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远去的国学大师及其时代:狂人刘文典   》 第5节:朋友胡适之(2)      Zhang Yuzheng

  虽然在北大开的就是"秦汉诸子"、"汉魏六朝文"等国文课程,但在"整理国故"这个问题上,刘文典更倾向于新派学人胡适的观点。1919年8月,胡适在给新潮社骨干社员毛子水的一封信中写道:"现在整理国故的必要,实在很多。我们应该尽力指导'国故家'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做国故的研究,不当先存一个'有用无用'的成见,致生出许多无谓的意见。"胡适并不反对整理国故,但强调要用科学的精神去整理。
  这个观点,与刘师培等人将国故当做国粹保存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在胡适看来,"新思潮对于旧有文化的态度,在消极的一方面是反对盲从,是反对调和;在积极的一方面,是用科学方法来做整理的工夫。新思潮的唯一目的是什么呢?是再造文明"1 。这是胡适第一次正式将"整理国故"作为一个口号提出来,并对之寄寓"再造文明"的厚望,其实现的逻辑顺序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1922年3月21日,北大成立《国学季刊》编辑部,胡适为邀集人,担任主任编辑,其编辑部成员有:胡适、沈兼士、钱玄同、周作人、马幼渔、朱希祖、李守常、单不庵、刘叔雅、郑奠、王伯祥。在此之前,北大出版委员会曾打算编辑出版《北京大学月刊》,并计划出版"国故丛书"、"国故小丛书"。后来,又决定改变计划,改出《国学季刊》、《文艺季刊》、《自然科学季刊》和《社会科学季刊》等四种季刊。
  应胡适的邀请,刘文典直接参与了《国学季刊》的工作。"这是一本研究国学的刊物,却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版面是由左向右横排,文章全部使用新式标点。在当时的确使人耳目一新。" 2 这本杂志的创刊号于1923年1月与社会公众见面。
  《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是由胡适撰写的,这篇文章带给刘文典的是一种"耳目一新"的冲击力。胡适开篇就抨击了一些人的悲观情绪,他说,"我们平心静气的观察这三百年的古学发达史,再观察眼前国内和国外的学者研究中国学术的现状,我们不但不抱悲观,并且还抱无穷的乐观。我们深信,国学的将来,定能远胜国学的过去;过去的成绩虽然未可厚非,但将来的成绩一定还要更好无数倍。"
  这三百年的"古学发达史"究竟有怎样的得失呢?在《发刊宣言》中,胡适作了简明扼要且切中肯綮的总结,对自明末到当时的汉学研究成果逐一盘点。他认为,成绩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整理古书,二是发现古书,三是发现古物。而缺点又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研究的范围太狭窄了,二是太注重功力而忽略了理解,三是缺乏参考比较的材料。有鉴于此,胡适提出了他自己关于"整理国故"的三大途径:一是扩大研究的范围,二是注意系统的整理,三是博采参考比较的资料。可以说,这篇文章是胡适关于"整理国故"的系统阐述与理论开发。
  读了胡适的《发刊宣言》,刘文典顿时心生感慨:"都说胡适之学识渊博、视野宽广,果不其然!"胡适关于"整理国故"的很多言论,可算是说到他心坎里去了,比如在谈到"用历史的眼光来扩大国学研究的范围"时,胡适写道:
  整理国故,必须以汉还汉,以魏晋还魏晋,以唐还唐,以宋还宋,以明还明,以清还清;以古文还古文家,以今文还今文家;以程朱还程朱,以陆王还陆王……各还它一个本来面目,然后评判各代各家各人的义理的是非。不还它们的本来面目,则多诬古人。不评判它们的是非,则多误今人,但不先弄明白了它们的本来面目,我们决不配评判它们的是非。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节:序篇 被忽略的"国学狂人"(1)第2节:序篇 被忽略的"国学狂人"(2)第3节:序篇 被忽略的"国学狂人"(3)
第4节:朋友胡适之(1)第5节:朋友胡适之(2)第6节:朋友胡适之(3)
第7节:朋友胡适之(4)第8节:朋友胡适之(5)第9节:朋友胡适之(6)
第10节:朋友胡适之(7)第11节:朋友胡适之(8)第12节:朋友胡适之(9)
第13节:朋友胡适之(10)第14节:朋友胡适之(11)第15节:朋友胡适之(12)
第16节:朋友胡适之(13)第17节:朋友胡适之(14)第18节:朋友胡适之(15)
第19节:痛斥蒋介石(1)第20节:痛斥蒋介石(2)第21节:痛斥蒋介石(3)
第22节:痛斥蒋介石(4)第23节:痛斥蒋介石(5)第24节:痛斥蒋介石(6)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