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 小猪家的摇钱树   》 第5节:多多益善,发财致富(2)(图)      金商奎 Business Kyu Kim

  互通有无,各取所需
  听说古时候没有“钱”这个东西。可是没有钱,人们怎么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啊?海边的人们如何弄到大米和衣服啊?山里的人们如何弄到食盐和鱼啊?难道古时候人们需要什么,都是自己直接生产吗?那时候有没有市场啊?没有钱,去市场又拿什么买东西呢?
  4、用鱼换得大米和衣服的渔夫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还没有钱这个东西。所以人们吃的、穿的都要亲手制作。
  住在海边的渔夫叔叔每天靠捕食鱼儿为生。烤着吃,蒸着吃,炖着吃,每天都吃鱼,时间长了,渔夫叔叔就开始讨厌吃鱼了。
  “真不想吃鱼了,想吃点别的。要是有一碗米饭,再有一盘香喷喷的炒菜,该多好啊……”
  渔夫叔叔忘不掉,他曾在山对面的村子里吃过酒席,那里的米饭和炒菜是多么的香喷喷呀。
  “种点庄稼行不行呢?再在后院种点白菜。”
  可是海边海风太大,地里盐分太多,庄稼不长,渔夫没办法,还得继续吃鱼。
  有一天渔夫叔叔想出了一个好点子。渔夫叔叔装满一筐鱼,提到了山对面的村子里。
  “新鲜的鱼儿上市了,有人想用大米换鱼吗?”
  不一会,有个农夫扛着一袋大米来了。
  “太好了,我正想吃鱼呢。”渔夫叔叔拿出了相当于一袋大米价值的鱼,换到了这袋大米。但筐里还剩下一半的鱼。
  “鱼还剩下一半,再换些什么呢?对了,衣服都破了,没法穿了,就换衣服吧。”
  渔夫叔叔就从这个巷子穿到那个巷子,边走边吆喝:
  “有人想用衣服换美味的鲜鱼吗?”
  果然有个妇人拿着衣服跑过来了。可是妇人看了看筐里的鱼儿后,就转身要走。
  渔夫叔叔马上抓住妇人的袖子,问道:
  “为什么要走啊?”
  “我做这件衣服,花了十天工夫。只换半筐鱼,不合算。”
  渔夫叔叔许诺说下次再给送半筐鱼来,就换到了这件衣服。
  背着衣服和大米,穿过大山回家的路上,渔夫心想:
  “我能用抓到的鱼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太好了。下次一定多抓些鱼,再换些新鲜的白菜。”
  想到这,渔夫叔叔的脚步也变得轻巧了。
  童 话 反 思
  渔夫和农夫都明白,只要干好自己擅长的活,再拿来交换,就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所有事情都由自己来做,结果是辛苦不讨好;而自己只做自己擅长的事,然后拿来交换,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像这样互相交换必要的东西,好处是很多的。人们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交换彼此需要的东西。大概从原始社会就开始了吧。
  像这样互相交换彼此必要的东西,用专业的话说就是“物物交换(barter)”。比起自给自足,交换彼此需要的东西好处是相当多的。
  首先,因为某些东西只对需要的人有用。比如渔夫叔叔吃不了的鱼,对他来说就没有用了,而对农夫来说却是珍贵的菜肴啊。反之亦然,农夫收获的大米,对渔夫叔叔来说也是珍贵的食物呀。 第二,只专心干一件事情,才能做得更好。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人既种田,又做衣服,还要烧陶瓷,他能比专心只做一件事的人做得好吗?
  只专心做一件事,技术比别人都好的人,用专业的话说就是“专家”。走在大街上,小朋友们看到过“饺子专卖店”、“猫专科医院”这些广告牌吧?
  这里所说的“专业”一词就是那个意思。只做饺子,只医治猫,只销售进口肉……这样一来就会让人们相信他们的实力肯定不一般。
  第三,只专心做一件事,技术精湛了,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渔夫和农夫都只专心干自己的本行,然后他们拿收获的物品进行交换,肯定比自己什么都干要强很多。也因为如此,今天我们的社会才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业。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文化艺术出版社
第1节:简介第2节:物以稀为贵(图)第3节:有得必有失(图)
第4节:多多益善,发财致富(1)(图)第5节:多多益善,发财致富(2)(图)第6节: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图)
第7节: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图)第8节:价格和商品消费息息相关(图)第9节:想卖高价(图)
第10节:市场让大家过得更好(图)第11节:市场行情决定价格(图)第12节:在竞争中共同增长(图)
第13节:并非越多越好(图)第14节:通过预算获得最大满足(图)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