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大學中庸今註今譯   》 大學今註今譯(4)      王云五 Wang Yunwu    宋天正 Song Tianzheng

  能夠知道當止的至善之境,然後意志纔有定嚮;意志有了定嚮,然後才能心不妄動;心不妄動做到了,然後才能所處而安;能夠所處而安,然後才能處事精詳;能夠處事精詳,然後才能得到當止的至善之境。
  凡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終結和開始,能夠明白這本末終始的先後次序,就切合大學的道理了。
  古人要想彰明自身的靈明的德行,使天下人都跟他一樣自新,必定先治好自己的國傢;要想治好自己的國傢,必先整治好自己的傢;要想整治好自己的傢,必先修好自己的身;要想修好自己的身,必先端正自己的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心,必先誠實自心所發的意念;要想誠實自心所發的意念,必先推極自己的知識;而推極自己的知識,就在於研析窮究一切事物的真理了。
  一切事物的真理研析窮究明白以後,知識就無所不極盡了;知識推極到無所不盡的地步以後,自心所發的意念就自然真誠不妄了;自心所發的意念到了真誠無妄的程度以後,主宰一身的心自然就端正了;心端正了以後,身也就修好了;身修好了以後,傢也就可以整治好了;傢整治好了以後,國也就可以治好了;國治好了以後,天下也就可以太平了。
  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要以修身為根本。如果不先修身而致亂了根本,要想其他的事如治國、平天下還能弄好的話,那是絶不可能的;把切近自己的身傢看得不重要,反而去高談治國、平天下,從來沒有這樣的道理啊。
  右經一章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②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舊本頗有錯簡③,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經文,別為序次如左。
  [今註]
  ①經一章:依《博物志》:“聖人製作曰經,賢者著述曰傳。”由於經文渾奧,則傳以明之。《大學》一篇在《小戴禮記》中,本來不分章節。上面這一段,朱子以為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故曰“經”。以後十段朱子以為是“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故曰“傳”。即是將《大學》一篇分為經一章,傳十章。按此經一章是一篇的總論,先述大學之道“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綱領,次述“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八條目。以下再於傳十章中分別闡說。
  ②曾子:春秋時魯國武城(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人,名參,字子輿,孔子弟子中之大賢。事親至孝,作《曾子》十八篇。
  ③錯簡:古時無紙,文字多寫在竹簡上,書籍則依竹簡次第編列,用絲或皮革穿聯起來,日久斷損,竹簡的次序亂了,稱做“錯簡”。
  [今譯]
  (朱子說)右邊這一章經文,乃是孔子所說的話,由曾子傳述出來的。後面的傳文十章,則是曾子講述《大學》的意思,由他的弟子記錄下來的。舊的本子竹簡次序很有些錯亂,現在依程子所訂定的本子,再參考經文本子,另編傳文的次序如左。
  康誥①曰:“剋②明③德。”大甲④曰:“顧⑤■⑥天之明命⑦。”帝典⑧曰:“剋明峻⑨德。”皆自明⑩也。
  [今註]
  ①康誥:《書經·周書》篇名。
  ②剋:能也。
  ③明:彰明。
  ④大甲:《書經·商書》篇名。大,讀作泰。
  ⑤顧:視也。朱註:“常目在之也。”
  ⑥■:古是字,朱註:“■,猶此也,或曰審也。”
  ⑦天之明命:朱註:“即天之所以與我,而我之所以為德者也。”
  ⑧帝典:即《堯典》,《書經·虞書》篇名。
  ⑨峻:大也。
  ⑩自明:自身彰明本有德行之意。
  [今譯]
  《書經·康誥》篇上說:“要能彰明本有的靈明的德行。”《書經·大甲》篇上說:“要常看着上天給我的光明使命。”《書經·堯典》篇上說:“要能修明崇高的德行。”這些都是說要由自己來修明本有的德行。
  右傳之首章,釋明明德。
  [今譯]
  (朱子說)右邊傳文第一章,是闡釋“明明德”的義理的。
  湯①之盤銘②曰:“苟③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④。”詩⑤曰:“周雖舊邦⑥,其命維新⑦。”是故君子⑧無所不用其極⑨。
  [今註]
  ①湯:即成湯,商朝開國之主,契之後;子姓,名履,一曰天乙。初居亳,為夏方伯,專徵伐。夏桀無道,成湯興兵伐之,放桀於南巢,遂有天下,國號商。在位三十年崩。
  ②盤銘:盤是盛水的銅器,盤銘是刻在銅盤上的銘詞,所以自警自戒也。《禮·大學》疏曰:“湯之盤銘者,湯沐浴之盤,而刻銘為戒必於沐浴之盤者,戒之甚也。”按盤,古作槃。據《左傳內則》註:槃,承盥水者。又據《大戴禮》:周武王有盥槃。依考證:盤,以釋作盥盤為宜。
  ③苟:誠也。
  ④作新民:朱註:“鼓之舞之之謂作,言振起其自新之民也。”
  ⑤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這兩句詩,見《詩經·大雅·文王》。
  ⑥周雖舊邦:後稷為周之始祖,堯封之於邰,至文王時已千有餘年,故曰舊邦。
  ⑦其命維新:謂文王能新其德以及於民,而始受天命也。
  ⑧君子:謂有道德的人或在位的賢人。
  ⑨極:指至善的地步。
  [今譯]
  商湯盥盤上的銘詞說:“如果能今天把舊染的污垢滌淨而自新,就應該天天把污垢滌淨而自新,更要繼續不斷地把污垢滌淨,保持身心的潔淨與清新。”《書經·康誥》篇上說:“鼓勵人民振作自新的精神。”《詩經》上說:“周朝雖是一個古舊的國傢,但傳到文王,卻能自新其德化以及於民,接受天予的新命。”所以有道的君主對於明德新民,沒有一處不做到至善的地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文叢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凡例大學今註今譯(1)大學今註今譯(2)大學今註今譯(3)
大學今註今譯(4)中庸今註今譯(1)中庸今註今譯(2)中庸今註今譯(3)
中庸今註今譯(4)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