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莊子》心得   》 第5節:傅佩榮《莊子》心得(5)      傅佩榮 Fu Peirong

  第三,突破生死是更難的,因為一個人活在世界上,他最在乎的往往是死亡的問題。莊子怎樣去突破死亡的限製呢?首先他設法強調整個宇宙是大氣的流行,氣分陰氣與陽氣兩種,陰陽二氣對人來說,就等於父母一樣。氣一聚,人就出生了,氣一散,人就死亡了。所以人的生與死沒有什麽特別,衹是氣的聚和散而已。氣的聚散有沒有什麽善惡的報應呢?完全沒有!所以你說好人可以活得很久,壞人就會受到報應,這種思想在《莊子》裏,完全沒有立足的餘地。這麽一來,生死就可以慢慢突破了。莊子以他個人的經驗為例。莊子的妻子過世了,他的朋友惠施去吊喪的時候,發現莊子居然鼓盆而歌,令惠施大惑不解。莊子說:“不錯!開始時我跟一般人一樣地哭,哭到一半覺得不對,因為我太太原本並不存在,衹是草堆裏的一股氣,後來我嶽父母生下了她,嫁給了我,活了一輩子,現在又化成了氣回到草堆裏去,等於是回傢一樣,回傢是件很快樂的事,我卻在這裏哭,這不是有點莫名其妙嗎?想通了之後,我就替她感到高興了。”他說明死亡並不是件可怕的事,衹不過是宇宙裏必然的現象;既是必然的,人有生必有死,那麽何必對生死帶有喜怒哀樂呢?當你把死亡的觀念跟生命的對立化解了之後,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你就可以完全超越了。
  莊子自己將死之時,他的幾個學生很難過,計劃要好好地替他辦個喪事。莊子說:何必把我埋葬了呢?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我棺材上的裝飾,我死之後把我往荒野一丟就好了。學生說:這樣不行,天上的老鷹會把你吃掉,怎麽辦?莊子說:把我埋在地下,螞蟻也會把我吃掉,你們把我從老鷹口中搶過來,送給螞蟻吃,這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麽差別。由此可見,莊子確已將生死看作是大氣運行的一種過程而已,能看透這一點非常不容易。
  第四,是義與利的突破。義就是應該做的事,受教育之後,瞭解了各種道德要求與人生義務。利就是一般所謂的利益。一個社會的形成,一定是許多人聚在一起,然後去分辨某些價值,譬如說誰應該有權力、誰應該有名聲、誰應該有地位,這些都是社會需要所造成的結果。莊子在這方面,強調從三代以下,幾乎所有人都為了某些東西而放棄了自己的本性。人的本性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人應該活得自在不受約束。可是現在一般人為了利而犧牲自己;讀書人為了名而犧牲自己;做官的為了傢而犧牲自己;聖人為了天下老百姓而犧牲自己。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有所犧牲,在這個意義上,一個聖人跟一個老百姓是沒有差別的。這種觀念對我們肯定的社會價值來說,有很強的批判力。譬如,一個老師認真教,他的價值是否比一個做生意的人高?未必。每一個人都是為了某些身外之物,而犧牲自己的時間、自己的健康。莊子指出這一點,就是在說明義與利也應該設法超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第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第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3)
第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4)第5節:傅佩榮《莊子》心得(5)第6節:傅佩榮《莊子》心得(6)
第7節:傅佩榮《莊子》心得(7)第8節:傅佩榮《莊子》心得(8)第9節:傅佩榮《莊子》心得(9)
第10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0)第1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1)第1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2)
第1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3)第1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4)第15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5)
第16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6)第17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7)第18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8)
第19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9)第20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0)第2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1)
第2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2)第2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3)第2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4)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