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陳丹青、艾未來:非藝術訪談   》 第5節:非藝術訪談(5)      陳丹青 Chen Danqing    艾未未 Ai Weiwei

  小小孩扭動身體,來回看那廣告,他還是個動物,不會說話,衹會咿咿呀呀,小聲哼哼。
  出了電梯,就見一傢人鑽進轎車。我絶對"車盲",認不出車型。你問我他們屬於什麽"群體",我看就是"小車群體"吧。
  國傢說:辦體育要"從娃娃抓起"!中産階級的消費觀念,也"從娃娃抓起"啊!
  王: 我們的媒體似乎一直在暗示作為城市消費頂端的階層,暗示他們要喝星巴剋咖啡,喝紅酒,抽雪茄,在購買中得到身份的認同。除了購買,還能用其他的東西證明自己嗎?
  陳:我很難很專業地談這個問題。在國外,中産階級有參政權,是社會力量,是龐大的選票群。在中國,跟中産階級對等的衹是一個消費文化。他們必須,也衹能在消費中證實自己。
  但我們的中産階級會慢慢成熟,事情逃不了邏輯與規律。在暫時沒有"其他東西證明自己"之前,今天的白領喝咖啡、喝紅酒、抽雪茄,總比二十多年前喝白菜湯,抽八分錢一包的經濟牌香煙強多了。一位曾經出身貧寒的美國明星說,你在公共汽車上哭,和你在私傢的奧迪車裏飲泣,畢竟不一樣的。這話說得透徹。
  王: 尊貴、豪宅、奢華,許多廣告面對着中國的新貴階層,給予他們無上的良好感受,那麽,我們現在真的有資格奢華了嗎?
  陳:有資格,為什麽沒有資格?過分炫耀,惡劣地誇張,很可笑,那是他自己不會奢華,不是奢華的罪。
  奢華就是花錢。有錢很好,有錢之後,是看你會不會花錢。
  你要知道,中國人從來喜歡炫耀,中國這方面並不是那麽溫柔敦厚,那麽儉樸,那是儒傢的宣傳,做的是另一回事。韓愈那麽正派的士子,還有兩個"小蜜"呢。
  古人很張狂的,晉的石崇,奢華至極。清皇南巡,揚州富商一夜間用????堆成白塔,散幾萬金,拿珊瑚做樹,拿金子做樹。中國人玩假山石,人命都玩去好多條。中國人奢華的名堂太多了。你去看看古董鋪,什麽小玩意兒都有更小的玩意兒配套,糜到極點。
  現在的暴發戶想顯擺,不會顯擺。他們應該顯擺,我希望中國的有錢人穿的奇怪得要命,過非常奇怪的生活。大部分藝術是這樣出來的。中國必須有這麽一群怪人,過非常不真實的生活。宋末、明末,清末,奢靡精緻的事物多得不得了,國是亡了,但文化藝術爛熟。
  眼下中國的文化藝術是生米飯。生米飯,大傢吃得津津有味,津津樂道。
  現在富起來的人,都是不久前的窮人。幾代以上的富門,早給滅幹淨了。《南方周末》有篇文章說,不要感性地看待貧富差別。說得對的。解放前的"左翼"憤青就是看得貧富懸殊太感性,起來革命,推翻,砸爛,弄得社會很幹淨,很道德。結果呢,糧票布票,一個月每人三兩油。平等是平等了,十幾億人,鬧個精窮。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1節:非藝術訪談(1)第2節:非藝術訪談(2)第3節:非藝術訪談(3)第4節:非藝術訪談(4)
第5節:非藝術訪談(5)第6節:非藝術訪談(6)第7節:非藝術訪談(7)第8節:非藝術訪談(8)
第9節:非藝術訪談(9)第10節:非藝術訪談(10)第11節:非藝術訪談(11)第12節:非藝術訪談(12)
第13節:非藝術訪談(13)第14節:非藝術訪談(14)第15節:非藝術訪談(15)第16節:非藝術訪談(16)
第17節:非藝術訪談(17)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