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记录 》 坐遊西藏雪域風光:雪域神靈 》
第49節:揭開"古格銀眼"之謎(2)
熊育群 Xiong Yoqun
正如馬剋思所言:所謂文化史就是宗教史和政治史。自古以來,宗教不但創造了文化藝術,它還是人類藝術最偉大的守護神,並使得它在其特定的精神軌道上運行。可以說,是佛教帶來了高原的燦爛文明。沒有佛教就沒有一切。
但從另一方面看,當佛教幾乎囊括了人們生活的全部內容,一切聰明才智都為它所有時,甚至把數月數年磕長頭這樣的肉體苦役也當作功德時,這時就不得不思考它的現實意義了。
佛教在創造自己的文明時,它又分明在限製着另一類文明的發展。無論你走上高原還是走出高原,你都會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如果僅從物質生活着眼,西藏的生活不能不說是苦難的。
但是,如果我們把思維的觸角再嚮前延伸,你又不得不承認,這種苦難感是你自己個人的感受,作為一個外來者,你衹是站在自己的生活立場和方式上去感受與評判,而藏族人卻不一定有同樣的感懷。誰能代表公允的評判立場與評判準則呢?文明的多樣性决定了準則的差異性。當我們也對自己所生活的環境失望,特別是消費主義引起物欲的惡性膨脹,我們擁有了空前的物質享受,卻感受到人性中愛與善的失落、以鄰為壑的孤獨、人與人衹講利益的冷漠無情,人群在一個個變成經濟動物……我們還能堅持把自己的準則帶給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生存方式嗎?到底什麽樣的文明纔是最適合於人類的呢?不同的生存方式的存在,才能使我們不斷地去觸及這樣的問題,不斷地接近人生的生命的真諦。
我們又把目光投嚮了佛教。我們要逃離人頭涌涌的都市,走上高原。
當二十一世紀來臨之際,我們會有更加幸福的生活嗎?人類學的視角也許能使我們不犯五十步笑百步的低級錯誤。
世界需要認同和尊重,而不是一種文明對於另一種文明的侵略和壓製。文明的衝突真的如亨廷頓所預言的那樣成為二十一世紀的災難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花城出版社 |
|
|
第1節:我要去西藏 | 第2節:火車上一次有趣的觀察(1) | 第3節:火車上一次有趣的觀察(2) | 第4節:火車上一次有趣的觀察(3) | 第5節:西部的傳奇 | 第6節:阿裏 像閃爍在天空中的星座(1) | 第7節:阿裏 像閃爍在天空中的星座(2) | 第8節:荒野中的日喀則 | 第9節:一個叫"樂樂"的村莊以及荒原迪斯科(1) | 第10節:一個叫"樂樂"的村莊以及荒原迪斯科(2) | 第11節:一個叫"樂樂"的村莊以及荒原迪斯科(3) | 第12節:讓人尷尬的生羊肉 | 第13節:來自地層深處的聲音(1) | 第14節:來自地層深處的聲音(2) | 第15節:在泥坯上挨過冰雪之夜(1) | 第16節:在泥坯上挨過冰雪之夜(2) | 第17節:對山水的一次文字素描(1) | 第18節:對山水的一次文字素描(2) | 第19節:對山水的一次文字素描(3) | 第20節:對山水的一次文字素描(4) | 第21節:阿裏 離太陽最近的土地 | 第22節:深入藏北無人區(1) | 第23節:深入藏北無人區(2) | 第24節:深入藏北無人區(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