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拜访胡适后的第二天凌晨,张兆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王华莲转告她,沈从文“恐吓”的言语。给沈从文写了一封表示“顽固地不爱他”的信。两天后,沈从文的回信,除了称呼变成“兆和小姐”外,字体也比平时大了“九倍”。他向张兆和表示,尊重她的“顽固”,以后再也不会做那使她“负疚”的事了。他将刻苦做人,吸取“教训去好好的活,也更应当好好的去爱你。”“我愿意你的幸福跟在你偏见背后,你的顽固即是你的幸福”。同注①,第19页。
沈从文似乎是铁了心,与张兆和较上了真。胡适写信劝他“爱情不过是人生的一件事”,要经得起失败,不要让“生活经验太少”又太年轻的“一个小女子夸口说她曾碎了沈从文的心”。沈从文不为好友的劝说所动,仍然以“半讥讽半强硬”的语气,向张兆和表白:“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你这不幸是同我生命一样长久的”同注①,第22页。。沈从文疯狂的爱,使张兆和一时惊惶不安,唯恐相遇。有一次,她到新月书店去买书,刚到书店大门,蓦然撞见长相酷似沈从文的新月书店会计肖克木,以为沈从文在此,吓得她掉头就跑,很久不敢回头。参见凌宇:《沈从文传》,第259页。
经此感情的磨难,沈从文的心境已发生了变化,他不再为追求得不到回应而懊恼和忧伤,也不认为爱不到人就是失败,“顽固的执著”,就是胜利。事实上,他之所以仍在坚持,固然不排除自己潜意识中的奢望,但更主要是对自己爱情理想的坚持。为了使自己从感情泥淖中解脱出来,也为了使张兆和不为自己无节制的唠叨而影响心境和学习,他听从好友徐志摩的建议,决定离开上海到青岛去。
2“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事实上,张兆和当时的心绪是矛盾的。一方面,她害怕沈从文狂风暴雨似的追求;另一方面,沈从文那一封封滚烫的文字,已逐渐熔化她坚如磐石的心。虽然,她尚不具备接受沈从文的心理准备,可她难以抵挡住那些充满激情的文字的诱惑。因此,她本能上“顽固地”不愿归还沈从文写的情书。张兆和当时的心境,从她在婚后给沈从文的信中流露出来。她在1937年12月14日的信中写道,苏州战火毁掉家屋,“有两件东西毁了是叫我非常难过的。一是大大的相片,一是婚前你给我的信札,包括第一封你亲手交给我的到住在北京公寓为止的全部,即所谓的情书也者,那些信是我俩生活最有意义的记载,也是将来数百年后人家研究你最好的史料,多美丽,多精彩,多凄凉,多丰富的情感生活记录,一下子全完了,全沦为灰烬!多么无可挽救的损失啊!”“我们的青春,哀乐,统统在里面,不能第二次再来的!”《从文家书》,第89页。人事沧桑、迁徙流亡近8年,张兆和还完整地保留着沈从文写给她的所有情书,并把它当成至宝,不幸毁于战乱,她还一再地为此难过、懊悔和自责。似乎可以证明:当时,她是喜欢沈从文写给她的情书的。她以沉默面对沈从文的凌厉攻势,一方面或许是出自众星捧月的自傲张兆和在上海公学求学时的追求者很多。比如后来成为著名历史学家的吴晗,就矢志追求过她,面对张兆和的不予理睬,知难而退罢了,参见金介甫《凤凰之子:沈从文传》,第177页。;当然也不排除少女的矜持。
当她知道沈从文即将离开中国公学前往青岛时,品读沈从文以平静的心态面对她的拒绝仍然真诚地教她做人、向上的道理,张兆和坚如磐石的心也开始动摇起来:“自己到如此地步,还处处为人着想,我虽不觉得他可爱,但这一片心肠总是可怜可敬的了。”《从文家书》,第29页。“是谁个安排了这样不近情理的事,叫人人看了摇头?”张兆和虽然不爱沈从文,可仍然为他“不顾一切的爱”的一片苦心,“深深地感动了”。“知道他是好人,知道他爱的热诚,知道他在失恋后将会怎样的苦闷”同上书,第33页。,想同他“做一个好朋友”。
1931年秋,沈从文来到青岛大学任教。11月19日,好友徐志摩在济南党家庄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沈从文得到消息,匆忙从青岛赶往济南齐鲁大学,与梁思成等人一并前往福缘庵瞻仰遗容。面对昔日活蹦乱跳的好友,如今撒手人寰,沈从文沉浸在往事中自己当初在北京投稿无门时,志摩大力提携,写下了《志摩的欣赏》向文坛予以推荐;1931年,当自己在上海生活艰难时,志摩给他写信说“尽管来北京好了……难道谁还担心你一来北京米就涨价?”参见《记丁玲》,第196页。泪流满面,悲痛欲绝。好友们(胡也频的枪杀,张采真的斩首,满振先的战死,徐志摩的空难)的相继离去,使沈从文一时陷入生与死的困惑。漫步在青岛大学校园里,他的思绪围绕着“人生的必然与偶然、理性与情感、可知与不可知的二律悖反”凌宇:《沈从文传》,第285页。,展开了激烈的内心搏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