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杂家 你最該知道的中國之文化藝術   》 第5節:中國法之源《韓非子》      何躍青 He Yueqing

    中國法之源《韓非子》
    法傢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他們以主張“以法治國”而聞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為後來建立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後來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製以及法律體製,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製主體。其思想主要集中在韓非子的作品集《韓非子》裏。
  韓非子(約前281~前233),生活於戰國末期,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傢,法傢的代表人物。韓非是韓國的貴族,“喜刑名法術之學”,後世稱他為韓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當時韓國很弱,常受鄰國的欺凌,他多次嚮韓王提出富強的計策,但未被韓王采納。韓非寫了《孤憤》、《五蠹》等一係列文章,這些作品後來集為《韓非子》一書。秦王嬴政讀了韓非的文章,極為贊賞。
  戰國後期,為躲避戰亂,韓非全家遷至今駐馬店市西平縣酒店鎮的韓棠村。身為貴族的韓非子從小立志要做一番大事業。於是,他在弱冠之年便告別父母,獨自一人遊歷天下,最終投師於當時著名的思想傢、政治傢、法傢荀子。荀子在齊國講學時,門徒不可勝數,其中,有兩位著名人物,一位是後任秦國丞相的李斯,一位就是韓非子。韓非子為人正直,天資聰慧又勤學不怠,因而他的老師放言“帝王之術非韓非不能大,法傢之思非韓非不能廣”。
  公元前233年,秦王發兵攻打韓國,嚮韓國索要韓非。韓王就派韓非出使秦國。韓非來到秦國後,秦王很高興,和韓非促膝暢談天下大事,但韓非口吃,善著述而不善言談。韓非勸秦王不要先攻打韓國,應先將趙國消滅掉。秦王以為韓非有私心,便開始猜疑,置之而不重用。李斯、姚賈因嫉妒而進讒言詆毀韓非,說韓非本是韓國公子,終究為韓而非為秦盡全力。如果秦王不用而放他回韓國,將給秦國留下禍患,不如殺了他。秦王聽信讒言,將韓非下獄論罪。李斯派人送毒藥給韓非,逼他自殺。等秦王要召見他時,纔知道韓非已身死獄中。
  韓非擅長創作寓言故事,並通過這些故事來述說自己的政治觀點。《韓非子》一書當中,共匯集寓言故事三百多則,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濫竽充數、老馬識途、曾子殺豬等,它們已經成為中國文學中的瑰寶而代代相傳。
  法傢在法理學方面做出了貢獻,對於法律的起源、本質、作用以及法律同社會經濟、時代要求、國傢政權、倫理道德、風俗習慣、自然環境以及人口、人性的關係等基本問題都做了探討,而且卓有成效。
  但是法傢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極力誇大法律的作用,強調用重刑來治理國傢,“以刑去刑”,而且是對輕罪實行重罰,迷信法律的作用。他們認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沒有什麽道德的標準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榮譽來誘導人民去做。比如戰爭,如果立下戰功就給予很高的賞賜,包括官職,這樣來激勵士兵與將領奮勇作戰。韓非的這些主張,反映了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為結束諸侯割據,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傢,提供了理論依據。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采取的許多政治措施,就是韓非理論的應用和發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地震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老子與《道德經》第3節:千古儒聖孔子
第4節: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第5節:中國法之源《韓非子》第6節:新詩體楚辭
第7節:司馬遷與《史記》第8節:斷代史巨著《漢書》第9節:唐詩泰鬥李白
第10節:史詩寫安史——詩聖杜甫第11節:白居易與《琵琶行》《長恨歌》第12節:山水遊記巨著《永州八記》
第13節: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第14節:女詞人李清照第15節:理學大師朱熹
第16節:愛國詩人陸遊第17節:施耐庵與《水滸傳》第18節:羅貫中與《三國演義》
第19節:吳承恩與《西遊記》第20節:蒲鬆齡與《聊齋志異》第21節:諷刺文學的典範《儒林外史》
第22節:文學奇葩《紅樓夢》第23節:紀昀與《四庫全書》第24節:魏源與《海國圖志》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