔子嘗言其禮當如此爾"。
  原來統統不過是孔子的南柯一夢。
  性急,敏感,加上不肯放棄而又不切實際的政治理想主義,使孔子終生徘徊在春秋末期的政壇邊緣。
  孔子完美不如顔淵,立功不如子貢
  孔子本着"有教無類"的精神,嚮社會廣開教門,衹要拎一塊幹肉來的,沒有沒教的。如此低的入學門檻,跟如今社會形成鮮明對照,也為孔子招來了源源不斷的生源,"弟子蓋三千焉"。
  三千弟子,顔淵首屈一指。
  顔淵因孔子的一句話而名傳後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樂"。但也可能因這句話,而被後人誤解,以為顔淵就是那種"高分低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衹會死讀書的"書呆子"。這是極大的誤會。如果把涉及顔淵的書籍中的片言衹語全都拾掇、拼合起來,我們就能復原出較為完整的顔淵,這是一個完美的形象,一個沉靜、內斂、理想,有着自覺自願犧牲精神的形象。如果非要把孔學說成孔教,那可以說,在所有跟孔子有關的人中,包括孔子本人,唯一具有宗教感,具有最純粹意義上的宗教精神的,衹有顔淵。章太炎發現,詼諧寓言的莊子,有事沒事就拿孔子開個涮,但一說到顔淵,立刻收起了玩世不恭的口氣,以近乎恭謹的筆調,表現出對顔淵的敬意。孔門最為傑出的成功人士子貢,用"賜也何敢望回?"的句式,表達了對於顔淵的謙遜。孔子更是對顔淵贊不絶口,視之無與倫比。37如此完美的人格,正是裏爾剋在《杜伊諾哀歌》首篇中的名句"因為美無非是 可怕之物的開端",所形容的天使。在顔淵的身上,有一種與拉斐爾、濟慈和諾瓦利斯極為相近的人格精神,他們都死於30歲上下。天使是不能長駐人間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與書評
第2節:第一部分:走進《論語》,換個角度看孔子(1)
第3節:第一部分:走進《論語》,換個角度看孔子(2)
第4節:第一部分:走進《論語》,換個角度看孔子(3)
第5節:第一部分:走進《論語》,換個角度看孔子(4)
第6節:第一部分:走進《論語》,換個角度看孔子(5)
第7節:第二部分:激情孟子,中國傳統文化的英雄還是禍端(1)
第8節:第二部分:激情孟子,中國傳統文化的英雄還是禍端(2)
第9節:第二部分:激情孟子,中國傳統文化的英雄還是禍端(3)
第10節:第二部分:激情孟子,中國傳統文化的英雄還是禍端(4)
第11節:第二部分:激情孟子,中國傳統文化的英雄還是禍端(5)
第12節:第二部分:激情孟子,中國傳統文化的英雄還是禍端(6)
第13節:第三部分:墨子的草鞋哪去了(1)
第14節:第三部分:墨子的草鞋哪去了(2)
第15節:第三部分:墨子的草鞋哪去了(3)
第16節:第三部分:墨子的草鞋哪去了(4)
第17節: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1)
第18節: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2)
第19節: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3)
第20節: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4)
第21節: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5)
第22節: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6)
第23節:第五部分:縱橫傢蘇秦的謎樣人生(1)
第24節:第五部分:縱橫傢蘇秦的謎樣人生(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