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   》 第四章 虚无之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Xiao Shui

  (一)
  鲧先生被杀死在羽山,他的儿子大禹被叫来谈话。大禹是个大个子年轻人,虎虎有生气,身高一米八五,虎鼻大口,耳朵上有三个孔(所谓耳有三漏),脚下有三颗痣(己字形),胸上印有玉斗,颇有神异。他一头跪倒在地,哀哀求命道:“我的父亲鲧尽心尽力,治水却没有成功,又违抗您的召令,据城造反身死名败,并不冤枉。可是您知道吗,父亲如果听取我的建议,不会没有效果的。”
  “咦?你对治水有什么建议?”
  大禹发表了治水的高见,舜帝听取后颇为赞赏,说:“你的父亲连自己儿子的意见都不采纳,不得善终也不奇怪。按照道理你应该和他一起走,但我破例宽恕你。治水的事,从今以后就由你负责,请你一定记住你父亲的教训,审慎以行,不负众望1
  大禹意外免死,喜出望外,赶紧拜谢。舜帝又语重深长地说:“你不要跟丹朱学。丹朱作为尧的儿子,不上进,跟一帮贵族子弟聚在家里搞贴面舞会,脱了衣服集体淫乱,结果丢掉了继承权。他带了个坏头,我希望你为华夏族的大家子弟(鲧也是华夏族的一大知名家族,黄帝之后),树个好榜样,把水治好。”
  于是大禹在惶恐不安中玩命工作,他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念敲),山行乘钉子鞋,经风沐雨,非常辛苦,黄河、长江两地乱跑,四处调研。人们看见这个古怪的大个子,左手捏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即圆规和三角板——大禹很象数学老师哎),辛辛苦苦在风雨中奔波。大禹不听音乐,愁然沉思。他走在树梢下,帽子被树枝刮去了,他也不回头顾;鞋子跑丢了,也不回去拣(可能跟陈景润一样,沉思着“歌德巴赫猜想”撞在电线杆上)。其实他不是不知道鞋子丢了,他是不肯花时间去捡。大禹一弯腰捡鞋子的这动作,合计七秒钟,等于延误了七秒钟的时间研究治水方案。方案拖延七秒钟,等于有3.5个人和1.2座房子被大水吞没,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折合几百万美元,这个价值远远大于他的帽子和鞋子。所以大禹不捡鞋子。他有句鞭策人心的名言:大禹不喜欢一尺长的玉壁,却珍惜一寸长的光阴。大禹惜寸阴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喜欢睡懒觉的人可以把它作为床右铭。
  盛夏,红日似火,炙烤着大地,茫茫积水经过毒日暴晒,热气腾腾,大禹走在水边像蒸桑拿,气喘吁吁。很多猛兽跑出来吃人,人又被困在水里,格外的好吃。大禹看见很多人跑到树上巢居,本事更高的则去了山腰住石窟。但老鹰从天而降,抓石窟里的小孩和老头吃。
  大禹考察了一圈,发现黄河从峡谷中流出,进入平坦中原以后就变成一条任性扭动的龙,不断改道,到处漫游。从地图上看,它上翻下卷,游徙不定,由于河道浅,它一边游一边随处放水,像一个随地撒尿的孩子,留下一滩滩汪洋的积水。如果能给黄河两岸筑堤,夹持着黄河,使它不能乱跑乱撒尿,就没事了——当初鲧先生就是这个路子。可惜在鲧和大禹时代都绝没有这个能力(这要到战国时期才开始实现)。大禹时代都是石器工具,没有青铜器,怎能实现这样巨大的工程埃
  那该怎么办呢?我为此特别请教了修厕所的管子工,他和大禹的策略不谋而合:既然无法管束这个野蛮的孩子,笨办法就是由着他去尿,但要在孩子经常乱撒尿的地方预备好排尿系统,排走孩子的尿,也就是大禹所预备挖出的九条河道。什么时候孩子跑在A处放一滩水,大禹预备在A处的小河道就把它排干。一会儿孩子又蹿到B处放水,大禹又已在B处预备好一个管子。这就是所谓“播为九河,疏川导滞”,用九条河道把黄河泛溢导致的洪水、积水排走。所谓九条河道其实也是虚数,大禹在祖国各地都因势利导,开挖这种排尿河。这就是他所谓的疏导,而不是他爹的堵塞。
  大禹考察完毕,召集“治水办”人员开会。名声显赫的F4都参加了会议,他们分别是大禹(水利部长)、子契(文教部长)、后稷(农业部长)、伯益(林业部长)。这四个人都是当时的高干,后来分别成为了夏、商、周、秦四个朝代的祖宗先人,我们把他们合称为中国古代的F4——forefather4。他们四人都有伟大的不同凡响的诞生经验,大禹据说是他妈妈吞了薏仁而怀上了他(当然另一个说法是他爸爸“鲧先生”死时做剖腹产生下了他),子契则是他妈妈吃鸟蛋而生下的,所以是鸟蛋之子。后稷则是妈妈踩了外星人的巨大脚印而怀孕的,华夏人。伯益的妈妈没吃什么东西,不过他奶奶吃过鸟蛋,吃完生下的他爸,算是鸟蛋之孙,也是东夷人。这些人和大禹一样,都是受了舜的提拔,担任要职,一并帮助大禹治水。
  夏、商、周、秦的这四位先人,坐在“治黄办公室”里,大禹首先发言:“黄河横流,泛滥天下,威胁民生,已经九年了。我看见龙蛇跑进了人们的房子,人们则跑进了龙蛇的肚子。运气好的人爬上树去躲,身手更敏捷的去了石窟。庄稼彻底泡了汤,人民衣食窘迫。但我发现所谓‘浸山灭陵,浩浩滔天’的洪水,其实比我爹那时候已经平和多了,剩下的多是积水了。现在当务之急是接受我爹的教训,放弃堵塞,改用疏导。怎么疏导呢?我的四字方针是‘高高下下’,把高的地方加得更高,把低下的地方凿得更低,从而把现有的一些干枯的小河床作成排水沟,遍布各地,使洪水和积水一刻不停地排泄到大海。”
  现任农业部长后稷(念“继”,大周朝先人)说:“我建议,排干后的沼泽洼地,上面可以种植庄稼,变水害为水利,组织灾区生产自救。我作为农业部长,可以教他们播植百谷,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同时,还得拨出救济粮,救济灾民,别让人老在树上没吃的了。有余粮的地方都要跑到,勒令他们把余粮调济到缺粮的地方。”
  据说大禹不爱喝酒但喜欢善言,善言就是好的意见,所以大禹立刻对后稷的意见进行首肯:“对!我强调一下,”大禹说,“现在必须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有余粮的部族必须配合全面整体治水计划。任何部门、任何地方、任何个人,倘若各自为政,扰乱治水计划,一经发现,我必将用强制手段干预。同志们呐,治水必须全面规划,打破地域局限,各保自家、以邻为壑的做法是再也不允许了。必要的话我们要动用军队来说服那些不听指挥的部族。我们应当趁着治水,把军权、政权充分抓到手里,调动运用起来。”大禹发现自己说漏了嘴,赶紧打祝
  “伯益,你知道南方有一种稻子吗,”农业部长后稷赶紧插话,“水稻,它就爱在水田里生长,你把它引进到中原,我们排完洪水,就在低洼湿地上种稻子。”
  伯益是秦朝先人,现任林业畜牧部长,对后稷的提议表示赞同,并自告奋勇抓他的老本行:“我另外打算放火烧山,把树木全部干掉,野草烧个精光,吓走猛虎野兽,让人们去山坡上居住,这样就避开洪水了。”
  “这个主意虽好,但是吃水有问题,人们几千年来不住山坡,而宁可居住在饱受洪水侵袭的河边,就是为了生活取水方便埃”鸟蛋之子“子契”(文教部长,商朝先人)插嘴说。
  “所以我准备大力推广挖井取水技术,”伯益说,“如果凿井取水技术推广得好,就可以远离江河居住,躲避洪水之苦。”
  大禹对这个主意击掌称赞:“那我就宣布计划:伯益、子契,你们两个的祖上都吃过鸟蛋,估计脑袋灵光,算术好,你俩跟我勘测地形,分析河道路线,看在哪里合适挖排水沟,制定疏导方案。后稷你是种地英雄,人望很高,自然去各地征集粮食,人们估计都愿意给你面子。然后赈济灾民,并且传授他们稼穑技术,开挖泥地,积极组织生产自救。南方的稻种也要引进到北方来。伯益同时还要到各地凿井,这是你自己建议的,希望你成为凿井英雄。”
  “那大哥您就是治水英雄了1众人眼中燃烧起希望。
  于是,大禹领导子契、后稷、伯益——这个F4组合,开始了中国古史上轰轰烈烈的治水运动。他们战天斗地,冒着流星雨,风再大也不怎么样,只肯为你而勇敢,让老百姓都看见幸福的所在。F4跑遍高山河谷,寻找黄河经常漫溢的地点,行山表木(勘测),规划合理的泄水路线,疏通这一路线上的沟谷河道,把洪水、积水统统排走。以后再闹厄尔尼诺现象,黄河发疯所溢出的洪水可以自动通过这套排水体系泄入大海。
  只肯为你而勇敢
  二十岁的大禹在他的治水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三年,从华北到江南,无处不留下他施工队的足迹。大禹以身作则,亲临一线,冲锋在前,享受在后,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翻山越岭,涉沼渡河,手脚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趾甲盖全部磨掉,因为跋涉泥浆,小腿也被磨得精光,不带一根寒毛,大腿更枯瘦得没有一斤肥肉。而且大禹吃的穿的都是民工水平,吃饭的时候经常吃到一半就吐出来跑出去干活;洗澡刚到一半,又握着湿头发冲出去指导调度。鲁迅说,中国历史上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这大约就是大禹。大禹亲自拿着挖土的双齿铲(耜)和装土的筐,辛勤劳动,风里来、雨里去。那时的主要工具都是石器,挥动起来可不容易。
  据说大禹身高一丈,脚长一尺,这两个度量单位方便了他的治水工作,可以测量土地山川,这也是“丈夫”一词的来历。由于忙于丈量山川,用腿太多,还都在泥里,大禹的膝盖严重风湿变形,走路一颠一颠,好像在跳hiphop。后代的道士模仿这个细碎而急促的步子,装神弄鬼儿,叫做“禹步”。葛洪大仙还专门设计了禹步的舞谱:“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右,左过右,右就左;次举右,右过左,左就右”——很像东北大秧歌中的“十字步”。
  大禹的风湿性关节炎长期得不到治疗,最终恶化成偏枯,就是偏瘫。大禹只能蹭着走路,特点是“步不相过”,意思是迈出的左脚超不过前面的右脚,反之亦然,走路比裹脚老太太还慢腾。此外,他还患有其它职业性疾病,比如颜色黧黑,窍气不通——患有肺结核,呼吸不畅,脸色非常难看。
  大禹的一帮跟班,只比大禹更惨。据《吕氏春秋》说,他们走到哪里就死到哪里,有的死在山陵上,就葬在山陵,有的死在水边,就埋在河床。伯益始终追随大禹左右,是F4中最得力的助手,他的主要事迹是凿井,发明和推广了中国最早期的水井,时间在距今四千年前。(当时的埃及人的金字塔已经越盖越多,中国人则才普遍有了水井而已,唉!)水井多为十几米深,为了避免井壁泥土坍塌,内壁还用木棍自下而上层层叠起,从井口往下看,木棍交成井字形,这也是“井”字写法的来历。井口开有水渠,可以远远地流向制陶场与人家。凿井技术不但使人们脱离了河湖制约,可以去高远干燥的地方居住,还解决了城市内部的供水问题,使得大量人口积聚的城市的出现有了可能(一个城市需要几百口水井。没有井的话,就没有城市,没有城市,也就没有文明发展的依托地,也就没有国家)。
  大禹到了32岁(我这个年纪),完成治水,汪洋泽国变成了山清水绿,人们安居乐业,引吭高歌。舜帝颇为满意,赐给大禹一个黑色的玉圭(上尖下方的一个黑石头片),表彰他的旷世之勋,并号召全民全社会向治水英雄大禹学习,学习他含莘茹苦,劳身焦思,专心致志的敬业精神。大禹刻苦卓绝,终于雄名千秋万代。
  (二)
  大禹治水,当然也遇到过阻力,有一些部族头子跟他唱对台戏,带着人众给大禹捣乱,把大禹刚刚疏通过的河谷,堵上生活垃圾和瓦砾。大禹于是就像孙悟空,抡起金箍棒狠狠教训了这些盲目自大、不服调度的妖精。于是,大禹的追随者越来越多,很多妖精纷纷扔下棍子,昄依“佛门”。那些前来投奔大禹的人,据说前后相连于道路。大禹把他们都推荐到朝廷。这些人成为大禹一党的嫡系。
  在当时的落后条件下,治水必须依照严明的纪律,组织大规模的协作,动用各个部族的力量,一个遍及黄河流域地区的资源和关系网组建起来了。控制这一网的人,就顺理成章地掌握了该地区实权。大禹就是这样的人,各部族人事上的生杀予夺、升迁进退,都与治水的业绩相关联,财物资源的调动使用,也一切服务于治水,大禹作为治水的总负责人,全面拥有了这些资源和权力。而这些资源和权力的拥有,又使大禹无形中可以控制更多的部族。
  并且,这个一心为公、以身作则、吃苦耐劳又握有实权的大禹,又富于伟大的人格魅力,他与各地民众并肩战斗、身体力行、制服洪水,与部族首领们分享着成功与挫折的喜乐,在治水中结成了战友般的友谊。大禹拯救了无数部族的家园,部族首领们歌颂大禹说:“要是没有禹,我们就变成了鱼。”大禹声誉雀起,威严与光芒都盖过了舜帝。
  舜帝意识到了这种危险,嘴角咧出一丝苦笑,再加上年老精力匮乏,这个皮肤黝黑的矮个子老人就萌生了退位的想法。他沿袭了从前被他挤跑的尧帝的老路,也去郊外找自己的好朋友“石户之友”(意思是住在石窟里的好朋友)。舜帝说:“朕自从娶了尧的两个女儿,又接替尧继位以后,已经在帝的宝座上待烦了。岁月不饶人,精力也天天萎缩,承受不住每日千篇一律的政务啦。您是位出世的高人,我想把帝位让给你。你高兴吧1
  石户之友大怒道:“你累不累啊,怎么这么没智商。让位给我顶什么鸟用啊!现在人心都敬重大禹,已经是大禹的天下了。”说完背起行李,携着孩子,拉着老婆,老婆头顶着家什,去了海边隐居。舜帝愣了半晌,不死心,又要让位给“北人无择”,北人无择也不敢接这个热山芋,说:“您这人真是各色,当初您放着好好的农夫不当,跑去抢什么帝位,挤跑了尧帝。现在您受不了了,又要逃跑,还沽什么名钓什么誉,说禅让给我,我真是以你为耻辱。”说完就跑到一处悬崖,跳进了深渊,自己把自己淹死了。舜帝不能平安下庄,只好跑回宫里硬着头皮等待。
  正这时候,大禹跑来向他请示工作。大禹说:“虽说治水大功告成,但是天下并没有完全太平。长江流域的‘三苗’一直不听号令,阴谋阻挠治水。我一直打算征讨他们,直到今天才有时间。请允许我带兵出征。”
  舜帝满脸忧虑,心想坏了,这家伙又来抢我的军权了:“大禹啊,三苗不肯遵循教令,朕就亲自出征一趟。你先多在家里,把关节炎养养好吧。”
  大禹不傻,坚持说道:“您身处帝位,您的职责就是冷静思考,用您完美的德行执行神的意志,上天将不断降福给您。至于办事,要发挥臣属们的价值。打仗这样凶险的事,是对您的侮辱,对您人身安全也不利埃”
  舜帝不敢强求,喃喃批准道:“好啊,好啊,好臣子啊,你是我的大腿、胳膊、耳朵、眼睛埃朕只有依靠你啦,外面的事情就托付你吧。”
  大禹拜了一拜,出去就把天地祖先祭祀一遍,号令各个部族都要出兵备战。看见各个部族们都来了,然后举行誓师大会,大禹发表讲话说:“三苗,是东夷人蚩尤的后代,在从前的黄帝和我们的舜帝的前后打击下,流窜去到西南。不是小子我穷极好战,实在是这伙人犯有两大流氓罪。一是不敬天地,不敬鬼神;二是妄作虐刑,给人凿脑门,抽皮筋,残杀弱小(意思是“三苗”内部一点人权都没有啦)。现在我就率领你们众位部族首长,联合出征,去给他们一些德育教育。”
  三十天后,大禹的远征军抵达湖北省江汉地区,得知三苗已经集结重兵,准备决一死战,士气高涨,大禹变得愁眉不展。这时他的老助手伯益进言说:“只有靠美德才能获得上天的庇护,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我看三苗心里仍然对我们不服气,即便战胜了敌人也带不来和平。”大禹赞成伯益的话,带领军队回了中原,比以前更加勤奋地广施德治,又执干戚而舞,举行军事演习:士兵们一手执防身用的盾牌,一手拿石斧,上面插着装饰的羽毛,整齐挥舞。七十天后,三苗首领害怕了,派来和谈的使者,双方就这样避免了流血冲突,大禹平定了三苗的骚动。
  当然,上述记载是被讲求德治的、连杀羊的厨房都要躲开的儒家学者们修正后的版本,实际上大禹征三苗的战争相当惨烈,延续时间很长。三苗作为东夷蚩尤族人的嫡系后代,总被华夏族人视为“亡我之心不死”的异类——总想给死去的蚩尤翻本儿。于是屠杀三苗就成了黄帝及尧舜禹时代各位帝王的主要事业。尧帝也曾派舜征讨过他们,到了大禹之时,三苗已被压击出了中原,流落到湖北省的荒蛮之地,再没退路可走,遂掀起了保家卫种的殊死抗击。战斗打得相当血腥,死尸盈满原野。天空下起了血雨,大地阴风四合。大禹军队的石制兵器并不十分锐利,石器时代的伤者要遭受极大的痛苦,被砍击十数下,直到血水流光才会满意地死去,实在难熬。战场上到处人肉狼藉模糊。
  最终,据墨子说,大禹用一簇乱箭射死了三苗首领,三苗之师溃败,宗庙被烧夷,男女老幼被倒捆着双手驱赶着离开家乡。他们想小便的时候就提出说要解手,这也是“解手”一词的来历。侥幸逃脱的三苗族人也郁郁不得善终,在湖北地区东躲西藏不能恢复元气,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的楚国人又与三苗发生冲突,在楚人打击下,三苗最后退至我国大西南,与现今的苗族有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很多苗人至今头饰上还有着牛角形,是对祖先蚩尤战士“身披牛皮,头顶牛角”的纪念吧,并且苗族还保存着关于蚩尤的大量歌谣,有时间可以去旅游节目里看。
  大禹通过对三苗用兵,彻底把握了华夏部族的军政大权,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向着帝位跃跃欲试。
  (三)
  舜帝被迫退位前的最后一道政令,是对治水有功的F4进行封赏。赐大禹姒姓,摄政,总理天下大事。赐“鸟蛋之子”子契以河南商丘封地,赐子姓,子就是鸟蛋的意思,因为他是鸟蛋之子。“种地英雄”后稷赐姬姓,封地在陕西武功,“凿井英雄”伯益赐嬴姓,赐封山东鱼台。
  F4如今都有了姓,在当时,有个姓的意义重大。姓是一个封国统治者的族徽,代表着高贵的血统与权位。有了姓就意味着有了独立的封国。这些来路不明的鸟蛋之子、鸟蛋之孙,如今成为一方诸侯,也算是洪福齐天了,他们并且将以姒、子、姬、嬴四个姓分别命名他们或他们的后人所开创的夏、商、周、秦四个朝代。
  舜帝给自己的掘墓人加冠进爵完毕,又跟大禹搞了一个隆重的权力交接仪式,美其名曰“禅让”,大禹就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子了。舜的儿子“商均”(妈妈是女英)据史书上讲也接近白痴,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根本帮不了舜帝。舜帝也曾教这孩子学围棋识数,也没有用。大禹把这个可怜的智障少男封到河南虞城,让他当个快活的小诸侯,算是给舜帝家族一个出路。
  种种迹象表明,从前尧帝的儿子丹朱,如今舜帝的儿子商君,都被战国学者在书中说成是智障人士,都曾向老爹学习围棋,如此一致的巧合,显然是有意的诋贬和编排,目的是把“禅让制”美化打扮一番,以他们的愚钝,衬托接受“禅让”者的英明。既然丹朱、商君都是智障人士,那他们的爹只好把位子“禅让”给英明的大舜或大禹啦,也就顺理成章啦。掩盖了其赤裸裸的权力争夺与转移的实际过程。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禅让制”,这是战国时代的学者们为了让战国诸侯们夺天子权,乃至取代周天子时能名正言顺,而杜撰的。
  舜帝失位以后,很快患了老年多动症(我不知道有没有这种病,但只有这种病才能解释他的出走行为)。舜帝带着自己的两个老婆——娥皇女英(现在已经是老大姐,不是美少女了),一路南行,走走停停,跨过长江,顺着潇水,来到潇水的源头——湖南南部宁远县的九疑山,然后舜就趴在山下,死了。舜帝急急地出走,却是去死,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种解释是他患了老年痴呆症,从家中走失。但我们不认为舜帝和他的两个媳妇同时患有此症。那么,出走的原因就是被不孝之“子”逼迫——大禹逼跑了他。那时的南方可不是温柔富贵的江南,湖南南端的森林里到处是犀牛和毒蛇,散布着类似非典病毒的古代瘴气,跑到这种地方去的人等于慢性自杀。后来唐朝的柳宗元就是被贬蹿至这一地区,形同被判了死刑,在潇水上慢慢等着自然界的病毒来毁坏他的健康。而舜帝衰老的免疫能力很快就出卖了这个老人,他也被类似非典的病毒一把抓住,大病不起,无药而治,气绝而亡。这实际上是对舜帝的政治流放。
  第二种解释更加惊心动魄:政坛失意、被迫退位的舜帝不甘寂寥,他在国都组织宫廷政变,不料计划泄漏,被迫仓惶南下出逃,路途上死于古代非典病毒,或者被大禹派出的武装追杀人员刺死。
  第三种解释是舜帝没有选择政变这种铤而走险、胜负参半的极端手段,而是离开国都南去,找忠于自己的南方部族,伺机集结武力返攻国都,夺回失去的从前。可惜他的身体顶不住了,一切计划最终落空,舜帝孤单无助地死于荒野,没有人知晓他坟墓的具体位置,就像没有人知道他的死谜一样。各种各样的猜测都将不是最终结论,就像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时所发出的感慨:“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舜帝死得不明不白,凄凄惨惨,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的神秘去世,不免引起人们议论纷纷。不过大禹非常善于搞思想工作,而在生活上得到了一些实惠之后,人民通常也乐于健忘。华夏史上第一桩可疑的帝王死亡案,就这样在沉默中无疾而终。
  舜帝被草草埋葬在潇水源头的“九嶷山”阳坡,煦暖的阳光照着这个曾经在河滨制陶、雷泽打鱼、人们追随他如同河流归纳海洋的长着两个瞳孔的矮个子帝王(一米四五)。舜帝临死心中最怀念的会是什么呢?也许他多么想再次爬上那高高的粮屯,接近蓝天,去为爸爸瞽叟装订被风儿吹坏的顶子。那时候他是一个健康透明、年轻爽朗的农夫。谁也不晓得舜帝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刻有没有后悔自己的从政生涯。
  传说,舜帝在位时饮食节俭,吃饭的甑盆连油腥味都没有,因此下面的官吏也都很节俭。舜用粗碗吃饭,端着瓦钵子喝汤,由于他带头不使用精美的器物,工匠们也不必追求制作精巧的器物。舜的法令简单易行,因而人们容易听从。舜要百姓作的事不多,百姓一般不会因为违反政令而被治罪。排除当年“舜逼尧”的可以理解的政治斗争不讲,舜的完美品德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楷模。
  舜帝的两位夫人,娥皇和女英,在舜帝死后哭得伤心欲绝,她们甚至未被允许亲临九嶷山舜帝墓地,而是在附近的湘水观望徜徉。作为国家的第一、第二夫人,蒙尘南荒,不尽的愤懑可想而知。俩人疯疯癫癫地乱跑,在湘水岸边抒发内心的悲哀,把自己感动得直哭,泪水滴答在青竹上,印出斑斑的痕迹。从此这种竹子就叫湘妃竹,也叫斑竹,就是今日BBS上各位“斑竹”大号的来历。
  后来,两位夫人痛不欲生,跳入波涛滚滚的湘水,化作湘江女神“湘夫人”。由于怨恨难平,湘夫人经常呼风唤雨吞云吐雾,致使船只不能渡过。秦始皇后来路过这里,很不高兴,命令刑徒三千一夜之间砍光了湘山之竹。
  舜帝的坟墓没有人祭奠,大禹没有参加舜帝的葬礼,唯一专程赶来的是舜的弟弟象。象弟弟从前看不起这个矮个子的哥哥,作磨着把哥哥填死在水井里。但是飞黄腾达的哥哥莅临帝位以后,宽宏大量,以德报怨,让象弟弟到政府里去拿津贴。象弟弟良心发现,自我谴责,便变作一头大象,在哥哥的墓地附近耕种。种出来的粮食,提交给守墓者作为护墓经费。后人在附近的道县立有“鼻亭”,认可这个弟弟送给哥哥迟来的情义。
  中国古代的美好时期被我们讲完了,这就是五帝依次统治的大同世界。“五帝”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所谓“大同”,就是没有国家没有阶级,“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养老),壮有所用(工作),幼有所长(抚育),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一个人人想多干活,睡觉不关大门的时代,令人痴痴向往的。人们过着男人耕种而食、女孩织麻而衣的朴素生活,没有战争,没有盗贼,没有焦虑,其乐溶溶,被庄子、孔子无限向往。这个小国寡民(准确地说没有国家,只有部族和局部联盟)的美好时代,上及神农,下至尧舜。
  而大禹接下来开启了略为低级的“小康”时代(就是现在我们正在全面奔向的),却开始有了国家的雏形。小康社会的特点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人人为自己,互相掐的样子,刑罚也多起来了,礼仪和奢侈也增加了。并不是接下来的四千年日子都算小康。只有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这些知名帝王统治的时代才算小康。可惜中国四千年的文明史,大同、小康的好日子,统共没有几百年。而且即便是在大同、小康这样的好日子里,也不是没有眼泪和叹息。
  (四)
  大禹开创了中国文献记载中最早的朝代——夏朝,时间是在公元前2070年前后,距今四千年前,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结束。这是现代学者运用天文学方法,以计算机求算出来的,所谓夏商周断代工程。但我们不得不把夏朝当作一个虚无的朝代。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除了文字记载,可以证实夏朝存在的考古实物非常之少,而且被解释的众说纷纾夏朝姓大禹的姒姓(念四),现在全中国还有七百人姓姒呢——也许这个可以作为夏朝存在的物证,哦,人证。但其实这也远远不够。我们不排除以大禹为领袖,当时是建立了一个若干部族的联盟组织,并且持续了一段时期,但这距离成为一个朝代或国家,还缺乏很多必要的构件。
  按照古文献记载,大禹的办公地点在河南中部禹县一带,有时候也去登封市,这里发现了两个含糊不清的古代小城堡,有很多古代河流交汇于此,是中原的正中心,是传说中大禹发号施令的地方。四千年过去了,这里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比如禹县就有了广播站和文化馆,全县普及了电影放映,还有人民医院、中医院、按摩医院各一所,当然一定还有若干洗浴中心的牌子竖在那里。这些都是文明的巨大进步,然而当年的大禹却都是享受不到的。大禹生活极端简朴,掌权之初,素朴作风不改,对外还保持低调,见到耕田的农夫必然致敬,经过村落就跳下牛车步行。但是时间久了,出于尊严的需要,他对排场和各种繁琐的礼仪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首先,大禹为刑死的父亲鲧修建了祖庙,让各部族人跟着祭祀。接着他准备奢侈一把,搞“几个九”工程: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又铸造了九鼎。这些都是传说中的东西。鼎能够起到跟天神沟通的作用,象征着大禹的铁饭碗万年不坏,作为夏王朝的镇国之宝,也显示王室的富强和政府的伟大。
  鼎的创意来自于煮小米。作为吃小米饭(粟)的民族,中国人非常熟悉煮饭的锅子(陶罐子)。陶罐子架在火塘上,必须用三块石头架起来,下面放柴禾,才能炊煮。后来,人们观察了孕妇,在陶罐下面捏出三个袋状的足,叫做鬲,可以自己把自己支起来,就不用三块石头了。鬲的袋足浑圆饱满,孕蓄着奔放的情感,有女性胸脯那里的曲线美,是煮饭的工具也是人们崇拜的对象。缺点是这三个袋足煮完饭以后,干粥渍在袋底出不来,没法刷锅,并且浪费粮食。
  于是人们又把鬲的三个袋足变成三个死心的脚,这也就是鼎了,是完美无暇的煮饭之具和国家神器了。
  当时的鼎都是陶制的,大禹想超越他的时代,作出一个青铜鼎来。怎么铸鼎呢?首先要弄出模范来,当然这个模范不是投票选举的。模是一个东西,范是一个东西。用泥捏出一个鼎的雏形,这就叫做“模”。把模用火烘干,使它变得硬梆梆的,再拿小凿子在上边雕刻出动物花纹,比如长着巨睛、大口、独牙、犄角、利爪的饕餮。
  下一步是用好一点的泥制作“范”。一般使用粘土,加水反复揉和,里边加上谷糠,防止开裂,最后揉成一张方饼状,啪地一声掴在刚才的泥“模”外侧,这就是“范”。让“模”和“范”亲密接触,范于是获得了模的外形的information。
  刚才这是外范,下面做内范。只要把泥“模”刮掉外表一层,就是内范了。把内范放在外范的肚子里,二者之间形成了空隙,这空隙正孕育着青铜鼎的造型——仔细想象,是不是这样!没错的。我们的古人真会琢磨啊,来回折腾。
  接着,有人把一大坩锅热汤端上来——就是明晃晃的一千度高温的液态青铜汁。把青铜液缓缓倾倒进外范与内范的间隙里(这个事情最好让手稳一点的人去干),于是大鼎一次浇铸成形,放凉了以后,打磨打磨就行了。(这些都是简要言之,实际上很不容易,比如作一只青铜钟,其实需要一百块外范、内范组合起来浇铸,且外范相互之间不能错位——这个技术在商代中期才成形。)
  九鼎神秘、诡奇、高贵,鼎身还可以铸出铭文,记录一些歌颂功德的话,考古学家往往根据这些字来推知历史——但大禹这个时代还没有文字,工匠和考古学者们都可以省一省心。美丽的绿松石也可以镶嵌在鼎身,比如说老虎纹的眼睛就用宝石。大禹雄浑肃穆的九鼎,活脱脱地一溜排列在宫殿的台基上了。这九只集中了全国物力和高科技的传国宝鼎,一直流承传袭了两千年,被若干朝代争夺,经过不同品性的手,沾上不同种族的血,阅尽沧桑变化,直到秦始皇时代才把它们全部弄丢。不过,从考古挖掘上看,迄今我们也没有找到任何一件夏朝的鼎,哪怕再小一点的青铜器皿也没有。夏朝其实还没到青铜时代,还没有青铜器。大禹铸九鼎并不属实,只是后人的传说而已。
  (五)
  如果你有幸在大禹的时代旅行,感受就会同《西游记》里一样:师徒们走着走着就遇上一个小国——女儿国啊,狮驮国啊,乌鸡国啊,什么的。这国只有一个小城,却也有国王。如果你问这国王向谁汇报,他们就说如来佛祖。但如来佛祖是谁,他们又都没见过,更遑谈收到其具体指令。大禹时代的中国就是这样的。很多土围子的“小国”,每个“小国”名义上都尊崇着整个王朝的王——大禹,可是大禹日常并不管他们。而且当时没有电视收音机和报纸媒体,交通也特难办,大家对大禹,慢慢地隔膜了,也变得向对如来佛祖那么遥远。
  于是大禹准备召开一次全国县级以上干部会议,加强自己的说服力,同时展示新兴王朝那些虚无缥缈的宝鼎以及传达很多重要的事情,地点就在河南登封市境的涂山。参加会议的据说有一万多个小王国领导者,我们可以借用后世的术语叫他们诸侯。具体诸侯国名史书记载不多,姑且你就认为它是乌鸡国、狮驮国、女儿国什么的吧。一万国诸侯这个数目也并不夸大,他们都是各地原生态的部族发展起来的,其中很多不受大禹的直接控制,虽然名义上发誓效忠大禹“王朝”,但最多是一种松散的联盟性质。大禹实际直接管控的地面,不过是河南省中西部直径不超过一千华里的圆圈。
  在一个朝霞染红了天空、白露洒满了大地的清晨,繁花开遍了涂山之阳的山岗。从四方赶来的万国诸侯,手捧美玉和丝帛,熙熙攘攘地团聚在会议现常国家司法部长“皋陶”先生还为这次盛会准备了歌舞表演——所谓的“箫韶”:动起来如鸟兽翔舞,凤皇来仪,击石为节,踏地为歌,伴随着演员的呼号和强烈的乐器打击,演员们披着蓑衣、露着肩头、拎着石耜,以再现的形式表演了大禹治水的生动场面。接着,一拨手持干戚羽毛的兽皮武士换上来,重演了征三苗的武功,显示出夏王朝的威武雄壮。皋陶又走到演员中间,手握古代话筒,撤开老嗓,带头领唱:“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等等等等,意思是我们的国家元首英明啊,其他当官的也不错啊,庶民们都实现小康啦!伟大哈!哇哇!
  远方诸侯欣赏了这声情并茂的乐舞,对中原先进的衣冠文化赞不绝口,不得不佩服大禹领导有方,纷纷表示强烈拥护大禹中央的路线方针和行政决策。这时候,大禹出现了,带着天子的威仪,迈着禹步,和各方诸侯特别是曾经并肩战斗在抗洪前线的老战友们,一一亲切握手。大家伸出两万只手掌等待,欣慰地看见大禹长得比从前胖了。
  大禹走上主席台讲话:“我号召黄河长江两岸同胞,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全国各地诸侯,要在中央的统一布署下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经济。为了维持国家办公费用和公用设施建设,我还要首次公布向诸侯每年征收贡赋的种类和数量。”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愿意遵照执行,不打折扣,积极纳贡。
  接下来,司法部长皋陶先生又公布了专门用以对付这些诸侯的刑罚。皋陶说:“诸侯方伯都要敬禹之德,听从约束,不如言者,刑从之。”不听大禹话的就等于犯法,犯法的处罚共分五等。首先是墨刑,就是在脑门刻字;其次是劓刑,就是割鼻子。这两样都还较好忍受。剕刑,即砍脚,这个在夏朝比较流行,带来生活后遗症严重。宫刑,即男子割掉生殖器,女子幽闭(具体细节不雅就不说了)。大辟,是死刑,或绞或砍。皋陶说:“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幼孝老寡和神经病患者,或者由于对法律了解不多,以及偶然遗忘者,量刑时候可以略为放宽。有钱的大款,也可以花钱减刑。”皋陶又介绍了他所主管的国家监狱——夏台的构造,以及杀威棒、钩子和老虎凳等刑具的功能。与会诸侯看了这些图片,吓得抬不起头来,纷纷骨朵了嘴装死。
  涂山大会,是一个胜利的大会,前进的大会,开拓的大会,充分发挥了巩固禹王政权的职能。随后,皋陶宣布早饭开始,诸侯们才从战战兢兢中缓过神来。他们看见绚烂耀眼的九鼎(其实没有这个九鼎,有也是陶器的)装着各色动物的熟肉,冒着香气搬出来了。大禹和大臣、诸侯们列鼎而食,伴着打击乐器,一起吧唧着嘴,有节奏地咀嚼,四千年前伟大夏朝的人生幸福终于全部实现了。
  (六)
  这位司法部长皋陶先生,资格很老。他原本是舜帝的铁哥们,舜帝喊他“阿陶”,命他做司法部长。但后来他却改变立唱—原因不得而知——成为大禹的追随与鼓吹者,并运用司法手段捍卫着大禹的神圣地位,用再现大禹功绩的乐舞熏陶着人们的忠诚思想,表现得极其夸张肉麻。大禹作为回报,给了皋陶很高的优遇。大禹在大会小会上都讲:“有一天我作古了的话,继承我们夏朝事业的,除了皋陶还有谁呢?”
  满面喜色的皋陶同志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不过死神却错敲了他的房门。在一个莫名其妙的场合,他很不情愿地撒手人寰了。出于诚心诚意的补偿或者是掩人耳目的作秀,大禹把皋陶的后人封到英国(但不是大不列颠)和六国(安徽六安),地点都在安徽合肥附近,在那里当小诸侯。
  老资格的皋陶死了,轮到的是F4之伯益。伯益是凿井英雄,在治水和征三苗战役中,一直充当大禹的副官,功劳冠于众人,贡献也仅仅次于大禹,是F4中仅次于大禹的第二号人物。大禹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他,只好把他指定为候补天子,诏令伯益任政,就是负责国务院工作的意思。
  这时候,当年治水的F4黄金组合开始分道扬镳:自从F4的老大——大禹,当了天子,老二“鸟蛋之子”子契和老三“种地英雄”后稷,就自觉如履薄冰。终于他俩顿悟了,看懂了大禹集权的心思。这俩人懂得与时俱退,为了不给大禹家族捣乱,就主动卷着行李赶奔东方、西方各自的封国去遁身远祸。老四伯益看着他们的离去,犹豫了好一阵,最终还是留了下来,小心翼翼地做好国务院本职工作,与大禹保持不即不离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大禹觉得伯益办事,我还是基本放心的。不过暗地里还是仍在培植自己的儿子启的势力。
  作为享有盛誉的水利专家,大禹和伯益对中国的国土了如指掌。又由于与中下层人民交流比较多,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抓得比较准,政策比较到位,民生出现小康的征兆。在位十年后,大禹想到东南方去巡视,亲眼鉴赏自己的工作成果。四处周游是他年轻时候的习惯,顺便可以向四方诸侯提醒自己的存在——从前大舜就是忽视了这一点。
  和往常一样,许多诸侯都要随行。当时的交通工具相当简陋,不论是车是船,乘坐起来都很不舒适。一路上只有大禹一个人兴致勃勃地指点江山,别人全都一声不吭,愁眉苦脸地旁听。刚到淮河,就有人开始抱怨。过了长江后,很多北方人不习惯坐船,都上吐下泻,并且有两条大鳄鱼(书上说是龙),各自从一头把船给扛了起来。船上众人脸色煞白。看到这种尴尬的情况,大禹认为诸侯和鬼神都在存心和自己过不去,非常不满。他大喊:“我是天子,谁敢把我怎么样1大龙闻言,这才摇着尾巴晦气地走掉了。
  看到这样不吉祥的预兆——这是上天在提示大禹阳寿将尽了——一般名人临死前都会有这样的,岳飞死前渡江的时候,也有大鱼来掀舟捣乱。大禹心情郁闷,忽然想检验一下诸侯对自己死后的忠诚度。于是下达命令,天下诸侯都要在某月某日到浙江绍兴地区的茅山来朝拜自己,先到者有赏,后至者必罚。
  消息传出,四方诸侯人心惶惶。多数人都知道大禹的脾气,搞技术的人比较爱叫真,于是纷纷牛不停蹄,千里万里日夜兼程,一边走,一边在心里骂:“动不动就开大会,想把我们都累死啊1
  到了规定的日子,几千名气喘吁吁的诸侯济济一堂,手里个个举着进贡的方物(土特产),一般是细葛的布、牛的尾巴、鸟的羽毛、大象的牙、犀牛的皮、磨刀的石头、制弓的木材、乌龟的壳,都是奇奇怪怪的东西,以及玉石、珍珠、丝绸,还有的拿着桔子、柚子,甚至拎着一桶植物漆,景象颇为壮观。大禹为严格起见,逐一点名,发现只少了防风氏一人。又过了好几天,防风氏才姗姗来迟。其实这家伙就住在不远的浙江德清,不应该来晚。大禹斥责防风氏目无尊长,不受约束。防风氏解释说自己临时有事,迟了两天没什么大不了。大禹见他不服气,就当场命令把防风氏拉出去砍头——准确地说,是“杀而戮之”。杀是把人弄死,比如使用绳子勒,戮是把死者的脑袋切下来示众。总之,并不是直接把活人砍头。以当时的石头斧子,想一下子就把活人头砍下来,还不那么容易呢。
  据说防风氏是个巨人,一节骨头就可以装满一辆车。如今绍兴市西五十里有“刑塘岭”,就是杀防风氏的地方。防风氏以迟到这样微不足道的罪名被处死,过去还没有先例,其他诸侯见了都浑身发抖,从此不敢拿眼睛直视大禹。防风氏的部族闻讯很不服气,为了给主子报仇,在树林中埋伏起来,不料被大禹的保镖们打得七零八落。防风氏的人惊惧万分,自知死罪难免,遂调转矛头,戳穿胸膛而死。后来这个部族的人胸前都留了一个碗口大的洞,叫作“贯胸国”。贯胸国的贵人出行,仆从拿一根竹竿,从胸洞里穿过去,抬着他,倒也省去了制做轿子的麻烦(这是《山海经》上的记载,你不信我也没办法)。贯胸国大约就在浙江一带。
  接着,大禹在茅山以王者的气魄发号施令,依照上次“涂山大会”规定的上贡Quota,逐一核对诸侯们的贡品,缺的回去补,多的给奖励。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次绩效考核。各路诸侯战战兢兢地领了赏,把禹王看得好像神灵一般。茅山从此被称作会稽山。“会稽”一词就是“会计”的意思,登账、核对。
  也许是防风氏的冤魂作祟,会后大禹马上就病倒了。当病情迅速恶化,大禹便把伯益召到身边,嘱咐他丧事一定要从简,说完就这样陨落了。大禹直接被埋葬在会稽山上,按照当时的习惯,不起坟头。坟坑也很浅,才七尺,弄不好就会被地下水浸了。随葬的只有三套衣服,棺材用桐木制成,厚度三寸,实在薄埃作为一个水利专家出身的大禹,对生活待遇和死后环境都看得很轻,他的坟墓没有霸占人民的庄稼地,也没有造出一大片青松茂佰的陵园,而是在坟旁听凭别人耕地翻垄,种植庄稼,真是难能可贵。他的坟就跟如今乡下老农造的坟,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不如现代老农有个坟头。
  在大禹死后的三年丧期里,伯益担任见习天子,履行治理国家的责任。伯益这人也是技术出身,善于驯鸟驯兽,所以曾担任舜帝的驯兽驯鸟员,后来升任林畜部长,因佐禹治水凿井有功,被赐姓嬴(音蝇)。嬴的字型是燕子飞翔的样子,因为他奶奶吃过燕子蛋,他是鸟蛋之孙,而秦嬴政就是他的后代。据说他还懂得鸟兽之语,《山海经》也是他写的(不过当时并没有文字)。伯益为人忠厚,当了三年见习天子,忙于处理政务而忽视了拉帮结派。到了三年末尾,他准备接受大臣和诸侯的推举,自己躲到国都登封市境的箕山上等消息,满以为大臣会来朝见自己,劝他正式转正天子。没想到大臣都跑到夏启那里去了,人们不讴歌伯益而讴歌夏启,推举夏启作了天子。
  夏启是大禹的儿子。消息传来,伯益感到很失落。他的大儿子“大廉”劝他说:“我以前请人算卦,说咱家必然兴旺发达。我们嬴姓迟早能得到天下的,只不过不在我们这几代而已。父亲您别太难过了。”
  伯益叹了口气,点点头说:“这些年来,大禹的儿子夏启拼命游说大臣,笼络诸侯,培植私人力量。作为大禹的老部下我又能怎么办呢?难道我也拉起枪杆子跟他抢位置吗?岂不有愧于大禹的在天之灵?”
  后来的事情在史书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记录,一种是伯益果然拉起枪杆子跟夏启对着干,但是夏启已然羽毛丰满,武装逮捕了伯益,把伯益杀了。伯益的族人向东、北、西三个方向逃窜,后来大部转移到了陕西省,成为了嬴姓秦人的祖先,并且真如算卦者的预言,在两千年后兼并战国诸雄,统一六合,建立大秦朝。
  史书上的另一个记载则是伯益没有造反,也就没有被杀头了,他乖乖地交出了办公室钥匙,回到山东鱼台的封地养老。他的族人后裔环渤海而居——渤海因此被称为瀛海,因为他是嬴姓。后来嬴姓多数迁至西方,最终创建秦朝。
  两种记载的最终结局都是一样的,历史虽然会掀起一两朵小水花作为某人被砍弃的头颅,但流淌的大致方向不会改变。
  (七)
  大禹的儿子“夏启”有着传奇的诞生经历,需要我们来补叙一下,并且他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的见证和结晶。事情要回到大禹当年疏通江河的时候。那时大禹经常外出,缺少一个生活女秘书来照料他。一天,他正在安徽怀远县一带挖泥,看见一只狐狸精——我只能这么说了,因为它有九个尾巴。这只狐狸精说:“附近有个地方叫台桑,是我们这里的欢乐谷。未婚男女以及不想结婚的人,都到这里来碰运气,你们不要去吗?”
  大禹干活也乏累了,很想去找找感觉,就跟着狐狸精来到欢乐谷。嗬,三五成群的裸男浴女正在水边浪花里嬉戏调笑呢。你赠我以芍药,我答谢以彤管,男跑女追。岸上的桑阴下,还发生着男女不正当关系(在当时属于正当)。大家痴叫娇笑,旁若无人。大禹脸红心热,一抬头,却见有个妙龄妹妹正抱着一根细细的桑树干,一边扭着身子跳钢管舞,一边朝他放电呢。
  大禹正在发楞,狐狸精跑过来说:“我给你介绍一个好的,是涂山氏的大美女。快来看。”大禹一看涂小姐正迎面走来,穿着一件古代吊带儿,两颗黑而明亮的眸子,像琴弦上跳动着的音符,举止优雅迷人,步行若淙淙流水,大禹呆若木鸡。涂小姐一个秋波投来,目光暖暖的,笑意甜甜的,挑逗是明显的,晕菜是必然的。大禹胸火狂躁,舌头变的踉踉跄跄,柔情飞的恍恍惚惚:“你……你你……你愿意成为我我我的野蛮女友吗?”
  在狐狸精的撮合下,大禹于“台桑昼总会”(这个欢乐谷的名字)和涂小姐温柔缠绵起来。树上的鸟声关关地,互相应酬着,俩人在树下甜蜜地忙碌着,偶然冒出几句互相谁也听不懂的方言。大禹比划了半天,介绍了自己所在的F4组合,有着体面的收入,还经常出专辑。涂小姐一看他“耳有三漏”,可以装三个耳环,确实是演艺圈的,于是兴奋地表达了和他一起去看流星雨的愿望。这件事情被后来的大诗人屈原记录在《天问》一诗中,并且骂他们未经履行结婚手续就“通之于台桑”属于不道德行为。其实屈原不懂古来的传统,当时在欢乐谷找情人,不用办手续,好一段儿还可以分,可以换,所谓“奔者不禁”,一直到春秋时代都是在这样。而且,大禹他俩也议论了结婚的事情,但这需要涉及双方部族家长,纳礼迎娶,很麻烦的。而大禹的日程表又很紧张,急于要去南方其它地方挖泥,于是就在两人happy之后,独自离开了。
  涂小姐很迷恋这个北方来的大个子,坚信这位梦中情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的。她经常跑到涂山南麓去等待她的情人大禹,还唱情歌道:“候人兮猗~~~”就这一句,来回地唱。史学家说这是我国最早的南方情歌,实际上就是等候人的意思——等人矮~,等人矮~。一遍遍地喊,好像小公共汽车在街上拉客。婉转起伏的结尾旋律,抒发了涂小姐强烈的思念之情。
  不久,涂小姐发现自己怀孕了,正在急躁,大禹果然在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大禹身披金甲圣衣,领着挖泥的弟兄,找她来补办结婚手续了。他们在双方家长的主持下,把一只葫芦切成了两半,各自舀了酒,一人一瓢,喝了交杯瓢。两人把瓢合在一起,凑成一个葫芦,象征着互相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大禹的新婚生活十分幸福,可惜只是持续了短暂的四天,后来大禹就经常夜不归宿,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小姐在家枯等,极端无聊,她所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着老公一起去挖挖泥。这天她实在忍不住了,就偷着跑到大禹的工作现常结果看见了大禹的一桩“糗事”。糗事就是不好的事(糗念囚三声),具体是什么糗事呢,这我不能杜撰,我只能引述前人的杜撰,说大禹变成了一头大狗熊,吭哧吭哧地撅着屁股在那拔树(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涂小姐看了非常恼恨,心说我怎么嫁给了这么个畜生。于是伤心欲绝的她掉头就跑。
  大禹追上来,拼命向涂小姐道歉。涂小姐哭着说:“如果道歉有用的话,那还要警察干什么呢?1
  大禹惊呆了,双目饱含盈盈泪水:“我们之间的爱情,不是比什么都坚固吗?”
  但是涂小姐就是不原谅——我想她一定是看见了大禹非常不好的事,不止是变狗熊,应是比这更糗更糗的事*—也许是发现大禹在撒谎,他根本不是什么“金甲圣衣F4”,而是一个脏兮兮的挖泥的民工嘛!哪出过什么专辑,总之涂小姐被气哭了,她调头猛跑。突然,晴天一声霹雷,大雨倾盆落下。涂小姐在雨中化成了一块巨石。大禹跑上前对着石头说:“既然你不肯当我的妻子,那就请你归还我的儿子。”
  于是石头爆裂,中间蹦出一个光屁股小孩,这就是启。启就是裂开、开启的意思。大禹抱着孩子,哭哭啼啼地回去了。这件事情反应了母系社会残余势力与父系势力的斗争——虽然有一些人开始结婚建家,但男女双发谁是主导,还在干仗中,比如这里为了争夺对子女的拥有权,就互相打了起来。最终大禹赢了,把孩子从母家带回了都城登封市,而这一时期,也已经是父系社会占了绝对优势
  如今,安徽怀远县的当涂山上还有“启母石”,形神兼备,以及附近还有香烟缭绕的禹王庙。财产都集中到禹王那里去了,这里只剩了块石头。这个可怜的在山顶唱情歌的女孩,最后失去了一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女生不要去昼总会找情人。
  (八)
  夏启长大以后,通过前文所述的非常手段,赶走了伯益,接了大禹的班,开创了“父传子、家天下”的传统,自称“夏后启”。夏朝天子一般称作“后”,有生育、祖先的意思,比如蚁后,总之是辈分老高的。
  夏启即位之初,脖子上戴着一串绿松石的珠子项链,在河南禹县北门外大集诸侯,祭祀了黄帝、颛顼、鲧先生和大禹等知名先祖,然后大摆宴席,狂饮奢食,作乐兴舞,极尽豪华,为自己博得了“爱好声色、耽于享乐”的美名。与会代表中有一个来自陕西户县的“有扈氏”(念户),可能是在酒菜里吃出了苍蝇,非常不满意,表示了造反的心声。其实这家伙是夏启的族内老哥,觉得夏启不配当天子,于是口出怨言。夏启怒不可遏地对臣下说:“一个老哥尚且不能号令,何以号令天下诸侯?朕将御驾亲征,你们谁也别拦我1于是他大起六军,西讨有扈国。
  从洛阳地区,西行四百多公里进入陕西西安地区的户县,这段路程我花了四个小时开车走过,夏启恐怕要走四十天。一路上地貌渐走渐高,千丘万壑,进入黄土台原,台原被流水割成一块一块的豆腐。不过四千年前夏启看到的应该不是这样的,当时豆腐尚是一大整块,上面全是沃土丛林以及少量田野。但随后几千年的垦殖毁坏了台原顶表的野生植被,河流于是直接切割在黄土上,慢慢冲出千万沟壑。这一下子就完蛋了,河水从沟壑底下流淌,不复经过台原之上,台原上边变得缺水干旱,庄稼没法种了,树都见不到几颗——就是张艺谋拍的西部电影《红高粱》那样子。黄沙掩盖,有羊没草,只有大风从坡上刮过——还有他的牛跟着他(这是家里的最值钱的不动产)。
  夏启的六军(也就五六千人)风尘仆仆来到陕西,交战之前,夏启感到有必要向部队申明纪律,因为他的军队都是各部族临时出人凑起来的,尚不是统一的国家军队。于是夏启召来六军训话:“有扈氏罪大恶极,不执行我们的日历,侮辱了‘金木水火土’(人怎么会侮辱‘金木水火土’呢?不懂,也许是破坏生态平衡吧)。我夏启奉天之命,进行讨罚。”在解释了自己兴兵的“正义”理由之后,夏启接着杀气腾腾地警告六军们唯命是从:“你们作战的时候,战车左边的弓箭手不向左方射箭,战车右边的长矛手不向右方刺矛,就是不服从命令;驾马的人干涉与战马无关的事务,也是抗命。勇敢者,将在祖先的灵牌前得到赏赐;不服从命令的,就地处决。你们不要怀疑,朕会亲自主持惩罚,一个都不会放过。”
  六军吓得一吐舌头,不寒而栗。夏启的讲话声色俱厉,似乎不是好人。其实当时没有扩音设备,夏启这是没办法。给部属们训话全靠嗓门大,所以我们应该佩服夏启。嗓门大,下属害怕,就不敢造次了。估计夏启也专门训练过。练习一,是取新鲜生鸡蛋一枚,外壳洗净,放入口中,缓慢吞下,然后再缓慢吐出,反复不已。此练习主要为扩大嗓子眼宽度,使得洪亮的声音畅通无阻。练习二,取石锉刀一把,张大嘴巴,用力锉咽喉边缘,每天坚持三到四次。这样声音嘶哑刺耳,凶巴巴地,造成极大的威慑力。(不建议模仿)。
  夏启在喊话中还提到了战车,这是工程师“奚仲”的发明,由两匹马拉着一辆独辕车,上战场尥着蹶子跑,这是一种新鲜有趣而且生猛的玩艺儿,有两个木轱辘。战车是怎么发明的呢?把牛车换上马就发明了。中国人知道马比较晚,马是从西方传到夏朝的。
  商代的战车
  西方也有战车,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有世界上最早的战车,最一开始是实心圆木板的轮子,尚无幅条,用驴子拉车。驴子跑起来是很倔的,恐怕组不成阵列。后来很快过度为马拉辐条战车。
  下面说一下夏启士兵的装束,由于当时尚没有青铜,也就没有铠甲,甚至没有皮甲,而是使用一种叫做“石护肘”的防护设备,是石头打磨成的套筒,要趁少年时代套在手臂上,随着身体的成熟而与手臂长成一体。战斗时,把它举起来拦挡敌人的砍杀。一般勇士的石护肘上白痕累累,说明它的主人曾举着它多次参加凶狠的战斗,我曾经在博物馆里看到过一件这样的石护肘。作一名石器时代的战士,需要很大的勇气。当时的箭头是石制的,穿透能力和放血效果不佳,所以要挨上好多箭才死。有一个出土的青年男子肚子里竟有十余枚石箭头,攒了这么多才死,真是了不起,中间一定很疼。为了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疼痛的样子而吓一大跳,估计当时很多战士还戴上假面具(就像非典时期北京人戴口罩,起到自我镇静的作用)。真的,如果让我戴着树皮制作的假面具在战场上冲锋,我会胆子大一些。
  夏朝第二任天子夏启Vs.族内老哥有扈氏的大战,史称“甘之战”,因战斗地点在陕西户县南郊的甘地而得名。此役双方死伤惨重:“飞石索”投掷的石球打烂了很多人的鼻子,藤木盾牌被石斧砍成了烧火的劈柴,因为砸得太卖力气而断了头的石锤与被砸瘪的人头相映成趣,由于牛筋不结实而断了的弓弦来不及更换新的,它的主人就被群集而至的敌人扎死,手里还兀自摸着腰间那根备用的弓弦……石器时代的战场特点一目了然,就像地震过后的倒尸,一切都被石器砸得扁扁得,贴在地上,血肉模糊,无从辨认,象饺子馅。而未来青铜时代的战场,躺在地上的人则类似一堆蜂窝煤——这是穿刺类兵器“戈矛”造就的效果。青铜的兵器,都是穿刺类的,因为青铜质地脆,易断,不适合劈砍,只适合扎,把人扎得都是窟窿。铁器时代的战场则像收割后的庄稼地,很多麦穗和麦杆分了家,因为铁器的大刀坚固且韧,可以劈砍,断其人头和胳膊腿。至于现代的战争那就仿佛海滩度假的人了,躺在地上看不出什么伤口,只是湿漉漉地淌出什么液体来。
  “甘之战”,有扈氏被夏启的正规军打得尸横遍野,封国也亡了,有扈氏的子民都被罚做奴仆,担任牧猪的工作。这其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让失败的敌人在劳动中发挥余热,就像蚂蚁把战败的对手拖回洞里派苦力。
  担任牧猪的工作
  夏启打败了“侮辱金木水火土”的他老哥有扈氏,发现他的老弟(一说是幼子)“武观”又来侮辱他了。
  武观是个大嘴巴,开会的时候喜欢吐唾沫,不讲礼仪,马马虎虎,被他爸夏启放逐到河南滑县改造。武观大为不平,就蓄集力量,三年之后通电全国,宣告武装闹事。夏启派“彭伯寿”带兵征剿。这人据说是黄帝时代老不死的彭祖的后代,有些仙术,他跨过黄河,把武观的乌合之众打得四下飞蹿。武观只好认罪投降,被带回都城交给夏启处理。
  虽然武观低头认罪,表示再不吐唾沫了,但夏启对他终不放心,还是把武观杀了。各地诸侯听说夏启对自己的亲儿子都这么铁面无私,无不老老实实地前来朝见。夏朝就这样在兄弟子嗣相残的腥风血雨中建立了起来了。
  嗯,在帝王之家当亲戚,真是动辄丢掉小命啊,因为老虎不喜欢群居。
  (九)
  夏启死前没有征求别人的意见,不管大家接受不接受,直接把帝位传给儿子太康。太康马上以实际行动证实了世袭制的弊端:从小长在富贵之家,娇生惯养,好吃懒作,沉湎声色,不通人情,不理政事。他把国都迁到河南巩义地区(今洛阳一带),行为越发放荡——甘酒嗜音,峻宇雕墙,还时常到远离国都的地方去打猎,大臣们的劝阻都被他当作耳边风。
  太康肩膀上扛着一个棍子,嘴里叼着一个野鸡骨头,外出打猎。打猎,是古代最能体现男人魅力的户外运动,而且欲罢不能,那就像推着小轮车在超市里采购,狗熊啊,大象啊,犀牛啊,都被打死了往小车里装,喜欢什么野味,就打来装在车里,不管吃得下吃不下。那时气温比现在高两三度,中原也是亚热带气候,保存着大片的森林沼泽。这个购物狂太康可以看见猩猩、大熊猫、大象、竹子和孔雀等热带生物自中原地区徘徊。
  太康嘴里叼着鸡腿骨头,骨头上凿有两个孔,这叫做骨笛,内腔还安装有一根可以推拉的带杆活塞,可以变换音阶,从一头吹起来招引麋鹿,是乐器笛子的原形。(中国后来的笛子也都是竖着吹的,引入西域横吹的笛子之后,传统的竖吹笛子就改叫箫了)。
  太康吹着这个骨笛,推着小车,背着一杆“猎枪”,顺着洛水一路南行,越走越远,跟大象、犀牛捉起了迷藏,过了一百天还没有回来,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大象吃了。朝廷群龙无首,大臣惶恐不安,有识之士都预感要出大事了。
  这时候,也有一个人正带着他的部族,挎着弓箭,从东边向这边移动,来捕获洛阳地区的猎物。这人就是射日英雄后羿的后代,武艺精湛,箭法高明,给自己取名夷羿,这是出于追星的需要,因为他也是后羿的fans。不过人们也管他叫后羿,这是不对的,而前边射日的那个准确说应该叫“羿”,而不是后羿。到底该怎么叫,实在是乱*—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弄乱了。鉴于现代人已经习惯了把那个射日的叫做后羿,为了便于叙述,我们就把这位后出场的先生叫做“Junior后羿”——小后羿吧,简写为“Jr.后羿”——好比“布什”和“小布什”。
  Jr.后羿,肩上斜挎着弓箭,面色冷傲。他的脑袋上是一个朝天的发髻(类似麻花辫子),髻身套着一对野猪獠牙的“束发器”,骨制的小管子串成项链佩带胸前,此外脖子上还挂有龟和鸟的玉石,双臂则套着十几对白色黄色的陶镯,腰上缀着一副甲囊(类似行军水壶,是两个乌龟壳面对面用皮条缚合而成的),甲囊里存着几枚铜针和古代打火机。这是东夷族人典型的装束,非常之酷,头上还垂着一条随风飘摇的束发带。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阳光,像野兽的爪子,搭在Jr.后羿焦灼的肩膀上,他一路向西而行,盯着天空,闷声不响。他身后还跟着“武罗﹑伯姻﹑熊髡﹑龙圉”四大护法,还有一个叫做“寒浞”的副官。这群在东夷族享有盛誉的人,此刻正从山东赶往中原,目的是把耽于游乐、不得人心的太康堵在返回都城的路上,以便控制夏朝都城巩义。
  这时,昏聩的太康打猎尽兴归来,已被Jr.后羿定罪为“侮辱了金木水火土”(跟从前他爹夏启定给别人的罪名一样),拒住了太康的归路。Jr.后羿及其四大护法剑拔弩张。太康不得已,只好叼着笛子向东南流落,跑了两百多公里,横穿河南省,到了东部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筑城住下,最终也死在那里。此地后来就叫做太康,现在还有,就是河南省太康县。河南太康县是个有历史的地方啊,最近,他们县的公路干部们还在“唱响吃亏歌,永葆先进性”的集中教育,此外,他们的电影院还着了火。
  四千年前的太康家里也在唱歌。太康的老妈和五个弟弟,站在都城外的洛河边上,还等着太康回家呢,却一直不见人影。出于埋怨和悲伤,他们创作了五首诗歌,称颂大禹的功绩,批判太康的懈怠,很多人听到都感动得哭了。这就是所谓“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内作色荒,外作禽荒。万姓仇予,予将畴依?┉┉弗慎厥德,虽悔可追?”意思是我爷爷大禹很牛气,当了一万个诸侯的长官。我爸爸夏启也不错,杀了好多族里的人。可是我大哥(太康)不好好干活,内亲女色,外迷打猎,一万个诸侯都仇视他。现在又轮到人家东夷人牛叉了,咱后悔又有啥办法阿!
  不争气的太康被赶跑了,Jr.后羿却变得谦虚起来,觉得还有很多势力在支持大禹的后裔,自己不便立刻接管,就把太康的五个弟弟叫来,从其中挑选了一个带有领导模样的,立为中康,做大夏朝的第四任天子。Jr.后羿说:“我是坚持夏人治夏的,你放心去继承你哥的遗业吧”。
  中康实在是个很康的家伙,连傀儡都当不好,上天也给他捣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有记录的日食:太阳被天狗咬去了脑门。这就是《尚书》中说的“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老百姓被这奇异的自然现象吓得到处乱跑,人们纷纷敲鼓,想把天狗先生给吓唬跑了。其实这是没有用的,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太空里的天狗是听不见的。可是,这个好心好意的习俗还是被后代帝王们继承下来了,每逢日食,后代帝王们都要亲自击鼓,作出讨好太阳的姿势,还要往天上射箭,射天狗的屁股(其实这招有效,因为箭可以脱离空气飞行,譬如火箭就是这样的)。
  夏王中康,和后代帝王一样,也不是吃白饭的,帝王的责任最主要一条就是确保人间风调雨顺,这就要求他伺候天神们高兴(包括天神的日光灯——太阳高兴)。但是太阳却被天狗咬了,这实在是一个重大的事故,是夏王的失职,说明他的品德或者政策出了问题,导致天神用日食来警告他。夏王中康只好把这一责任推到了天文官的身上——就是羲氏﹑和氏。这两氏从黄帝时代起就世袭天文官的铁饭碗,饭碗端得久了,人就变成懒蛋,喝酒废事、沉湎淫乐,把日食给计算错了,没预报出来,致使中康未能提前做好敲鼓射箭准备。
  中康以此为理由,准备砸碎他们铁饭碗,征伐羲氏、和氏的封国,还喊出了“火炎昆冈,玉石俱焚;旧染污俗,咸与维新”的檄文口号,表示一定把旧风气捣碎。可是这次捣饭碗活动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出征的队伍乱打了一气,夹着尾巴铩羽而归。Jr.后羿知道了,认为中康不用再现眼了,已经足够笨了。就逼着中康把政权交给自己说:“你伺候太阳伺候不好,管束下属也不得力,打仗还夹着尾巴而归。还是请你出来一下吧,到外面去办手续吧。”
  中康又羞又愤,办完离职手续,就吐血而死了。Jr.后羿于是接起他的石钺(大斧子),把自己推上了王者的宝座,树起“有穷国”的大号。
  夏朝立国才不过三十年,就这样被东夷人接管了,真是富贵不过三代。大禹鞠躬谨慎,开创夏朝,夏启倨傲忘本,太康成为“烧包”,中康就只好下庄了——这是一个优美的正弦曲线,兴衰的自然规律。
  (十)
  等太阳养完了狗牙造成的伤,在下一个春天里射出金箭,被射中的地表尘埃又再度冒出绿色草芽,野花横空飞来,这个小小的星球又开始热起来了。
  Jr.后羿——东夷人,掌握了中原,却没有作巩固政权的打算,他仗着自己善于射箭,就不修理民事而淫于原兽。淫于原兽并不是和野兽上床,而是说Jr.后羿整日迷恋打猎,忽视安排人民生产生活。他最喜欢的就是欺负野牛,经常带着自己的一群人从四面鼓噪,把野牛赶向两行设置好的石堆之间,迫使它们顺着石堆的夹缝跑向险峻的悬崖,逼着它们从上往下跳。Jr.后羿则端着望远镜,欣赏动物们的悬崖跳水。除了欺负野牛,他也污辱狗熊。狗熊是一种很有荣誉感的动物,勇于表现自己,见到木桩就要拔出来,笑嘻嘻地举着等待记者拍照。于是Jr.后羿利用这个特点,派人砍出半人高的木桩,竖着劈开到一半,把木橛头插在劈裂处。一群狗熊跑过来了,争相骑在木桩上玩,拼命拔那木橛头,橛头一出来,开裂的巨木一下子就夹住了狗熊的小鸡鸡,疼的狗熊“哇哇~”乱叫,抹着眼泪使劲哭。Jr.后羿哈哈大笑。
  Jr.后羿还利用色情手段诱捕野鸡。他找到了一只鸡媒放在深山里。鸡媒就是鸡中的浪子,天天出席母鸡的party,突然一天被孤零零地揪到深山里,找不到鸡小姐了,浑身不爽,异常孤独,拼命叫唤——如果它不叫唤,Jr.后羿就在旁边学它叫唤。不一会儿,山上的雄性野鸡以为有别的公鸡来抢自己的“妻子”了,立刻怒发冲冠,跑过来和这个流氓搏斗,群起而进攻鸡媒。鸡媒以寡击众,肉搏得非常凶猛。Jr.后羿手持一个长柄抄网,从背后喊道:“我是警察,都别动!都给我freeze1猛扣翻网,一网扣上十好几只,满载而归。
  总之,Jr.后羿不喜欢跟人玩,更喜欢跟动物玩,乐之不疲。正当他在外边给鸡设套的时候,家里人也开始给他设套了。
  当时国家的官僚体系尚未完备,需要天子事必躬亲。Jr.后羿不问政事,只好委托别人。他放弃手下的四大护法不用,却重用副官寒浞(念浊)。寒浞是远古时代第一个奸佞小人,质朴的蕨类植物上的第一粒蚜虫,具备“谗慝诈伪”四种基因,是个心眼多多的坏蛋。他极力网罗党羽,广泛行贿同僚,慢慢拥有很大势力。最后他野心膨胀,收买了Jr.后羿的跟班,带着他们洗桑拿,建立了友情,然后唆使他们伺机谋杀Jr.后羿,阴谋夺权。
  哲人老子有句话叫做“得鱼忘筌”,意思是抓到了鱼却忘记了渔网,达到了目的却忘记了延续当初实现目的的手段。这大约就是说Jr.后羿呢。这一天,Jr.后羿正在拿着老子说的这个筌,在水里扣鱼。扣鱼的地方叫做桃梧,桃花灼灼烂漫,每一朵都足以让今生羞愧。Jr.后羿浑浑噩噩,沉溺在扣鱼的快乐里。
  他站在水里,把鱼筌举过头顶——这是一种很大的筐,但无筐底和筐盖,奋力向鱼多的地方掷过去,一下子扣住了很多鱼,花花绿绿的鱼儿被围在鱼筌里。Jr.后羿喜滋滋地,像一个贪财的人发现了很多钢蹦,跑上去查看,然后命令岸上的人向我射击——准确地说,是向鱼射击。
  大伙七手八脚地放箭,往鱼筌里边招呼。那些鱼儿被困在鱼筌里,一个也跑不脱,纷纷中箭,又被箭尾的丝绳拉上岸去。鱼筌里翻滚着“劈里噗鲁”快乐的水花。Jr.后羿在旁边趴着观赏,鱼们被射的哇哇大叫,他获得了审美的愉悦。刚要叫好,自己腮帮子上却中了一箭,是牛骨的箭头,带着一股中药的味道。Jr.后羿大喊:“唉,奇怪了!你们别射我啊1话音刚落,一千五百只疾利的箭矢像雨点一样同一时间扑向Jr.后羿,就像车轮溅起的泥点,Jr.后羿被封在泥里。河里凭空多了一个刺猬。
  Jr.后羿遥望了一下岸上的桃花林,春天的点滴激情,随着他扑通一声倒在鱼筌里,消逝得无影无踪。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鱼们突然有了一个大个子伙伴。岸上的桃花依旧还是那么多,那么多的说服,能不能回转一个人在错误的路上,向更远的错误去摸索呢?
  Jr.后羿被打捞出来以后,由于太湿了,人们准备把他弄干,于是进行了“烹”的处理。烹是一种煮肉的厨艺,也适用于煮人,但并不是简单把人扔到锅里煮。标准“烹”的程序是这样的:首先打开Jr.后羿先生的肚子,往里边填满配料——葱姜蒜枸杞。然后关上肚子,把Jr.后羿用芦苇缠裹好(做成木乃伊的样子——同一时间的埃及正在流行)。芦苇捆好了Jr.后羿,再涂抹厚厚的泥巴,以防Jr.后羿跑味儿。这才放入火中烧。熟了以后,去掉泥巴,把香喷喷的Jr.后羿肉体剥出来,放入盛了动物油的小陶鼎中,再将小陶鼎放入盛水的大釜中,坐在吐着火焰的灶上,熬三天三夜再取出来,吃时候加酱、加醋、加酒。好香!
  所谓“釜”,就是陶制的大锅,中间鼓,上面开小口,像个缸,是古代最流行的煮饭锅。
  时间差不多了,肉应该熟了。人们七手八脚从大釜里取出小鼎(鼎耳可以穿杠,把它扛下来)。打开小鼎盖子,小鼎里面装着Jr.后羿先生的肉,因为是清汤煮的,小鼎又密封了,所以其肉没有特殊滋味,全靠自然本味(人肉味),这不符合美食原理。所以旁边的灶上还煮着一个“羞鼎”,里面用野鸡、鹌鹑、骆驼峰、狐狸尾等特色肉种,熬制出滋味鲜美的调味羹。熬阿熬阿,最后熬出古香古色的阿香婆调味肉酱。吃的时候,把阿香婆肉酱抹到Jr.后羿先生的肉上,这是一种古代的Barbecue。
  后代所谓天子九鼎,就是用三个“羞鼎”制三种不同口味的调味肉酱,六个“镬鼎”煮六种不同动物肉。然后配在一起吃,一共九鼎。
  Jr.后羿已经熟了,但他呆在鼎里不肯出来,而且是一大块一大块的,不方便吃。人们就把他切了,分到盘子里,一人一份地吃,吃时抹上阿香婆的肉酱——这跟西餐的吃法一样,卫生,当时的中国也流行分餐制。而且当时使用一种叫“匕”的餐具,是勺子和刀子的混和体:形如勺子,但比勺子浅,边缘磨得锋利,可以切割,尖端又很锋利,可以当叉子用,叉起食物放到嘴里,勺体还可以舀汤。“匕”这家伙一物多用,比起洋人的刀子、叉子、勺子来不知精妙到哪里去了。
  大家野宴完毕,还剩了一些肉,寒浞怕它浪费,就封在罐子里,拿回家逼Jr.后羿的儿子吃下去,还解释说:“这是你爸爸的肉,我们打猎的时候不小心把你爸打死了。不过这也没关系——你快趁热乎尝尝它吧。”不料这个孩子是素食主义者,坚决不肯吃。寒浞就把他拖出去,处死了。
  (十一)
  Jr.后羿风流云散,死的无地自容,接下来的事使人想起狮子的社会。如果一只外来的狮子打跑了公狮,占据了公狮领地,它接下来是一定要咬死公狮的儿女们的——据说只有这样才会使公狮的媳妇们重新发情,好去那个。这是我们在《狮子王》里领教过的。
  Jr.后羿的媳妇叫Jr.嫦娥,细肤如脂,色美如玉。她跟从前“射日英雄”后羿的嫦娥有一拼,所以叫Jr.嫦娥。在失去老公和孩子之后,Jr.嫦娥看见仇人寒浞握着一束野玫瑰,跑来向她求爱:“您的老公不小心被我吃了,孩子也被我杀了,你该发情了吧?”
  寒浞长着一副老鼠的尖嘴,鼠须一颤一颤地,迷着三角眼,假笑呵呵地,正问她呢。
  Jr.嫦娥又有什么办法呢?她只好悲哀地说:“我可以同意。但是能不能请你剔一剔你鼻子下面的咀嚼器里边的牙齿缝里塞着的我老公Jr.后羿先生的肉的渣呢。你一打饱嗝我还能闻见他的味道呢。”
  寒浞于是霸占了Jr.嫦娥,生下两个孩子。可能由于寒浞文化水平不高,两个孩子的名字起的都匪夷所思——“豷”和“奡”,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动物园的兽笼牌子上的字呢。“豷”拆开理解,是“一只野猪”的意思,非常生猛,呲着獠牙,念作亿。“奡”则更加生猛,意思是傲气,念作“傲”。这位奡公子,能够旱地荡舟。所谓旱地荡舟,就是把小船放在旱地上,拿船浆划着走——这得克服多大的摩擦力埃中国历史上有此神力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这寒浞的儿子奡,另一个是春秋时代吴王僚的儿子庆忌。鉴于奡能够旱地荡舟,我们就叫他“荡舟奡”好了。
  这时候有情报传来,说从前的夏朝末任天子中康临死之前,还留下了一个孽种叫“夏相”,如今逃蹿在山东武术界,联络了当地一批亲夏诸侯,竖起大旗,思谋着给夏朝复辟呢。“荡舟奡”(念傲)于是和弟弟“野猪豷”(念亿)各率一路人马,奉父亲寒浞之命,前往山东剿杀之。正好遇上不自量力的夏相亲自领兵邀战。两军相接,立刻一场血战。膂力超人、力胜十牛的“荡舟奡”划着旱船,把夏相及其麾下的斟灌﹑斟寻两路诸侯打得狼奔豕突,肢体砍得残缺不全,夏相也被捉住杀死。
  荡舟奡划着旱船
  接着,“荡舟奡”根据人群举报,直奔夏相的老家,搜索夏相的媳妇。他们挨家挨户地排查,不放走任何疑点、任何死角,清理薄弱环节,做到充分消毒,严密追踪感染源——对不起错了,这是在排查非典。夏相的媳妇正怀着孕,看见外面查的很紧,很多疑似自己的人都被带走并隔离了,知道抓的对象就是自己,于是她坐立不安起来。夏相夫人挺着肚子准备向较为安全的农村疏散(因为农村没有闹非典)。刚要走,听说城门口已经被封闭了,没有有效证件不能进出——跟闹非典时的大学校园一模一样。夏相夫人只好戴上口罩,等待志愿者送来米饭和鸡蛋,不敢出屋。可她觉得老是这么躲着,迟早要憋死,于是她选定了城墙的一个狗洞,带着自己硕大的肚子,钻狗洞出逃。她的后代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疏散,就自创姓“窦”,也就是狗洞的意思,这是窦姓的来源。这是中央电视台上曾经播过的,呵呵。
  当时的城墙怎么会有狗洞呢?其实那时的城墙也不过就是个土围子,城的边长不过几百米,所围的面积相当于一到两个足球场,所以,有狗洞是可能的。而后世三四十米厚的真正的城墙,是凿不出这样的狗洞的。
  夏相夫人带着身孕,疏散到了农村,摘下口罩,呼吸到了新鲜空气,不久生下了伟大的儿子少康,这是维系夏朝王族的最后一点血脉——大禹的第五世孙。“荡舟奡”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一路追到农村,继续排查疑似少康的人。少康化装成平民,担任放牧牛羊的角色,量过体温之后没有问题,得以顺利脱逃。他向西蹿到河南虞城,住在这里的诸侯是“有虞氏”。有虞氏怀念夏禹治水的恩德,对少康表示欢迎,还把本部族的两个少女嫁给少康,以及一块田地和五百名士兵。
  少康每天领着士兵赤着脚、扛着矛,在田头踏着烂泥练习队列,向左向右看齐。此外他又做了庖正(大厨师长),工作期间发明了高粱酒。众所周知,高粱米是中国古代酿酒的主要原料,知名品牌如“古井贡酒”,很辣。)
  少康从此呆在河南虞城默默地酿酒,后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把他说成“杜康”,是酒业的鼻祖。“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即少康)暗自积蓄力量,把卖酒攒下的每一个钢蹦都投入他的军队建设,远古时代热乎乎的泥巴经常看见他抱着一罐子高粱酒,在田头慰劳兵士。
  这时候,少康派去“有穷国”作卧底的特务——“女艾”(是个男生)回来了,报告说:“少康先生,我奉您的命令前去搜集情报,发现寒浞自以为兵力强盛,谋略超群,俩儿子膀大腰圆,力大无穷,就以为没人敢反他了。寒浞得意忘形,狂纵无度,完全放松警惕了。”
  “寒浞用缺德的手段欺骗人民,夺走华夏族的王位,我早就想反有穷复大夏了。可是,以我区区五百人的民兵,吃着一小块田的军粮,率领着有限的夏朝余烬,啃得动他寒浞的正规武装吗?”少康忧愁地低下头。
  “但据可靠消息称,山东地区的亲夏诸侯‘伯靡’如今已经训练成一只很有战斗力的部队,随时准备主动攻击寒浞,恢复大夏朝。”
  “好哇!伯靡必然来请我的。这就像酿酒,光有高粱米是不行的,还得有酒曲。”看着女艾错愕的目光,少康解释说,“我是说,我就是酒曲,伯靡他想起事,恢复大夏,没我是不行的。只有在酒曲的参与下,高粱米的淀粉和蛋白质才能分解成小分子物质,进一步变成香甜的酒。我作为大禹的五世孙,根红苗正,我就是酒曲,有我可以号召民众啊!伯靡必然来请我的。”所谓酒曲,就是发了霉、长了毛的谷物,可以诱发高粱米发酵成酒,也可以诱发别人参与“造反”。
  果然,伯靡派人来招呼少康,希望两边遥相呼应,一个出兵,一个出名。于是,两家在一个霁雪他乡树、春灯独夜船的夜晚,联起手来,突然进攻寒浞。
  遭到了反政府武装的突然袭击,寒浞在夜半的都城里醒来,惊问左右:“出什么事了?”
  “没有什么,一群蟊贼袭击了城门口的陶器常”
  “那快召我勇猛的儿子们救驾吧。”
  “应该不用吧,公子们驻扎的城邑离这儿有点远,等他们来了,我们的警卫大队早已经大获全胜了。”
  不一会,就听警卫大队向王宫奔来,寒浞以为他们迫不及待来领赏了呢,哪知是一路丢盔弃甲而来。后边是伯靡的军队衔尾直追。寒浞未及防范就被乱军所杀。伯靡占据了王宫,切断电话线,又立即会同女艾,进攻寒浞的大儿子“荡舟奡”。“荡舟奡”坐着皮筏艇指挥迎战,因为仓促无备,失利之后逃窜,被战车一把追上,砍杀头颅,那脑袋足有酒缸大。少康除恶务尽,命自己的儿子“Youth杼”进攻寒浞的二儿子“野猪豷”。“Youth杼”虽然年少,但作战英猛,一举灭掉野猪豷及其封国。
  曾经从华夏族手里夺来政权,傲视天下五十年的东夷有穷国至此被彻底消灭,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成为了一个被人遗忘的插曲。
  抱着一罐子小分子物质(酒)的少康继位,恢复了大禹的功业,史称“少康中兴”。亡国多年的夏朝奇迹般地又重建起来了。
  (十二)
  少康的儿子叫做“杼”(音住),因为非常年少,所以我这里叫他“Youth杼”。
  “Youth杼”在少康死后继位,作为新的夏后,他组织了对东夷族的远征。这大约可以理解成对“Jr.后羿、寒浞”的东夷一族的报复和反攻吧。
  由于东夷人善射,不是那么好惹的,Youth杼就发明了军人的皮甲:把犀牛皮、牛皮割成一两寸的小方块,用绳子连缀成衣甲(这是真正的皮甲,比蚩尤时代的披着整张牛皮进步多了,因为整张的牛皮穿着束缚身体,行动不便。小方块连缀的皮甲则易于活动)。据说“Youth杼”还发明了进攻的矛,但其实矛早就存在了,他最多是改良了矛,比如在矛刃加个可以放血的血槽之类,或者加固了矛头与矛柄的连接方式。
  Youth杼率兵征伐东夷,得到沿途诸侯的支持,他控制了很多地方,一直打到大海之滨,抓到一只象征和平的吉祥物——九个尾巴的白狐狸。通过东征,夏王朝的威望在各地大大增高,一些原来叛离的诸侯又重新臣服。
  夏朝国力空前鼎盛。Youth杼从东方班师回朝,他又牛了一阵子之后,就高高兴兴地死了,他的儿子芬继位。
  Youth杼死时,年仅二十七岁。Youth杼如此之young,却能把夏朝的国力与疆域发展到鼎盛,成为夏朝最有为之主,得到了后代夏王们的祭祀。我想这得益于他小时候在“有虞氏”的泥地里,观看爸爸少康训练泥腿子士卒时的磨练。自古英豪多出草莽,山野里可以长出灵芝,深宫却只出产“狗尿苔”。
  Youth杼死后,夏朝的历史变成一部枯燥无味的流水帐。杼的儿子芬统治时期,九夷来朝,表示愿意听从夏的调遣,这是由于上一代的功烈使然。芬在位约四十四年而死。其子芒继位,举行了隆重的祭黄河仪式。除了把猪、牛、羊沉于河中,还豁出老本,把当年舜帝赐给大禹象征治水成功的“玄圭”(黑色的玉圭)也沉在河水中,以示虔诚。这就是“沉祭”,一直延续数了后世数千年的仪式——当然到今天却没有了。祭河之后,芒又跑到东海之滨游玩,捕捉到了一条很大的鱼,使人想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群臣向芒称贺,认为大鱼是神所赐,可永保太平。
  芒在位约五十八年而死,其子泄继位,国家相对稳定,对东夷诸族进行了封爵。二十五年后泄死去,其子不降继位。不降永不投降,征伐了夏王朝西部一个诸侯“九苑”,临死把位子让给弟弟扃(念炯)。扃在位约十八年而死,其子胤甲接班,晚年又遇上厄尔尼诺现象,酷热异常,十个太阳又都出来啦。胤甲就在这年死去,因为王宫里没有空调。
  此后,夏王宫发生嗣位之争,不降的儿子孔甲借助迷信手段蛊惑人心,从叔叔扃、堂弟胤甲一系手中夺回了天子位。成功的喜悦使得他更加迷信鬼神,他听说黄河、汉水出现雌雄两条大龙,是天帝赐给他驾车的。孔甲非常高兴,找来一个叫刘累的饲养员(是尧帝的后人),给他喂养两条大龙,赐姓御龙氏。不久雌龙得了感冒,刘累用了很多餐巾纸给它擦拭鼻涕也没有转机,终于死掉了。刘累把雌龙剁成肉酱煮了给夏后孔甲吃。孔甲认为味道香美,感觉养颜补肾,吃完还想要。刘累为了再找到龙肉,就打那个雄龙的主意,雄龙冲着他喷火,他没办法,找不到肉交差,只好卷了铺盖远遁而去。
  由于孔甲净干养龙这种胡涂事,很多诸侯就开始小觑他,不再服从这位夏后的命令,孔甲也无可奈何。到了他的儿子皋和孙子发,情况还是没有改观,夏王朝德衰,诸侯叛之,前来进贡的诸侯渐渐减少,Youth杼时代打造的雄厚实力与威望已然消歇。等孔甲的曾孙子夏桀接班的时候,夏王朝已经兴味索然、奄奄待死。
  夏桀打算重振辉煌,即位以后,拿山东滕县地区的“有施国”开刀,杀一儆百,欲重树自己在诸侯中的威望。有施国从前对夏桀挑鼻子竖眼,正好被夏桀抓为现行。夏桀亲自坐上战车,调集了上万军队集结在有施国几百米长的小城之外,耀武扬威。
  我们再次声明,夏王朝只是方圆千里的大诸侯,它必须自身建设得好,经济强大,武装厚猛,迫使四方诸侯朝他为王。如今夏王朝已经累代肾虚,夏桀正在作垂死挣扎,想靠军力吓唬吓唬诸侯,给夏的威风,打一针壮阳药。不过,这东西副作用很大,战争只能加快消耗国力,谋求重振经济才是根本。
  看见夏桀怒气冲冲,来势生猛,来抓“现行”,有施国在大兵压境面前失去勇气,下城请罪,夏桀不许投降,一定要灭掉他的封国,给各家诸侯看看样子。有施氏急了,只好选了一个AV女优“妹喜”进献给夏桀,作为性贿赂来讨好。这个细腰雪肤的纤瘦型美女,长发及臀,身材凹凸有质,穿着莲步小袜,走上来给夏桀施礼。妹喜跪下,低着头,胸前微微颤动的部分,好似揣着只活灵活现的小兔,举着嘴儿喘气。曾经惯看日月春风的夏桀,禁不住流下哈拉子,魂魄全不由自主。
  妹喜轻启朱唇,微露皓齿,吐出一个个圆润的小字,向夏桀求情:“我·情·愿·以·身·代·有·施·国·之·罪·····>>>>>>>!”,声音娇美欲滴,却像原子弹一样有轰炸力,让夏桀听了,立刻像中风一样晕菜。夏桀——Hisheartflowerangryopen(他心花怒放),说都不会话了,他爱死妹喜了,再也不讲灭有施氏了,急不可待地罢兵回朝。
  夏桀收了妹喜,放了有施国,不但没有重建在诸侯中的声威,反倒令诸侯更小看了他。但是人在恋爱的时候,什么都顾不得了。
  妹喜被接到河南巩义夏都,看见夏桀的王宫已是多年陈旧——夏王朝的经济实力确实不行了,国运像王宫一样,上面落满了鸟屎。王宫的内壁装饰材料也不怎么好,不够环保,导致妹喜娇嫩的皮肤起了小疙瘩。夏桀心疼得不行,赶紧下令在附近的洛阳地区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很漂亮的新宫殿,墙壁很高,从地面往上看,有将要倾倒的感觉,所以取名倾宫。在倾宫里又用美玉、石头砌出琼室、瑶台。修好了以后,夏桀就挽着妹喜跑进来浪漫。
  夏桀又挖了一个闻名后世的巨大的酒池,池里面灌满美酒,能够行船于其中。为了酿出足够的酒装入池中,夏桀用了大量的粮食,剩下的酒糟堆积成丘,连绵十里,从丘顶可以远望七里——代价是老百姓拼命上缴粮食财富给夏桀,只落得自己吃糠咽菜。
  夏桀回头对美女妹喜说:“咱们玩饮酒比赛吧。”
  于是一通鼓响,有三千人从殿外嘻嘻哈哈奔跑而入,你强我夺,趴在池边象牛饮一样猛吸起来。好多人喝醉了以至于掉入酒池淹死。乐师和歌女则站在酒池里的船上,给大伙伴奏。妹喜在一旁欣赏着这出闹剧,不禁嘻嘻而笑,引为乐事。
  妹喜是个惹人怜爱的清幽型的美女,娇小柔弱。夏桀非常宠爱她,为她聚敛财宝,荒废政事也在所不惜。因为妹喜纤弱,需要增肥,夏桀就在酒池旁把肉堆得像山一样高,牛肉干儿一条条地挂着仿佛树林。这就是传说中的酒池肉林了。
  夏桀这么干,倘在国力丰盛年代,根本无所谓,比如汉武帝、乾隆大行奢侈,都没有关系,当时天下富裕。但夏王朝以区区千里之地,累年经济积弱不振,还要大搞奢侈,只能加重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使更多人陷入赤贫,激化社会矛盾。但是夏桀酷爱妹喜,管不了那么多了,爱情使他顾不了太多,就像一个穷大学生,为了追MM,宁可当掉裤子。所谓红颜祸水亡国,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吧。夏桀因泡妞而亡国,若搁在富裕年代则没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泡妞可以,但要有充分的经济实力。
  大臣“关龙逄”(念旁)看到夏桀种种胡作非为,实在忍不住了,就手捧黄图,上边绘制着祖先们的丰功伟绩,包括大禹治水的图像,跑来给夏桀看(因为当时没有文字,所以只好看图说话)。
  关龙逄说:“希望您看了以后,能象大禹一样节俭,爱惜民力,少搞奢侈,善待民众,停止胡作非为,这样才能得到天下诸侯的拥戴,久享国运。若是继续挥霍无度,任意杀人,亡国的日子就不远了。”
  夏桀听不进去,说:“我是太阳,我居天下之上,永远存在,我这太阳灭了,天下就没了,谁敢反我?”
  “请打住吧,您知道吗,人们一听见您的太阳学说就头疼,天天指着太阳咒骂:‘时日曷丧,予汝偕亡’——说您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我们都盼着呐,宁可我们也不活了,愿意与您同归于尽1
  黄图
  夏桀大怒,下令将黄图焚毁,对关龙逄说:“你最好少干预我的事,否则你会死得很难看。”关龙逄还是喋喋不休,站在朝堂上轰也不走,夏桀只好请他住进监狱。关龙逄在监狱里还是闹哄,寻死觅活,不依不饶。夏桀被他气坏了,只好将他斩首了事,然后警告朝臣们说:“今后有再象关龙逄这样的人来散布妖言,祸乱人心,一律杀头。”于是言路断塞,贤臣绝迹。
  事情怎么会闹到这样的地步呢?归根结蒂是经济滑坡导致的。夏王朝好好的,经济又怎么突然就滑坡了呢,以至于挥霍点民力就承受不了呢?老百姓和关龙逄都闹着要死要活的呢?
  其实,夏王朝经济衰退,有其必然性,这是从政治结构上来的。俗话说,“肉腐出虫,鱼枯生蠹”(念杜)——肉放久了就长虫子,鱼放干巴了就长,龙虾放久了也长蛆。一个王室家族,即便它是龙虾,但它在政治舞台上独自跳舞久了,等待它的必然是自身的没落:它对下面的管理水平日益落后,观念逐渐暮气沉沉,行动积滞不前,最终被新兴家族所取代。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循环,那就要及早让新兴家族参与进来,增加活力。夏朝没有这样的参与机制,而是一家一姓专制,注定它被迫吞下“家天下”者自己的悲哀——被别的家族用外力打碎。夏朝维持了四百多年,没有新兴家族的参与和推动创新,统治和管理的技术都走向落后和反动,而且各利益团体矛盾激化,危机四伏。难怪最后经济滑坡,再加上天旱的灾情,终于社会经济大萧条。这不是末代帝王一人善与不善,道德好与不好,就能轻易解决的。这是任何帝国都必然面临的正弦曲线,除非它能引进新鲜势力充进自己的统治集团,自我变革更生,仿佛凤凰孽磐。但这在“家天下”者的古代中国,怎么可能呢?
  夏桀在这样的政治、经济烂摊子面前,又能怎么办呢?独一家族长期专政积累出的被动后果,都被记在夏桀身上,夏桀成为千夫所指,万世所讥,他与后来的商纣先生,成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大的恶君。亦可叹哉!这种把历史走向、亡国大势,简单归纳为某最后一人之善与不善、好与不好,是肤浅的。
  而这时的时光,已是公元前1600年左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 引子:人之初第一章 三皇神迹(46亿——约5000年前)
第二章 黄帝蚩尤(约5000年前)第三章 尧风舜雨(5000-4000年前)
第四章 虚无之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第五章 商祖烈烈(公元前1600—前1046年,青铜时代)
第六章 大周天子(公元前1046—前771年)附录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 引子 (关于上一本书)第一章 笑傲诸侯(770 B.C. --700 B.C.)
第二章 倾国二姬(700 B.C.—685 B.C.)第三章 大哉强齐(685 B.C.—645 B.C.)
第四章 江汉新贵(B.C.770—B.C.645的楚国)第五章 献公之恨(B.C.768—B.C.650的晋国)
第六章 秦晋之好(B.C.650—B.C.645)第七章 晋文践土(B.C.645—B.C.628)
第八章 独霸西戎(628 B.C.—620B.C.)第九章 赵氏孤儿(B.C.620—B.C.607)
第十章 问鼎中原(B.C.607—B.C.590)附录
青铜时代的蜥蜴战争 第一章 强哉骄,大晋风流(600B.C.-580B.C.)第二章 鄢陵舞蜥(580B.C.-575B.C.)
第三章 悼公再霸(575B.C.-555B.C.)第四章 祸起萧墙(555B.C.-545B.C.)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