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徹底破解二十篇謀局之謎:隱藏的論語 》
《論語》今註逐個捉(3)
新燕頓旺 Xin Yandunwang
例如《論語·為政第二》中:“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錢譯:僅嚮外面學,不知用思想,終於迷惘了。僅知用思想,不嚮外面學,那又危殆了。
這句譯文,實在講是有語病的。比如“終於迷惘了”的“終於”,既無出處,又與原文內涵的邏輯不合,使人佶屈聱牙。“那又危殆了”的“危殆”,便是典型的半文不白。這一章是大傢耳熟能詳的,經錢先生一譯,似乎反見陌生了。
又如《論語·為政第二》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錢譯:君子待人忠信,但不阿私。小人以阿私相結,但不忠信。
“周”解為“待人忠信”已屬奇論,而捨“營私”取“阿私”,又不符合常人的用詞習慣。《論語新解》一書的行文、譯句大抵如是,就不再多舉例子了。
南懷瑾《論語別裁》:深入淺出
《論語別裁》成書於1976年。
南懷瑾先生是一位佛教界的大德居士,當代的禪宗泰鬥,有修有證,近年致力於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推廣兒童讀經運動。人們說“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裏。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傢言”正是南師的寫照。與他有過接觸的,常以兩句話評價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些評價很不簡單,南先生一生的際遇更不簡單,兼通儒、釋、道的國學修養更令人高山仰止。我所說的國學修養,當然指恭行徹證、一日三省、死而後已的“學問”,並非一般人誇誇其談的“知識”。
很巧的是,本人早些年好讀佛經,因此看了不少南先生的著作。個人覺得他最重要的作品起碼有三部:《楞嚴大義今釋》、《如何修證佛法》和《論語別裁》,後兩部都是根據他的講座內容整理成書的。這裏單說《論語別裁》。這本書洋洋灑灑六十五萬字,內容豐富,生動有趣,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讀起來讓人趣味盎然,不忍釋捲。《論語別裁》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都是革舊鼎新的。
首先,《論語》的價值在“講”,而非“註”。
《論語》中的語錄,原本就是孔子與其弟子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對話,它是生動活潑的,更是有情境、有主體的。後人因其義宏深,而尊其為“經”,但並不需要我們在學習中也刻意板着個面孔不苟言笑,否則非但不能見仁見智,更是對孔子“樂而忘憂”為學精神的違逆。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首先打破了古人學經時的呆板面譜,博古論今,侃侃而談,所以能風靡於當世。
其次,南先生“經史合參”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一般的讀經方法,如曾國藩所言,蓋自西漢以至於今,無非是義理、考據、詞章三途。但是,《論語》學問的最大特點,乃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無論是為學、為政還是日常處世的智慧,無不與人的具體人生境遇息息相關。而義理、考據、詞章三途,皆為讀經而讀經,缺乏活學活用的靈活方便。但是,如果一味和今天的時事結合,則事過境遷,難免給人炒冷飯之嫌。何況,褒貶當今的為政得失,總有諸多不便宜處。所以南懷瑾先生幹脆用經史合參的方法,既能讓人將經典的智慧與史實聯繫起來作深度思考,又能避免一味求新帶來的時效短和政治上敏感的弊病。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同心出版社 |
|
|
作者簡介 | 序:《論語》是生活中的一面鏡子 | 《論語》今註逐個捉(1) | 《論語》今註逐個捉(2) | 《論語》今註逐個捉(3) | 《論語》今註逐個捉(4) | 《論語》今註逐個捉(5) | 《論語》今註逐個捉(6) | 《論語》今註逐個捉(7) | 目錄(1) | 目錄(2) | 目錄(3) | 學以致用(1) | 學以致用(2) | 本立而道生(1) | 本立而道生(2) | 真抓實幹才有真纔實學(1) | 真抓實幹才有真纔實學(2) | 態度决定一切(1) | 態度决定一切(2) | 態度决定一切(3) | 態度决定一切(4) | 知人識禮(1) | 知人識禮(2)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