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评论 》 人間詞話典評 》
《人間詞話典評》作品相關-《人間詞話典評》序
衛淇 Wei Qi
《人間詞話》成書於1908年,到今年剛好是一百年。百年來的寂寥悲戚,早已在遠去的風中飄散無蹤。再讀此書,好似夜聽花落,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中,靜靜的感受那一份無聲的悲喜。
《人間詞話》誠為古典文藝美學巨著,但我更願意把它當成一部詞評書來讀。讀《人間詞話》,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讀王國維。他的學識和才華奠定了評論的基礎,他的性格和價值取嚮卻决定了評論的方向。王國維最註重的是“真”,他本人也是一位詩人,最終他不肯違背自己內心的“真”而選擇了結束――結束自己的生命和畢生的理想。書中好詞佳作的深情婉緻亦讓人心靈震顫,我們在讀王國維的同時,也是在品讀其中掩藏不住的那一縷縷久遠的幽香。
本書將對《人間詞話》手稿本一百二十七條逐一點評,另外加入補遺,主要評說王國維對歷代詞人的看法和他的其他詞論。
《人間詞話》被很多人奉為古典文學批評里程碑式的作品,對古典文藝美學有極深刻的影響。但評論《人間詞話》的意義並不是本書的寫作目的。寫這本書的目的之一,也就是能和大傢一起讀一本還原成詞評的《人間詞話》,瞭解一個有性格有才華的王國維。應該說,一個真實的人,比一個被高高捧在華麗光環中看不甚真切的文化偶像更讓人尊敬。
解讀這本詞話之前,還是先聊聊老王吧。書如其人,這話一點都沒錯。
有句話說,古往今來中國三大天才死於水,其一屈原,其二李白,其三王國維。這話傳播甚廣,影響甚深,也為《人間詞話》贏得了無數關註的目光。但事實上,這話有些言過其實了。屈李王三人不是同行,看看靜安兄的詩詞,再看看屈李二位的哲學歷史學上的成就,應該是沒有什麽可比性。王國維是天才,應該也算得上一個,但是屈李二位在中國古文學史上的地位,是巔峰之上的巔峰,天才之中的天才。正所謂說起楚辭,必頌離騷;說起唐詩,必稱太白。而楚辭和唐詩,幾乎可以說代表了幾千年中華文學的淵源和鼎盛。不可否認,王老先生足夠優秀,但把這麽大頂帽子生生的扣在老王頭上,還是嫌有些大了。公平的說,把王國維當作一個中國古典文化結束的強音,應該更合適一點。
對王國維來說,寫文學評論應該還算不得是他的主業,《人間詞話》看起來更像是茶餘飯後的隨筆。靜安兄的古文功夫可以說爐火純青。他是當年遜帝溥儀封的“南書房行走”,還賞 “著在紫禁城騎馬”。這要是在康乾時期,那可不得了,策馬上朝,何等的威風。清代才子仿佛衹有清初朱彝尊纔享有此殊榮。老朱當年五十一歲布衣入選博學鴻詞科會試,被招入南書房,賜“紫禁城騎馬”。於是乎老朱興奮之餘寫了首《恩賜禁中騎馬》:“魚鑰千門啓,竜樓一道通。趨翔人不易,行走馬偏工。鞭拂宮鴉影,衣香苑柳風。薄遊思賤日,足繭萬山中。”好歹他伯父朱茂暉也是明末復社成員,為國傢危亡憂心勞力,老朱怎麽就不學學同為大儒的顧炎武、呂留良拒絶清廷徵召呢?當然了,到了那個年頭,所謂“著在紫禁城騎馬”真正的賞賜不可能是高頭大馬了,估摸着也就是一個小馬鞭。那陣子溥儀早已退位多時,也沒多少錢,估計買的還是地攤貨,可真委屈老王了。老朱後來可是擔任廷試讀捲官,想來王國維的地位也不會差到哪兒去,當時如果溥儀當時能重開科考,出古文試題十有八九要找他的。
《人間詞話》妙語連珠,不落窠臼,對詩詞看法深刻獨到,但他對詞人的看法卻不盡公允。在我們看看老王如何點評千古名句,如何點評歷代詞人之前,先來瞭解瞭解他的生平吧。他的觀點和他的性格以及所處的歷史環境委實有莫大的關係。
王國維(1877―1927),初名德禎,字靜安,又字伯隅,號禮堂,又號觀堂、永觀,浙江海寧人。他4歲喪母,父親王乃譽是商人,經常出門經商,對子女教育也甚嚴。因此王國維自小養成孤僻的性格。
王國維出身書香門第,但並不熱衷於科舉,他兩次到杭州參加鄉試不中之後更加傾嚮於新學。1898年甲午戰爭後他到上海在梁啓超主編的《時務報》當書記校對,同時加入羅振玉辦的“東文學社”,用業餘時間師從藤田豐八等學習日文及理化等課程。此時王國維開始接觸到西方哲學和美學思想,並開始萌生了對相關著作的濃厚興趣。羅振玉很欣賞王國維的才學,於是在經濟上幫助他,留他在東文書社當庶務。二人由此結下深誼。1901年他在羅振玉資助下赴日留學,後不久因病回國。1903年他出任南通師範學堂教員,1904年任江蘇師範學堂教員,講授心理學、倫理學及社會學,此時他開始閱讀康德、叔本華等人的著作,對其學術觀念産生了巨大的影響。1906年,羅振玉去北京在學部做官。王國維隨之入京,任學部總務司行走,次年改任學部圖書館編譯、名詞館協調等職務。他對叔本華、康德、尼采哲學頗有興趣,在《教育世界》發表過一批哲學論文,介紹德國哲學,又從事詞和戲麯的研究。1908年《人間?話》問世,1912年《宋元戲麯考》問世。辛亥革命後,羅振玉、王國維逃到日本居住。羅振玉對他說:現在世變很激烈,士欲可為,捨返經信古未由也。王國維聽了羅振玉的勸告,便盡弃前學,專治經史。他運用羅振玉的大雲書庫所藏經史、古器物、甲骨文、流沙墜簡等,經過研究寫出一批學術論文。1916年他回到上海,應猶太巨商哈同之聘,為《學術叢編》雜志編輯,後又任倉聖明智大學教授。他仍從事甲骨文和古史考證,和瀋曾植等研討學術,關係密切。1923年他召為南書房行走,為已廢的清室皇帝溥儀當先生。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王老先生認為這是“大辱”,悲憤之中欲以死勤王,結果在傢人嚴密監視下未遂。1927年,北伐軍即將進軍華北,北洋軍閥即將崩潰,老王恢復帝製的最後希望破滅。這時候老王終於在留下那句著名的遺言 “經此世變,義無再辱”之後,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
正應了葛洛夫的那句話:“衹有偏執狂才能生存”,老王就是這麽一個衹認死理腦筋不拐彎的人。說句老實話,也衹有老王這樣執著的人才真的是塊研究國學和史學的料。前面說他不能與屈李二位齊名不假,但是尊稱他老人傢一聲大師那還是不過分的。王國維的一生剛好經歷了清王朝的覆滅。他是個恪守傳統、拒絶革新的人,他不能理解革命,亦幻想着清廷能夠復闢成功,可惜他的願望一一破滅。老王至死也沒有剪掉他的辮子,這在當時是少見的。中國最後一個傳統士大夫蒼老而悲涼的背影,在一汪碧藍如玉的湖水中,漸漸的沉沒、消失,永不再現。王國維的悲劇是那個時代的縮影,中國的古文明已經步入遲暮之年,再也經不起西方列強的摧殘和國內革命浪潮的衝擊,走嚮了徹底的沒落。
《人間詞話》才情高絶,但一些觀點卻失之偏頗。老王對歷代名詞和詞人的種種看法,不僅僅源於他深厚的古詩文功底和卓然的才華,也在一定程度上源於王老先生的這種固執、保守而又帶着些偏激的性格。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人間詞話典評》作品相關-《人間詞話典評》編輯推薦 | 《人間詞話典評》作品相關-《人間詞話典評》內容簡介 | 《人間詞話典評》作品相關-《人間詞話典評》關於《人間詞話典評》 | 《人間詞話典評》作品相關-《人間詞話典評》人間詞話典評 | 《人間詞話典評》作品相關-《人間詞話典評》序 | 《人間詞話典評》第一部分-《人間詞話》之一 | 《人間詞話典評》第一部分-《人間詞話》之二 | 《人間詞話典評》第一部分-《人間詞話》之三 | 《人間詞話典評》第一部分-《人間詞話》之四 | 《人間詞話典評》第一部分-《人間詞話》之五 | 《人間詞話典評》第一部分-《人間詞話》之六 | 《人間詞話典評》第一部分-《人間詞話》之七 | 《人間詞話典評》第一部分-《人間詞話》之八 | 《人間詞話典評》第一部分-《人間詞話》之九 | 《人間詞話典評》第一部分-《人間詞話》之十 | 《人間詞話典評》第一部分-《人間詞話》十一 | 《人間詞話典評》第一部分-《人間詞話》十二 | 《人間詞話典評》第一部分-《人間詞話》十三 | 《人間詞話典評》第一部分-《人間詞話》十四 | 《人間詞話典評》第一部分-《人間詞話》十五 | 《人間詞話典評》第一部分-《人間詞話》十六 | 《人間詞話典評》第一部分-《人間詞話》十七 | 《人間詞話典評》第一部分-《人間詞話》十八 | 《人間詞話典評》第一部分-《人間詞話》十九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