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话 》 小豬傢的搖錢樹 》
第5節:多多益善,發財致富(2)(圖)
金商奎 Business Kyu Kim
互通有無,各取所需
聽說古時候沒有“錢”這個東西。可是沒有錢,人們怎麽買自己需要的東西啊?海邊的人們如何弄到大米和衣服啊?山裏的人們如何弄到食????和魚啊?難道古時候人們需要什麽,都是自己直接生産嗎?那時候有沒有市場啊?沒有錢,去市場又拿什麽買東西呢?
4、用魚換得大米和衣服的漁夫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還沒有錢這個東西。所以人們吃的、穿的都要親手製作。
住在海邊的漁夫叔叔每天靠捕食魚兒為生。烤着吃,蒸着吃,燉着吃,每天都吃魚,時間長了,漁夫叔叔就開始討厭吃魚了。
“真不想吃魚了,想吃點別的。要是有一碗米飯,再有一盤香噴噴的炒菜,該多好啊……”
漁夫叔叔忘不掉,他曾在山對面的村子裏吃過酒席,那裏的米飯和炒菜是多麽的香噴噴呀。
“種點莊稼行不行呢?再在後院種點白菜。”
可是海邊海風太大,地裏????分太多,莊稼不長,漁夫沒辦法,還得繼續吃魚。
有一天漁夫叔叔想出了一個好點子。漁夫叔叔裝滿一筐魚,提到了山對面的村子裏。
“新鮮的魚兒上市了,有人想用大米換魚嗎?”
不一會,有個農夫扛着一袋大米來了。
“太好了,我正想吃魚呢。”漁夫叔叔拿出了相當於一袋大米價值的魚,換到了這袋大米。但筐裏還剩下一半的魚。
“魚還剩下一半,再換些什麽呢?對了,衣服都破了,沒法穿了,就換衣服吧。”
漁夫叔叔就從這個巷子穿到那個巷子,邊走邊吆喝:
“有人想用衣服換美味的鮮魚嗎?”
果然有個婦人拿着衣服跑過來了。可是婦人看了看筐裏的魚兒後,就轉身要走。
漁夫叔叔馬上抓住婦人的袖子,問道:
“為什麽要走啊?”
“我做這件衣服,花了十天工夫。衹換半筐魚,不合算。”
漁夫叔叔許諾說下次再給送半筐魚來,就換到了這件衣服。
背着衣服和大米,穿過大山回傢的路上,漁夫心想:
“我能用抓到的魚換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太好了。下次一定多抓些魚,再換些新鮮的白菜。”
想到這,漁夫叔叔的腳步也變得輕巧了。
童 話 反 思
漁夫和農夫都明白,衹要幹好自己擅長的活,再拿來交換,就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所有事情都由自己來做,結果是辛苦不討好;而自己衹做自己擅長的事,然後拿來交換,就能獲得更多的利益。
像這樣互相交換必要的東西,好處是很多的。人們從很久以前就開始交換彼此需要的東西。大概從原始社會就開始了吧。
像這樣互相交換彼此必要的東西,用專業的話說就是“物物交換(barter)”。比起自給自足,交換彼此需要的東西好處是相當多的。
首先,因為某些東西衹對需要的人有用。比如漁夫叔叔吃不了的魚,對他來說就沒有用了,而對農夫來說卻是珍貴的菜餚啊。反之亦然,農夫收穫的大米,對漁夫叔叔來說也是珍貴的食物呀。 第二,衹專心幹一件事情,才能做得更好。小朋友們想一想,如果一個人既種田,又做衣服,還要燒陶瓷,他能比專心衹做一件事的人做得好嗎?
衹專心做一件事,技術比別人都好的人,用專業的話說就是“專傢”。走在大街上,小朋友們看到過“餃子專賣店”、“貓專科醫院”這些廣告牌吧?
這裏所說的“專業”一詞就是那個意思。衹做餃子,衹醫治貓,衹銷售進口肉……這樣一來就會讓人們相信他們的實力肯定不一般。
第三,衹專心做一件事,技術精湛了,就能獲得更多的利益。漁夫和農夫都衹專心幹自己的本行,然後他們拿收穫的物品進行交換,肯定比自己什麽都幹要強很多。也因為如此,今天我們的社會纔會有各種各樣的行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文化藝術出版社 |
|
|
第1節:簡介 | 第2節:物以稀為貴(圖) | 第3節:有得必有失(圖) | 第4節:多多益善,發財致富(1)(圖) | 第5節:多多益善,發財致富(2)(圖) | 第6節: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圖) | 第7節:互相幫助,共同發展(圖) | 第8節:價格和商品消費息息相關(圖) | 第9節:想賣高價(圖) | 第10節:市場讓大傢過得更好(圖) | 第11節:市場行情决定價格(圖) | 第12節:在競爭中共同增長(圖) | 第13節:並非越多越好(圖) | 第14節:通過預算獲得最大滿足(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