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聲音與憤怒   》 第5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5)      張鐵志 Zhang Tiezhi

  活動三部麯是:夜晚在大安公園舉辦一場新舊非主流串聯的搖滾音樂會,下午從中正廟出發到大安公園沿街進行卡車搖滾表演,在卡車搖滾後和演唱會開場前是臺灣電子音樂先驅者DJ@llen的tranceparty。臺北雖然沒有被炸成廢墟,搖滾與電音卻首次用狂歡的姿態攻占大安公園和臺北街頭。另一個創舉則是第一次由政治人物舉辦的地下音樂演唱會。
  更值得驕傲的是,當時受邀表演的樂隊"觀子音樂坑"後來成為臺灣反抗音樂最主要的旗手"交工",通過試唱帶甄選參與卡車搖滾的"瓢蟲"則成為臺灣九○年代末最優異的女子搖滾樂隊。
  當然,這場文化藝術季終究未讓候選人初選過關,更無法帶來政權轉移。但是就在那一年,臺北的音樂地景卻真正地逐漸出現一場革命:許多另類樂團開始舉辦各種聯合音樂會一起轟炸臺北(北大專搖滾聯盟、臺大酒神祭、在臺灣沃剋的"自己搞歌"、怪怪的破爛藝術節……);在城市的中心,首次"攻占"臺北的反對黨市長推動空間解嚴,讓年輕人在曾經肅殺冰冷的"總統府"前狂歡熱舞;在城市邊緣,則是由電子舞會進行搞high的遊擊戰;而另類青年文化刊物《破報》更是從這一年創刊,成為這些音樂地景轉變的關鍵記錄者與推動者。
  此後,地上、地下音樂的界綫幾乎消失,人稱呼臺灣進入"樂團時代",電子音樂成為主流音樂的時尚新寵。衹是,流行音樂本身雖然出現革命,但是音樂的社會意識卻並未增強──衹有"交工"、飛魚雲豹音樂工團、黑手那卡西等樂隊始終堅持用音樂進行社會改造。
  而我唯一一次從寫作者成為"演唱者",是1996年誠品在敦化南路舉辦了"夏日嬉戲"活動,《破報》找了香港老牌左翼樂隊"黑鳥"來演唱。在那個因為過於悶熱以至如今回想起來竟被蒸發的汗氣搞得有點模糊的夜晚,"黑鳥"在表演最後演唱了《國際歌》,並邀請臺下觀衆一起上去唱。於是在一些朋友的推擁下,我也激動地跳上狹小的舞臺,一起唱着: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1)第2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2)
第3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3)第4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4)
第5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5)第6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6)
第7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7)第8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1)
第9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2)第10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3)
第11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4)第12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1)
第13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2)第14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3)
第15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4)第16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5)
第17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6)第18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1)
第19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2)第20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3)
第21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4)第22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5)
第23節:華麗搖滾:一場豔美曖昧的情欲欲革命(1)第24節:華麗搖滾:一場豔美曖昧的情欲欲革命(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