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孔子以下,《易经》的经文,可以说从来未被真正读通读懂过,因此而引来浩如烟海的注释。但基本上属于盲人摸象,各以一肢一爪片面之臆测为说。
近人有注马王堆帛书《易》者,随文发意,肆作臆解。以为传世之《易》与帛书《易》似乎乃完全不同意义的两本书。殊不悟帛书《易》、传世《易》之经文皆源于同一《易经》也。其不同,仅仅是记录之文辞因语言读音摹写之不同,而非本身意义之不同。
清学术大昌,主要成就在训诂学,但唯独易学,成就甚少。
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四字,两千年来说者穿凿难通。其实,“元亨”读为“元享”,元、大,古字通用,元享即大享,即大献享。利贞,即利征,利于征行。贞、正、征之通用,可参泰、否二卦:
“拔茅茹以其汇,征吉”(泰初九)。“拔茅茹以其汇,贞吉”(否初六)。知道贞可训为征,则坤卦卦词“利牝马之贞”,即“利牝马之征”,即利于骑乘牝(母)马出行,豁然贯通。而此句两千年来多释贞为占卜,旧释“利于以母马为占卜”,或释为“正固”,谓“有利于母马的正固”,诸旧说皆殊为奇怪而难通。贞字在《易》中多见,或借做“占”,或借做“征”,或读为“直”(引申为德、得),未可一律。唯旧之解《易》者往往不究本源,泥于字面文义而作穿凿附会之谈。浪解奇出,观之可笑。
又如贲卦,“贲其趾”,旧说或以“贲”为文饰,曰:“文饰其脚丫,舍车而徒步。”殊不料贲乃奔之借字。《诗·鄘风鹑之奔奔》,鲁齐两家《诗》,“奔奔”均为“贲贲”。“贲其趾”,即奔其止也。
又如需卦。昔人不明“需”(帛书作襦)即“溽”(《归藏》)、“濡”之通假。“需于沙”即雨之“濡(润)于沙”。又不明“蒙”即濛之假借,困于蒙即困于雾濛。“击蒙”,即“启蒙”,雾散之意,因而种种妄异之说奇多。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