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中庸   》 中庸--第五辑      南怀瑾 Na Huaijin

  年纪很大了,都要正座,年纪轻的要跟年纪大的进来,敬老尊贤,“此序齿也”,齿就代表年龄。两种:马是大一岁长一颗牙齿,人是大一点掉一颗牙齿,人越老么牙齿掉光。那个马,所以讲我们看中国文学有一句话“马齿徒增”,年龄啊讲年龄老了,文学上有个形容词:“马齿徒增”,说年龄啊冤枉活得很大,学问道德没有成功,叫“马齿徒增”。马是长大一岁,马是几岁了?这个马有几年了?就把它嘴巴张开看,有几颗牙齿了。所以齿就代表年龄。“燕毛,所以序齿也,”并不是把你嘴张开说数一下你有二十颗,他有三十颗牙齿,就要坐上位,不是这个意思啊!这是代表年龄,“序齿”。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这个民族的孝道,也就是礼貌,拿现在讲就是社会的次序,生活的次序。“礼”者,就是生活的次序,社会的次序、家庭的次序,也就是生活的艺术。所以“践其位,行其礼”,到了宗庙、祠堂,每个人位置不同,站的不同。我辈份,年纪大;辈份矮,低,年纪真的很,请上座,站到前面,排位找找上座。各人站自己的本位,有他的次序。“行其礼”,各人的礼貌不同,譬如到了多少年龄了,礼貌有时候要跪拜,年龄八九十了上宗庙,可以免掉跪拜,因为年纪实在太大了,怕身体不好,也许一跪拜跪下来,爬不起来那就糟糕了。“奏其乐”,有一定的乐。进来什么音乐,祭礼完了什么音乐,各有次序规定。所以在宗庙里头,“敬其所尊”,这就是中国社会的礼仪,我们照古书上的文字讲,现在发挥出来都是变更,但是这个精神变更不了,尊重所尊重的人。“爱其所亲”,人有没有私呢?有私的。就是我自己的兄弟,那比较就亲一点了,那些伯伯叔叔的儿子也是兄弟,比较有时候生疏一点,稍有一点距离,这个感情、人性感情自然的。所以“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也是各凭自由,这就叫做自由了。这个自由并不限制你,这个并不是说不是礼,那么亲近一点比较了解,他当然感情深一点,各有各的感情的范围。
  但是中国的古礼,所谓“事死如事生”,对父母祖宗尽管是死了的,当祭祀拜拜的时候,那个精神的严肃,就要当他活在前面。所以,也等于我们到教堂里头,上庙子拜菩萨,敬神,或者上基督教堂拜上帝,也是“事死如事生”,这种精神,就像他活在前面。“事亡如事存”,死了的人,祭祀的时候在观念里头并没有当他死的啊!就是当活着在前面,这样诚敬的精神,所以享其鬼神。“孝之至也”,这种礼仪的制定,生活规范的制定,本来中国传统就有的,到了周公手里把他规定成明文,变成一个次序,变成文字。他说这是孝道到达了,人的情感发生、发挥到了最高点;然后,由遵守家庭的孝道的祭礼,发挥到国家大典代表全民、代表全国的大礼,代表国家。
  所以,“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皇帝代表全国老百姓,所谓郊社——祭天地。郊社又分好多种,有时候爬到高山上,所谓中国有封禅、祭泰山(封禅,禅宗这个“禅”,封禅之礼),那么,秦始皇也行过,汉武帝也行过,不过普通一般皇帝不大敢行这个礼,就是谦虚之意,自己认为没有功在国家、功在天下,认为功在国家、功在天下的,在历史万代可以流传,交代给后代的子孙做榜样,才敢来举行这个封禅的郊礼。爬到泰山的顶上,祭告天地,换一句话代表:我,活一辈子,做人当了皇帝,给全国老百姓、给这个国家民族做了些什么事,向上帝报告,向形而上的天道来报告,我总是对得起了,没有把自己这个生命冤枉地白活一辈子,这个精神。所谓郊礼有好多种。社,所谓社稷,比这个郊礼呢又小一点,每一年,代表国家的帝王领袖,代表这个祭祖宗。譬如一直到我们现在,春秋有时候祭黄帝之礼,在中央大礼堂举行,就是这个礼仪的规范。那么我们这个社礼呢,每一年,这个国家的领袖到现在的大祠,原山的忠烈祠,向阵亡将士、革命先烈致敬,这个就是社礼的精神。“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就是对形而上行礼。
  “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皇帝除了祭天地,代表全国性以外,又代表他自己的家属也所谓举行宗庙之礼,那是帝王的家祭。老百姓每个人自己有自己的宗庙之礼,代表自己的祖先、家族,所以祀乎其祖先。
  “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这是讲文化礼仪的重要。这就是中国由礼治与法治的精神结合,上古的自由民主与帝王宗社制度的结合的精神。所以我经常跟外国朋友来讲,你说西方人美国式的民主自由是假的啊,不是真的啊!中国过去的帝王制度你看他是非常独裁——民主的哦!自由的哦!皇帝很难当哦,皇帝做得不对,一样受人家的责备:“你这个错了,绝对不对!”有许多议事大臣所谓奏章就来了。你譬如说有名的唐明皇,风流才子的皇帝,张九龄、韩休这几个大臣还在的时候,唐明皇不敢乱玩啊!玩了以后,他今天晚上睡觉迟一点,第二天张九龄上朝,早晨开早会见面的时候,这时候跪下来了:“皇上,要保重哦!不能睡得太迟。”他吃不住啊!唐明皇只好:“是是是,我知道了,你不要多说了!”这个皇帝很难当啊!所以这个唐人的诗句,所以你们读诗、古诗:“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就是说这个事情。张九龄已经老了,管不了事,自己耳朵聋了,听不见了,别人也不敢向他报告唐明皇皇帝又做错了。“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他说,明天早晨,玄宗、唐明皇上朝开会的时候啊,他很放心,这两个人不在旁边,他不拘束了,哈,没有人再讲他的不对了,别人不敢讲。“无复明朝谏疏来。”谏疏就是给皇帝的报告,叫做奏疏,唐朝的奏议,哪不对。那个报告讲的很好听啦,讲一番大道理,实际上明白的皇帝看得都直流汗了,那就是讲他不对:“哎,你这个生活过得不对,你是一国的标榜。”所以是这个道理。像这些精神啊就是这个精神来的。所以讲,“郊社之礼”懂了,“禘尝之义”,“禘”也是礼。譬如说郊礼是好几年一祭天地,就是作为一个国家领袖,多少年一次春祭,等于现在的民选,五年、六年,向上天要报告一次。“禘尝之义”,然后要敬天,拿起第一杯酒,倒下地下来,那是代表敬这个天地。有时候发抖啊!心里晓得我这几年当中没有做得那么好,心里有数啊!这个叫做“和尚不吃荤——心里有数”(一笑)!他这个心里头自己要发抖的,那是很难受。但是你说这个礼有什么关系呢?那么拜一拜,那么又怕什么?可是,真的晓得这个精神,自己心里头,人不能自欺,欺骗了自己吃不住的。
  他说懂了“郊社之礼,禘尝之义”,这个哲学的精神,“义”就是哲学的精神,“治国其如示之掌乎”,那对于天下国家的政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他很明白。明白到什么程度啊?等于自己看自己的掌纹看的那么清楚。所以学问真到了以后,天下的道理都明白,明白了自己看手掌一样那么清楚,“示之掌乎”,就是那么清楚摆在前面。
  那么,讲了这些,下面做一个总结论。总结论引用孔子当时在世的时候,孔子是鲁国人。鲁国的诸侯,拿现在后世随便讲就是鲁国的皇帝、这个领袖叫鲁哀公,我们晓得,这个哀公啊、什么公啊,哀王啊,汉朝有哀帝啊,皇帝啊什么帝啊,这个也是礼,中国文化,看历史一翻,你把皇帝帐薄一翻,这个皇帝叫什么帝、什么帝晓得了。武帝、文帝很了不起,什么明帝、宣帝那更好了,了不起。文啊、宣啊都是好,所以孔子称为“文宣王”。这个叫“谥法”。中国古代的古礼,做官的人乃至当皇帝,一生的好坏,死了一个字就**给你定下来,这个是什么人。所谓哀帝就是够悲哀的啦!所以你看汉朝那个最后亡国的皇帝,被曹操逼宫逼掉的——汉献帝,奉献出去了,那就是献帝,哈!那你要看了这个你就懂中国历史了。所以以前,我们的历史,中国古人读书人、知识分子,到最后来做事做官,还有一个心理负担很重,不要给自己后代子孙丢人,不要给自己在历史上丢人,这个责任感放在他的观念里头很重!不像现在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管你的,老子现在活得好就对了。这是现在人。所以讲中国文化,他生命活着要瞻前顾后——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代。
  说孔子当时,这个鲁哀公(当时不叫鲁哀公,死后给他的谥号)问政,问孔子政治的道理。孔子就答复,你看孔子的讲话: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孔子说这个你不需要问我,历史有,请皇帝多去读历史就知道了,历史就是我们的榜样。他说文王、武王的这个政治,“布在方策”,明白写在历史上。方策,方方的竹片刻上去,中国古人以前不是书啊,方方一块竹片,历史拿刀雕刻在上面,这个叫做方策。策不是现在这个“册”,现在的册怎么样子写呢?这个两个月亮一样的,中间没有两点,横过来这个“册”,这个册也是象形哦!一片一片方的竹片子,中间拿个绳子把它串起来“哗啦哗啦”这个就是册。那么,这个“策”字同那个“册”道理差不多,意义两样。这个策是竹字头的,下面“束”,把绳子捆起来,所以叫做策。“文武之政,布在方策”,他说历史上有啊!不过啊,他说,“人”,英雄创造了时代,圣人创造了历史,“其人存,则其政举”。政治的思想尽管好,制度尽管好,法制也好、政治也好,法律尽管精密,实行法律实行那个政治是人,那个时代碰到了有好的人物,这个时代是了不起的时代。人不对呀,就不行了!换句话说,孔子告诉鲁哀公,在乎你自己领导了,你不要问了,讲道理讲不完哪!所以“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周公武王一过了以后,一代就差一代了。像我们讲笑话的,这个一代就不如一代了,到了现在不晓得什么代了,那就糟了。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他说你要晓得,“人道”,人类最敏感的是什么?就是政治。比如国家社会政治好坏,对人类气候一样的敏感,太热了我们受不了,太冷了受不了,气候不好大家受感冒,时代的风气不好大家跟着不好,都感冒了、感冒病。社会的风气、政治风气一好,整个的社会影响都好了,所以“人道敏政。”
  “地道敏树”,那个土质好不好,那个植物种下去就晓得了。好的土壤植物生长就好,土壤坏了植物就长不出来了。这四句话,看历史感叹非常重!其实啊,讲起这个哲学的意义很多。时代就像一个土地,那个时代好的时候啊,产生那些青年才俊人物,真是了不起,真是好!时代差的时候,产生得较差,所以“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夫政也者”,所以政治的道理啊,像“蒲卢”,蒲卢就是北方的蒲蒙花,等于南方的芦花,茅草一样的,很贱的那些草,你不要理它它都会长出来,这是“地道敏树。”这些草啊,你怎么砍都砍不光的,你把它根根拔了,过一下又长了。所以这句话就是那么一句话,形容词,“夫政也者,蒲卢也”。毫不相干的一句话,就像那个草一样。怎么像草一样?政治好的那个时代,几年当中这个社会马上繁荣,像我们现在一样,一下就对了,敏感得很,“夫政也者,蒲卢也。”
  “故为政在人”,所以啊,孔子的教化、教育来了,等于释迦牟尼佛的说法,说你不要问政治的哲学了,总而言之,他又把他拉到人道了。政治理论理想尽管怎么高、制度怎么好都不管,为政的道理在于人,领导人个人。换句话他就劝鲁哀公,你问你的本身对不对。“取人以身”,那么人呢要怎么看呢?就看他的本身,不是说你身体好不好,你本身的道德修养够不够。“修身以道,修道以仁”,那么看你本身看什么呢?就看你道德教养、文化的基础好不好,这个就是“道”,“修身以道”。
  那么修道呢?他说道啊,“以仁”,仁慈、爱人、爱天下人,慈悲爱世。那么,中国经常讲“仁”,所以现在你像美国那个总统提倡“人道”,人道在仁道的下面,中国的仁道包括他那个人道。仁,不是只讲人道哦,不只讲我们人类的人道,仁是包括了爱一切众生,就是佛家那个观念,所谓“亲亲、仁民、爱物(一切的物)”就叫做“仁”。所以他这里《中庸》就有解释,“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所以仁道啊,就是由人道开始做基础,人道开始“亲亲为大”。儒家同佛家不同,佛家动辄就要度众生,自己都度不了,怎么度啊?儒家不吹这个大牛,很谦虚,“亲亲为大”,先不度众生,先度我自己;我度好了,度我的亲人父母兄弟姊妹、度我的家属;度好了,一个圈子、一个圈子慢慢地放大,就是“亲我亲以及人之亲”,“老我老”,我的老人都有得归属了,再扩充这个力量,救社会上其他的老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孩子们把他教养好了,那么,有力量再教养社会上(其他的孩子),一个圈子慢慢放大。动辄就要度一切,你半个都度不了。所以儒家批评佛家的不对,基本上方法上的冲突就是在这里。那么他这里讲“亲亲为大”,先由我亲近的人开始做起,这就是仁道的初步。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那么仁义这个“义”,什么叫做义呢?什么叫义啊?说:朋友,你有钱没有?我们现在报纸上不是看到啊,那个在抢计程车的,刀一拿:朋友,讲义气的,有没有?我要三百块!没有,给你一刀!那也是义气嘛!你有,哦,老大,你够义气啊!我说三百你就给三百!嘿,这是土匪的义。所以义者是“宜也”,怎么样合适,恰到好处、适宜。就是礼。义的道理,“尊贤为大”,亲近有道有德的,学这个人文的规范,这个是最重要。也就是佛家的精神所谓亲近善知识,儒家就叫做一个字“义”,就是应该的、合理的,所以仁跟义俩的解释孔子在这里解释:“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你们读中国书要注意啊,“亲亲之杀”,哦,亲亲要把他杀掉。那不得了!杀是切到这里为止,切,刀切下来一样,“杀”就是到这个阶段。所以亲亲之杀,亲亲也有个程度的呀,过分了也不行。过分了就是完全自私了,你不能爱社会爱人类了。就是亲亲爱自己的人,也要相当的程度,过分了变成溺爱,溺爱是爱小孩爱自己的子女假使溺爱呢,这个儿女的教育给父母害了。父母太爱啊,害了儿女,他不知道亲亲之杀。换一句话你对于自己兄弟姊妹父母的孝顺,也有一个礼仪的范围,过分了,也错了。这是亲亲之杀,有一个程度、界线。
  “尊贤之等”,尊重贤人有德之士,也有一个范围。要求一切等等有个范围,超过了这个范围就不行。所以,礼就是一个界线、生活的艺术、一个防范、一个范围,有一定的范围,他说这个礼的道理就是这样产生的。礼等于宗教的就是戒律。那么,现在讲到礼的道理。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他说一个人“在下位”,在下面的老百姓们,下面社会上一般人,“不获乎上”,有意见、有痛苦不能够达到上面,领导人不知道,皇帝不知道,那就完了,他说“民不可得而治矣”。实际上一个领导人就是大家庭一个家长,每个家庭的成员的痛苦,他对一切应该知道;社会的毛病应该知道。不知道,“不可得而治矣”,这个治道上边就有问题了。所谓后世的历史上叫做“下情不能上达”,下面的痛苦、一切的情形,上面完全给中间有权力的人、给历史上那些当权派阻碍了,不知道。像有些历史到了最后的危险的时候,明明敌人打进来,像南宋的末期,敌人已经打过来了,皇帝都不知道,然后有人告诉他敌人来了,听到炮声都响了,他说这是什么啊?“哦,这是他们做喜事放鞭炮啊!”那些奸臣这样欺骗那些皇帝的,也有这种事情。那么,“民不可得而治矣”。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所以啊,他说一个讲修养文化道德的,先要要求自己本身做起、修身。那么在我们佛家呢?修身需要戒定慧了,打坐啊,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儒家呢?修身啊,“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最高的表达,就是看你在家庭里头,对父母啊、兄弟啊、姊妹啊,家庭兄弟姊妹都处不好,去朋友之间会处得好,很难的!当然朋友也是五伦之一,所以你亲近旁边的人都没有办法和平相处,你说你会去度众生?恐怕众生要度你了!那很难的。所以说,修身之道,先由事亲做起。事亲不是父母亲,父母亲也是一种了,(还有)你的朋友、你的旁边人。
  “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你虽然晓得要事亲呢,第一个晓得了解人,人与人之间怎么样做人。但是要了解人啊,“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越来越大了。这要晓得这就要懂得哲学,就要晓得形而上道。你看儒家开始是很简单,从做人做起,他一步一步向上走啊,看不见了,这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越飞越高了。但是他的修行有个次序的,从你自己做人的行为基本开始起,才能达到“道”,了解那个不可知的一面。其他的宗教一开始来就是先了解那看不见的一面,结果都发疯了,然后看人、做事,一切宗教徒,背个白布啊,你赶快信这个啊!然后看到人就是这样哦!这完全是两个事。儒家不是,从人道一点一点做起。到达这里要想了解人,就是了解自己人性,那么不可以不知天。那么知天怎么知啊?照其他的宗教的讲法,然后“天”,就谈到形而上道了,那就远得不可思议了,最后不可知、不可数、不可量,反正都不可、又不可、不可又不可,所以叫做不可思议,把你切到那里,到此为止。你说不可思议怎么办呢?哎,到此止步,“游人止步”,呵,就把你挡住了。儒家天道在哪里?“天道远,人道迩”,天道太远,人道很近,回转来由人道告诉你天道。
  他说,“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天上、形而上的事情不管,形而下、天底下人文、就是人类的世界,当然,我们人类***,其他动物不谈了。人类的世界达道有五个,通道,通道就是原则,谁都不能违反,并不是哪个规定,是自然的道理。“所以行之者三”,有五种达道,就是五伦。所以讲伦理观念,我们现在讲伦理,就是中国文化讲五伦。什么叫一伦一伦啊?不是愣头愣脑的那个愣。伦者就是一类,这一类、一伦,人伦,这一个范围,人的范围,所以叫人伦之道。不是人都要学得笨来笨去愣头愣脑,那就不对了。那天下达道有五种,“所以行之者”我们切实第一步要做到的三种,哪三种?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这是五伦。这个五伦怎么样去做到呢?这五种社会的次序。
  君臣,现在讲就是国家,我们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就是没有国家就没有家庭、没有个人,这是君臣之道。父子,就是没有父母就没有我。那么有男女一定成了家,有夫妇。有兄弟。第五伦很怪,(同)血统没有关系——朋友,朋友之道,这是中国文化特殊的地方,朋友之道就是社会关系,现在讲人际关系了。现在讲人际关系不对,乱交一阵,反正碰到就点头,就拉个手:你好!我好!明天一起喝酒。人际关系拉一拉,如此而已,没得真感情。讲朋友之道、人伦之道有真感情。因为有许多人生很多痛苦的事情,上面四伦没有办法、伦不起来,有些事情你给太太讲啊,太太骂你一顿;你给先生讲、丈夫讲啊,丈夫训你一顿:你这个女人!不懂事。只有朋友可以谈。有许多事无法跟父母俩谈,也没有办法跟儿女两个谈,也没办法跟兄弟俩商量,所以朋友之间、在亲与远之间,可以谈。更没有办法向国家领袖报告:报告总统,报告皇帝,我有痛苦!你有什么痛苦啊?我头痛。那总统管不了那么多,皇帝没有那么多精神管你每一个老百姓。所以五伦之间只有朋友,你去给朋友讲,也用不着“报告朋友,我有头痛。”那就神经了。朋友之间随便碰到:哎,头痛得要命!好朋友说:赶快!拉你去看病去。朋友之道,特殊不同。这叫五伦。但是五伦怎么样做得好呢?
  “知仁勇,三者”,做人做事就是这三样。你把人伦之道,人要有智慧,能够有爱人之心、仁慈,还要有大勇、有决断,所以我经常讲你们要学会决断。大勇很难。我经常看你们青年同学们很少有大勇,乱勇则有,那叫做鲁莽之勇,这不是大勇。大勇是一件事情、到时候一件困难到前面了:就是这样!就决定了。那要智慧啊!没有智慧没有大勇啊!哎呀,那怎么办呢?那你去吧。去吗?怕热。那你不去吗?不去啊,放不下啊!那你到底去不去?又想去又不去。你究竟怎么办啊?我想想看啊!你想好了没有?还没有啊!这这这这……(众笑)那是天下之达道第四也!那就是也有个天下之坏道三:推、拖、拉!又推又拖又拉,那怎么行?
  所以孔子说天下之达道三种:知、仁、勇。
  “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就是说达德,换句话,连起告诉我们,“所以行之者,一也。”一个精神,人生就要具备三个条件:知(智)、仁、勇。知,佛家就是《金刚经》的般若,大智;仁,就是慈悲;勇就是忍辱、毅力、坚定的毅力、定力,勇就是定,所谓学佛的人要修定,那个定的人要多勇啊!说不想了妄念,这个欲望不要,丢掉!放下!那个放下是多大的勇啊!一般人年轻人随便学佛学打坐,你放下!“我放不下。”你放不下你去吧!放不下你只好去嘛,何必在这里盘腿啊!这一点勇都没有。“知、仁、勇三者,(是)天下之三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人伦之道是五种,社会的次序,家庭的次序,基本的道德。怎么样把它做好呢?做人做成一个人呢?做人的条件必须要具备三个:智、仁、勇。但是智仁勇啊,你说我知道啊,《中庸》也背过啊,智仁勇我做不到啊!是啊,也难怪做不到。
  孔子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一般人是做不到。有些人天生圣人,生来他就做到,就是这块料,什么料?圣人料。那他就可以做圣人,啊,你叫他做别人都做不到,呵,要天才,生而知之。那么我们不是生而知之,怎么办呢?就要学而知之了,慢慢去学,练习。你说我再学啊做不到,那就要困而知之,自己勉强自己,非做到不可。别人一年做到,我拿十年总可以做到吧!人家一百天做得好,我拿三年总学得好吧!要有这个决心。所以“或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成功是一样的哦!你不要看自己笨哦,只看你肯不肯哦!“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力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那么做到呢也有三种,有些人“安而行之”,天生圣人,他生来就合于道,他的大智大仁大勇就是道,所以他对于你认为、我们认为:哎呀,修行好苦哦!又没有花衣服穿,又没有好的吃,又要不结婚,住的地方又可怜,住茅棚——有人认为这是第一等享受。人生追求不一样。“安而行之”,他愿意这个。一般人佛家叫你学空,空不了啊!那有人天生越清净越舒服,他容易成,天生圣人,天生得道,安而行之。“或力而行之”,有人力而行之,累得要死,偶然到庙子上一住:哎哟!这几天清闲哦!“啊,我等于出家。”那是利用那一点清净影响他的,力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管你对不对,把你头剃光了送去当和尚再说!然后呢,你说已经当了和尚也只好修修道,结果他修成功成佛了,就是“勉强而行之”。但是不管哪一种,“及其成功,一也。”到了成功最后是一样,没有差别、没有等次的,做人也是这样。所以你说,你自己听了这些圣人之道,你要做圣人,就要勉强而行之。我们不是圣人料,不做圣人啊,也做一个“剩人”,剩下来的人。那么慢慢来,把书本背一背,将来总有一生我会做到同孔子一样,也好。我们今天这一段讲不完[引磬响]。
  我们《中庸》是第二十章,上一节讲到“知仁勇三者”,就是说,知仁勇三者等于佛家佛学的讲人的根器,有人天生而知之,有人学而知之,有人勉强去学而知之,反正他的成功是一样。拿现在时髦的话,一个人智商尽管低,努力去学习,一样有大成功的希望。不要被自己的智力范围所困住了,这是古人有很多的事例很多的经验,不管是出世的、入世的都是这个样子,三条路线。不要看到天才我们就感到害怕了,自己就不敢跟天才两个比较,自己对于自己的学问啊就划一道界线,不敢向上进了。
  那么由这个道理下面加申述,引用孔子的话:“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就是解释上次所讲智仁勇三者。以孔子的观念来解释,一个人真正好学不倦,不管自己智力怎么样,那么,这就是智慧。不管自己的智力能力怎么样,永远不断地上进、求知,这就是智慧,他本身就是一个智慧。假设没有这个认识啊,他不敢求知,认为我很笨,没有办法了。所以有许多使人习惯的改正、人生的修养做不到的,能够力行,就是尽力地去做。学问之道啊,并不是思想上知道了就算了,知道了要做到、求证到,不求证到那个学问都没有用的。求证必须要力行,所谓努力真正去做到。所谓能够知道了,而力行改正过来,做到、求证到,就是“近乎仁”,这也是个大慈悲、大仁慈。那么,因为完成自己啊,建立自己之而后可以立人,所以必须有这个精神的人才肯去力行,所以力行才做到近乎仁。
  第三点,就是我们普通尤其在学佛的,佛学的名词经常听到讲的什么“哎呀,我好惭愧”,变成一个口头话了,来个惭愧啊就可以结束了。实际真惭愧呀?根本没有惭愧。所以人能够真正自己知耻,真觉得自己在羞耻,羞耻什么呢?不能好学,无知;不能力行,无仁;自己反省起来自己一无是处!这就是羞愧得自己不能站起来,能够说这样知耻的人,才算是天下一个大勇气的人。自己不能知耻——人都是很不能知耻啊!都替人家羞耻,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充其量是嘴上惭愧惭愧,惭愧到底不是耻啊!那个耻是自己羞得都不敢见人啊!当然你说有些人天生个性讲任何一句笑话脸就红,那个不算知耻哦!那是脸爱红,神经的反映灵敏。知耻,换句话这三个字是连到的,智仁勇是连到的,说好学力行的人才能知耻;如果不力行,不去力行,他不会知耻的,他觉得自己蛮好嘛!我有哪一点不对呀?所以你看,这个读书我也在读,《大学》、《中庸》我也在研究,什么般若、菠菜、青菜、萝卜都在搞,那蛮好的嘛,我很努力了嘛!不会知耻。一天没有成功以前,学术修养没有成功以前,一天自己都是羞耻,值得羞耻。譬如说学佛的人说:放下[断录]……所以要懂得知耻的道理在于这个道理。不是说普通口头上说“惭愧”一声,如此拉倒,那是没有用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这样解释呢?看他下文原文就知道了,孔子说的: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他说一个人想建大功立大业,对社会、国家、天下、对人类有所贡献,必须要晓得这个原则,智、仁、勇三达德一定要搞清楚。搞清楚就是说,怎么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智慧——好学,好学培养出来真智慧;不是好学的本身是智慧,好学可以培养出来真智慧。第二要力行,第三随时要反省知耻。那么这是一个方法,也就是学问修养的标准。能够做到这样,所以孔子加重语气,“知斯三者”,知道三种这样的道理,那么谈得到是修行人了,拿佛家来讲;儒家呢,就是属于修身,这才真正在修行。知道了真正的修行,然后才可以说治人,出来做人做事。这个治人不一定是干政治说管理人家;治者正也,正己而后正人,好比佛家的自度而后度他,才能够是度人,度人、正人是一个道理,佛家的名称换了,你以为度是把他度到哪里去啊?你拿个什么来度啊?拿个绳子把他吊起来,吊到哪里去啊?用个渡船把他摇到哪里去啊?还是向哪一边摇啊?那是个形容词。儒家的形容词描写这个原理,就用“治”、“正”这些字面、字眼、含义;佛家呢?那么用“度”这个文字来描写这个精神。所以说,一个人能够自立而后立人,自己知道修身,“则知所以治人”。能够有自知之明,然后能够立人。那么或者你出来从政、政治也好,做你自己的事业也好,对社会、国家、天下、人类皆有所贡献。他说这是必然的一个原则,是不可违反的。这个为什么那么强调叫做不可违反呢?古今中外历史上成大功、立大业的,多半走的是这个路线;甚至说,不是多半,完全走的这个路线。否则,最后时你再把历史拿来算总帐,他是无所成就的。不是说你的功名富贵、地位煊赫一时,那在账面上等于我们学会计的人,在账面上看到钱数,这个生意很大、来往得很多,结果到了年终总结账啊,还是亏空,那个没有用的!人生啊,就是一个会计的账簿一样,所以成功不成功啊,不在临时的账面上看的。
  那么下面又转了一个道理,那么转到政治的道理,刚说到正己正人,然后说,“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
  那么治天下国家,下面就谈到,拿我们现在观念是政治的最高的哲学,也可以说一个领导人,最大君领导学,真正要做一个大君、这个领导。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就是有九个大原则,“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他说这是政治领导人为政的九大原则,不可违反的。你们要研究中国政治哲学思想,他这个是政治哲学思想,不可违反的一个大原则。他说,一个人假定自己修身完成了,出来为国家天下而服务做事的,就是做官的;或者是你做社会事业的,有九个大原则,所谓“九经”。经者,是永远恒常不变的、常道。所以中国的文字里头,凡是圣贤之言不可变更的都称为“经”,经是常道,常道就是大原则,不可以变的。哪九个大原则呢?
  第一是“修身”。任何人做任何事业,尤其是出来为国家天下服务于人群社会的人,本身必须要《大学》、《中庸》上所讲的这个原则。自己修养不够、修身没有完成(上面我们讲的都是修身哦),修身没有做到,什么都不行了。首先第一条就是修身,对付自己。所谓征服天下、国家,你先要征服了自己;把自己个人私有的欲望能够把握得住、克制得了,然后才能够谈平天下国家,所以修身是第一条。
  第二是“尊贤”。这个贤字的意义发挥起来很多了。在古文,墨家的思想、墨子,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在古代的文字一个字代表很多意义,或者一个圣字、一个贤字就代表了。实际上拿现在这个观念发挥起来这个贤字:有道德、有学问、有才具、有气派、有能力、有办法、有思想,可是还要主要一个——有道德。有办法、头脑很灵敏、很聪明,做生意也好、做什么也好非常有办法,基本人的道德那个没有了,那个教育的修养没有完成,最后的总帐算下来还是失败的,一无所成。就是拿佛经的形容,他的一生不过是昙花一现,鞭炮一样“哗啦啦”那很伟大,放得声音也很亮的,打的火花也很大,一下就没有了。
  我们大家年轻同学想想看,几十年当中,世界上多少的名人?别的名人不大容易见,譬如罗斯福啊、邱吉尔啊,大概再过二十年,问你们生下来的孩子,什么叫罗斯福?管他邱吉尔!邱我尔、邱你尔都不管,都不知道了。这些煊赫一时,他并没有——还不是小说上的什么诸葛亮啊、关公啊,大家还在——孙悟空,没有这个人——反是给人家人口流传,靠小说家来维持。就是功业的一时毕竟不是千秋,所谓千秋的功业不是你的聪明才智就能做到的,必须有真正的基本道德的修养、那个中心,此所谓“九经”。贤者是代表这一类有道德、有学问、真修养,这个是贤者。那么,领导天下最难的是不肯尊贤,尊贤是很难的。譬如我们讲小说《三国演义》大家看过,刘备三顾茅庐求孔明,并不是尊贤哦!那不是尊哦!那就是想用这么一个人才,一个领导人想用这样一个人才不是尊贤。尊贤在历史上另有榜样,譬如说周文王、我们历史上的文王,找到吕尚(就是普通讲姜太公),那是敬与尊贤;商汤找到伊尹——敬与尊贤;但是还不算是最高的尊贤。尊贤的标准在中国文化、政治的哲学道理上,要讲三代以上,譬如尧去找许由,让天下,请他来当皇帝,许由还觉得耳朵听脏了去洗耳朵,那一类的历史上的经验与故事,算是“尊贤”。所以尊贤很难。
  第三点,是“亲亲”。亲亲的道理如果拿心理学的研究,一个人绝对做到天下大公是不可能,大公是有范围。所以人,要使他能够部分地、有限度地、有修养地发展他的个人自我,甚至于个人的私心,所以“亲吾亲以及人之亲”。你说一个人发了大财以后,我是大公无私,通通大家用、世界上的人用,我的爸爸妈妈都不要用,没有关系,因为你不需要用,世界上的人要紧!这个人不一定算是大公,大概算是个疯子!说:我的父母也要用,我的兄弟姊妹也要用,不过你们也同我父母兄弟姊妹一样需要用。因此发出来这样的大公的心理,就是亲亲之义。由私的出发点,因为想到我要自私、他也要自私,天下人人人皆要自私,我不侵入别人的范围,真自私才是真自由。所以我们现在讲自由是要求我的自由,你牺牲了没有关系呀!我要自由啊!碰到你是应该,我要自由过去嘛,谁叫你站在这里!啊,那个不是真的自由。所以亲亲之义,同自由民主的思想是合在一起研究的,这个里头发挥起来道理都很多。
  总而言之,他这九条道理,我们现在只解释文字,如果正式要研究,每一条道理每一个题目都是一本专论,都是一本专书。第一,要找他哲学的理论的根据;第二,搜罗古今中外历史的经验,历史的故事作说明;第三,你做一个结论。这样,每一个题目这样一本书,起码有三十到五十万字可写,所以我们只讲简单的原则。
  第四点,他提出来要“敬大臣”,这完全讲领导学。一个政治上的领导、政治上的经验,敬大臣也是非常难的。尤其是中国古代对于帝王政治的经验很多。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真正敬大臣的朝代,比较起来,最好嘛,对大臣的尊重还是宋代、宋朝,赵匡胤两兄弟乃至宋仁宗,那么对大臣是很尊重。所谓中国历史的宰相制度,宋朝对知识分子文人非常尊重,所以宰相跟皇帝两个可以并排坐起来商量事情。明朝就不行哦!不但要站着,还要跪着。皇帝有时候不高兴宰相也可以打哦!这个是明朝最失礼的。所以在历史上说宋朝最敬大臣,所以宋朝这些大臣知识分子对于这个赵家的王朝政权最后结束的时候,忠臣为国家、为赵匡胤子孙尽忠报国的非常多。譬如我们历史上有名的忠臣岳飞——宋朝的;文天祥——宋朝最后的;陆秀夫——最后的,最后能够背着三岁的小皇帝就在广州的盐门大海里头就跳下去了,宁肯不给敌人抓住,背着这个小皇帝一起跳下海去,那很不简单哦!叫我们背着自己的小孩愿意不愿意下海还要考虑半天。你看在海上逃生的时候是求生的意识谁不强?他愿意为忠臣。
  所以宋朝敬重大臣是历史上最特殊的一个朝代,也是真正敬重知识分子在过去的历史上表达得最严重的一个朝代。但是宋朝最后的结束,所谓知识分子文化人对宋朝的赵氏的政权报答得也是最清楚、最有力量,忠臣的所谓忠义之气从宋朝以后于中华民族建立了一个国魂,知识分子的国魂。所谓忠义之气就是这一代表达得很清楚。这是一个文化教养上的一个结晶。
  但是你要研究历史的因果,我们这样一讨论这个题目啊又变成专论,这样一个专论就是写一本书。我现在告诉你们了,很简单,你用这个法则去找资料又是一部专论了。其原因,就因为赵匡胤两弟兄开始,就是宋太祖尊重知识分子、尊重文化的那个结果,所以历史绝对是个因果的,逃不掉因果律。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了,历史如此,个人的创业也是如此。你们诸位青年将来自己的创业,乃至做个小生意,乃至做个小工厂当个小老板,所谓敬大臣,你带伙计们,你自己要晓得怎么样带人,怎么样待人家好。换句话,如果不讲道德,那是你最高压榨人家的本事的手段!但是你如果诚恳的、诚心的,道德上的出发,它不是手段,它是真道德啊!道德与手段它两个东西不隔一张纸的,其理由是看你的内在的动心、动念。你如果当手段用,仁义道德都变成手段的工具了;你如果是待人以诚,以道德出发点的,乃至你嬉笑怒骂、打骂人家那都是最高的道德。就是心的问题、心念的问题。
  我们现在不想为这些问题耽误太多的时间来发挥,只讲原则给诸位同学们将来自己加上读书,加上人生的体验、做事的体验,慢慢去发挥这个学问。现在听得很多,生活没有经验,理论很高,你自己一做事业,通通用不上了,那就是白上了这个课,也白研究了,没有用。
  第三,敬大臣这一个阶层,拿中国古代的制度,所谓除了宰相——宰相在历代的名称不同了,所谓周朝是“总宰”,后来秦汉是宰相、丞相,以后乃至宋朝没有宰相的制度,明清有这个制度,叫做枢密史啊,乃至到了清朝的军机大臣啊这些等等,一代一代的名称有不同,就是种种体制不同。我们研究政治课,今天在座的假使在大学研究所、政治研究所,那么给大家讲法又不同,发挥得又不同了,绝对要了解每一个朝代这个政治的体制为什么有这样的变革,代表了每一个时代的思想,代表了每一个时代领导人的那个观念,这个中间因果的差别非常大。
  所谓大臣就是大当家的,我们做个比方,大当家的那是另外,等你们将来假使做个公司,董事长请的总经理,这个总经理是大臣。大臣可不能你当随便做个小工一样:“哎,你给我倒茶来。”董事长说,“哎,你站着,听我的!”如果我是总经理啊,我离开,望望然而去,辞职都不辞,眼睛瞪你一下就走了;甚至还可以训你一顿!那不是敬大臣的态度啊!不是地位的关系。你这么一个职务,譬如一个工厂的形成,你这个老板当了董事长,你所有的生命需要赚钱回来、事业的成功、一切的计划,总经理是第一个要紧,那你不能够当成随便啊!你说玩弄人,不行的啊!所以大臣是要敬。这是比方了,随便比方了,这我们不做专论。
  下面第二个“体群臣”就不同了。这个“群臣”,古代这个“群”字分好多种,大臣是大臣,群臣是一般的干部。你办一个事业,乃至于你的科长、科员,甚至于说工厂里乃至于说管理员啊,乃至一直到工友阶级都算是群臣,一般的。那么群臣也虽然说没有一个礼上敬的,也要敬哦!不过敬得啊比敬还厉害哦!我告诉你。你看到,不是敬字啊,“体”群臣。怎么样讲?你要体验他,你待他就是待你的兄弟姊妹一样,你待下面一般人像待你的儿女一样。你老板晓得在房间里觉着热得很,赶快要冷气;你要晓得他们在工厂里也热得很,比你还更热呀!你想他更需要冷气。你说那做不到,我们资金没有,只好自己也熬一熬不装冷气,我跟你们一样,那没有话讲;这是体群臣。说我老板应该装装冷气,你们是什么东西啊,该热的!啊,那我来做你的下面,我宁肯裤带缩紧一点,不吃饭都可以,我走了,不干了!这就是说在人道上也违反。因为我的工作尽管低贱不同,人格是平等的。所以啊,一个真正的做一个领导人,要体恤群臣、体恤一般的,也就是儒家的恕道,我需要喝、他也需要喝,我需要吃,他也需要吃啊!我需要凉快,他也需要凉快啊!你也是人,他也是人,不过你运气好点多两个钱而已嘛!总算这一回打牌,你赢了一点。这个人生本来像个赌场一样,这个牌跑到你那里去了你总算赢了嘛!呵,我是下家倒霉了,没有你钱多只好向你借用嘛。可是你要晓得自己的做人,这不是对人家的要求,自己要有。
  再下面就是“子庶民”。拿天下来讲,全世界人类你是个领导全世界的人,这所有的人类合起来就是个大家庭,你是个当家的。当家的人你看天下人都同我的儿女一样的爱,这是“子庶民”。你说都同我父母爱一样,好不好?不要吹大牛了,本来你对父母、没有几个人对父母真正爱的。我们大家讲笑话,虽然是笑话,是真理啊!讲用钱方面,我们老一辈子就讲,这个儿女问爸爸妈妈问父母拿钱用啊,躺着来要,早晨一醒,“爸爸要上学了,拿钱来,买点心”,躺着来要,父母还乖乖的:“哎,你赶快起来拿到书包放好了。”等到长大了,或者问兄弟、太太问先生、先生问太太要钱啊,那是站着来要的。等到了父母问儿女要钱拿来用啊,要跪着来要!虽然讲得人生太可怜了,但是也是真的。你说像我们当儿女的,我也经常想,假设问儿女拿钱,儿女好的,说借两个钱给你用——非常感谢!我觉得这个儿女多好!对我有多孝顺!也舍不得:“哎呀,你都留到自己用吧,我老头子还够用!”结果真有一天我天天要写信啊,或者问儿女拿钱来用,三次以后,大概我就“知耻近乎勇”了(众笑)!赶快拿一个子弹把自己结束了算了(一笑)!那个味道不好看。倒是我回想小的时候问父母要钱用,很大方,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问妈妈,用不着问啊,妈妈已经把钱给我准备好放在枕头了。我说我用钱从来没有数过的,一把抓出来就一放就走,不问多少的。可是问儿女,说一把把他的钱抓来就跑,不行的啊!
  所以对下面人,你看文字用得多好,“子庶民”,你要挑剔他,为什么说亲百姓呢?把百姓天下人都当成父母,做不到的啊!对父母孝顺一样做不到的。“子庶民”,爱自己儿女一样爱天下人,才足以领天下人。当然,你们甚至于说办一个事业、成立一个公司,你公司里的职员,你要爱下面人,如兄弟姊妹一样爱护他、子女一样爱护他,必须要做到这样。这些都根据修身来的哦!做一个领导人修身,你本身这个修身的修养都没有,什么都免谈了。那么,在中国的文化、中文上讲,我们年轻的时候,读了古书出身的人都有这种(体会),像某一类人,自己对自己没有教养好,我们都是讲“望望然而去”,我们对他眼睛就那么看两下——不是这样看哦!那么看!好像不屑于看你,咪着眼睛晃两下就走了,“望望然而去”,就看你一下已经很客气了。换句话,你人影子都没有,就是不行。现在不同,现在社会的教育啊,不是这样。这个呢,所以讲我们几千年文化精神在什么地方啊?现在只能够,除非要很好的演员,把过去我们所看到的告诉你,是怎么样一件事。用现在史距里的几十年,中间距离很远。那么这些道理都由修身而来。
  然后讲到用世,国家天下“来百工”,“百工”上面加一个“来”,就是现在讲建设开发,能够开发建设,所有科学的专长,所有专长有能力的,都跑到你这里来,愿意跟到你来开发这个国家,开发这个局面。假设你做一番事业、公司工厂,都愿意帮助你开发,因为大家共同利益,帮助你就是帮助了自己,福利平均了。
  “柔远人”,你看“远人”上面加一个字“柔”,就是外交上。外交硬不起来的啊!这个“柔”并不是叫你软弱,就是温柔、厚道温柔,有真感情、有真道德,要做到使人家自然跟你两个讲恋爱一样的分不开。这就是外交的真正的道德与外交的才能,所以这个“柔”字形容的。专门谈外交这个柔道,怎么叫做柔,这又是一部专书,就是一个“柔”字。你说外交上处处向人家请送礼啊,请吃饭啊,看到人话都不敢说,那不叫做外交,那不是柔,那是没有用哦!这个柔就是代表那个感情啊,就是丝一样的缠到,不会放弃你。所以万国来朝,就是唐代的名诗叫唐朝我们历史上的“万国衣冠拜冕旒”啊,那个才是真正的柔。这是柔远人的道理。我们诗的文学里头形容唐朝,唐代的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鼎盛的盛世,“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世界各国都来朝贡。这就是柔远人。
  最后一条:“怀诸侯”,这个诸侯上面加一个“怀”。在周朝的制度,地方分治,由中央统一总合指挥,周朝初年的政治各个地方分地方自治。可是呢,真正重要的政权由中央指挥的,听命于中央,所谓天子、周朝的天子。可是有许多地方因地制宜,就是分地方自治,每个地方的首长,就是王侯,所谓叫做诸侯。那么等于后来我们拿西洋政治制度来研究,就是联邦的,联邦的政治。不过同美国的、同各地的联邦政治不同,他中间有个文化正统的中心,代表宗教、代表政治、代表文化的中央天子,他有这么一个不同的。所以随便拿中国的政治哲学、政治的体制,拿外国的政治思想、政治体制做随便的比较啊,很好玩。怎么叫好玩?好玩是客气话,一看就是不行、不懂。懒得看了。对外国的懂了,尤其中国自己一般的研究,对自己中国的历史没有搞懂,政治体制的精神没有搞懂,所以随便翻译做一个比较啊,哈,刚刚相反,完全错了,不对的。刚才我讲周朝的政权这个道理啊,我们大概可以向大家提一点。所以研究文化研究历史之难。我们太多了,有五千年,书也太多,资料太多,你非要遍读群书,读破万卷——那是古人吹牛的,现在读破十万卷书还不懂事呢,起码要读破百万卷书,然后马马虎虎可谈,只能说。越到后来书越多、越难。所以这个“怀诸侯”,使全国的诸侯永远是怀念这个中央最高的领导人,是怀念。怀念等于我们孩子们大家到国外去了,对于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随便你怎么变;在国内有时候对父母还不高兴呢,一出去了,慢慢怀念之情不能去怀,丢不掉的。这个精神中心啊,始终是联系的、一体的。所以才算是“怀诸侯”。
  所以这九条,文字非常简单,我们没有好好地读它。读它没有用啊!光背得来、唱得出来,没有去思想它的内涵包容、包含都是什么,那你就觉得这个书很容易读懂。你真想一下这九条,就是我们现在今天做了这样的研究,可以说还是没有懂。每一条的内涵都是非常深、远、丰富。这个他说“治天下国家有九经”的道理。
  那么下面他引申这个原则,说明这个原则是什么。“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我们一条一条来。
  一个做领导人,不管你是领导国家天下政治,或者你是做老板开小店,或者办工厂、开公司都一样,第一个你本身必须要修身。自己本身不能站起来,没有用的。不光是站起来,还要道德的站起来才有用。所以“修身则道立”,并不是说你一修身站起来你就得道了,可以成佛坐在莲花上,不是这个道。这个道是人生的大道、人道,就是说你做人有做人、人道的原则建立。
  第二点,“尊贤则不惑”,你能够尊贤。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他不一定喜欢你哦!你说他不喜欢,我也不理他,那就违反了尊贤。要你去将就他的哦!所以尊贤的难处在这里。
  有学问有道德,你说这个老头子有学问有道德,我去看他,他不理我,好讨厌哦!你讨厌他,他还正讨厌你呢!还不想见你呢!所以你怎么样做到尊贤、尊重他,使他跟你两个建立了真的感情。“尊”是很难,这个尊字就很难。尊贤是个痛苦的行为哦。因为人都有傲慢,讲好听点都有自尊心。
  所以你看张良的尊贤,你们大家都晓得历史上的故事,张良年轻出来,学问好、气派够、人又长得漂亮,然后呢一切都是,又是韩公子,古代的公子不是现代的公子哦,现代的公子晚上在中山北路啊什么小咖啡厅都跑一下都是公子——那个不是这些公子。那个是战国时候的大公子,那还得了啊!形如王侯,你看国家亡了以后当刺客,他本事并不大哦,他可以使一般人都听他的,买来刺客要刺死秦始皇,做不到。这一下,有个贤者(当然这个老头子也不愿意,道家的人物始终不讲姓名的),就看中了他,就观察他。道家的人随时随地、每一个时代,他要找后来的青年培养,替国家替社会做事情,要找传人。他看中了他。所以你看,故意碰到他,使他建立一个能够尊贤的办法,第一步,所谓圯上老人坐在桥上,故意把鞋子掉下去,然后老人家故意逗他的。张良开始并没有尊贤,老人家故意逗他的。然后等他注意了这个老头子,老头子说:“我的鞋子掉了!下去,帮我捡来!”张良一听,那个态度——心里也骂:“格老子个老头子!”——哎,第二步他想到了:不对!老年人,不管如何……“好!是!”下去给他捡了,捡上鞋子来,(老头子)把脚一翘:“给我穿上!”他还能够跪下来给他穿上。所以老头子讲:“孺子可教也!”这是古文,拿现在说:“嘿!你这个娃娃,倒有点不错啊!”“孺子可教也”你看文字很好,读来很好听,现场是很难受的啊!就是:“你这个娃娃,你这个年轻人,还不错,啊!”那个味道很难受啊!“告诉你,明天三更到这里等哦,给你东西。”那个时候还没有表,明天三更,三更是半夜啊!张良这一下,嘿,他也不舒服啊,历史上记载他很不舒服啊,这个老头子好怪啊!不过想想总有道理,所以半夜就起来了,跑去了,一去老头子已经坐在桥上了:年轻人,那么不懂事!不尊重老人家!老人家都先在这里等你啦!年轻人贪睡懒觉!不行!明天夜里早一点来!
  这个磨练很难哦!到第二天他早一点起来,当然也没有闹钟,很难了!早一点总是比昨天早,一去老头子又坐在那里,又骂他一顿:“年轻人!……”大概老头子一夜都坐在那里了(众笑)。所以第三次,他再去,那真是啊,吃了或是打了强力胶啊,不睡觉了,就是一夜等着,早早就跑去了。老头子:“嗯,这还可以,差不多。”然后就教一本书给他,“好好读,不要乱跑,读会了可以为王者师。”可以做皇帝的老师,领导天下思想,造出来一个皇帝,这就是王者师。
  所以讲这是圯上老人的故事,拿这个说“尊”。我们说这个故事,历史上这种故事很多,我们的历史上有几千年经验,所以尊贤这个尊字并不容易啊!不要说现在人,过去的人也很难做到尊贤啊!都是要贤来尊我的啊!当然我们有个资格大家相同,我也做过年轻人来,年轻人那个头翘到半边云里头去,去找那个老前辈请教,坐在那里,头还翘翘:“你看怎么样?”或者“我听听你老头子意见是不是同我差不多”(众笑)!哦,那个味道!那像我现在的脾气不是给你一拳打下楼去算了!这样没有尊的意思。就是他自己修养不够。刚才我们拿历史上讲张良来比啊,张良他就做到了“尊”。当然张良还不是第一个榜样,还不够尊,他遇上这个老头子晓得他有这个脾气,非要把你这个脾气把你磨下去。因为你那个脾气动不动要打架,拿个铁锤啊、铁饼啊拿来丢那个秦始皇,秦始皇脑袋就是给你丢开花了也没有什么大用,这个国家还是没有救得了的。还有李斯啊,还有其他的人。你要做就做大的,他所以非要把他这种粗暴的脾气磨练到真学问、真修养。教育一个人才如此之难!啊,所以尊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先休息。)
  刚才讲到“尊贤”的问题,在《中庸》的原则告诉我们:尊贤,为什么要尊贤?“则不惑”。不惑是什么呢?自己的智慧、人的智慧有时候容易受自己感情的蒙蔽,他说人的智慧有时候容易受自己思想上的蒙蔽。思想跟智慧中间有个界线的,这个界线很微妙的,那么这些就牵涉到形而上学去了,我们只能说一个原则。所以必须要贤者的指导,那么,才使自己的智慧不受普通的思想、知识、感情的蒙蔽,对于事理观察得透彻清楚。所以尊贤是有这个道理,“则不惑”。
  “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这个道理,为什么人要提倡?在我们表面上看起来,这是非常自私的一个问题。一定要亲亲吗?一件事业一定要自己的人、要亲人,一定是这样吗?不一定是这样。这个亲亲是狭义的。当然最好自己的兄弟姊妹亲人共同奋斗是最好。但是兄弟姊妹亲人有时候不一定会共同思想、共同奋斗,所以五伦里头有朋友,朋友也等于兄弟、姊妹、尊亲、父母、长上。尤其是朋友啊,他概括了上面四个伦理、四个伦常,父母、夫妇、……
  (第五集完。2007-7-7东风劲吹录入2007-7-14江山沉寂二次校录,玉树临风二校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中庸--第一辑中庸--第二辑中庸--第三辑中庸--第四辑中庸--第五辑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