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文化 》 國傢地理·神秘中國係列叢書:佛國懸疑探秘 》
從達摩祖師到六祖惠能
佚名 Yi Ming
相傳,南朝梁武帝時期,第28代佛祖達摩從印度來到中國弘揚佛法,佛祖的信物——釋迦牟尼的衣鉢也和他一起來到了中國。後來達摩手中的衣鉢在中國傳了六代,傳到六祖惠能手上,就沒有再傳下去。於是,千百年來,佛祖衣鉢的去嚮也就成了一個不解之謎。
據有關史料記載,達摩是南天竺國(今印度)香至王的三太子,姓剎帝利,受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師命,於南朝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另有一說為大通元年,即527年)渡海東來,在廣州登陸。
梁武帝信佛,把他接到都城建業(今南京)傳法。但是當時南朝的佛教重視講義理,達摩的禪宗則重坐禪,提倡“見性成佛,不立文字”,兩者的理論不同。據說梁武帝同他說佛理,問他:“我修建了這麽多佛寺,寫了這麽多經捲,度了這麽多僧人,有何功德?”達摩回答說:“都無功德。”武帝問他:“何以無功德?”他說:“這都是有求而做,雖有非實。”由於與梁武帝話不投機,達摩毅然離開建業,乘一葉葦筏漂過長江北上,同年來到北魏,開始在洛陽一帶遊歷,傳習禪宗。
他來到熊耳山下定林寺內,任該寺依法住持,在此講經說法,教化萬民。前來聽他講經說法的達官貴人、平民百姓絡繹不絶,他被譽為“西方聖人,東方活佛”,定林寺因此名揚四海。後來達摩大師漸感悟道不深,需要以修身來悟性才能達到“法我皆空”的境界,便前往佛教聖地嵩山少林寺修行。 他在少林寺坐禪時,面壁九年,一天到晚默然而坐。他的這種修行方法,又被稱作“壁觀”。後來傳法於弟子慧可。南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達摩卒於洛濱,葬於熊耳山。
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大力弘揚,終於一花五葉,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後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
歷史上還流傳下來不少關於達摩的故事,其中傢喻戶曉、為人樂道的有一葦渡江、面壁九年、斷臂立雪、衹履西歸等,這些美麗動人的故事,都表達了後人對達摩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南華禪寺位於廣東韶關,始建於南朝梁武帝時期,也就是達摩來到中國傳法的時候,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史料記載,六祖惠能曾在此說法37年(當時南華寺名為寶林寺),這裏是佛祖衣鉢最後出現的地方。
南華禪寺清幽肅穆,充滿神秘感。在寺中的天王寶殿前有一座巨大的衣鉢雕塑,據說就是為了紀念佛祖的衣鉢。在今天的南華禪寺,流傳着許多有關佛祖衣鉢法力無邊的傳說。
在寺中的祖殿前,靜靜地坐落着俗傢人陳亞仙的祖墓。佛門淨地出現俗傢人的祖墓,這在衆多寺廟中是絶無僅有的。據記載,陳亞仙是韶關當地的一個財主。當年六祖惠能初到時,南華禪寺不僅破敗,而且狹小。於是六祖找到了陳亞仙,請求他施捨一袈裟之地。陳亞仙答應了他的請求,六祖便把袈裟嚮天空拋去,傳說四大天王將袈裟的四角托起,把寶林山方圓百裏全都罩在了袈裟下面。陳亞仙見六祖的袈裟法力無邊,衹好把地藉給他擴建寺院,但要求留下祖墳之地。後來陳亞仙也皈依了佛教,成了居士。
南華禪寺中有一處神秘之地——藏經閣,閣裏珍藏着衆多的鎮寺法物。六祖的衣鉢會不會就在其中?
南華禪寺的藏經閣始建於明代,在寺院衆多的建築中並不顯眼。藏經閣一樓供奉着觀音菩薩,可供遊客膜拜和參觀。菩薩的背後有一扇鎖着的小鐵門,據寺中僧人說,鎮寺法物都在二樓,菩薩背後的小門就是通往二樓的必經之處,而二樓另有專人把管。
六祖惠能的真身,今天被安放在祖殿裏供人膜拜。真身是六祖惠能圓寂後用他的屍體特製的。真身內部是人體幹屍,外表貼以麻布,塗香灰泥,上漆製成。這座真身像形象生動逼真,表情慈祥,由六祖惠能的弟子、唐代著名的佛教雕塑傢方辯製作而成。
六祖惠能的真身原來安放在祖殿前的靈照塔內。靈照塔始建於唐代,是南華禪寺內至今保留的歷史年代最久遠、最高的建築物,惠能的遺體是後來纔移入祖殿內供奉的。
六祖惠能(638~713)祖籍範陽(今河北省涿縣),據《六祖壇經》記載,惠能俗傢姓盧,生於唐貞觀年間,3歲喪父,母親把他撫養成人。惠能雖然出身貧寒,但慧根非凡、悟性極高。公元672年,24歲的惠能到湖北黃梅東山寺參拜弘忍大師學法。惠能初見弘忍,弘忍便問他:“你是哪裏人?來這裏求取什麽 ?”惠能回答:“弟子是嶺南人,來到這裏不求其他,衹求‘作佛’。”弘忍聽了隨口說:“你是嶺南人,哪裏能‘作佛’!”惠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並無南北之別。”這纔使弘忍微微吃驚。惠能的回答使弘忍不便回絶,就安排他隨衆勞動,在碓房舂米。
七八個月後,五祖召集衆弟子,令每人做一條偈語,誰的偈語最能反映佛性真諦,誰就可繼承佛祖衣鉢,成為六祖。 弘忍大弟子神秀作了一偈書於寺壁之上:“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弘忍看後認為此偈尚未見本性,不能得無上菩提。惠能見到此偈後,也書一偈於壁上,即是今天已為我們所熟知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認為惠能的偈語體現了佛教的真諦,已體現心即是佛、頓悟成佛之境,於是為他講經並把世代相傳的法衣交給他,傳他為禪宗六祖。尚未剃度的惠能以居士的身份獲得了佛祖的傳法衣鉢,但是,沒有料到佛祖衣鉢也險些為惠能招來殺身之禍 。
為惠能的安全着想,弘忍親自送他到江州的渡口,吩咐他非到必要的時機,不要透露自己禪宗六祖的身份,免得有禪宗的僧人來爭奪。惠能來到嶺南,度過了15年的隱居生活。唐高宗年間(676年),他在廣州遇到印宗法師,印宗法師為他剃發、授戒。至此,惠能纔算是正式的僧人,在此之前衹是“行者”。
不久惠能又從廣州到了曹溪寶林寺(今南華禪寺),在這裏,惠能正式“開山”傳法,他在禪宗的地位也得到確立,被稱為“六祖大師”。而神秀則在北方傳法,從此,南北分流,形成禪宗的南北兩派。門人法海編錄其法語為《六祖壇經》。公元713年,惠能在新州圓寂,弟子將其遺體送回曹溪,法相保持至今。
《神秘中国》创作组 編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吉林文史出版社 |
|
|
觀音顯聖撥雲見日 | 救人性命的觀音小白花 | “活大殿”傳奇(1) | “活大殿”傳奇(2) | 從達摩祖師到六祖惠能 | 佛祖衣鉢落入誰傢 | 此袈裟非彼袈裟(1) | 此袈裟非彼袈裟(2) | 千佛洞中的秘密 | 壁畫背後的文明奇跡 | 鳩摩羅什發現的“世界” | 雀離大寺的故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