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   》 第5节:论仁爱(2)      李鍌 Li Xian

  (四)
  子张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②焉,敏则有功③,惠则足以使人。"(《阳货》第一七·六)
  章旨
  孔子教子张涵养仁心的功夫。
  注释
  ①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孔子弟子,小孔子四十八岁。
  ②任倚仗。
  ③敏则有功做事勤快就会有效率。
  析论
  一个人若能以恭敬之心修己待人,自然谨慎有礼,言行有度,不会招致侮慢,这是敬慎的美德。待人之际,要能宽厚而包容,凡事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多留余地,自能获得众人的爱戴和拥护,这是宽容的气象。接物处事时,诚恳信实,无所欺瞒,自能得到长官、朋友、部属的信赖,这是真诚的品格。做事剑及履及,勤快敏捷,有效率,不拖延,自然有显著的工作绩效,以服务社会,这是勤敏力行之德。而"力行"则"近乎仁。"(语见《中庸》)如果有了利益,一定要分润给大家,而不自私独享,如此,自能让人感恩怀德,图谋报答;在做事时,大家都愿意接受任使,出力相助,这是广施泽惠的道理。总之,恭、宽、信、敏、惠都是仁心仁德的表现,而此五德必须在与人相处、与事相接之际,随时随地,力行实践,久之,自能日臻仁境了。
  (五)
  司马牛①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②讱③。"曰:"其言也讱,斯④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⑤(《颜渊》第一二·三)
  章旨
  孔子指点司马牛实践仁德,宜自说话有所忍耐入手。
  注释
  ①司马牛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孔子弟子。
  ②也句中语气词。
  ③讱忍,说话有所忍耐,不轻易开口。
  ④斯则。
  ⑤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做好一件事相当难,说话怎能不有所克制忍耐,而敬慎其辞,以求言行相顾呢?
  析论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司马牛"多言而躁"。从本章所记也可加以印证。孔子告诉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司马牛全然不去寻思,就立刻再问:"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由此可见司马牛的确是个心粗气急、多言而躁的人。孔子指点弟子修德为仁,常是"就其病而药之",司马牛既然多言而躁,孔子于是提出克己讱言之道,示之以为仁之方。
  有仁德的人,说话严谨而有节,因此,若要实践仁德,可从说话有所忍耐,力求谨慎入手。有仁德的人,言行必然相顾。要做好一件事,是相当不容易的,因此更应克制忍耐,不可轻易发言。这也是为仁之方。
  孔子担心司马牛误会了"讱"就是不说话或少说话,所以拈出"说话要有所克制忍耐,并且力求言行相顾"的道理,让司马牛省思,希望他改掉"多言而躁"的毛病,克己为仁。
  (六)
  子曰:"刚①、毅②、木③、讷④,近仁⑤。"(《子路》第一三·二七)
  章旨
  孔子以刚、毅、木、讷近仁之质,示人当因而更加修为,以成其全功。
  注释
  ①刚公正无欲。秉性硬直,就不会见利背义。
  ②毅果敢坚忍。立志坚定,就不会畏难苟安。
  ③木性情质朴。宅心笃实,就不会沽名钓誉。
  ④讷音nè,说话迟钝,就不会巧言令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序第2节:论道德(1)第3节:论道德(2)第4节:论仁爱(1)
第5节:论仁爱(2)第6节:论仁爱(3)第7节:论仁爱(4)第8节:论仁爱(5)
第9节:论仁爱(6)第10节:论孝友(1)第11节:论孝友(2)第12节:论孝友(3)
第13节:论孝友(4)第14节:论孝友(5)第15节:论修养(1)第16节:论修养(2)
第17节:论修养(3)第18节:论修养(4)第19节:论修养(5)第20节:论修养(6)
第21节:论修养(7)第22节:论修养(8)第23节:论修养(9)第24节:论修养(10)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