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下一站,中国   》 第49节:第四章.百年现代转型的最后一环(9)      陈季冰 Chen Jibing

  说老实话,我最担心的并不是上述这个过程最终能否功德圆满,而恰恰是大多数人士继续受着"政治决定一切"的思想模式的支配,热情而无畏地投身于他们心目的"制度改革"事业中去,从而遮蔽了真正需要我们下大力气的"社会培育"这个工程。果真如此的话,结果只可能有两个--第一种情况是:由于用力用错了方向而白忙活一场,二十年、三十年之后我们将依然停留在众人齐说"民主是个好东西"的应然或期望层次;可能更糟糕的第二种情况是:形式或表面上实现了所谓的"民主宪政",但其实质却是更坏的黑金政治,就像90年代以前的拉美。在那种社会里,贪污腐败有增无减,而且由于它是"民主"的,缺乏强有力的权威掌控,整个社会完全陷入"失序"状态。
  这将是中国未来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个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在200年现代化求索即将达到终点前必须跃过的最后一道难关。
  卷二.西方的"中国想象"
  我们迷惘地看着这一怪僻的民族。他们既聪明又愚蠢,既软弱又有忍耐性,既懒惰又惊人的勤劳,既无知又机灵,既憨厚而又无比的狡猾,既朴素又出乎常规的奢华,无比的滑稽可笑。人们一向把中国看做地大物博但国力虚弱,有发明创造但墨守成规,讲迷信但又不信神,生性凶暴残忍却又明智,宗法制而又腐败。由于我们对中国人的认识困惑不解,所以不知道应将他们列在我们文明体系的什么位置上,虽则我们可以明确地确定埃及的、犹太的、希腊的和罗马的文化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我们既不能像他们看待我们一样将他们视为野蛮人,又不能把他们抬到与我们同样骄傲的地位,于是只好把他们列为另一领域,编入另一个历史顺序之中,即将他们划归到实际存在但不可理解却又与我们永远共同生存的一个类别中了。(注:摘自著名法国诗人保尔·瓦莱里(Paul Valéry,1871-1945)为中国作家盛成著《我的母亲》一书所写的序言,这里转引自《中国印象--世界名人论中国文化》上册第84-85页)
  --保尔·瓦莱里
  性格决定命运,但环境会通过对性格的塑造而影响命运。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复兴,首要当然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智慧、努力,再加上运气。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我们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尤其是西方对中国发展的态度。这里包含两层意思--
  首先,全球化改变了民族历史发展的轨道。在今天这个国际间紧密依存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实际上,中国过去一个世纪的现代化努力之所以一再受挫,外部环境的恶劣可能是比内部社会条件制约更为直接的因素--它极大地催化了原来已经十分强大的内部不利因素。如果不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两次入侵,中国或许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基本完成了现代化;如果没有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中国或许不至于迟至20世纪70年代末才走上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真所谓"造化弄人"!至今想起来还令人扼腕叹息。不过历史不存在这样的"如果",关照过往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外部不确定风险。
  第二,这个世界至今还没有走出过去300年来西方主导的格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也很难看到有根本上扭转这种格局的趋势。西方的影响早已深刻地渗透了我们的所有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当代中国人是以西方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看待西方,甚至看待我们自身的历史和现状的。强势的西方文化就像一面巨大的隐形玻璃窗一样矗立在我们面前,我们中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材质、构造和机理,但我们看到的大千世界却无不经过了它的过滤,尽管我们中的很多人还天真地确信自己看到了事物的原貌。
  后者也许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文明复兴历程中遭遇的更为现实的难题,它也决定了这种"复兴"已不可能只是历史上那个令人骄傲的文明传统的简单回归。但在另一方面,外部环境也并非铁板一块,它是有可能因为我们自己的努力而改变的。因此,对于急切地渴望成功的当代中国人来说,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因为惧怕外部风险,就修筑一道心理上的"长城",把自己与外部隔绝开来。相反,我们只有尽可能地拆除一切有形和无形的藩篱,才能更好地了解西方,了解西方是如何看待我们的,从而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最终使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演化。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1)第2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2)
第3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3)第4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4)
第5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5)第6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6)
第7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7)第8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8)
第9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9)第10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10)
第11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1)第12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2)
第13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3)第14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4)
第15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5)第16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6)
第17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7)第18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8)
第19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9)第20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10)
第21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11)第22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12)
第23节: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发(1)第24节: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发(2)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