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美国司法部继续与埃连的美国亲戚就交还埃连问题再次进行交涉、谈判,但是还是遭到了拒绝。4月22日,美国司法部与联邦移民局发动了一场代号为"团圆作业"的解救埃连行动。20多名武装特工手持步枪强行进入埃连的亲戚家中,将埃连抢走。阿萨罗家门外聚集了100多名反古分子,他们狂呼乱叫,企图阻止带走埃连。特工们向骚乱的人群施放催泪瓦斯之后,才将埃连顺利带走。埃连父子终于在华盛顿附近的安德鲁空军基地团聚了。
事情到此,父子团聚了,似乎事情也算解决了。但是事情的发展远远超乎了大家的想象。
由于"埃连事件"涉及面很广,正在竞选总统的副总统戈尔都不得不中途变卦,和白宫唱起了反调,以显示他与克林顿政府的不同。戈尔原本支持将埃连送还给他的父亲,但他又突然转变了立场,认为应当将小埃连留下并给予美国公民权。
戈尔的转变,其实不过是他看中了佛罗里达州在年底大选时的大量选票。
佛罗里达是美国人口数量排名第四的大州,古巴裔占总人口的12%。戈尔想赢得这些人的支持,就必须在"埃连事件"上做出某种倾斜,即使这种倾斜是和政府作对。
埃连,这个还不谙世事的孩子,又成了民主党和共和党争夺选票的筹码,成为两党竞选人登上总统宝座的垫脚石。
自从"埃连事件"发生后,古巴在美国新闻中的出现率明显增多。一些政客借此机会兴风作浪,捞取政治资本。新罕布什尔州联邦参议院史密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事件发生后,史密斯反共呼声更加强烈,他不仅抨击卡斯特罗,甚至还经常利用参议院的讲坛大肆攻击中国。在联邦移民局采取行动后,他还出席了埃连亲戚在华盛顿召开的记者会,俨然成为了他们的靠山。纽约市长朱利安尼也多次发表讲话,批评克林顿政府的决定,他反复强调,美国政府不承认卡斯特罗政权,就不必依照国际惯例处理此事。
6月17日,古巴中部的卡马圭省举行了30万人的集会,抗议美国反古势力阻挠埃连回国,要求美国立即归还埃连。6月19日,古巴宣布中止与美国的移民问题磋商。在此期间,很多富有正义感的美国人为埃连能回到古巴也进行了大量的努力。最终,美国政府同意将埃连归还给古巴。
2002年6月28日,离开古巴半年多的埃连随同父亲米格尔终于回到了哈瓦那。古巴人民最终赢得了胜利。卡斯特罗在"埃连事件"一年后的集会上表示,"解放埃连"是他过去42年来最大的政治斗争,是古巴人民有史以来打得最漂亮的一仗,是历史性的胜利,是道义的胜利。
事实上,"埃连事件"的发生是美国外交和移民政策造成的。
当年,美国政府出于对抗苏联、反对共产主义势力蔓延的需要,对古巴实施了全面封锁,并试图以武力推翻卡斯特罗的统治。但是,在这些行动宣告失败以后,美国一方面坚持对古巴实行经济制裁,一方面又鼓励古巴人逃离自己的国家,到美国来定居,企图以此来损害古巴政府的形象并引发古巴社会的动荡,促使卡斯特罗政府垮台。
40多年的制裁,让古巴经济困难,人民生活贫困,出走海外事件屡屡发生,偷渡、移民危机多次出现。美国还出台了有关法案,批准所有抵达美国领土的古巴人享有永久居留权。古巴的生活困难、美国的优惠政策使古巴的移民数量逐年增多。然而,大量的古巴移民涌入美国,也给美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1984年,美古双方达成了移民协定来控制移民浪潮。
1994年8月,约3万人集体划船漂往美国的移民潮危机发生之后,两国就移民问题进行了谈判。会后两国发表了联合公报,美国同意每年至少接收两万古巴移民,古巴承诺不鼓励本国公民随意离开古巴。但是美国人是说一套,做一套。不仅不按协议如数发放签证,还鼓励古巴公民出走,甚至将通过非法途径到达美国的古巴公民称作"反卡斯特罗英雄",全部给予居住权。大量古巴人为此铤而走险,以偷渡方式前往美国,海难事件屡有发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