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抗戰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生活實錄:亂世浮生   》 第5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3)      帥彥 Shuai Yan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三省淪入敵手。得此消息,儘管鬍適也是悲憤不已,但他還是反對抗戰,主戰與日和談。他在這一天的日記中寫道:"此事之來,久在意中。八月初我與在君都顧慮到此一着。""九一八"以後,鬍適宣揚甘地式不合作主義,反對對日作戰和對日絶交,主張中國政府應該依據日本政府提出的五項原則,與日本直接交涉東三省問題和善後,避免戰爭擴大。1933年4月,西安有一位讀者(徐炳昶)給《獨立評論》寫信,希望《獨立》的朋友聯合發一個宣言,"主張堅决的戰爭",並詢問鬍適近來的意見如何?鬍適在《獨立評論》發表公開信回答徐炳昶說:"徐先生特別要知道我對於主戰的意見,我可以說:我不能昧着我的良心出來主張作戰。……我自己的理智與訓練都不許我主張作戰。" "這樣無心肝的'我們'牽着無數的好對付、能吃苦、肯服從的'他們'上前綫去死--如果這叫做'作戰',我情願亡國,决不願學着這種壯語主張作戰。"1937年7月8日,盧溝橋事發,大傢詢問鬍適對時局的意見,鬍認為盧溝橋衹是局部事件,或者不至於擴大。7月20日,鬍適在廬山還在大談教育問題,7月30日,鬍適在日記中寫道:"我們深談國事,决定了兩事:一、外交路綫不能斷絶,二、時機甚迫切,須有肯負責任的政治傢擔此大任。"7月31日中午,鬍適赴蔣介石邀宴,蔣介石决定作戰,說可支持六個月。張伯苓附和之。鬍適心存憂慮,未作表態,臨別時卻對蔣說:"外交路綫不可斷,外交事應尋高宗武一談,此人能負責任,並有見識。"事後他說:"我們此時要做的事等於造一件miracle(奇跡),其難無比,雖未必能成,略盡心力而已。"
  由於鬍適在對日關係上的主和立場,使他在當時以及事後都飽受非議。但是,對於鬍適的主和主張,我們不能進行簡單的理解,不要把事情絶對化,認為在抗戰期間凡是主和的就一定是汪精衛之流的賣國賊或者是膽小怯懦的投降派。鬍適的避戰求和主張,其中當然帶有鬍適的書生氣,但其中也不乏實力的考慮和理性的態度,對此,我們也可以見仁見智。然而,有一點我們必須認清的是:儘管鬍適主張對日和談,但他的和平主張並不是一味的妥協和退讓,尤其反對無條件的議和。鬍適曾在《我們可以等候五十年》中評論說:"……無論如何我們决不應該自己首先跪下來承認日本用暴力造成的而整個世界拒絶承認的局面。"鬍適的和平主張當然更不是出自於膽小怯懦,1935年6月,鬍適在給王世傑的信中說:"至於我個人的安危,我毫不在意。我活了四十多年,總算做了一點良心上無愧做的事,萬一為自由犧牲,為國傢犧牲,都是最光榮的事。我决定不走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序言(1)第2節:序言(2)
第3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1)第4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2)
第5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3)第6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4)
第7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1)第8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2)
第9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3)第10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4)
第11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5)第12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6)
第13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1)第14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2)
第15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3)第16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4)
第17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5)第18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6)
第19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1)第20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2)
第21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3)第22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4)
第23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5)第24節:老捨:"提衹提箱赴國難"(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