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礼仪 》 中国式人情隐规则:生活中的关系学 》
第49节:第五章:游刃职场的人际原则(8)
魏清月 Wei Qingyue
作臣下的,最忌讳的是恃才傲物,自表其功,自矜其能,凡是这种人,十有九个要遭到猜忌而没有好下场。当年刘邦曾经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这样的回答,刘邦怎么能不耿耿于怀!
自以为有功便得意忘形,总是讨人嫌的,特别容易招惹上司嫉恨。把自己的功劳自己表白虽说合理,但却不合人情的捧场之需,而且是很危险的事情。
三国末期,西晋名将王浚于公元280年巧用火烧铁索之计,灭掉了东吴。三国分裂的局面至此方告结束,国家又重新归于统一,王浚的历史功勋是不可埋没的。岂料王浚克敌判胜之日,竟是受谗遭诬之时,安东将军王浑以不服从指挥为由,要求将他交司法部门论罪,又诬告王浚攻入建康之后,大量抢劫吴宫的珍宝。
这不能不令功勋卓著的王浚感到畏惧。当年,消灭蜀国,收降后主刘禅的大功臣邓艾,就是在获胜之日被谗言构陷而死,他害怕重蹈邓艾的覆辙,便一再上书,陈述战场的实际状况,辩白自己的无辜,晋武帝司马炎倒是没有治他的罪,而且力排众议,对他论功行赏。
可王浚每当想到自己立了大功,反而被豪强大臣所压制,一再被弹劾,便愤愤不平,每次晋见皇帝,都一再陈述自己伐吴之战中的种种辛苦以及被人冤枉的悲愤,有时感情激动,也不向皇帝辞别,便愤愤离开朝廷。他的一个亲戚范通对他说:“足下的功劳可谓大了,可惜足下居功自傲,未能做到尽善尽美!”
王浚问:“这话什么意思?”
范通说:“当足下凯旋归来之日,应当退居家中,再也不要提伐吴之事,如果有人问起来,你就说:‘是皇上的圣明,诸位将帅的努力,我有什么功劳可夸的!’这样,王浑能不惭愧吗?”王浚按照他的话去做了,谗言果然不止自息。
老子警告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
?不要当面顶撞上司
从古至今,下级服从上级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当你将目光聚焦于现实时,桀骜不驯的“刺头”却不乏其人,甚至每个人都有过刁难、冲撞领导的惊险一刻。同样是服从,领导的感受却大相径庭,世事纷芸迷人眼,唯有服从是关键。
在工作中要明确领导与下属的位置,要虚心接受领导的教诲。当受到批评时,最忌当面顶撞。当面顶撞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既然是公开场合,你下不了台,反过来也会使领导下不了台。其实,如果在领导一怒之下而发其威风时,你给了他面子,这本身就埋下了伏笔,设下了转机。你能坦然大度地接受其批评,他会在潜意识中产生歉疚之情,或感激之情。
受到上级批评时,反复纠缠、争辩,希望弄个一清二楚,这是很没有必要的。如果确有冤情,确有误解的话,可找一两次机会表白一下,点到为止。即使领导没有为你“平反昭雪”,也完全用不着纠缠不休。这种斤斤计较型的部下,是很让领导头疼的。如果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不受批评,当然可以“寸土必争”,“寸理不让”。可是,一个把领导搞得精疲力尽的人,是不可能晋升的。
在领导发火时下属要控制住自己。在与领导相处时,尽量不要意气用事。因为领导做惯了领导,习惯了成功。有些事情一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会感到不顺心。此时,有很多人冷静不下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下属就成为他看着烦、听着厌的目标。
在不了解情况时,作为下属千万不要冲动,因为领导的发火有时是没有什么依据的。此时应该弄清原因对症下药,不仅能够化解领导的怒气,还会让他对你的冷静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立在一家商贸公司工作。一天,公司经理由于与外商谈判进行得非常不顺利,本来谈妥的事情又中途变卦。当他怒气冲冲地回到办公室,见到办公室乱七八糟,心情更加烦躁,不分青红皂白就大骂起来。此时,王立正在不紧不慢地看报纸,以为领导是冲着他来的,加上平时就觉着领导好像对他有意见,心想:自己的工作做完了,看会儿报纸还挨臭骂。于是与经理争吵起来。另一位同事连忙过来,向经理问明了情况,领导此时也有些醒悟过来,直言:心情不好,不好意思。对王立却悻悻然,感到王立不懂事儿。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地震出版社 |
|
|
第1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1) | 第2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2) | 第3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3) | 第4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4) | 第5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5) | 第6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6) | 第7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7) | 第8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8) | 第9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9) | 第10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1) | 第11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2) | 第12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3) | 第13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4) | 第14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5) | 第15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6) | 第16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7) | 第17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8) | 第18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9) | 第19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10) | 第20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11) | 第21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12) | 第22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13) | 第23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14) | 第24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15)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