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记录 康巴的诱惑:行走文字扛鼎之作   》 第5节:又一个庙子(4)      贝嘎 Bei Ga

  一个喇嘛说,我们一天的营生多得很!
  营生再多,可是有规律,看着他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去做。念经、上课、吃饭、嬉闹,再呼啦啦地逃课。
  一天,总也不在寺院露面的主事活佛传信说,要给居里寺周围方圆几里的所有神山献经幡,祈求神山来保佑寺院香火鼎盛。
  那个傍晚,就看到喇嘛拥簇在大殿前的帷幔下,呼啦啦地抓阄;二天,一些喇嘛在青草坝子上,在那种灰白的薄纱上印着黑色的经文;三天清晨,喇嘛根据抓阄三个人一组,呼啦啦地去了自己要去的神山,把新印的经幡插在神山的制高点。
  我在头一天对西让说,想和西让、知玛(一个很帅的喇嘛)去寺院旁的神山。西让答应可以。可是二天凌晨五点来钟,他们就呼啦啦地偷着跑了,也没有招呼。
  神山插经幡这天,算是放假的一天。喇嘛们清晨离开寺院,中午并没有回来。当在新都桥看见他们的时候,他们正在台球案前呼啦啦地打着台球呢!
  每天一定的时候,寺院里那个白发老喇嘛依旧把海螺号角吹响;寺院里那几头放生的猪,依旧会在墙根下"哼哼"叫着;一群群的麻雀,依旧会从别处飞来,落在寺院土坯的院墙上"喳喳"地叫;一天当中,一些绛红的袈裟依旧会从一些僧舍的窗台下呼啦啦地飘过。
  法海活佛在世时筹资兴建的居里小学,在这个暑假拆掉了。
  那曾是一幢二层的红色小楼,木制结构,四合院形状,院中央露出四角的天空。孩子们能从天空的一角,望到对面山顶上招展的经幡和盘旋的雄鹰。
  记得头次去居里小学那天,正赶上村上木匠给学校维修漏雨的房顶。一群没有桌子高的孩子,热热闹闹地拥挤在走廊上,两个一伙,三个一组地把桌子板凳,从一个教室搬到另一个教室。空了的教室,黑板上方用红纸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教室两侧墙上挂着塑料的宣传画,画着有五颜六色的卡通小人、小花、小草。
  居里小学惟一的老师,是个五十岁左右的瘦弱男人,他曾要求我给孩子们照张合影。一群小孩子一溜地趴在走廊的木栏杆上,小手抱着栏杆横梁,小脑袋簇拥在一起,一双双明亮的大眼睛,对着相机期待地张望。他们的老师站在他们的背后,伸开的手臂用一种自然的肢体语言,怜爱地庇护着孩子们。现在还能清楚记得,那一刻自己想到了动物世界里的一个镜头,一只大鸟和它的翅膀下探出的那些小脑袋。那天是个阴天,可底片冲出来效果意外的好。
  居里寺的喇嘛说,村上一位在外地上大学的学生,这年和自己的外语老师一起回了居里村,看了自己小时候就读的小学校,而后和那个美国老师一起筹款五万元,重新来建居里小学。村民出力,寺院协调修建。
  那个去外地求学的大学生,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依他的装束,已找不到本地藏族娃子的印迹。那天,他一直在原小学的废墟遗址和尚未建好的新小学的框架之间徘徊。
  新建的居里小学,也是上下二层,但建筑规模没有原小学的规模大,只有二十七间房。正门前有个操场样的大坝子,学校正门也正对着一个开阔的河谷,青稞地、树林、房舍、大河、远山、天空都一目了然,最好的是每天清晨开始,金色的阳光会从学校的每个窗户窜进每个教室,按地气风水来说,这样的建筑格局该是人才辈出的了。
  那个大学生有些不满,也有些焦灼。他要去和居里寺的管家再磋商,本来重建小学之初,原计划村民出力是义务的,像当年法海活佛建学校那样。可现在村民建这个新学校,是按天算工资的,据说寺院没有安排妥当。那个大学生还在为接下来的钱发愁,他还要急着出去征求募捐,因为不管是他的大学还是这里的小学,开学的日子都一天天近了。
  村里的一些壮劳力,在新建的校址上劳动着,远远看去,像阳春三月的阳光投射在马路上的光斑那样闪烁。背土的、和泥的、抬水的、砌砖的、修理木材的,不分晴天阴天,从凌晨干到夜幕。新的学校,一天天的,就有了学校的模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春风文艺出版社
第1节:打箭炉 康巴 高原第2节:又一个庙子(1)第3节:又一个庙子(2)第4节:又一个庙子(3)
第5节:又一个庙子(4)第6节:又一个庙子(5)第7节:又一个庙子(6)第8节:又一个庙子(7)
第9节:又一个庙子(8)第10节:草原深(1)第11节:草原深(2)第12节:草原深(3)
第13节:草原深(4)第14节:草原深(5)第15节:草原深(6)第16节:人 冰雹 狼(1)
第17节:人 冰雹 狼(2)第18节:人 冰雹 狼(3)第19节:人 冰雹 狼(4)第20节:卡萨湖的传说(1)
第21节:卡萨湖的传说(2)第22节:去放鱼吧(1)第23节:去放鱼吧(2)第24节:去放鱼吧(3)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