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 》
二 桓玄的野心(2)
陳羨 Chen Xian
劉牢之召集手下開會,還想謀劃討伐桓玄。參軍劉襲氣呼呼地說:“天下最不該做的事就是反叛。將軍當年反叛王恭,最近反叛司馬元顯,現在又要反叛桓玄;一人三反,還憑什麽立足天下?1說罷拂袖而去,其餘將領也紛紛離去。劉牢之這纔慌了神,讓兒子劉敬宣去京口迎接傢眷,約定的時間沒見着人,以為事已敗露,帶着本部人馬倉促北逃,逃到新洲,走投無路,自縊而死。幾乎是北府兵代名詞的劉牢之就以這樣狼狽的方式結束了他的一生。
(從桓玄出兵這件事前後劉牢之和劉裕的不同表現,我們就可以看出二者的差距:劉牢之軍事方面很強,但在其他方面近乎白癡,尤其在利害關係的判斷上顯得相當幼稚,他又在政治立場上做“三姓傢奴”,毫無信義可言,得不到大多數人的支持,這樣的人可以拿來做成大事的工具,而不可能自己成就大事;劉裕則不同,雖說王夫之等人在史評中指責他其實也是“一人三反”(先反劉牢之,再反桓玄,最後“反”晉稱帝),但他的所謂反並不是簡簡單單“墻頭草”式的反,而是頗有行事原則,他在每次做出决斷之前都充分分析了局勢,並對將來的行動做好了周密的計劃。所以說,劉裕不僅打仗有自己的一套,而且審時度勢,該用強的時候用強,該示弱的時候示弱,玩弄權術的手段並不差過同時期那些門閥大族出身的政治人物,這樣的人衹要再有一點運氣,獲得成功指日可期。)
桓玄輕而易舉地除掉了劉牢之,接下來他對北府兵舊將也毫不留情。吳興太守高素、將軍竺謙之、竺朗之、劉襲、劉季武等一大堆優秀將領被殺,以劉敬宣和宗室司馬休之為首的殘部想要造反,不是對手,衹好逃往南燕和後秦這兩個北方鄰國。
下一項措施是改革內政,罷黜姦佞之臣,提拔有纔之士,東晉各地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不少出色的官員,他還下令限製佛教寺院無節制地發展僧尼。這些本來都是革除弊政、穩定時局的好事,可惜,桓玄的舉措不過是想藉機提高威望、擴大影響,不久他便暴露了奢豪放縱的公子哥兒本性,朝上政令無常,朝下結黨營私,東晉的危機重現。當時投奔後秦的北府兵舊將袁虔之評價桓玄才略不如其父,所扮演的角色不過是“為它人驅除耳”;南燕的中書侍郎韓範也認為桓玄早晚被江東“豪傑誅滅”。
野心勃勃的桓玄,到頭來還是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章 從南北對峙說起 | 一 劉裕發跡(1) | 一 劉裕發跡(2) | 二 桓玄的野心(1) | 二 桓玄的野心(2) | 三 六個月的皇帝夢(1) | 三 六個月的皇帝夢(2) | 四 強國之本(1) | 四 強國之本(2) | 五 拓跋珪功過(1) | 五 拓跋珪功過(2) | 六 拓跋嗣平內攘外(1) | 六 拓跋嗣平內攘外(2) | 七 盧循之亂(1) | 七 盧循之亂(2) | 八 二劉相爭(1) | 八 二劉相爭(2) | 九 翦除異己(1) | 九 翦除異己(2) | 十 討滅宗室(1) | 十 討滅宗室(2) | 十一 劉裕的最後一次輝煌(1) | 十一 劉裕的最後一次輝煌(2) | 十二 失去長安的帝業(1)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