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考古 跨世纪的问号:图说秦始皇陵   》 第5节:匈奴对秦的威胁      朱岩 Zhu Yan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匈奴对秦的威胁并没有解除。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北遣蒙恬率30万大军奔赴河套地区抗击匈奴。战争进行得十分顺利,秦军收复了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却匈奴七百余里,设置了34个县进行管理,并重建了九原郡,巩固了中央政府对这一地区的统治。
  为了巩固北方的安全,秦始皇还修筑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把过去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修筑了一条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郡碣石的万里长城。它对于抵御匈奴的入侵,保障内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据说,飞向太空的宇航员曾经报告说,从遥远的月球观察地球,能够辨认出的人类工程只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今天,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成了一个民族坚强不屈的脊梁!
  经过一系列的征战,秦始皇创建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据《史记》记载,当时秦国的疆域,东起大海,西至临洮,北并阴山直至辽东,南达岭南,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国家。
  为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确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层层控制的统治体系,对后代政治体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文化和法律方面,秦王朝实行统一的法制、货币和文字,采用统一的度量衡和车轨制度。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东抵河北、山东,南达江苏、安徽的秦驰道,大大促进了各地的交通运输状况和经济文化交往。
  这些措施的实行,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它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最后形成奠定了基础。
  功成名就后的秦始皇,开始显露出他喜好游玩的天性。就在六国统一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20年),他便离开都城咸阳,外出巡游。这一去便如野鹤凌空,一发不可收拾。
  他的一生中先后远游了5次,足迹遍及帝国的山山水水。他向西到了秦国西陲甘肃陇西一带;向东抵达秦国的最东境--山东半岛海边;往北来到了辽宁、内蒙九原的长城边境线上;向南游遍了长江中下游南部的广大地区。甚至他的生命也结束在旅途中:公元前210年,在他第5次出游时,病死于河北沙丘的旅途。
  四通八达的秦驰道,为他的出游提供了方便,而舒适安全的交通工具,又是他出行的有力保障。秦始皇乘坐的到底是什么车辆,在历史文献中未见记载。1980年底,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发掘出土了两乘铜车马,为我们解开此谜提供了参考。这是一辆按原物缩小一半的仿真车马,前面的叫高车,是开道车;后面的叫安车,是秦始皇乘坐的"高级卧车"。其设置精美豪华,可坐可卧,安稳舒适。车厢有一门三窗,门在车尾,前窗可上下启闭,左右两窗板镶在两个凹槽之间,可以来回拉动,就像现在汽车上的推拉玻璃窗,既便于观览沿途景色,又可通气采光,"闭之则温,启之则凉",可以说是秦代的"空调"车了。
  史书记载,嬴政外出巡游时,总是前呼后拥,文武重臣随行护驾,大小车辆可达80多辆,旌旗招展,仪仗丰隆,浩浩荡荡,威风八面。难怪这样的排场,会引来一些胸怀大志的人士的钦羡。后来成为西汉王朝开国皇帝的刘邦,当是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面对如此的威仪,禁不住悠然向往,感慨地叹道:"大丈夫当如是耳";少年时代的项羽,在钱塘江边巧遇巡游的车队,他指着正在缓缓渡河的车仗对他的叔父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
  嬴政这样不辞辛劳地频繁外出巡游,虽是个人兴趣所致,但也隐含着政治目的,那就是要臣服被灭的东方六国,树立自己的威望,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六国的遗民进行示威和安抚。所以在出游的所到之处,嬴政都要四处刻石铭功,宣扬他的德威。据记载,全国共留下了峄山、泰山、琅琊、芝罘、东观、竭石、会稽七方刻石,其内容无一不是颂扬秦始皇平定六国、整肃天下的丰功伟绩。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东方定律第2节:强国梦第3节: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图)第4节:千古一帝
第5节:匈奴对秦的威胁第6节:嬴政巡游第7节:《阿房宫赋》第8节:骊山兀兮云飞扬(图)
第9节:始皇陵上的修造第10节:地宫的结构及其秘藏第11节:布局之谜已经解开(图)第12节:群星璀灿捧北辰
第13节:再现帝都辉煌第14节:寝建筑的恢宏气度第15节:兵马俑坑和马厩坑(图)第16节:最漫长的埋伏(图)
第17节:阴谋在韩国悄悄上演(图)第18节:秦俑一号坑(图)第19节:强弓劲弩的重要地位第20节:他们是一支战车部队
第21节:陪葬坑中的宫廷生活第22节:京师厩苑马厩坑第23节:皇家园囿珍禽异兽坑第24节:丰富多彩的宫廷娱乐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