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論語今註今譯 》
捲一 學而(1)
王云五 Wang Yunwu
毛子水 Mao Zishui
子曰①:“學而時習之②,不亦說乎③!有朋自遠方來④,不亦樂⑤乎!人不知而不慍⑥,不亦君子乎!”
[今註]
①馬曰:“子者男子之通稱,謂孔子也。”按:《𠔌梁宣十年傳》:“其曰‘子’,尊之也。”《詩大車箋》:“子者,稱所尊敬之辭。”《論語》裏這個“子”字,乃是孔子弟子對孔子專用的尊稱。
②這裏的“學”字,是指學修己的道理和學濟世利人的知識而言的。“時”,是適當、適宜的時候。“習”,通常有溫習、實習兩種意思。溫習似乎偏重在書本上的知識;實習則可兼行為和事務講。(我們在譯文中用“實行”一詞。)“之”,指所學得的知識言。
③“亦”字平常有“承上”的意思,這裏的“亦”,乃是一個加重語氣的助詞。說,音悅。(《論語》裏“說”字有二音。說樂的“說”,註中音悅;說話的“說”,讀失熱切,註中例不音。皇疏本《論語》,說樂的“說”多作“悅”;正平本《論語》,說亦有作“悅”的。)
④臧庸《拜經日記》:“《白虎通闢·雍篇》:師弟子之道有三。《論語》曰,朋友自遠方來。朋友之道也。又《易·蹇》正義、《周禮·司諫》疏並引鄭康成此註云,同門曰朋,同志曰友。考班孟堅引用《魯論》,包鄭所註亦《魯論》,然則《魯論》舊本作‘朋友自遠方來’。陸氏所見本有作友,正與班鄭等合;特友字當在朋下。”按:臧說固有理據。但“有朋”句似是論語最早的原文;作朋友或友朋的,當由於傳寫者的改變。
⑤樂,或樂,音洛。(論語裏樂有三音。禮樂或音樂的“樂”,音“嶽”;喜樂的“樂”,音“洛”;訓愛好的“樂”,則音“五教切”。樂,音嶽註中例不出音;音洛和音五教切則各註出。)孔子生平,以“學不厭而教不倦”自許。以“學而時習”為可悅,乃“學不厭”的氣象;以“朋友自遠方來”為可樂,乃“教不倦”的氣象。
⑥“人不知”,意思和“不見知於人”相同。慍,是怨恨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慍”,好像已到了“不怨天、不尤人”的境界了。
[今譯]
孔子說:“學得一種知識而能夠應時實行,這豈不是很可喜悅的嗎!有弟子從遠方來,這豈不是很可快樂的嗎!即使不見知於人而心裏毫不怨恨,這豈不是一個君子嗎!”
有子曰①:“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②,鮮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④。君子務本⑤;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⑥!”
[今註]
①《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有若,少孔子四十三歲。”(《論語》裏記載孔子的弟子,通常都稱字,如“子貢”或“顔淵”(字上加氏)等;衹有有若和曾參稱“子”,如“有子”、“曾子”。宋程頤以為,《論語》書成於有子、曾子的門人,所以《論語》裏獨稱這二人為子。這似是一種可信的說法。)
②孝,是孝順父母,弟,是尊敬兄長。“弟”字的通常意思為兄弟的“弟”,引申為“尊敬兄長”的意思。這個意思後來有一個專字“悌”,但古書裏用“弟”字作“尊敬兄長”講的很多。兄弟的“弟”上聲,註中不音;孝弟的“弟”去聲,註中音悌。好,喜好;呼報切。犯,幹犯、冒犯;上,普通指君父和在高位的人講。
③鮮,意同少,仙善切。(鮮本是一種魚的名字,但多藉用為鮮潔、鮮少字。鮮潔字音仙,論語中沒有;鮮少字則註中音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文叢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
|
|
編纂古籍今註今譯序 | 《論語今註今譯》新版序 | 自序 | 《論語今註今譯》凡例 | 捲一 學而(1) | 捲一 學而(2) | 捲一 學而(3) | 捲一 學而(4) | 捲一 學而(5) | 捲二 為政(1) | 捲二 為政(2) | 捲二 為政(3) | 捲二 為政(4) | 捲二 為政(5) | 捲二 為政(6) | 捲三 八佾(1) | 捲三 八佾(2) | 捲三 八佾(3) | 捲三 八佾(4) | 捲三 八佾(5) | 捲三 八佾(6) | 捲三 八佾(7) | 捲四 裏仁(1) | 捲四 裏仁(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