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典 》 京華煙雲 》
第5節:第一章(3)
林語堂 Lin Yutang
義和團一旦進了城,在慈禧太後與端王暗中庇護之下,行兇作惡,弄得人人戰慄,全城震驚。他們各處遊蕩,尋找“大毛子”,“二毛子”,“三毛子”,全都予以殺害。“大毛子”指洋人,“二毛子”、“三毛子”指信教的,在洋行做事的,以及說英語的中國人。他們各處去燒教堂,燒洋房子,毀壞洋鏡子,洋傘,洋鐘,洋畫。殺的中國人倒比殺的洋人多。他們證明中國人是否是“二毛子”的方法很簡單:讓有嫌疑的人在大街上跪在義和團的神壇前面,嚮他們的神燒一張黃表,人有罪無罪就看紙灰是嚮上飛,還是嚮下落而定。神壇是設在大街上,對着落日的方向。要表示信義和團的人就要燒香,而那些團勇就打拳拜齊天大聖孫悟空,孫悟空這個小說上的猴子精就是他們供奉的神靈。於是滿街香煙繚繞,香味撲鼻,人覺得似乎進了異域殊方的神仙國度。甚至朝廷大官都在傢設壇,邀請首領到傢做法,而傢裏的奴僕也都加入義和團,好藉勢要挾主人。
姚大爺是個博學之人,同情變法的光緒皇帝,認為義和團的行動愚蠢無知,危險有害,不啻兒戲,不過此種看法衹是暗自藏在心中而已。他也有他“反洋”的道理,那就是教堂是仗恃洋人優越的武力保護之下的洋宗教的表現。他頭腦清楚,不附和義和團的無知鬍行。他傢僕人羅大與羅東兄弟避亂唯恐不遠,深以遇到這樣的主人為幸。
北京城裏發生了戰亂。德國公使剋林德在街上為董福祥的甘軍所殺。使館區東交民巷受了包圍,洋人駐軍已經自衛了兩個月,正等待聯軍自天津來援。慈禧太後的寵臣榮祿,奉命率領禁衛軍要去攻打使館區,但是他心裏頗不以為然,他暗中通知使館早做防衛。東交民巷附近的民房已經夷為平地,南城各街道全已燒毀。北京城與其說是仍在朝廷手裏,莫如說是遭受了拳徒的控製。甚至於傢傢必不可缺少的水夫與糞夫,若不用他們的紅黃巾包頭,也不許去挑水擔糞。
在這一段期間,姚大爺始終不打算搬傢避難。他所答應的衹是把家庭的大洋鏡子,和由於好奇而買的西洋伸縮型望遠鏡毀了而已。他的住宅離那遭受毀滅的地區較遠。他太太勸他逃離災區,免遭殺害搶劫之禍,他卻充耳不聞,想也不肯想。城外四鄉都是軍隊。姚大爺認為一動不如一靜。他相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要聽天由命,要逆來順受。
他的安靜淡漠引起太太無限的反感。太太責備他是存心住在那兒與他收藏的古玩書籍庭園共存亡。可是聯軍已經快接近北京城,真是怕有搶劫焚燒的災難了。他太太嚮他說:“你若不在乎你的一條命,你也想想孩子。”
這話的力量打動了他的心,不過他仍然說:“你知道在路上難道就會平安無事嗎?”
在七月十八下午,他們决定出走。姚大爺想,他們若雇得到騾子車嚮南走,先到山東的德州,大概是八九十裏地遠,那就平安無事了。新任的山東巡撫已經用武力把拳徒驅逐出境,所以他能在山東省內保境安民。拳徒原本發源於山東,因此幾個“教案”都在山東發生,其中一件就構成了後來把青島租給德國,並把山東巡撫毓賢撤換。
新任巡撫袁世凱,一天把一個義和團首領傳入衙門,要試一試他的道法如何。他讓十個拳徒站在一排,面對着手持來福槍的一班士兵。一聲令下,一班士兵開了槍,說來奇怪,十個拳匪卻沒受傷,事實是來福槍沒上子彈。拳徒首領得意洋洋,不可一世,大聲喊道:“你看!……”說時遲,那時快,巡撫大人自己掏出手槍,把十個拳徒一一打死。這樣就肅清了山東的拳徒。不久,略予清剿,拳徒就都溜到直隸省去了。
穿過天津逃難是辦不到的,因為北京若是個修羅場,天津就是個大地獄,而且路綫要經過戰場。由天津往北京的難民說沿着運糧河交通壅塞,達數裏之遠,船一整天才走半裏路。所以他們先要走旱路到山東邊境的德州,然後再坐船走運糧河。又因為在北京永定門外有“混混兒”,他們必須取道盧溝橋,到涿州,再折往東南。
由德州到運糧河,再到上海杭州,倒是平安無事,因為東南各省的清廷大員都與西方外交使節團的公使簽有協定,要保持地方秩序並保護外僑的生命財産,所以拳徒之亂衹局限於北方。
在前幾天,姚太太問姚大爺:“咱們什麽時候兒走?”
丈夫回答說:“後天。必得雇騾子車呀。也要多少整理點兒東西帶着。”
姚太太既然說服了丈夫,現在又為整理東西發愁了。
她不由得喊道:“一天的工夫我怎麽收拾得完呢?那麽多箱子、地毯、皮衣裳、珠寶——還有你的古玩。”
姚大爺衹是淡然答道:“不必管我的古玩。房子就這麽擺着吧。不必收拾東西帶着。衹要帶幾件夏天的衣裳,帶點兒銀子做路費就夠了。這不是出去玩兒,這是戰時逃難。留下羅大跟另外幾個用人看傢。也許拳徒會來搶,也許官兵來搶,也許洋兵來搶。房子也許會整個兒燒個光。帶地毯箱子有什麽重要。要能逃去,就算逃了;要逃不了,完了就完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目錄 | 第2節:人物表 | 第3節:第一章(1) | 第4節:第一章(2) | 第5節:第一章(3) | 第6節:第一章(4) | 第7節:第一章(5) | 第8節:第一章(6) | 第9節:第二章(1) | 第10節:第二章(2) | 第11節:第二章(3) | 第12節:第二章(4) | 第13節:第三章(1) | 第14節:第三章(2) | 第15節:第三章(3) | 第16節:第三章(4) | 第17節:第三章(5) | 第18節:第三章(6) | 第19節:第三章(7) | 第20節:第四章(1) | 第21節:第四章(2) | 第22節:第四章(3) | 第23節:第四章(4) | 第24節:第四章(5)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