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浮光掠影看平生 》
第5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2)
啓功 Qi Gong
我曾作過一些《論書絶句》,曾說:"刻舟求劍翁北平,我所不解劉諸城。"又說:"坦白胸襟品最高,神寒骨重墨蕭寥。朱文印小人千古,二十年前舊板橋。"任何人對任何事物的評論,都不可能毫無主觀的愛憎在內。但客觀情況究竟擺在那裏,所評的恰當與否,儘管對半開、四六開、三七開、二八開、一九開,究竟還有評論者的正確部分在。我的《論書絶句》被一位老朋友看到,寫信說我的議論"可以驚四筵而不可以適獨坐",話很委婉,實際是說我有些嘩衆取寵,也就是說板橋的書法不宜壓過翁劉,我當然敬領教言。今天又提出來,衹是述說有過那麽幾句拙詩罷了!
板橋的名聲,到了今天已經跨出國界。隨着中國的歷代書畫藝術受到世界各國藝術傢和研究者的重視,一位某代的書畫傢,甚至某傢一件名作,都會有人拿來作為專題加以研究,寫出論文,傳播於世界,板橋先生和他的作品當然也在其中。我曾在拙作《論書絶句》中贊頌板橋先生的那首詩後,寫過一段小註,這是我對板橋先生的認識和衷心的感受。現在不避讀者賜以"炒冷飯"之譏,再次抄在下邊,敬請讀者評量印可:
二百數十年來,人無論男女,年無論老幼,地無論南北,今更推而廣之,國無論東西,而不知鄭板橋先生之名者,未之有也。先生之書,結體精嚴,筆力凝重,而運用出之自然,點畫不取矯飾,平視其並時名傢,蓋未見骨重神寒如先生者焉。
當其休官賣畫,以遊戲筆墨博鹺賈之黃金時,於是雜以篆隸,甚至諧稱為六分半書,正其嬉笑玩世之所為,世人或欲考其餘三分半書落於何處,此甘為古人侮弄而不自知者,寧不深堪憫笑乎?
先生之名高,或謂以書畫!或謂以詩文,或謂以循績,吾竊以為俱是而俱非也。蓋其人秉剛正之性,而出以柔遜之行,胸中無不可官之事,筆下無不易解之辭,此其所以獨絶今古者。
先生嘗取劉賓客詩句刻為小印,文曰:"二十年前舊板橋"。覺韓信之賞淮陰少年,李廣之誅灞陵醉尉,甚至項羽之喻衣錦晝行,俱不及鈐此小印時之躁釋矜平者也。
板橋先生達觀通脫,人所共知,自己在詩集之前有一段小敘雲:"板橋詩文,最不喜求人作敘。求之王公大人,既以藉光為可恥;求之湖海名流,必至含譏帶訕,遭其荼毒而無可如何,總不如不敘為得也。"多麽自重自愛!但還免不了有些投贈之作。但觀集中所投贈的人,所稱贊的話,都是有真值得他稱贊的地方。絶沒有泛泛應酬的詩篇。即如他對袁子纔,更是真摯地愛其才華,見於當時的一些記錄。出於衷心的佩服,自然不免有所稱贊,也就纔有投贈的詩篇。但詩集末尾,衹存兩句:"室藏美婦鄰誇豔,君有奇才我不貧。"這又是什麽緣故?袁氏《隨園詩話》(捲九)有一條雲:"興化鄭板橋作宰山東,與餘從未識面。有誤傳餘死者,板橋大哭,以足蹋地,餘聞而感焉。……板橋深於時文,工畫,詩非所長。佳句云:'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佳句舉了三聯,卻說詩非所長,這矛盾又增加了我的好奇心。一九六三年在成都四川省博物館見到一件板橋寫的堂幅,是七律一首,雲:
晨興斷雁幾文人,錯落江河湖海濱。抹去春秋自花實,逼來霜雪更枯筠。女稱絶色鄰誇豔,君有奇才我不貧。不買明珠買明鏡,愛他光怪是先秦。(款稱:"奉贈簡齊老先生,板橋弟鄭燮。")
按:"女稱絶色"原是比喻,襯托"君有奇才"的。但那時候人傢的閨閣中人是不許可品頭論足的。"女稱絶色",確易被人誤解是說對方的女兒。再看此詩,也確有許多詞不達意處,大約正是孔子所說"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的。"詩非所長"的評語大概即指這類作品,而不是指"月來滿地水"那些佳句。可能作者也有所察覺,所以集中衹收兩句,上句還是改作的。當時妾媵可以贈給朋友,誇上幾句,是與誇"女公子"有所不同的。科舉時代,入翰林的人,無論年齡大小,都被稱老先生,以年齡論,鄭比袁還大着二十二歲,這在今日也須解釋一下的。
還有一事,也是袁子纔誤傳的。《隨園詩話》捲六有一條雲:"鄭板橋愛徐青藤詩,嘗刻一印雲'徐青藤門下走狗'",又云:"童二樹亦重青滕,題青藤小像雲:'尚有一燈傳鄭燮,甘心走狗列門墻'。"其後有幾傢的筆記都沿襲了這個說法。今天我們看到了若幹板橋書畫上的印章,衹有"青藤門下牛馬走"一印。"牛馬走"是司馬遷自己的謙稱,他既承襲父親的職業,作了太史令,仍自謙說衹是太史衙門中的一名走卒,板橋自稱是徐青藤門下的走卒,是活用典故,童鈺詩句,因為這個七言句中,實在無法嵌入"牛馬走"三字。而袁氏即據此詩句,說板橋刻了這樣詞句的印章,可說是未達一間。對於以上二事,我個人的看法是:板橋一嚮自愛,但這次由於愛纔心切,主動地對"文學權威"、翰林出身的袁子纔作了詞不達意的一首詩,落得了"詩非所長",又被自負博學的袁子纔誤解"牛馬走"為"走狗",這就不能不說板橋也有咎由自取之處了。袁子纔的詩文,我們不能不欽佩,他的處世方法,也不能說"門檻不精"。他對兩江總督尹繼善,極盡巴結之能事,但尹氏詩中自註說"子纔非請不到",兩相比較,鄭公就不免天真多於世故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1) | 第2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2) | 第3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3) | 第4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1) | 第5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2) | 第6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1) | 第7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2) | 第8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3) | 第9節:記我的幾位恩師 | 第10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1) | 第11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2) | 第12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3) | 第13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4) | 第14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5) | 第15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6) | 第16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7) | 第17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1) | 第18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2) | 第19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3) | 第20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4) | 第21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5) | 第22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6) | 第23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7) | 第24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8)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