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中外建築的文化脈絡:追逐建築   》 僅僅尋一件值得炫耀的滄桑外衣(3)      劉元舉 Liu Yuanju

  可是我們的城市沒有。沒有史詩性的建築,沒有標志性建築,沒有精美的流淌韻律的旋轉樓梯。我曾經帶着一種十分榮幸的感覺到一座剛剛竣工的音樂廳聆聽美國鋼琴傢的獨奏音樂會。音樂大廳裝飾一新的四壁散發出建築材料的嶄新味道,羅旋式的樓梯無論是金光閃閃的扶手還是鏡面般的大理石階梯都可以使人在瞬間盡享其高雅。然而,我在踏上踏步的剎那間我的心緒被破壞了。一位走在我上邊的小姐正將鞋底的泥濘往那大理石的踏步沿上蹭,她的高跟皮鞋可能是名牌。在她之後仍然有人效仿。外面下着雨,外面的泥濘不能不帶進來。可是,在一些文明的國度裏如果是雨天到音樂廳那麽也會有這種情景嗎?我們有音樂廳,但是我們有音樂文化音樂素養嗎?沒有音樂素養的城市就沒有什麽高貴可言。
  歷史名城成都建城2500年,這誰都信。而東北平原上的瀋陽城一嚮在世人眼中沒什麽文化積澱,怎麽,一激動就敢喊出2300年的建城史?豈不拙拙怪事?
  資料:遊牧空間、(神話)路徑空間(宗教)、廣場空間(科學)、領域空間(歷史)、街道空間(語言)、和理想空間(藝術)六種空間是人類生存環境形態的一種概括。
  藝術空間:在17世紀初,安德裏亞提出了基督城構想;桃源明提出的桃花園設想;霍華德提出的“明日花園城”構想;杜剋塞迪斯提出的“安托邦”(ENTOPIA) 設想,在今天的諸多城市公園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某種雛形。
  中國註重人文科學,西方註重自然科學;
  中國藝術寫意,西方藝術寫實;
  中國文化呈“陰性”,西方文化呈“陽性;”
  中國推崇祖先崇拜,西方關註宗教超越;
  中國主靜,西方主動,
  中國重群體,西方重個體;
  中國文明被稱為“植物文明”西方文明被稱為“動物文明”
  中國語言是形象語言,西方語言是聲音語言;
  中國文化註重人文因素:歷史和語言,西方文化註重自然因素:宗教和科學。
  神話是人類文化的低級階段,這一階段中西方是一致的,而到了第二階段,為什麽中國走嚮了歷史而西方走嚮了宗教?“將神話本身化成歷史,這是中國式的”(謝選駿言《神話於民族精神》
  在西方文化經歷的宗教階段,科學一直是為論證上帝存在而存在的。科學和宗教如同孿生兄弟一般,宗教的發展伴隨着科學的演進。最終科學擺脫了宗教的羈絆而脫穎而出。西方文化進入了第三階段。
  中國文化的第三階段是語言書寫歷史階段。第四階段:藝術階段。
  集體無意識,代表着人所具有的普遍心理結構。城市最能體現這種心理結構的應該說是廣場。這種心理結構在城市表現為市民對歷史的記憶--集體記憶。這種集體記憶又是通過不同時期的城市片段在時間上疊合而形成的。這種記憶與真實的城市空間形態是不一致的。這是羅西為我們勾畫的城市空間。意大利建築傢阿爾道. 羅西。德國的剋來爾的城市“原型”空間,他認為:撇開深刻的審美標準去理解城市空間的概念,可知它僅僅是城市骨和其他場所各建築物之間所有的空間形式。這種空間,依不同的高低層次,幾何地聯繫在一起,它僅僅在幾何特徵和審美質量方面具有清晰的辨性,從而容許人們自覺地去領會這個外部空間,即所謂城市空間。”
  城市廣場具有廣場空間的特徵和文化涵義。廣場喻示着公共性。城市廣場嚮衆多的互不相識的市民提供了這種可能性。城市廣場總是與城市的大街相連接。舒爾茨提出的“場所精神”。
  明清北京城空間的主要特徵僅僅是那條7、8公裏長的中軸綫以及左右對稱的佈局嗎?
  中世紀始,經文藝復興到近代,城市廣場構成了西方城市的主角。從本世紀開始,西方城市邁嚮漫長的“理想空間”之途。表現出宗教語言化。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目錄尋找建築文脈(1)尋找建築文脈(2)
尋找建築文脈(3)尋找建築文脈(4)尋找建築文脈(5)
尋找建築文脈(6)尋找建築文脈(7)尋找建築文脈(8)
尋找建築文脈(9)西方的誘惑(1)西方的誘惑(2)
西方的誘惑(3)西方的誘惑(4)西方的誘惑(5)
西方的誘惑(6)西方的誘惑(7)西方的誘惑(8)
廣州有個佘俊南張錦秋之於西安(1)張錦秋之於西安(2)
建築學巨擘陳植(1)建築學巨擘陳植(2)建築學巨擘陳植(3)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