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古典名画的深婉曲意:知君用心如日月   》 第5节:知君用心如日月(3)      Yang Zibai

  可是新的故事我们俩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再也没有人抢你了,你终是我的了。我不能离你太远,无论你在哪里,即便阴阳相隔,对于我都是一样的,只要不离你太远就好,能感觉到你就好,就像我居长信能听到你在昭阳的歌管,能看到带着日影从昭阳宫飞来的乌鸦一样,我也意足了。
  我请旨为你去守陵。"西风残照"正是我此时的心境。
  这一点心苗在你陵前那样幽微明灭,寂寂地靠在那殿前的柱子上,就是靠在了你的臂膀里。我心好静,你是我的,你终归又回来了,我只当你睡了,睡一个日长眠深的觉,我熏上了那日未燃尽的半炉香,那首曲子我已制好,那阕歌词我已填好,你听着,我唱给你:
  远漏微更疏,薄衾中夜凉。
  炉氲暗徘徊,寒灯背斜光。
  宛转复宛转,忆忆更未央。
  这一生所思所念的不过是相视而坐的人间夫妻。这一腔怨艾堵塞于胸,如寒夜更声,今世再难平。
  五年之后,在汉陵幽深的夜里,班婕妤,她那一点心力终于耗尽,人如一盏孤寒的灯苗,倏忽就灭了。那时她不过四十岁。松风寂寂,一弯浅月,淡淡地照在碑冢之上,那月色的白,竟不是悲凉,不是苦痛,唯见岁月悠长… …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她的心思意志亦如日如月,坚定清明,不是妇德不是端庄,而是人生大爱。在她"辞辇"之时,那份爱早已深挚而厚阔,只是他不觉也不懂。
  可知夫妇原是琴瑟,这根管弦对于他永远不会调得正。奈何她为樊姬,他却不是楚庄王。怜她满腹经史之略,却无人赏,每日里倚窗空嗟叹。这"纨扇"从班婕妤始便是一个"怨"字。
  这把扇子在李思训的《九成宫纨扇图》里见过,在杜牧的《秋夕》里,这把轻罗小扇在大唐的深宫里扑着流萤。天阶的夜色已凉如水,坐在宫门前高高的台阶上的宫姬,不忍回屋,那银烛秋光冷画屏是孤衾的寒。抬头望见天河澄澈,织女正对镜理妆。这世间凡尘竟不如隔着宽江阔河的天人,一年一度有鹊为桥、佳期欢会来得真切,让人有念可想。
  班婕妤才情满腹却懂得隐忍,世人总觉得她是这样地委屈,几千年来便一直对她有一种疼惜。她已成典范,秀士文人想起她,总也有一怀说不尽的幽柔爱怜意: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这是明唐寅在《秋风纨扇图》上所题。唐寅生活于明中期,明中期的人物画题材已经有所开拓,出现了一大批画风清新隽永的仕女画名家,如唐寅、仇英、郭诩、尤求等。
  唐寅一生命运堪嗟,青年时因为受科场舞弊案的牵连而入狱, 而后又在一年之内亲人连丧,唐伯虎身心重创从此心灰意冷,绝念仕途不问庙堂,终日徘徊画舫歌舞榭。也因于此,他活活泼泼真实地生在民间,没有士大夫的虚和板,满腹才情调侃这世间炎凉,亦庄亦谐间有着化愁苦为戏谑、化绝望于淡然的风流。他的这幅画虽说还是那个纨扇女,可是你看,他在对她说什么呢:"没什么,没什么,大家都一样,活在这俗世,一样的都逃不掉这'秋凉见弃'的命运,你不过用你的才情放大了你的哀愁罢了。"唐寅是一个心意极柔的男人,他懂得班婕妤的苦,所以他劝慰她,劝慰着所有"高城望断、阑干拍遍"的闺中痴绝粉泪人儿。若班姬有知,会不会冲那江南才子掩口莞尔,把这噬心噬肺的愁和憾化解得平民一点,淡泊一点,洒然一点。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前言 只恐夜深花睡去(1)第2节:前言 只恐夜深花睡去(2)第3节:知君用心如日月(1)第4节:知君用心如日月(2)
第5节:知君用心如日月(3)第6节:知君用心如日月(4)第7节:争如我解语花(1)第8节:争如我解语花(2)
第9节:争如我解语花(3)第10节:争如我解语花(4)第11节:会向瑶台月下逢(1)第12节:会向瑶台月下逢(2)
第13节:会向瑶台月下逢(3)第14节:繁华事散逐香尘(1)第15节:繁华事散逐香尘(2)第16节:繁华事散逐香尘(3)
第17节:繁华事散逐香尘(4)第18节:红拂夜奔(1)第19节:红拂夜奔(2)第20节:红拂夜奔(3)
第21节:红拂夜奔(4)第22节:红拂夜奔(5)第23节:呖呖莺声花外啭(1)第24节:呖呖莺声花外啭(2)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