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大唐詩人三部麯之:太白醉劍   》 第十三章 孟浩然笑談劍聖 楊國忠閑話安賊(3)      程韜光 Cheng Taoguang

  “‘人鬼將軍’乃劉駱𠔌也!係安祿山心腹之人。劍法卓絶,亦有韜略,原為大唐中土之人,後為突厥將軍安波註之偏將,代突厥將軍居於長安,現任長安‘薩寶’大祭司,專司鬍天祆教事宜。自突厥往長安連年車馬不絶之貢物,皆由其轉送於朝廷各處。故而,與達官貴人多有交往。我恐其為突厥將軍於長安之耳目也!此人外憨而內秀,行事亦正亦邪,故稱人鬼將軍。雖說如此,然安祿山、劉駱𠔌其人,如今備受皇上恩寵、朝廷達貴呵護,你我無能為力。明日,還要豐都府衙官吏出城迎接安祿山。你我陪宴,亦不失朝廷禮儀!”
  “屬下明白,就去安排。”
  見程智矯懂其意,楊國忠繼續道:“今知安祿山何以熟識大唐地理、山川形勢,原來以巫教教衆為各地耳目!若異日為亂,恐難治矣!”
  程智矯接道:“蜀地巫教乃由祆教化出,教衆多為漢人,尊崇光明之神。今知光明之神乃安祿山也!久之,安祿山必懷異心!”
  楊國忠起身踱步,沉思片刻,手擂玉案,冷冷又道:“今日不管巫教是否與安祿山牽連,巫教之衆,必速處死,以絶後患!再派出精幹之人,務必拿回山河社稷形勢圖!”
  “程大人,你可知蜀地之要?”不待程智矯回話,楊國忠又道,“蜀中之地,號為四川:以成都為西川,潼關為東川,利州為北川,夔州為南川。中有六座大山:峨眉、青城、錦屏、赤甲、白????、巫山。其間有金沙江、白竜江、漢陽江,為江之險阻。蜀地地理復雜,有六關可拒:瞿塘、劍閣、陽平、葭萌、石頭、百牢,皆用兵之要地,易守難攻。故有‘秦資其富,漢用其財’之說。若有兵起,蜀地乃最後守業之地!蜀地地圖萬不可落入任何人之手!切記!切記!”
  程智矯插話道:“巫教所盜之圖,乃假圖也!”
  楊國忠卻道:“假圖亦要全力奪回!衹有如此,方能使罪魁信以為真,使蜀地真圖更為安全!”
  程智矯聞聽楊國忠之說,不得不服此人見地。連夜派衛府甲士提出巫教百餘教衆,於豐都雙桂山中,刀砍劍刺,就地掩埋。鮮血盡染雙桂山,哀號之聲,久久不絶……
  李白回至驛館,正欲歇息,吳南來訪。吳南面帶憂戚,言道:“聞巫教之事,心中不安。今夜,處死巫教教衆百人,我恐巫教必為復仇!程大人着我速率數名精幹衛士連夜乘船出豐都,尾追玉面判官韓鳳,務必奪回山河社稷形勢圖!吳南擔心太白安危:巫教復仇,安祿山不肯罷休,突厥武士又不知置身何處,太白又無衛士相護,吳南不忍離去!聽我之言,明日天亮,太白務必乘船離開豐都,以免災禍。我與你相約荊門峽𠔌處會合。不知太白意下如何?”吳南言畢,不由淚流。吳南本意前來詢問月圓消息,無奈大敵當前,竟無暇於私事,不由抱憾不已。
  李白感動道:“今日楊大人之語,令太白感激於心。為大唐安寧,太白不惜此身!若是安賊與巫教牽連,我必捨命,刺殺於他!”李白雙目如電,大義凜然。
  吳南不由苦笑。李白單純如斯,竟不知官場虛贊實損之辭!楊國忠乃是何人?他若不管輕重呵斥於你,心中不定予以幫扶;若是滿口奉迎之辭,心中定存間隙。況李白與巫教相鬥,勢單力薄;與安祿山相鬥,更是以卵擊石。
  “李白,太白,你不明白:安祿山乃朝廷命官,為皇上所寵;你為草民,與之相鬥,唐律亦不赦你!太白,你若知明日豐都城張燈結彩,專迎安祿山;府衙上下設宴,為安祿山接風洗塵;楊大人、程大人和豐都官員滿面堆笑,四處奉迎安祿山,你該如何接受?”吳南心中暗道,卻不敢相告李白,衹好再次垂淚,泣求李白道:“你我皆為月圓兄長,益州相識,患難與共,已為生死之交!我今日追殺巫教餘孽,前途未卜。玉面判官韓鳳、鐵面判官白英,尤其烏金劍客石林武藝非凡,加之突厥武士暗中相助,吳南此去,恐難與太白再相見矣!”言畢,大哭不止。
  桃紅見之,亦不由垂淚。聞吳南之語,實為李白着想,不由接話道:“太白斷不會視將軍安危而不顧!我等於此,亦無他事。不若明日一早,相攜出豐都若何?”
  李白執意道:“若此,巫教找誰復仇?必加罪於楊、程二大人!”其憨性如此,令人唏噓。
  吳南住淚,忙安慰李白道:“我等乘船離開豐都,實為二大人之安危!雖巫教之衆為官府所害,然其所恨者,唯你我也。明早我等離開此地,不時必為巫教所知,巫教必追我等而去。你我合力緝拿巫教罪魁,即解二大人之危,又建功於世,不亦快哉?!”
  李白聞聽,如夢方醒。“太白魯莽,兄長所言極是!我即着丹砂尋下快船。今夜安睡,明日揚帆,順水而去!”是夜,吳南與李白同榻而眠……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河南文藝出版社
前言序言:對李白及唐詩新的解讀(1)
序言:對李白及唐詩新的解讀(2)楔子
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1)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2)
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3)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1)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2)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3)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4)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1)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2)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3)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4)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5)
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1)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2)
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3)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1)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2)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3)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4)第六章 李白辭師逢桃紅 魂魄升天識太真(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