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孟子今註今譯 》
梁惠王篇第一(2)
王云五 Wang Yunwu
史次耘 Shi Ciyun
[章旨]
此章闡明治國之要道,當以仁義(藴之於內曰仁,發之於外曰義)為依歸。而為孟子建立儒傢政治學說之張本。然亦實自孔子“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之旨來。
又按孟子主民貴,故力謀人民樂利,他對義利二字,辨得極清楚,所以對各國諸侯絶不談利,衹言仁義。孟子所反對的利,衹是自私自利的利,他所主張的仁義,衹是全民享受最大的樂利。
(二)王立章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①上,顧鴻雁②麋鹿③,曰:“賢者亦樂此乎?”孟子對曰:“賢者而後④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云⑤:‘經始靈臺⑥,經之營之⑦,庶民攻⑧之,不日⑨成之。經始勿亟⑩,庶民子來{11}。王在靈囿,■鹿攸伏{12},■鹿濯濯{13},白鳥鶴鶴{14}。王在靈沼,於牣{15}魚躍。’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16}曰:‘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17}!’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18}!”
[今註]
①沼:池也。
②鴻:雁之大者。
③麋:鹿之大者。
④而後:有“然後”意。朱註:“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為此章之大指。
⑤詩云:大雅靈臺之篇。
⑥經始靈臺:“經”,量度。“靈臺”:文王臺名,靈為美善之意。臺下有靈囿。故址在今陝西戶縣東三十裏。
⑦經之營之:“營”,域限,作動詞用。謂先度量臺址,然後繩度立表,以定其位處。
⑧攻:治。謂開始建造。
⑨不日:不終日,言其速也。
{10}亟:疾,速。
{11}庶民子來:言如子來趨父事也。
{12}■鹿攸伏:“■”音憂。牝鹿。鄭箋:“攸,所也。文王親至靈囿,視牝鹿所遊伏之處。”
{13}濯濯:豐肥光澤貌。
{14}鶴鶴:潔白貌。趙註:“聖王之德,與民共樂,恩及鳥獸。”
{15}於牣:“於”,讀烏,嘆美詞。“牣”,讀刃,滿也。
{16}湯誓:《尚書》篇名。乃商湯伐夏桀誓師之詞。
{17}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時”,是也。日,指夏桀。“害”,同盍,作何不解。“喪”,去聲,亡也。“女”,同汝。二句,湯誓作夏衆咒桀之詞。
{18}民欲與之偕亡至末句:此特再引湯誓為全文結論,證明獨樂不可能。
[今譯]
孟子去見梁惠王,王站在池沼上,看那些鴻雁麋鹿,因問孟子道:“賢君也樂這個嗎?”孟子答道:“衹有賢君才能有此快樂,不賢的君,雖有此也不能快樂。《詩經》上說:‘文王最初建造靈臺的時候,先度量它的高低寬長,再籌劃它所需要的材料,於是百姓齊來替他興造,不到一天工夫,便已完成。但在創建時,文王還教百姓不要太性急,那百姓偏性急得像兒子趕來替父母做事似的,因此很快地完工。後來文王在靈囿遊玩,衹見那麋鹿很馴善地臥伏着,而且很肥潤的樣子,白鳥也極潔白。不多時,文王又站在靈沼上,見那滿池的魚,活潑潑地跳躍着。’文王用百姓的力量建築這個臺,建築這個沼,百姓非常高興,反而稱他的臺叫靈臺,稱他的沼叫靈沼。並且歡喜他有這些麋鹿魚鱉。古時候的賢君,能和百姓同樂,所以自己也能享受快樂。尚書湯誓篇說:‘這個太陽什麽時候纔會滅掉,我們情願同你一齊滅掉!’百姓痛恨夏桀,要和他一齊滅掉,即使有了臺池鳥獸,怎能獨自享樂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文叢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
|
|
編纂古籍今註今譯序 | 《孟子今註今譯》序(1) | 《孟子今註今譯》序(2) | 梁惠王篇第一(1) | 梁惠王篇第一(2) | 梁惠王篇第一(3) | 梁惠王篇第一(4) | 梁惠王篇第一(5) | 梁惠王篇第一(6) | 梁惠王篇第一(7) | 梁惠王篇第一(8) | 梁惠王篇第一(9) | 梁惠王篇第一(10) | 梁惠王篇第一(11) | 梁惠王篇第一(12) | 梁惠王篇第一(13) | 梁惠王篇第一(14) | 梁惠王篇第一(15) | 梁惠王篇第一(16) | 梁惠王篇第一(17) | 梁惠王篇第一(18) | 梁惠王篇第一(19) | 梁惠王篇第一(20) | 梁惠王篇第一(21)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