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盛世之毀——甲午戰爭110年祭 》
內外交睏(1)
許華 Xu Hua
當一個個屋頂傾塌下來的時候,四面墻垣的烈火也漸漸彌漫,噴出大大的、一捲一捲的濃煙。我們想,對於這個老大帝國的命運,這是表示一種悲慘的預兆,它內部的基礎已為自相殘殺的內戰銷毀殘蝕……結果四面被包圍着,無處求救,最後噴出一口濃煙,服服帖帖地降服,迷失在它從前的煙霧裏。
——一位目睹英法聯軍搶劫、燒毀圓明園的英國翻譯
現在的中國政府很脆弱,已不可能長久存在。如果戈登願意,他能夠推翻皇帝,創立一個新朝代——衹要外國列強不加干涉。
——(英)列士特
大大出乎乾隆皇帝的意外,堂堂“海上之王”在其龐大的國王使團遭到全面拒絶之辱後,竟然無所動靜,並且,在事過兩年之後的1795年12月,他甚至還收到英王的這樣一封回信:
“蒙大皇帝諭稱,凡我國的人來中國貿易,俱要公平恩待。這是大皇帝最大的天恩。雖然天朝百姓不能來我國貿易,若有來的,我亦要盡心一樣看待。我已吩咐在港腳等處地方官員,務要以好友相待。”
為什麽會得到這樣一個怪異的回覆呢?個中真情,乾隆君臣不得而知。
其實,就在英國特使嚮乾隆皇帝獻禮的途中,英吉利海峽對面爆發了聲勢浩大的法國革命,巴黎人民武裝一舉推翻王權,創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英國當局趕緊與荷蘭等國一道加入普奧同盟,出兵法國進行鎮壓。隨後,英國及歐洲大陸捲入了曠日持久的拿破侖戰爭。
法國革命和拿破侖戰爭的相繼爆發,長期牽製了英國殖民者的對華行動,但這並不意味着大清帝國可以繼續太平無事、高枕無憂。英國使團實際上已經尋找出了康乾盛世背後的一些隱憂:
“滿漢之間地位懸殊是很大的。任何一個低微的韃坦人(滿族人)在漢人面前都有一種優越感。”“中國老百姓身傢性命的安全操在官吏們的手中,對於這種命運,他們是不甘心的,會引起不可抑製的復仇心理。這種心理經常在一個或另一個地方引起暴亂。”“(中國)在工業上和科學上比起西方國傢來,實在處於極落後的地位。”並且,中國士兵在列隊歡迎使團時,軍官有人撐傘,士兵則一手拿武器,一手扇扇子,“遇到戰爭,這種士兵就一定缺乏勇氣。”
馬嘎爾尼進一步認為:
“清帝國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一班幸運、能幹而警覺的軍官們的支撐,而它勝過其鄰船的地方衹在於它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幹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此說日後在鴉片戰爭、太平天國內戰和甲午戰爭中得到應驗。】
1795年,貴州、湖南相繼爆發了苗民暴動。在鎮壓了暴動後,乾隆皇帝感到已力不從心,便禪讓了帝位。嘉慶元年,湖北、四川、陝西、甘肅、河南一帶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白蓮教起義。清廷用了9年時間,調動數十萬官兵,耗資2億兩白銀,纔將白蓮教起義撲滅。
連年戰亂,使得清朝財政收入急劇下降,國庫日益空虛。為應付軍需、河工、賑災、開墾等各種浩繁開支,嘉慶王朝被迫改變衹給捐虛銜、不實授的祖製,進一步開啓賣官鬻爵之風。由於官位實缺供不應求,當局進而發明創造了抽簽排隊“候補”的方法。
賣官鬻爵之門敞開,貪污腐敗之風盛行。“大小京官莫不仰給於外官之別敬、碳敬、冰敬”,“朝廷無加賦之條,而民被加賦之實”。先知先覺的思想傢龔自珍獨自長嘆:“不論????鐵不籌河,獨倚東南涕淚多。國賦三升民一鬥,屠牛哪不勝栽禾1【黃:悲愴之言也?腐敗大案要案不斷涌現,財政睏難日益凸顯。
1815年,拿破侖兵敗滑鐵盧,歷時20多年的歐洲大戰告一段落。第二年,英國各地爆發了糧食風潮和罷工浪潮,急於擺脫危機的英國當局又想到了中國。
於是,阿美士德(Amherst)使團被派往北京繼續1793年馬嘎爾尼使團的使命,謀求在北京派駐使節,開放北方通商口岸,給在廣州英商更多的便利,尤其是要保護東印度公司對中國輸入鴉片的權益。
使團在武裝艦船的“護送”下駛抵中國。阿美士德曾任印度總督,非常驕橫,他在天津因覲見禮儀等原因與清朝官員發生爭議,到了約定的皇帝接見日,他突然裝病不覲見。嘉慶皇帝宣見副使,副使也如法炮製。
嘉慶對在中國到處傳教的“西夷”及其推銷的鴉片沒有太多的好感,哪能容得這種輕慢愚弄。嘉慶怒道:“其為無禮,莫此為甚1他下令將阿美士德使團“即日遣回”,並致書英王“嗣後勿庸遣使遠來,徒煩跋涉。”【與對待國民比較,嘉慶皇帝已經非常剋製了。】
由於英國在歐洲大戰之後尚未恢復元氣,在阿美士德使團被駁遣後,英國當局仍沒有隨即使用武力。
不過,英國殖民者這次采取了比黑奴貿易更惡毒的對策——嚮中國販毒。
18世紀初,西方人就已經開始在中國販賣鴉片,但數量一直不大。1773年英屬印度政府正式確立了嚮中國傾銷鴉片的政策之後,尤其是1775年英國侵占了鴉片産地孟加拉國以後,銷往中國的鴉片便逐年猛增。到1822年,進入中國的鴉片已接近6000箱,其中絶大部分是英國人販賣的。在1832年,英國當局還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的壟斷許可證,鼓勵更多的英國商人嚮中國販賣鴉片。
鴉片泛濫,給清朝當局和中國社會帶來了一係列嚴重危害:白銀大量流失、銀貴錢賤、賦稅增加、走私賄賂猖獗、煙民身心俱損、社會問題增加、清軍戰鬥力下降……朝廷上下逐漸出現鴉片嚴禁和弛禁之爭。
1836年,在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和大學士、直隸總督琦善的支持下,太常寺少卿許乃濟以增加財稅為由,奏請將鴉片貿易合法化,得到不少官僚附和。西方人聞訊而動,鴉片貿易更加猖獗。1837、1838兩年,輸入中國的鴉片總量分別超過2萬箱和4萬箱。
1838年,鴻臚寺卿黃爵滋上奏:
“粵海關之稅,所入者不過百萬,而鴉片煙之銀,漏出外洋者,不下二三千萬。以無用有害之物,毒中國之人而竭中國之財,夷計之狡莫甚於此……以中國有用之財,填海外無窮之豁,易此害人之物,漸成病國之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臣不知伊於鬍底……而屢禁不絶者,則皆漢姦為之也……各關以搜查鴉片為名,實則搶劫財物……請皇上敕諭兩廣總督,責成水師提督,嚴查大峪山之屯船,及轉運之快蟹,交易之窯口,悉籍其黨,立置重典。”
以“師夷長技以製夷”和主持編纂《四洲志》名垂青史的湖廣總督林則徐也強烈呼籲:“數十年之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道光皇帝在多次親自召問之後,特賞林則徐在紫禁城內騎馬,並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節制廣東水師,馳往廣州禁煙。【道光皇帝這時的表現比慈禧和光緒皇帝在甲午戰爭時強。】林則徐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合作采取一係列嚴厲措施,一舉收繳22083箱鴉片,並於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門海灘公開銷毀。
虎門銷煙,猶如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無疑是對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在東方殖民侵略的當頭棒喝,面子和暴利損失都使得貴族紳士們無法善罷甘休。【虎門銷煙,在諸多方面的歷史意義都勝過美國獨立戰爭時的波士頓傾茶事件,衹因整個鴉片戰爭虎頭蛇尾而至今仍未能獲得應有的世界史殊榮。“睡獅”沒有足夠覺醒,可見一斑。】
早在1835年就已經嚮本國政府提出武裝侵略中國具體建議的英國對華貿易利益集團,立即在倫敦設立了策劃對華戰爭委員會,並於當年10月做出了武力侵華的內閣秘密决定。1840年2月,英國內閣“民主表决”通過武裝侵華方案,並任命喬治·懿律和查理·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懿律為總司令,組建“東方遠征軍”。在4月份得到國會通過後,當年6月,由4000名士兵、48艘艦船、540門大炮組成的英國軍從印度侵入中國廣東海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1) | 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2) | 西學東漸(1) | 西學東漸(2) | 內外交睏(1) | 內外交睏(2) | 內外交睏(3) | 藉師助剿 | 師夷長技——同光興盛之“求強”的洋務運動 | 中流砥柱——同光興盛之左宗棠(1) | 中流砥柱——同光興盛之左宗棠(2) | 中流砥柱——同光興盛之左宗棠(3) | “求富”的洋務運動——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一)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1)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2)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3)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4)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5)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6) | 歐美列強——列強形勢及其對華擴張形勢(1) | 歐美列強——列強形勢及其對華擴張形勢(2) | 歐美列強——列強形勢及其對華擴張形勢(3) | 東洋帝國——同光興盛時的日本(1) | 東洋帝國——同光興盛時的日本(2)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