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它古典 》 曹雪芹毒殺雍正帝 》
第一節 雍正信奉道教
霍國玲 Huo Guoling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宗教。道教淵源於古代的巫術。所謂“巫”是利用虛構的“超自然的力量”來實現某種願望的法術,是原始社會的信仰和後來天文、歷算、宗教的起源。在中國古代,巫的權力很大,執掌祭祀天地鬼神及為人祈福禳災,兼事占卜星歷之術。後來權力減小,演變為民間的巫師。
道教始於東漢順帝建安元年(公元142年)由張道陵倡導於鶴鳴山。因入道者須出五鬥米,故稱“五鬥米教”。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尊稱“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道德經》)、《正一經》、《太平洞極經》為主要經典。元代以後,道教分為南、北兩派。南派亦稱“正一派”,北派亦稱“全真派”。正一派道士除少數人外,一般不出傢,俗稱“火居道士”或“俗傢道士”。全真派道士均須出傢。
雍正主張“三教合流”。三教即指儒教、佛教、道教。雍正認為三教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儒為治世,佛為治心,道為治身。雍正提倡儒教,是為了愚弄人民和培養忠實的奴才,以鞏固其封建專製統治,即為治世。他信奉佛教,搞了一部《禦選語錄》重點選擇“提持嚮上,直指真宗”。《禦選語錄·御制總序》。還將一些僧侶、道士的語錄,編入自己的《圓明語錄》、《圓明百問》,附錄《當今法會》,刻印佛典《宗鏡錄》、《宗鏡大綱》、《經海一滴》等書。目的是讓人們相信極樂世界,相信人死後會到彼世生活,此為治世。他信奉道教,是由於道教具有所謂驅邪避禍、占卜前程、祈雨求晴、勸善懲惡、祛病健身等實用性很強的“功用”。雍正所看重的正是這些“功用”。
雍正在藩邸時,就開始重視道教,與道士有所來往,甚至寫過兩首贊揚道士的詩:贈羽士二首
身在蓬瀛東復東,道參天地隱壺中。
還丹訣秘陰陽要,濟世心存物已同。
朱篆緑符靈寶籙,黃芽白雪利生動。
一瓢一笠浮雲外,鶴馭優遊遍泰嵩。
羽帔翩翩冷禦風,醮章長達上清宮。
化竜有技蒼雲繞,跨鶴無心顥氣通。
玉屑駐顔千歲赤,丹砂養鼎一爐紅。
真機妙諦因師解,何心羅浮訪葛翁。《世宗憲皇帝御制文選》第二十六捲。雍正在藩邸時,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時,他的門下戴鐸赴福建出差寫有如下密折:奴才路過武夷山,見一道人,行蹤甚怪,與之談論,語言甚奇,俟奴才另行細細啓知。《戴鐸奏摺》,載於《文獻叢考》第9頁。之後,雍正在密折中批道:“細細寫來”。於是戴鐸寫道:至所遇道人,奴才暗暗默祝,將主子問他,以卜主子。他說乃是一個“萬”字。奴才聞知,不勝欣悅,其餘一切,另容回京見主子時,再為細啓知也。同上。雍正在其密折中又批道:你如此作事方是,具見謹慎。所遇道人所說之話,不妨細細寫來。你得遇如此等人,你好造化。《戴鐸奏摺》,載於《文獻叢考》第9頁。這件事說明雍正對道教預示前程的“功效”十分感興趣。在藩邸時,從他的《燒丹》詩得知,他對煉丹也很熟悉:鉛砂和藥物,鬆柏繞雲壇。
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
光芒衝鬥耀,靈異衛竜蟠。
自覺仙胎熱,天符降紫鸞。《清世宗詩文集》第26捲《燒丹》。這首詩說明,他可能學習過煉丹,或者幹脆與道士一起煉過丹。否則,很難寫出“自覺仙胎熱,天符降紫鸞”這樣的詩句。
雍正迷信道教的丹藥,而道教崇奉老子,稱之為“太上老君”。雍正帝延請道士入宮練丹後,便為道士製作了印章,有“太上老君驅邪寶”等。印文除“太上老君”、“寶”字外,還刻有道教符號(見本書書前圖片)。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紅樓一春夢 |
|
|
第一節 雍正實屬暴亡 | 第二節 宮女縊殺“世宗”未遂說 | 第三節 中風而死說 | 第四節 沉淫而死說 | 第一節 雍正信奉道教 | 第二節 雍正崇信道教主要是看重它的實用性(1) | 第二節 雍正崇信道教主要是看重它的實用性(2) | 第二節 雍正崇信道教主要是看重它的實用性(3) | 第三節 雍正依靠“既濟丹”強健了體魄(1) | 第三節 雍正依靠“既濟丹”強健了體魄(2) | 第四節 大臣也說食丹後“大有功效” | 第二節 一些史書記載雍正係中毒暴亡 | 第一節 應當以辯證觀點看待丹藥 | 第二節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雍正是食丹而亡 | 第三節 對“食丹而亡”說的評析(1) | 第三節 對“食丹而亡”說的評析(2) | 第三節 對“食丹而亡”說的評析(3) | 第一節 一些史學家對於雍正死因種種說法的認識(1) | 第一節 一些史學家對於雍正死因種種說法的認識(2) | 第二節 正確分析與認識雍正的死因 | 第三節 小結 | 研究的必要前提(1) | 第一節 呂四娘殺雍正傳說簡介 | 研究的必要前提(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