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十少年作家批判书   》 韩寒,一把破损的旧钥匙(5)      Huang Hao    Ma Zheng

  当规则逐渐僵化之后,将很大程度地误导人们审视的目光,这种误导以该规则的社会影响力为前提。《萌芽》以及“新概念”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最初炒作“反抗应试教育”时,尽管有太多的噱头隐含其中,但《萌芽》多少总有个为民请命的样子。而到了“新概念”第一届成功举办、韩寒一炮打响、杂志迅速聚敛人气之后,《萌芽》逐渐从一个去向不明的革命者,迅速蜕变为一个坐地分赃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所要做的,仅是延续之前的老风格——这些风格尽管陈旧,但已经通过社会效应造就了许多读者,并且呈现一种递增的趋势。  与《萌芽》和“新概念”的某些前期作者聊天时,他们总会感慨《萌芽》沦落到今天的地步实在让人痛心。他们对《萌芽》总有一份依赖和归属感,如今心灵上依赖和归属的事物彻底变质了,怎能不让人捶手顿足?淡泊者如张婉凝,认为一切也就这样了;激进者如吴健,则声称要灭了《萌芽》。  《萌芽》发展至今,已经不能给青少年一代文学创作的发展带来丝毫有益的成分,相反,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萌芽》已经完全放弃了其当初秉持的文学性、先锋性,并逐渐走向真正文学创作的敌对面,成为文学意义上的猥琐的反革命者。  看看《萌芽》和“新概念”上年复一年千篇一律的小说散文吧,这些文字仍然被心怀叵测者冠以“文学”、“先锋”、“反应试教育”的外皮,并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声音,其结果,除了毒害更年轻一代的孩子外,任何稍有眼界和良知的写作者都会为之不齿。  对于《萌芽》,对于这个洋洋自得、势力强大的既得利益者,我们已经无话可说。我们所能做的,是给《萌芽》一呸,然后转身走开。  所谓成功,不过是另一种失败  媒体上网络上关于韩寒的言论和访谈,已经多到罄竹难书的地步。这些言论和访谈给人一个印象——韩寒这厮是干什么的,咋地这么牛?  当韩寒学习台湾李敖老师,自称《三重门》“百年内第一”,并进一步认为“文字在自己心里并不是很重要”的时候,那些潜心于文学创作和研究的同辈写作者诸如鄙人,实在羞愧得恨不倒地而死。瞧瞧,人家韩寒不怎么喜欢文学随便鼓捣一下就出了《三重门》、《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成为“80后”一代的武林盟主,你丫小样还有啥混头?  很少有人会否认韩寒的才华,即使不如他自己所说的才华横竖都溢,但至少也是才华横溢。《三重门》、《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等作品中表现出的语言天赋,的确让同辈的大多数写作者望尘莫及。  但除了语言,除了那“反应试教育”的噱头,还有什么呢?  我们一本本数过来、看过来,从石破天惊的《三重门》,到灵光一现的《像少年啦飞驰》,再到如今让人摇头不迭啼笑皆非的武侠小说《长安乱》,除了语言,韩寒一无所有。  语言好是好事情,对于任何一个写作者来说,语言是基本功,但仅有语言却是远远不够的。  在韩寒的作品里,我除了看到一个思想平庸情绪激动的中学生外,没有发现任何一点有价值的东西。韩寒对生活对社会的独特看法,对自身的理解,对艺术的追求,这一切我都没有看到。韩寒作品中的生活是典型的普通人的生活,这普通不仅表现在生活的普通,同时也显露在其思想的平庸里。  因为天赋颇佳,韩寒在从小的阅读中很快学会了传统小说写作的风格,即线性小说风格。何谓线性小说?其实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作为对日常生活进行描述、洞悉和概括的艺术。说到底,线性小说就是很普通的表达生活的小说。它往往只停留在对事件思考的地步,而没有涉及对存在不确定性的怀疑和反抗,以及一个现代艺术家起码应该具备的反讽意识。19世纪中叶以后,突飞猛进的现代社会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作为描述、洞悉和概括的艺术,世界早已不再是理想中“充满戏剧性的圆满的线性结构”,而是“充满了偶然性的松散事实的总和”。而沉溺于线性小说中无法自拔的韩寒,自然不可能进入真正广大的、展示存在无限可能性的小说境界。  韩寒在一炮走红之后,很快放弃小说写作,投入了赛车的怀抱。“车子?我比赛用的车子是三菱五代的EVO5,平时开的是奥迪A6,大概是我第五六辆车的样子”,至于文学,韩寒则认为当他再次写作就是他缺钱的时候。“本来,我也不是很喜欢文字……赛车不同,这像个男人该做的事情,我觉得我可以持续很久,它不是我一时冲动的消遣。”  也许,倘若当初韩寒没有过早的成功,没有过早的自以为是,如果韩寒在文学之路上一直走下去,很可能凭藉其过人天赋,一直走在80后一代文学创作的前列。然而他被自己过早的成名伤害了,在绝不恰当的时刻。从发轫之初的《三重门》到如今的《长安乱》,韩寒没有走出自己的圈子,他沉溺于线性小说中无法自拔,这无法自拔成为限制韩寒越来越沉重的枷锁——预示着他越来越不可能进入真正广大的展示存在无限可能性的小说境界。而过去,很多作家也是这么被毁灭的。  比起文学圈子里大部分写作者的惟利是图蝇营狗苟来,韩寒是值得夸赞的,他不会像郭敬明之流为着钱财一年之内连出十几本书,也不会去混什么圈子地位,但若以此认定韩寒是一个好作家却万万不能。如果以一个艺术家的标准来说,写作者至少应该做到或试图做到还原事物本身的无限可能性,并从中挖掘出意义来,因为文学和艺术首先是生命“用以表现和认识自身的某种形式”,韩寒式的写作不证自明地与此背道而驰;如果以中国传统文人的标准,文人“作为掌握社会较高层次精神文明的知识分子,建构和承担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来说,韩寒后来的作为也与此无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中国戏剧出版社
韩寒,一把破损的旧钥匙(1)韩寒,一把破损的旧钥匙(2)韩寒,一把破损的旧钥匙(3)
韩寒,一把破损的旧钥匙(4)韩寒,一把破损的旧钥匙(5)韩寒,一把破损的旧钥匙(6)
问题少年李傻傻诊断报告书(1)问题少年李傻傻诊断报告书(2)问题少年李傻傻诊断报告书(3)
问题少年李傻傻诊断报告书(4)问题少年李傻傻诊断报告书(5)问题少年李傻傻诊断报告书(6)
张悦然:无谓的忧伤是一种病(1)张悦然:无谓的忧伤是一种病(2)张悦然:无谓的忧伤是一种病(3)
张悦然:无谓的忧伤是一种病(4)张悦然:无谓的忧伤是一种病(5)张悦然:无谓的忧伤是一种病(6)
少女春树的性、谎言和没脑袋(1)少女春树的性、谎言和没脑袋(2)少女春树的性、谎言和没脑袋(3)
少女春树的性、谎言和没脑袋(4)少女春树的性、谎言和没脑袋(5)少女春树的性、谎言和没脑袋(6)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